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答案: A解析: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答案: B解析:3、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这一标准称为( )。

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答案: A解析: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 (102%×105%×l08%×107%)—100%B、 102%×105%×l08%×107%C、 2%×5%×8%×7%D、 (2%×5%×8%×7%)—100%答案: A解析:5、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z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 r=OB、=1C、—1<r<1D、 0<r<1答案: B解析:6、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答案: B解析: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B、 IT业的500个从业者C、 IT从业者的总收入D、 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答案: A8、从两个正态总体中分别抽取两个样本,则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A、正态分布B、 t分布C、 F分布D、 2分布答案: C9、税务管理官员认为,大多数企业都有偷税漏税行为。

统计学原理试卷与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卷与答案解析

WORD格式可编辑《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 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解读

《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解读

附录: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调查;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总体单位(个体);总体5、性质相同;总体6、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提供信息7、数量;品质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B7、A8、B9、C 10、A三、简答题1、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差异(变异),其具体表现都一样,那么只要调查一个便可知全体,这样就用不着统计了。

只有变异才能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第二章一、项选择题1.B2.B3.D4.A5.B6.C7.B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学原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2、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A数量性 B 同质性 C 综合性 D 差异性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 B 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C 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D 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4、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B 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C 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6、某小组学生数学考试分别为60分、68分、75分和85分。

这四个数字是()A标志 B 指标 C 标志值 D 变量(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所研究的量是()A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量D 与事物的质紧密相联的量E 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量2、总体的特征包括()A同质性B社会性C大量性D抽象性E差异性3、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性别C社会阶层D汽车产量E行业代码4、下列指标中,属质量指标的是()A职工人数B平均工资C利润率D总产值E劳动生产率5、在第五次全国人中普查中()A国籍是变异B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C每个人是总体单位D人的年龄是变量E全国男性人数是品质标志6、下列几对关系中哪些有对应关系()A标志与总体B总体与指标C指标与总体单位D总体单位与标志E指标与品质标志(四)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和三种含义。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2.5分)增长量指标就是( )A.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C. 动态相对指标D. 发展速度-1【答案】A2.(2.5分)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数量指标D. 质量指标【答案】A3.(2.5分)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灵活程度不同B. 作用不同C. 组织方式不同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答案】D4.(2.5分)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 )。

A. 越小越好B. 越大越好C. 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D. 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答案】D5.(2.5分)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企业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农产品成本调查D.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答案】D6.(2.5分)如果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A. 低度相关关系B. 高度相关关系C. 无相关关系D. 完全相关关系【答案】D7.(2.5分)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与( )A. 平均水平的高低B.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C. 标志值水平的高低D.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答案】B8.(2.5分)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答案】D9.(2.5分)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钢产量B. 价格C. 劳动生产率D. 平均工资【答案】A10.(2.5分)统计报表大多数属于( )。

A. 一次性全面调查B. 经常性全面调查C. 经常性非全面调查D. 一次性非全面调查【答案】B11.(2.5分)下列相对指标中,可以用有名数表示的有( )。

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答案】D12.(2.5分)某企业2004年计划要求销售收入增长8%,实际增长12%,则超额完成计划程度为( )。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A.严格的关系B.不严格的关系C.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D.有内在关系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2.某厂要对某批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已知以往的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0%,93%,95%,要求误差范围小于5%,可靠性为95、45%,则必要样本容量应为()。

A.144B.105C.76D.1093.当样本容量固定时,拒绝域的面积随显著性水平α的减小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4.()的数据可由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

A.完全随机化设计B.随机化区组设计C.因子设计D.主观设计5.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D.两者都是确定值6.指数所要反映、研究的总体在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是()。

A.指数化因素B.同度量因素C.波动因素D.恒定因素7.根据样本观察结果计算得到的,并据以对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做出决策的某个样本统计量,称为()。

A.检验统计量B.样本容量C.拒绝域D.建模统计量8.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

A.25%B.37.5%C.20%D.12.5%9.时间数列中,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称为()。

