专题三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 3 讲 近代中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迅速,对外侵略中国。 直接原因:1894年,日本借朝鲜爆发 农民战争 派大军入侵朝鲜。 ②结果及影响:签订《 马关 条约》,内容简记 为“一厂二两三岛四埠” ③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列 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 商品 输出—资本 办厂 ),列强掀起了 输出,如投资 瓜分中国 的 大大加深 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 ) ①根本原因:扩大 侵华权益 ;直接原因:镇压 3 义和团运动
禁烟 运动和历次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农民阶级 1. 1851 -1864年, 洪秀全 等领导的 反 侵略 ,反 封建 的太平天国运动.
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民族 矛盾和阶 ①背景: 级矛盾空前 激化 ;自然 灾害 严重。
②经过: 金田 起义—定都 南京 —全盛时 期— 天京 变乱—最终 失败 . ③探索 A.前期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 》是革命纲 领,提出 土地 分配和产品 产品 原则,建立绝 对 平均主义 的理想社会.“四无两有”的社会
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 半 封建 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①根本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 市场 ;直接原因: 英国修约 失败 ②结果:签订《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等: 增开 十 处通商口岸(侵略范围深入内地 );外国人 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赔款等。英法联军 火烧了 圆明园 ,俄国占领了中国大片 领土 。 ③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的 领土 和 主权 ,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
方针: 八路 军, 新四 军进入敌后,开展 游击 战争,建立 敌后抗日 根据地. 实施:防御阶段,取得 平型关 大捷;相持阶 段,1940年发动 百团大战 . ②抗战取得完全胜利: 标志: 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 投降 . 意义:是中国人民 一百 多年来第 一 次反 自尊心、 自信心; 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民族, 是世界反 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使中国 的 国际地位 得到提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历史影响和教训
社会性质的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 重破坏。
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 始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化
列强的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 化,传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逐渐衰 落,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崛 起。
辛亥革命
总结词:推翻帝制
详细描述: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 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 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 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 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 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十九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 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民族意识的觉醒
01
02
03
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人 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民族团结的促进
列强的侵略促使各民族之 间加强团结,共同抵御外 敌入侵。
民族文化的传承
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人民 更加珍视和传承本民族的 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坚持独立自主
列强的侵略历史提醒我们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
也给了侵略者沉重的打击。这充分说明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性。
坚持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总结词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 能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 民的幸福。
初中历史《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了解了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并掌
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评价要
的内容及影响 2.学习林则徐等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学会 点
了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学会了分析战争中清政
府失败的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分
专题三:甲午中日战争 ( 1 课时)
专题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课时)
专题一 鸦片战争的烽烟,
所需课
课内共需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认 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 族的民族英雄。
约》的内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 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等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学会分析评 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内容及影响和分析不平 等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 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 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住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 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共需 4 课时,每周两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列强国家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的 各个阶层开始了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因此本单元有两条线索——列强 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而且这两条线索是交错进行 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了。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像林 则徐、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人们团体,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本单元共有 4 个专题:专题一:鸦片战争的 烽烟,专题二:劫难中的抗争,专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专题四: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的学习重点:列强侵华史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 影响;难点: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考历史|2020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知识网络】【要点整合】1、近代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思维拓展】1、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⑤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2)经济侵略①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
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
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为主。
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矿设厂,扩大商品输出。
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大肆对沦陷区进行掠夺(土地、工矿业、农产品、劳动力)。
(3)割占领土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日:①《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干涉退还中国),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②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5)镇压革命①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镇压义和团运动;③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④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⑤美蒋勾结,发动全面内战。
2、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原因(1)近代前期①特点: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前,反封建和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整体上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②原因: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侵略者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2)近代后期①特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
②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合。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专题解读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
在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
本专题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的斗争在高考中常常会出现,还经常以文字材料信息、图片考查信息(如历史文献、历史地图)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有时也会涉及世界史知识,将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设问,如考查鸦片战争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等。
在复习时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二、知识回顾——构建知识网络(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原因根本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2、时间:1840~1842年3、反侵略斗争典型事例:三元里抗英4、结果:失败(失败根本原因是清朝统治的腐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领土主权始遭破坏;②赔款——开始了向列强赔偿先例。
③五口通商——便利了商品倾销。
④协商关税——关税主权始遭破坏。
影响:(1)社会巨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概念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历史沉沦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初中历史《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中的专题内容,这是一段耻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腐朽统治的抗争史。
本单元内容整理成两条线索,便于把握历史的脉络。
第一条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掠走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第二条线索: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林则徐虎门销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邓世昌以身殉国,展示了中国军人抗击侵略的豪迈气概。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单元共包括5课,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次侵华战争和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四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内容。
2、林则徐虎门销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习难点是:四次侵华战争的影响。
本单元我划分为两个专题:1、侵略史。
2、抗争史。
两个专题之间紧密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过程、签订条约、影响;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堂收复新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2、通过本单元让学生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历史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小结: 鸦 片 战 争
起止时间
原 因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 法 联 军
甲午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梦想 日 本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通 设 商 厂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增辟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工厂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危
害 大 大 加 深
割地
破 坏 主 权,刺 激 瓜 分 加 重 负 担,控 制 经 济
侵 略 势 力,深 入 内 地 加 深 掠 夺,阻 碍 民 资
影 响:
2、主 要 内 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起止时间发动国家抗争史实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进一步加深大大大大加深完全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

五、专题感悟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 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 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掀 起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其中近代前期的 抗争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根本 原因不是军事技术落后和领导人失误,而是封 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 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 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 加紧推行“大陆政策”。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 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侵略战争。这 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强占中国。当时侵华 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3.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四个趋势
(1)从战争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 国的变化。 (2)从战争范围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 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3)从侵略方式来看,经历了从商品输出为 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以华制华” 的变化。 (4)从侵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 济权利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灾难越来越深重。
[注意] 上述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 有如下突出特征: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 丧失。 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 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 特点。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 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2)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预测
本专题一般考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过程,主要分两大块:一是近代前期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是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的主要历史人物及优秀事迹;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要了解几个事变、主要战役、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8)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四、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材料二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家意见不一。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但是美国人认为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在我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专题训练
1.(2016青岛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840年~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只是先后都失败了……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选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下关条约”是指哪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结合中国近代受侵略进程,指出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抗战胜利“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以来第一次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1901年,英、法、俄、美、日、德、意、奥等国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1931年~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8年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3)你认为材料二作者对日本战败原因的认识全面吗?请结合材料一《解放日报》社论说明理由。
答:不全面,忽略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该作怎样的“总结”才是正确面对近代百年兴衰的历史?
答:日本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避免重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答:邓世昌。
(3)“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这是对哪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
答:抗日战争。
(4)“内外交困之下,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古老中国终于发出了寻求自强的声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一八九四年甲午之役,日寇利用满清政府的昏庸腐朽,突然发动战争,击破了中国的海陆军,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下关条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君主立宪。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专题三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知识梳理
一、西方列强的五次侵华及其影响
1.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2)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涌现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其中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3)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知识拓展】
总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答:洋务运动。
(5)“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只是先后都失败了……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大意对即可)
2.甲午年对中国人而言,具有特殊含义。近来钓鱼岛事件、安倍拜靖国神社等事件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博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