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
三种药剂防治灵川县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三种药剂防治灵川县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作者:唐华陆崇敬来源:《南方农业·上》2023年第08期摘要為了有效防治水稻褐飞虱,选择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进行了防治效果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药后7 d,3种药剂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均达到最佳水平,防效均在94%以上;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是目前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轮换喷施较好的杀虫剂,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褐飞虱;虫害防治;田间药效试验;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中图分类号:S511;S435.1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5.032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具有迁飞性、易暴发、群集性等特点,是一种寄主特异性昆虫[1-4]。
褐飞虱的主要宿主是水稻,其通过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茎部筛管组织受损和营养流失,从而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和倒伏。
温度是影响褐飞虱寿命的关键因素,褐飞虱的卵易干燥,当寄主植物开始枯萎时会随之失活[5]。
在28~30 ℃时,褐飞虱的种群增长速度最快[6]。
湿度是褐飞虱生活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褐飞虱喜欢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90%以上时生长良好。
水稻植株上褐飞虱成虫、若虫多栖息在距离水面10 cm以内的部位,在高湿度的稻田中,若虫生长快[7]。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是粮食种植大县,2020年共发生稻飞虱6代,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是F2、F3、F5、F6;发生面积4.27万hm2次,损失稻谷3 323 t。
当前灵川县常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农药为烯啶虫胺、吡虫啉、异丙威等农药。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22年7月25日选择3种常用药剂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对比试验,为广大生产者科学、经济用药提供依据。
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的 田间药效 对 比试 验 ,结果 表 明 :2 5 % 噻 嗪酮 WP 、2 0 %敌 百虫 ・ 仲 丁威 E C、2 5 %噻嗪酮 ・ 丙 溴 磷 WP 3种农 药均 能有 效 防 治稻 飞 虱 ,其 中 2 5 % 噻 嗪 酮 wP的 防效 最 好 ,其 后 依 次 为 2 5 % 噻 嗪 酮・ 丙 溴磷 WP和 2 0 %敌 百 虫 ・ 仲 丁威 E C。生产 上推荐 每 6 6 7 m 使用 剂 量 为 2 5 % 噻嗪 酮 WP 2 0
2 0 % t i r c h l o r f o n ・f e n o b u c a r b EC,a n d 2 5 % b u p r o f e z i n ・p r o f e n o f o s WP h a d e f f i c i e n t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u n c t i o n t o p l a n t h o p p e r ,
水 稻稻飞 虱属 昆虫 纲 同翅 目飞 虱科 害 虫 ,能远
行 ,海拔 3 4 0 m。 土 质 为 砂 壤 土 ,肥 力 中 等 均 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距离 迁 飞 ,在 宁化 县不 能正 常 越冬 ,1年 发生 5~ 6 代 ,初 次虫源 一般 是 5月上 中旬 随着 气 流 迁人 ,虫 害发 生具 有 隐蔽性 、暴 发 性 、毁 灭性 特 点 ,是 水 稻
上 的主要 害虫 ,主要有 褐 飞虱 和 白背 飞虱 ,以刺 吸 水稻 植 株 汁液 ,常 造 成 大 片 死 秆 倒 伏 ,影 响产 量 。
排灌 方便 ,p H值 6 . 2 。水 稻 品种 特 优 7 1 6,湿 润 育
秧 ,6月 9日播种 ,7月 7日移栽 ,稻 苗长势 良好 。 1 . 2 供试 药剂 供试 药剂 2 5 %噻 嗪酮 WP ( 福 建 三农 集 团股 份
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

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和传播病毒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危害,农业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着各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以寻找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试验目的褐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水稻的汁液来获取营养,因此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通过喷洒药剂来杀死褐飞虱。
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防治药剂对褐飞虱的效果,找出最适合的防治药剂,为褐飞虱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试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防治药剂:百菌清、嘧啶酯、拟除虫菊酯。
这三种药剂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杀虫机制,分别为接触杀虫、胃毒杀虫和内吸毒剂。
这三种杀虫机制的药剂对褐飞虱的效果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试验。
2. 实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田间示范试验的方法进行。
选取相同生长期的水稻田作为试验田地,将不同的防治药剂按照推荐浓度进行喷洒处理。
每种药剂设立独立的试验区域,每个试验区域面积相同,并采取随机化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实验观测在药剂喷洒后,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褐飞虱的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
观测指标主要包括褐飞虱的数量、生长状态和对水稻叶片造成的危害程度。
观测周期一般为7天和14天,以及药剂喷洒后一个月和两个月的长期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还要对水稻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不同药剂喷洒后对水稻的影响。
4.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
主要分析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杀灭效果、对水稻的影响以及产量变化等指标,找出最合适的防治药剂。
三、试验结果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如下试验结果:1. 药剂对褐飞虱的杀灭效果比较百菌清对褐飞虱的杀灭效果最为明显,喷洒后1周内褐飞虱的数量大幅下降,2周内几乎被杀灭殆尽。
嘧啶酯次之,杀灭效果稍逊于百菌清,但依然能够有效控制褐飞虱数量的增长。
3种农药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初探

张永 良的路边 田,土质 为黄底灰泥土 ,肥力 中等 , p H为 5 7 . ,栽培 管理条件 一致 。
12 水稻 品种及种 植密 度 .
