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介绍导致红斑狼疮的病根

合集下载

红斑狼疮(李可方)

红斑狼疮(李可方)

红斑狼疮(李可方)红斑狼疮李可认为,一般把红斑狼疮定性为“阴虚血瘀”,李氏所治病例却属“阳虚血凝”证型。

阴阳的判别,总以病人的正气强弱为转归。

正气强者,受邪即病,邪正交争,从阳化热,表现为“阴虚血疲”;正气虚者,卫外不固,无力抗争,病邪长驱直入,由表人里,深伏难出,从阴化寒,表现为“阳虚血凝”(205页)。

阳虚型红斑狼疮赵某,女,15岁。

病程3个月,今冬第1次寒潮袭来,顿觉指、趾冷痛、青紫、僵硬,四肢关节痛,不能屈伸,手足背潮红作痒,每日午前,阵阵面色酡红,鼻、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过午则渐渐隐去。

经山西医大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询知自幼体弱多病,极易感冒,每冬冻脚,嗜食生冷,口渴即饮冷水;月经月月超期,脐周绞痛,色黑多块,带多清稀,脉沉细涩,舌淡胖有齿痕。

遵伤寒治厥阴脏寒之法,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每日午前一阵面赤如醉,真阳有外越之险,更加附子、肉桂,直温少阴。

顽症痼疾,当用重剂:当归50g,桂枝、白芍各45g,炙草、通草各30g,细辛45g,吴茱萸(洗)50g,附子30g,油桂10g,生姜125g,大枣2.5枚。

加冷水1200毫升,黄酒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日分3次温服,3剂。

二诊:服1剂,指、趾关节冷痛已愈。

3剂服完,肢端青紫亦退,唯觉活动尚不甚灵活。

今日骤然降温,凌晨赴省医院检验,路途感寒、劳乏,返回时突然寒战高热如疟,体温40.5°C,血象高,血沉120,已用大剂量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不能控制。

大热、大渴、多汗、脉洪,舌中黄,口苦,呕逆,面部、背部红斑成片。

证情突变,揣测原因有三:一则寒邪久伏,得温药之助,阴证转阳,遂见化热外透之机;二则经水适来,邪人血室,引动伏邪;三则正值冬季流感流行,兼夹瘟毒。

既见发斑,为邪有外透之机,当因势利导,以拙拟贯众石膏汤,辟秽化斑解毒,以小柴胡汤加味,枢转少阳,清透厥阴血分,引领伏邪外透,日夜连服3剂,以阻断病势。

三诊:上药连服3剂,热净身凉,红斑消去。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从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的中药复方研究方面阐述了中医扶正祛邪法在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发病急骤或缓慢、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症状复杂多变、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比较典型的结缔组织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9倍[1],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痛、面部蝶形红斑为早期症状,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属于难治病,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红蝴蝶疮”“血风”“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临床上大致分为热毒炽盛证、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心阳不振型和脾肾阳虚型。

其中,阴虚火旺型以皮损红斑不鲜艳,低热持续不退,时高时低;口干唇燥,头昏乏力,耳鸣目眩,关节痠痛,关节痠楚,时有盗汗,头发脱落或月经不调,大便欠畅,小溲色黄;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为主要临床特点[2]。

“其病位在血脉,病机以阴虚血热、脉络闭阻、瘀毒互结为特点,以阴虚为本,热、毒、瘀为标。

治疗当病证结合,以养阴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3]。

扶正祛邪法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和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中药复方研究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

”要治疗疾病,就要知道该病的病因病机,只有清楚的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制定治则,从而在治则的指导下,制定正确的临床立法和处方。

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的SLE,是由于该病证具有阴虚为主,真阴不足为本,淤、热、毒为标的特点。

1.1 古代中医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古代医家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没有确切的描述,但是根据持续发热,斑疹鲜红,脱发,口干咽痛,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看,可属中医的“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系统性红班狼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系统性红班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有发热、红斑、皮疹、脱发、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心脏、肾脏、肺脏、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异常表现。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与中医学“阴阳毒”、“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等病名类似;而本病累及多脏器,伴有较多的脏腑证候,又可分属“痹证”、“水肿”、“黄疸”、“胁痛”、“心悸”、“悬饮”等范畴;后期多脏受累,则属“虚劳”范畴。

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热毒内盛,瘀阻脉络。

【诊断】1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对日光有较高的敏感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痛。

3.皮疹有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网状青斑、盘状红斑和面部蝴蝶形红斑等。

4.雷诺征、口腔溃疡、脱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5.有肺、心、肝、肾、神经、血液等系统受损的表现。

6.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升高,血清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IgG、IgA、IgM均增高,补体C3、C4、CHO下降,1E细胞、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以正虚气阴亏耗为本,热毒血瘀为标。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予清热凉血,解毒祛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多见,当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虚实之间,可互为交替出现或错杂并呈,宜兼顾调治。

1风毒热痹证发热,关节疼痛或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多发性,可累及大小关节,纳食减少,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秦丸丸加减。

