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

05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建议和 展望
针对不同地区和品种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建议
稻飞虱的防治
针对不同地区和品种的水稻,需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应采取“治早治小,压前控后”的 策略,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赤眼蜂、蜘蛛等 天敌捕食稻飞虱,或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进 行防治。
防治效果:通过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该品种的水稻白 叶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
某地区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案例
• 背景:某地区的水稻种植区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白叶枯病 的防治,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当地农业部门决定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某地区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案例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
2023-11-07
目录
• 水稻白叶枯病概述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案例分析 •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建议和展望
01
水稻白叶枯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也称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叶鞘和穗部。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 状小斑,后期为黄褐色或灰白色枯死斑,病斑与健康部分交界明显,有黄晕 。在湿度大时,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
04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案例分 析
某地区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案例
背景:某地区的水稻种植区经常受到白叶枯病的侵袭, 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受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农 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治工作。
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淘汰易感病品种;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 排水、除草和灭虫。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汇报人:目录•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识别•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原因•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案例分析•水稻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0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识别叶片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纵条纹,并逐渐扩展成斑块叶片边缘呈火烧状,严重时叶片枯死稻株出现矮缩、扭曲、畸形等情况,甚至整株死亡黄斑型叶枯型急性凋萎型卷筒型01020304叶片局部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纵条纹,一般不形成病斑叶片大块枯死,病斑边缘呈波状或曲折状稻株突然出现失水、青枯,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叶凋萎稻株心叶呈卷筒状,叶片难以展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可以覆盖整个叶片病斑扩大病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叶片逐渐枯死,变成灰白色或黄色叶片枯死02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原因水稻白叶枯病是由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被称为Xanthomonas oryzae。
这种细菌可以通过风雨、水流和昆虫等途径传播。
病原菌细菌的传播细菌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气候土壤栽培管理贫瘠、板结、缺乏养分的土壤容易导致水稻植株抵抗力下降。
不适当的栽培管理,如过度施肥、不适当的灌溉等,也可能导致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
030201发病条件病原菌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流传播到健康的稻田。
空气病原菌可以通过水流传播到其他稻田。
水流某些昆虫可以携带病原菌并传播到其他稻田。
昆虫传播途径03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强化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强稻株的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理田间的病稻草和残留病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硫酸铜、氧化亚铜等。
预防为主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引起了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对稻作生产非常重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一、水稻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生长期中后期发病。
病叶先后从叶叶缘边部向内和中心部分出现黄化和焦枯,形成一片片状,最终叶片干枯凋萎。
白叶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是防治白叶枯病的长期措施。
2.化学防治:利用杀菌剂进行防治,适用于病害初期和高发期。
3.田间清理:及时清理病叶、病残体,减少病害传播。
白叶枯病壳菌与白叶枯病症状相似,也是使水稻叶片出现明显的黄化和干枯凋萎的真菌病害。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整氮肥用量和施肥技术,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2.防治病害源头:在田间发现病害早期及时施用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
三、水稻纹枯谷盗虫纹枯谷盗虫是水稻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水稻的生长点和心叶。
成虫和幼虫取食水稻的嫩叶、幼芽和心叶,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提高翻耕深度:利用机具等手段增加翻耕深度,破坏虫卵和幼虫的发育。
2.田间监测:及时监测害虫的变化情况,确定化学防治的时机。
3.化学防治: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采用灭虫剂进行防治,但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
四、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害虫之一,以吸食叶汁为主。
在吸食水稻的叶汁过程中,还会导致水稻减产,黄疸病、矮秆等。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2.化学防治:在稻飞虱发生的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采用含氮气化物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田间清除野草、杂草,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的场所,合理施肥和调整施肥时间,增加水稻的免疫力,以上就是一些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同时应注意科学施肥和务农创收,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包括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们一直致力于白叶枯病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本文将探讨当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