取平行跳跃式取样 2 0点 ,每点 2丛 ,调查 4 0丛的 虫 量 ,用 4 mX 0c 白瓷盘刷 上 1层机 油后斜放 0e 3 m 到水稻中下部 ,快速拍打 2 ,再迅速端起计褐飞 下 虱虫 量 ,两次调查 取样 的稻 丛 不重 复 。计算 虫 口减
酮 WP2 、2 % 吡蚜 酮 WP3 、1 % 乙虫腈 S 4 g 5 2g 0 C
4 ,以 2 % 噻 嗪酮 WP5 0ml 5 0 g为 对 照 药 剂 ,并 设
清水对 照 ( K) C 。吡蚜酮 和 乙虫腈 处 理 区 面积均 为 3 3 7m ,对照药 剂处理 区面积 为 2 0 1m ,清水 3 . 0 . 对照 区面积 为 6 . 6 7m ,各 处理 区 间筑 埂 以防止 田
第 7代褐 飞 虱。
14 供试药 剂 .
2 % 吡蚜 酮 WP ( 苏 安 邦 电化 有 限公 司 ) 5 江 ;
1 % 乙虫腈 S ( 国拜 耳 公 司 ) 5 噻 嗪酮 WP 0 C 德 ;2 % ( 东莞 市瑞德 丰生 物科技 有限公 司 ) 。 15 试 验设 计 .
2 结果与分析
退率 和 防效 。
水 稻 品种 为 中优 2 7 0 ,种 植 密 度 为 0 2 .0m X
0. 。 22 m
13 防治对率 ( ) = [( 药前 活虫数 一施药 % 施 后 活虫数 )/ 药前活 虫数 ] X 0 施 0 1 防治效 果 ( ) = [( % 处理 区虫 口减退 率 一 空 白对 照 区虫 口减退 率 )/ ( 1一空 白对 照 区虫 口减退 率 ) X10 ] 0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陆泉宇;翟基明【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几种新药剂及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等5种农药在水稻孕穗期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80%烯啶·吡蚜酮WG9g/667m2、50%吡蚜酮WP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药后3d 防效分别为94.66%、86.31%、83.30%;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97.05%、93.13%、90.73%;药后14d防效仍分别保持在99.29%、96.75%、94.41%.10%吡虫啉WP40g/667m2和25%噻嗪酮WP 80g/667m2药后3d防效分别为80.53%和68.46%;药后7d防效分别为85.84%和82.24%;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3.77%和84.94%.[结论]80%烯啶·吡蚜酮WG 9g/667m2、50%吡蚜酮WP12g/667m2、25%噻虫嗪WG 4g/667m2对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前防治稻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25%噻嗪酮WP80g/667m2和10%吡虫啉WP40g/667m2对稻飞虱还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比使用初期已明显大幅下降,建议逐步减少使用或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5(030)006【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稻飞虱;药剂;防治;药效【作者】陆泉宇;翟基明【作者单位】平乐县平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桂林市542400;平乐县平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桂林市54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2+.3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大区域迁飞性害虫,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1],是平乐县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平乐县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群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其中白背飞虱主要在上半年发生为害,褐飞虱主要在下半年特别是晚稻中后期发生为害。
几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马锦綉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摘要:经试验表明,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以持久有效地控制褐飞虱成虫,一般用量 20g /667 m 2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0%吡虫啉、25%噻嗪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防 治褐飞虱,此办法可以迅速将虫量压到最低,但是要想长期对其进行控制,应在用药之后及时进行【植物医生科並宙农Z H IW U Y IS H E N G 科曰思农检测,预防虫量回升。
关键词:褐飞虱;吡蚜酮;防效褐飞虱作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环境适 宜的情况下可迅速得到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
1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本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对照药剂为10%吡 虫啉、25%噻嗪酮。
1.2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一季稻是本次实验采用的作物,褐飞虱是防治 的主要对象。