秦充10g,苦参15g,黄连3g,防风、防己各10g,漏芦IOg,黄柏10g,乌梢蛇10g,忍冬藤30g,虎杖15g。

加减:兼有表邪,恶风,加川桂枝5g。

热盛烦渴,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皮肤有红斑,加生地黄15g,炒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片30g。

2.营热炽盛证高热烦渴,喜冷饮,面部或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唇、舌、颊黏膜糜烂,吐血、蒯血、便血,精神恍惚,甚则神昏澹语,抽搐,舌质红绛或紫暗,脉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夏嘉;江春春;苏晓(综述);陈薇薇(审校)【摘要】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involving multi-systems and multi-or-gans with unknown etiology,such as damages to joints,skin, internal organs,especially in the kidney,heart, and liver,devastating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life quality .Investigateing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 lack of innate endowment,and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nse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The disease belongs to deficient root with excessive superficial,excessive hot as the superfi-cial,yin deficiency in liver and kidney as root.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needs to draw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deficiency and excess.In this paper,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reviewed.%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除皮肤关节损害外,常累及内脏,尤以肾、心、肝损害为多见,危害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

本病属中医风湿病范畴,原称为“痹证”或“痹病”。

因其损害脏器的不同,其局部临床表现与水肿、饮证、血证、周痹、三焦痹、热痹、阴阳毒、丹疹、蝴蝶丹、日晒疮等病证的描述有相同之处,故又可单独命名。

“痹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痹”。

《扁鹊心书·痹病》明确提出“痹病”一词。

是指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营卫失调,风寒湿热等邪乘虚侵袭,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则脏腑的气机闭阻,失于濡养,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总称。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较多的脏腑症候,很难明确地划属于某一具体病证。

根据其全身症候认为本病近似于中医所称“温毒发斑”之类。

从皮疹特征出发可称之为“红蝴蝶”、“蝴蝶丹”、“阴阳毒”等;本病累及周身,故又称为“周痹”;多关节疼痛属于“痹证”;影响脏腑称脏腑痹;有肾功能损害、水液代谢障碍者属“肾痹”、“水肿”;有肝损害属“肝痹”、“黄疸”、“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痹”、“心悸”;狼疮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属“肺痹”;狼疮性肌无力属“脾痹”;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称“肠痹”;小便不畅为“胞痹”;有胸水者属“悬饮”。

上中下三焦功能均受损,又称“三焦痹”。

雷诺现象称“肢端脉痹”。

三焦痹一名始见于《医门法律》,《黄帝内经》、《景岳全书》有类似论述,但未正式提及该病名称。

《黄帝内经》描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相似病名、病因、临床症状、多脏器损害的特点。

“周痹”源自《灵枢·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斑 、血 脉瘀滞 型: 方用滋 阴清 营汤加减 :③脾 肾两虚 、气血
瘀 阻 型 :方用 狼疮 冲 ( 黄芪 、 党参 、 白术 、茯 苓 、枸杞 子 、
Hale Waihona Puke 作 用引起 机体 免疫 调节 紊乱所 致 的一 种慢性 炎症 疾病 , 病变
部位 在全 身结缔组织 , 累及 多个 器官 、组织, 常 严重威胁 着 患 者 的身体健康 。现代 医学多采 用 肾上 腺糖皮质 激素 、免疫抑 制 剂 、非 甾体抗炎药 及抗疟 药治疗 , 但毒 副作用 明显, 停药后
匮要略 》 中:“ 阳毒 之为病 , 赤斑斑 如锦 纹 ”的理论 , 为 面 认 火毒 是 S E的主因, L 并可夹湿 夹瘀 。范 氏[认为 S E系热毒 5 】 L 瘀 结。来 氏[认 为风毒外 侵 、瘀 血 内结是本病 的主 因。赵 氏 6 】 等 [亦证 实 S E存 在瘀血 病机 。金 氏[认为本 病 以肾阴亏虚 7 】 L 8 】
伤七情 、劳 累过度等 使机体 阴阳失调 , 日久而五脏俱 虚, 形 有 之 邪 闭阻 三焦 , 全身 各 组织 器 官受 损, 使 因此本 病 病机 应 为 “ 五脏 亏虚 。 阻三焦 ” 邪 。 2 临床研 究
2 1 辨 证 分 型 论 治 .
地黄 、生黄芪 、生 白术 、生甘草 、白花蛇 舌草、牡丹皮等) 为
效 2 7例, 有效 2 2例, 效 1 无 1例 。唐 氏等 【] S E患者分 4 1将 L 1
P 00 ) < . 1 。苏 氏[】 用沈 丕 安教授 验 方红斑 汤 ( 1采 生地 黄 、麦
冬 、玄参 、生石膏 、知母 、忍冬藤等) 加减治疗 S E 8 L 2例, 结 果总有 效率为 8 .5 。8 4 1% 2例病 人治疗后 A A全部为阳性, N 抗

