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习作。

2.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

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审题立意。

2.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1.浏览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

(1)看看课本所给的提示词,打开思路。

(2)阅读泡泡框中的文字,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2.回忆脑海中的种种美好,确定习作题目。

(1)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列出“美好清单”。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美好清单”,说说自己认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预设: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更”字。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但这里有一个“更”字,因此一定是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有所思索的事物。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确定题目。

提示: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作为题目。

比如从家庭考虑,可以选择亲情、沟通等;从学校考虑,可以选择朋友之谊、师生之爱等;从社会考虑,可以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然考虑,可以选择山水美景、花草树木等;从自身考虑,可以选择思考、信心、阅读等。

②切入点不宜太大。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小中见大,往深处挖掘。

如果我们选择“科技”或“自然”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处落笔,写“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或“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生活更美好”,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

2.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1.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反馈1.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员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研究,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检查《课前预案》的“预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祖国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祖国疆域的辽阔。

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

③小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3.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活动二:了解我国的邻国1.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最大的岛屿。

2.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一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并在图中圈出。

3.交流汇报。

4.小结: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缩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缩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缩写”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明年我们又将迎来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同学,我们的“传递幸福”活动也要启动了。

作为学长的我们,要给学弟学妹们准备礼物啦!这次,我们班要编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集》送给新一届对应班级的小朋友们。

但因为篇幅有限,需要我们把那些篇幅较长的故事缩写成一篇篇简短的小文章,同时还要注意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2.板书课题,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练习把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板书:缩写故事)【设计意图】用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明确写作任务。

二、对比阅读,学会“缩写”1.回顾故事,复习情节。

大家已经学过《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了,还记得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课件出示课文情节思维导图:课件出示: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课件出示:阅读课本第44页《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示例,请在原文中把一样的部分用“”画出来,把删减的部分用“”画出来。

(1)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第1~2自然段,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课件出示:(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如职业、姓名、性格等。

)师相机小结:故事中主人公的基本情况,我们要保留。

(2)学习“删减”:再次对比阅读原文第1~2自然段,激疑:哪些句子可以删减呢?(预设:对故事流传地域、海力布如何热心助人的具体事例进行了删减。

)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要删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课《汉字真有趣》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了解汉字构造;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认真体会诗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掌握本课时的22个汉字的读音、写法及基本意思;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词语、句子。

难点1.学生正确书写词语;2.学生了解汉字构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内容:依次教授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书写新学习的22个字。

4.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词语书写和朗读的练习。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汉字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1.上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对学习12个词语进行复习。

2.复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练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词语拼接游戏,加强词语的记忆和应用。

4.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感。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词语书写,写一段词语的寓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汉字的学习展开,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寓意和构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重点:
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
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学完了这单元的课文,同学们肯定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

那么,同学们平时都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呢?
(生举手发言)这些读书习惯对你阅读文章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并分享给大家。

二、交流平台
1.本组学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材料。

先请学生思考有哪些好方法帮助阅读材料、理解材料。

(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读。

(2)与目的相关的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与目的无关的材料可粗略地浏览一遍,提高阅读速度。

(3)养成阅读好习惯之一:有针对性地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预习情况(估计两种)。
6.学生分析综合算式50-18×2
讨论:算式应先算什么?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3分钟)
1.学生小组比较发现5×3+20与50-18×2有什么共同点。
2.共同小结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完善课题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同学们看,来了一位小顾客小军,他买了什么呢?
2.看看预习作业,讲讲你现在的解答方法。
3. 第一种方法,大家都能理解,这第二种方法5×3+20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同学们列的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在数学上叫分步解答。把两个一步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在数学上叫综合算式。
4.由于综合算式不只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进行的是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有自己的书写格式。教师讲解书写格式:对齐算式的左端画“=”,需要算几步就画几个“=”。同时板书示范。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案
第一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第30页~第3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列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哪种方法是分步列式?哪种方法是综合列式?
6.请学生讲解 50-18×2的含义。50-18×2应先算什么?为什么?同桌讨论后,指名汇报。
【板块三】
1.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都有两种计算,其中一种是乘法,另一种是加法或减法,都是先算乘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写出计算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板块一】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块二】
1.引导看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逛这家文具店,你都看到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标价各是多少元?




1.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补充习题第31页第2题,第3题,第4题,
第5题。
2.家庭作业:《一课一练》第24页的第2题、第3题、第5题及智力冲浪。
2.谁来说一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看书P30,读教科书的结论。
【板块四】
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找出错误之处,然后集体汇报。
3.(1)和同桌说一说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各自脱式计算,指定三人板演。
(3)集体校对。
(4)提问:32+3-20和56÷7×8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1.出示例题:(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分析获取数学信息。
2.汇报预习情况。
(1)5×3=15(元)
15+20=35(元)
(2)5×3+20=35(元)
3.学生讲解第2种方法的算理。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区别。
4.学习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5. 出示例题:(情境图)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预习设计
1.书包20元1个,水彩笔18元1盒。(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你能试着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正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谈话导入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