一、病害的病原学研究白叶枯病的病原菌是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是一种显性病原菌。
研究表明,该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的方式传播,且喜欢高湿度、高温和多雨的环境。
因此,在病害防治中,重点应放在病原菌的分布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上。
二、病害的生物学研究白叶枯病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水稻生育期和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水稻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是白叶枯病易发期,在这两个时期,病害的防治应予以重点关注。
此外,病害的发生还与土壤养分状况、病原菌的存活能力以及水稻的品种抗病性有关。
因此,通过对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病害的发生机理,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
三、病害的防治技术1. 抗病品种选择选择抗病品种是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目前,已经培育出一些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如“辽优781”、“杂交前稻”等,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和产量。
2.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病害防治中应注意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的机会。
同时,在农田管理中,要加强肥料的管理和施用,保证作物的营养平衡,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3. 农药防治农药是水稻白叶枯病病害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常用的农药有大力菌胺、氟菌胺和苯菌胺等,这些农药可对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然而,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病害防治方式。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试验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试验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许多试验被进行了。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试验,并探讨其效果和可行性。
首先,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土壤管理可以减少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
试验中,研究人员对不同土壤进行了处理,包括施用有机肥、调整土壤pH值等。
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调整土壤pH值可以改变土壤环境,使其不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因此,适当的土壤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率。
其次,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些试验,探索植物抗病性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影响。
他们选取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试验,并观察了其抗病性和产量。
结果显示,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抵抗水稻白叶枯病的侵袭。
这些品种在病害发生高峰期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因此,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一种有效策略。
此外,一些试验还探索了化学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方法。
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化学药剂,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结果显示,一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然而,化学药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谨慎,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除了上述试验,还有一些研究探索了生物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他们通过施用有益微生物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对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试验涉及了土壤管理、植物抗病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
这些试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防治策略,但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验证。
抓好水稻白叶枯病、细条病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 ,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 杀菌剂,以防止病菌产生 抗药性。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菌
施用含有拮抗菌的生物肥料,如 芽孢杆菌、假丝酵母等,可降低
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增加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 草蛉等,以控制病害的繁殖和蔓
延。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用井 冈霉素、春雷霉素等生物杀菌剂 进行喷雾,对白叶枯病有较好的
品质下降
这两种病害会使稻米品质 下降,如出现碎米、垩白 米等现象,影响稻米的市 场价值。
传播速度快
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可以通 过风雨、昆虫等传播,一 旦发病,很容易在短时间 内扩散到整个稻田。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条病的重要性
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防 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对于保障我国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发 展,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病斑边缘有深褐 色线条。叶片最后变成枯白色或黄褐色,远看稻田一片枯白 。
水稻细条病的病因及症状
病因
水稻细条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寄生在水稻植株上,通过昆虫传播,感 染水稻叶片和茎秆,引起叶片和茎秆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条纹。
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使用说明配制药液,确 保防治效果。
防治建议的提
1 2
加强病情监测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加 以控制。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水稻白叶枯 病、细条病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3
完善防治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确保防治措施 的全面落实。
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作者:冯爱卿陈深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来源:《植物保护》2020年第04期摘要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开展了7种杀菌剂对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测试的杀菌剂对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和病斑抑制率均差异显著,其中20%噻唑锌SC防效最好,其次是20%噻菌铜SC,其他药剂防效和病斑抑制效果均较差。
20%噻唑锌SC 450.00 mL/hm2喷施2次处理的防效达62.84%、病斑抑制率为73.11%;20%噻菌铜SC 450.00 mL/hm2防效为43.15%,病斑抑制率为54.84%。
高效药剂的合理选用对提高病害防效具有显著作用。
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是目前防治白叶枯病的较好药剂,建议轮换使用。