1.3试验处理和方法试验在娄星区石井镇环江村刘家组农户的承包 田实施。
在对褐飞虱田间防治的药效实验中,设25% 吡蚜酮单剂20g /667m 2、设10%吡虫啉40g /667m 2、 25%噻嗪酮70 g /667m 2共3处个处理,以清水作空 白对照。
将区组重复4次并进行随机排列,总区数为 12,面积为30 m 2,筑埂将各小区隔开。
在8月25日 (水稻破口抽穗期)进行一次施药,兑水60kg /667m 2 喷雾,器具为手动喷雾器,施药时起田间保持3 C m 深水层7 d 。
1.4试验调查于8月25日(水稻破口抽穗期)施药前调查虫 口基数后施药,于8月28日和9月1日,分2次调 查残余活虫数,每小区共计调查30兜。
不区分褐飞 虱种类,只计成、若虫,并计算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讨论2.1在药后3d 、7cl 进行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 长良好,无药害现象发生。
不同药剂处理对褐飞虱田间防效:处理药前小区平均虫口基数/头、药后3d 、7d 防效(4次平均值)25%吡蚜酮:施药前305.0头,施药3d :95.2 头、63.4%,施药 7d :9.3 头、96.4%。
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

褐飞虱防治药剂效果比较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褐飞虱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弯曲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目前,农业生产中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由于药剂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药害,因此急需寻找更有效和安全的药剂来控制褐飞虱。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褐飞虱防治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不同药剂的效果进行实验比较,可以为农民在控制褐飞虱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降低环境风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研究将为褐飞虱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褐飞虱防治药剂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褐飞虱是水稻的常见害虫,严重侵害水稻生长,导致产量减少。
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多种褐飞虱防治药剂,但它们的效果不尽相同。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比较不同药剂在褐飞虱防治方面的效果,从而为农民选择最适合的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提高防治效率,减少损失,还可以为农民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期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褐飞虱防治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试验选取了三种常用的褐飞虱防治药剂进行比较,分别是A药剂、B药剂和C药剂。
在实验前需要先进行药剂的配制,确保药剂的浓度和效果稳定。
然后,在试验田间进行随机布局的实验设计,将不同药剂分别施用于不同的小块土地上,进行对照研究。
每个药剂的施用量和频次都是按照标准的农药使用方法来进行操作的,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比较的公平性。
在施用药剂后,需要定期观察田间褐飞虱的数量,记录每次观察的数据,以便后续的结果分析。
除了定期观察外,还需要进行样本采集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集样本时,要注意田间环境的影响,尽量保持采样点的一致性。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21.4 试验方法2023年8月7日下午施药,此时5(Ⅲ)代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高峰期,1~2龄若虫占比达82.6%,主要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种群,白背飞虱占比达70.2%。
试验中仅施药1次,施药当地为阴天,风力3~4级,施药后24 h 未降雨。
各试验小区其他田间管理相同。
1.5 试验测定采取平行跳跃法调查稻飞虱数量[7]。
将适量机油均匀涂抹在长40 cm、宽30 cm 的白瓷盘表面,置于水稻中下部并保持斜放状态,迅速拍打后记录稻飞虱数量。
施药前及药后3、7、15天调查各处理稻飞虱虫口数量,按照下式计算稻飞虱防治效果[8]。
药后15天观察各处理水稻生长状况及药害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观察各小区水稻长势发现,喷施各种药剂15天后所有小区水稻均生长正常,没有出现明显药害表现,本次试验采用的4种杀虫剂对水稻生产安全。
2.2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药后3、7、15天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除T1与T2处理间无差异外,其余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药后3天,不同杀虫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药后7天,各处理防治效果较药后3天有所提高,整体在66.32%~94.51%,由高到低依次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药后15天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变化趋势与药后7日基本一致,整体防治效果在74.03%~90.83%。