A.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C.环比发展速度D.增长速度10.对时间数列中各数值进行平均,即得到该数列的()。

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11.已知两个变量,,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

A.高度正相关B.显著正相关C.低度正相关D.微弱正相关1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种相关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非线性相关13.在回归直线中,b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

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的样本C. 研究对象的个体D. 研究对象的总体和样本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总体均值答案:D3. 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中位数B. 众数C. 标准差D. 均值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参数?()A. 样本均值B. 样本方差C. 总体均值D. 总体方差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变量?()A. 性别B. 年龄C. 身高D. 所有选项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类变量?()A. 身高B. 体重C. 性别D. 收入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序变量?()A. 身高B. 体重C. 满意度D. 收入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定比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随机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离散变量?()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法?()A. 均值B. 方差C. 回归分析D. 标准差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推断性统计方法?()A. 均值B. 方差C. 回归分析D. 假设检验答案:CD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方法?()A. 编制频数分布表B. 绘制直方图C. 计算相关系数D. 所有选项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数据展示方法?()A. 编制频数分布表B. 绘制直方图C. 绘制条形图D. 所有选项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试题(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B.2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可以有多个指标C.只能有一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标志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B.变量C.指标值D.指标6.年龄是()。

A.变量值B.连续型变量C.离散型变量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C.确定调查的范围D.确定调查的单位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B.工业普查C.工业设备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B.登记期限C.调查期限D.标准时间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C.确定组距和组数D.确定全距和组距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00,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200B.300C.400D.60013.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B.右方C.上端中部D.下方14.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

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B.教师数C.学生数D.专业数15.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绝对数B.时期数C.相对数D.时点数1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产值利润率B.工农业产值比C.恩格尔系数D.人口出生率17.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A.116.7%B.100.5%C.85.7%D.99.5%18.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B.代表值C.典型值D.实际值19.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A.25%B.30%C.40%D.50%20.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回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A.117.6%B.115%C.85%D.17.6%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人口密度B.国民生产总值C.全国人口总数D.固定资产投资总额E.投资效果系数2.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

A.数量性B.总体性C.同质性D.变异性E.客观性3.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A.访问调查B.邮寄调查C.电话调查D.观察法E.计算机辅助调查4.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频率大于1B. 各组频率大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 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 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各产业增长速度C.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D.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E.各产业占的比重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总体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2.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3.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抽象性。

()4.当调查对象分布区域较广时,宜采用邮寄调查。

()5.观察法是一种盲目性的被动感受。

()6.品质分布数列是一种单项数列。

()7.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8.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9.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0.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试述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2.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哪些问题?五、计算题:1.已知甲、乙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资料如下:甲班的平均成绩为78.5分,成绩标准差是9.58分;乙班的资料见下表:(本题15分)计算:(1)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2)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2.某企业第一季度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本题10分)计算:(1)该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该企业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1998~2004年某种产品的产量如下表:(本题12分)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6年和2008年的产品产量。

4.某工业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表:(本题13分)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2)利用两因素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

统计学原理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C.全体学生D.全体学生的性别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B.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全国总人口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B.标志C.指标值D.指标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C.连续变量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B.500C.650D.700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B.总体单位C.标志D.统计对象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场数量C.商品价格D.营业员人数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0.98%B.95.10%C.99.00%D.105.10%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D.总体变动的趋势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B.代表值C.实际值D.典型值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B.固定期水平C.报告期水平D.基期水平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B.9个C.10个D.11个19.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20.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A.增长1%B.增长6.5%C.增长13%D.不增不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人口总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2.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普查D.商业企业调查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3.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区分现象的类型B.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C.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D.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4.中位数是()。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5.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说理由。

)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2.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5.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情况的表。

()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7.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8.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9.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

()10.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五、计算题:1.有两车间工人的工资资料如下:已知甲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是850元,工资标准差(2)哪个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2.某地区1995~2000年GDP的有关速度指标如下表:(本题10分)3.某地1996~2001年的年末人口数如下表:(本题12分)单位:万人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2年末和2004年末的人口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