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

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

概括起来
中医药治疗SLE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善临床症状 ②降低SLE活动性指标 ③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④有利于激素的顺利撤减等。 存在的问题: ①辨证分型大多依据个人对SLE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 经验,缺乏规范性和可重复性 ②由于辨证分型缺乏规范性,导致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 标准。各研究结果之间无可比性。
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 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SLE分为热毒炽盛、阴虚 内热、瘀热痹阻、风湿热痹、脾肾阳虚、气血两虚6型。 这为今后的研究重点放在上述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大样本 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具有可重复性、易于操作的SLE辨 证论治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这样既利于中医辨证论治经 验的推广又有利于新药的开发。
1994 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将SLE分为5型
1. 热毒炽盛(急性期):辨证:热入营血,毒热炽盛 、气血两燔;治则:清营解毒,凉血护阴;方药:清营汤 加减:水牛角、生地、竹叶、银花、连翘、黄连、元参、 麦冬、丹参(羚羊粉、生地炭、双花炭、白茅根、白花蛇 舌草等)。 2.气阴两伤(高热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辨证:气阴 两伤、,血脉淤滞。治则:养阴益气,清热解毒,活血通 络。方药:生脉饮加减(益气生津、敛阴):人参、麦冬 、五味子(南北沙参、石斛、黄芪、黄精、玉竹、秦艽、 草河车)。
六味地黄丸
能显著提高强的松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病情的复 发。其机理可能与六味地黄丸有提高血清中糖皮质激素受 体(GCR)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激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水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汤)对肾脏有良好的药理 作用并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提高缺血肾中的超氧化物歧化 酶,对缺血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SLE 多发于年轻女性,无论疾病本身,还是治疗使 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易出现月经紊乱,而六味地黄 丸有治疗卵巢早衰等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因而能减轻对 性腺影响。

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8 讨论
系 统性红 斑狼 疮是 一种 多 系统损 害的严 重全 身性 疾病 , 皮 质类 固醇激 素 的使用可 以在 一定 程度上 控制 病情 的发展 。 由于病 程 差异 较 大 ,病情 的 恶性 演变 及 长期 大量 使 用激 素 所 造成 的一 系列 副作 用 ,使 临床 上 出现 一些 较 难解 决 的治 疗 矛 盾 。我们 的 临床 观 察证 实 ,运用 中医 中药 ,根 据 患者 的不 同 临床 表现 辨证 施 治 ,从整 体 出发 ,调 整人 体 的内部 平 衡 ,相 对地 减 少激 素 的用 量 ,仍 可获 得 较好 的疗 效 ,临 床 总有效率 为 78.6%。
O 引 言
红 斑狼 疮 为 自身免疫 性疾 病 之一 ,属结 缔组 织病 范 围 , 红斑狼疮 分 为盘状红 斑狼疮 (DLE),系统性红 斑狼 疮 (SLE)、 亚急 性 皮肤 型 红斑 狼 疮 、深部 红 斑狼 疮 等类 型 。红 斑 狼疮 的发病缓慢 ,隐袭发生 ,临床表 现多样 、变化 多端 。
董 家伸
(黑龙江祥云皮肤病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 讨论红斑狼疮 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措施 。方法 对 患有红斑狼疮患者进行 分组治疗 ,治疗后对 治疗效果进行 对 比,总结不 同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 利 用中医方 法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狼疮 ;中医;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11259.932 文 标 识 码 :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15.203
1 热毒炽盛型
证 见高热 或壮热 ,颜面红 赤 ,皮疹 欣红 ,关节疼 痛 ,烦 躁 口渴 ,甚 则神 昏谵 语 ,手 足抽 搐 ,大便 秘结 ,小便 短赤 , 热 迫 血 行 可 见 皮 下 紫 斑 。 舌 红 苔 黄 腻 , 或 见 黄 燥 起 芒 刺 , 脉 洪 数 或 弦 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介绍导致红斑狼疮的病根
*导读:导致红斑狼疮的病因是什么?这是众多患者都想要了解的。

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以及预防。

那么,导致红斑狼疮的病因是什么呢?……
导致红斑狼疮的病因是什么?这是众多患者都想要了解的。

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以及预防。

那么,导致红斑狼疮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请我们专家来跟我们介绍一下。

痰瘀内结,三焦阻滞:人体的三焦不同于其他脏腑,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概念,而是一个功能的概括,是中医将人体分成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由于素体不足,五脏亏虚的易感体,因某种原因诱发红斑狼疮发病,就使体内形成了代谢性病理产物(抗体、免疫循环复合物等),如中医所认识的瘀血、痰饮、水湿等。

其中红斑狼疮患者瘀血的形成主要是脏器亏虚,气虚运血无力,形成血瘀,或热邪炼血,使血液的质地异常而形成瘀血。

气血不畅,形成脏痹: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多系统多器管的损害,由于损害不同器管而症状复杂多变。

由于素体不足五脏亏虚,气血生成不足,气虚不能生血,血虚不能周行,或三焦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全身各脏器各系统的气血痹阻之态,是导致红斑狼疮的病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