3 结论杀虫剂可保证农业丰产增收、维护生态和谐、满足食品安全需求[9]。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4种杀虫剂中,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6.60%;其次为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0.83%。
在安徽省庐江县水稻栽植中可对2种防治药剂交替施用,以获取良好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新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
摘要试验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极好的持效性,一般用量300g/hm2时就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毒死蜱和敌敌畏对褐飞虱速效性较好,但残留期较短,药后要注意监测,防止虫量回升。
关键词吡蚜酮;毒死蜱;褐飞虱;防效
褐飞虱是海安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2005年、2006年由于后期大量外来虫源迁入,常规药剂防效下降,造成本地水稻四代褐飞虱特大发生,少数田块受害严重。
为寻找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提高化学防治水平,控制褐飞虱突发为害,笔者于2006年8~9月用几种新药剂进行了水稻褐飞虱的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剂
5%锐劲特悬浮剂(拜尔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40%毒死蜱乳油(商品名别样红,江苏江南农化有限公司生产);80%敌敌畏乳油(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7个处理:5%锐劲特750mL/hm2;40%毒死蜱1 800mL/hm2;80%敌敌畏3 000mL/hm2;40%毒死蜱1 800 mL/hm2+25%吡蚜酮300g/hm2;25%吡蚜酮300g/hm2;25%吡蚜酮450g/hm2;不施药对照(CK)。
小区面积33m2,重复2次。
1.3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6年8月29日实施,手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750kg/hm2。
试验地点在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施药时水稻处于破口抽穗期,同时加入三环唑、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
稻飞虱处于成虫高峰期,并在施药后5d内出现大量外来补充虫源迁入。
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药后1d、3d、7d、14d调查残留虫量,计算校正防效。
调查方法采用扑查法,每小区查5点,每点2穴。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药后3d调查,各处理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总虫防效都达90%左右。
但药后1d调查,各处理防效一般都在50%~70%左右,其中25%吡蚜酮300g/hm2处理防效不足20%。
药后7d调查,5%锐劲特悬浮剂750mL/hm2、40%毒死蜱1 800mL/hm2+25%吡蚜酮300g/hm2、25%吡蚜酮450g/hm2 等4个处理对褐飞虱防效都在85%以上,而40%毒死蜱1 800mL/hm2、80%敌敌畏3 000mL/hm2 等2个处理防效已降至40%以下。
药后14d调查,40%毒死蜱1 800mL/hm2+25%吡蚜酮300g/hm2、25%吡蚜酮300g/hm2、25%吡蚜酮450g/hm2等3个处理对褐飞虱成虫、若虫、总虫的防效仍在90%以上;而40%毒死蜱1 800mL/hm2、80%敌敌畏3 000mL/hm2等2个处理对成虫、若虫防效均不足50%,锐劲特处理防效也仅为55%。
3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可以初步得出,试验各处理对褐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
其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极好的持效性,在褐飞虱成虫与卵高峰期用药,在用量300g/hm2时,药后3d防效就可达90%左右,药后14d防效仍达90%以上,是防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
5%锐劲特悬浮剂对褐飞虱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褐飞虱大发生时,如单用用量不宜低于750mL/hm2。
40%毒死蜱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对褐飞虱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其速效性突出,但持效期较短,可以用于迅速压低虫量,但在发生期长的情况下,药后要注意及时监测调查,防止虫量回升。
4参考文献
[1] 陈章宁,李耀武,张帮寨,等.税劲特防治稻田主要害虫的应用技术[J].现化农业科技,2006(6):55.
[2] 闻斌,隆运虎,魏永红.锐劲特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
报,2006(13):214.
[3] 翟伯友,李之明,黄贤夫,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6):50,6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