关键词水稻; 白叶枯病; 杀菌剂; 防效中图分类号: S 435.111.47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9239Evaluation on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seven fungicides againstrice bacterial blightFENG Aiqing, CHEN Shen, WANG Congying, CHEN Kailing, FENG Jinqi,YANG Jianyuan, ZENG Liexian, ZHU Xiaoyuan*(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dong Provincial KeyLa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for Plant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select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caus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the control effect of 7 fungicides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eld control efficacy and lesion inhibition rate, among which zinc thiazole 20% SC was the best, followed by thiodiazole-copper 20% SC, while other fungicides showed poor efficacy and lesion inhibition rate. The control efficacy and lesion inhibition rate of spraying zinc thiazole 20% SC at 450.00 mL/hm2 twice were 62.84% and 73.11%,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thiodiazole-copper 20% SC at 450.00 mL/hm2were 43.15% and54.84%,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ested fungicides, Zinc thiazole 20% SC and thiodiazole-copper 20% SC are the best and can b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alternatively in rice bacterial blight control.Key wordsrice; rice bacterial blight; fungicide; control effect白葉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1950年首次在我国南京郊区被发现,是目前危害亚洲稻区和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最重要、最普遍的细菌性病害。
水稻白叶枯病的药剂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的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白色病斑,后期逐渐蔓延到整片叶子,导致叶片枯黄干枯,损失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采用药剂防治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一、药剂选择1. 杀菌剂常用的杀菌剂有硫酸铜、甲基硫菌灵、三文鱼、多菌灵等。
其中,硫酸铜是常用的处理种子的杀菌剂,在水稻生长期间也可以使用。
硫酸铜的用量为每亩10克左右,溶解在100升水中,喷洒在叶子上。
甲基硫菌灵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菌生长,也可以用于预防病害,使用方法为喷洒在叶面上。
三文鱼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多菌灵可以杀死导致白叶枯病的真菌,对白叶枯病防治比较有效。
2.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
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拮抗性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赤霉素等。
拮抗性微生物能够与病原菌竞争生存空间,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赤霉素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开花,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使用方法1. 稻种处理水稻白叶枯病容易通过种子传播,因此可以在稻种处理过程中添加药剂进行防治。
稻种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以有效地杀菌。
使用硫酸铜浸泡壳内率为1:800-1000,浸泡3-5分钟,然后将稻种晒干,放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在水稻生长中,也可以在种植前用甲基硫菌灵溶液浇灌土壤,防止真菌感染。
2. 叶面喷洒叶面喷洒药剂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使用多菌灵、三文鱼等药剂进行喷洒。
喷洒时注意将药剂均匀喷洒在叶面上,使用药剂的限度为每亩药剂使用量不超过50克。
在雨季过后,最好是每10天左右进行喷洒。
三、注意事项1. 药剂使用量和浓度要准确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是防治病害的关键。
过少的药剂使用量和浓度不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而过多的药剂使用量和浓度会对水稻造成伤害。
因此,在使用药剂时一定要慎重,并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00g,对水50L,用叶枯宁防效上不去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强氯精2500倍液,防效明显提高。
此外,每667m2还可选用10%氯霉素100g或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100-150g、25%叶枯灵(渝-7802)可湿性粉剂175-200g,对水50-60L喷洒。
也可在5叶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喷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消菌灵),每667m2用量为25-50g,对水50kg喷雾。
药剂防治: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
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
每667平方米涌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100-150克,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代森铵100克000(抽穗后不能用),或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或15%消菌灵200克,以上药剂加水50升喷雾。
药剂防治。
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要控制发病中心。
目前常用药剂有:①每亩用10%叶枯净300倍液75千克。
一般在开始发病时喷1次,7天后再喷一次。
②②每亩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50一200克对水75—100升喷施。
根据测报,重点施药挑治,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于点发阶段。
每次台风雨后应加强检查。
药剂可选用25%川化-018(即叶双青)600~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700~5400倍液、或克菌壮可溶性原粉1100~1600倍液;也可试用30%氧氯化铜,77%可杀得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0%喹菌酮1000~1500倍液。
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适期开展化学防治。
1、浸种:可用36%强氯精1000倍液浸种60小时。
2、秧田:重点在秧苗2—3叶期和移栽前两次用药,可结合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叶瘟等一并用药,药剂可选用50%氯溴异氰酸50g/亩或36%菌毒双克60g/亩。
3、大田期:在水稻分蘖末期,白叶枯病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喷药保护,视病情发展,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药剂可选用①36%菌毒双克60g/亩。
②50%克菌壮100 g/亩。
③57.6%冠菌清50 g/亩。
④20%叶青双150g+农用链霉素20 g/亩。
上述几种药剂配方应轮换使用。
药剂防治: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连喷2-3次,此外,可选用链霉素、叶枯宁、宁南霉素、叶枯净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