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习近平
第三段: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 无标志性被动句
君:n→v,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以:表目的,来 作:建造,兴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 下:n→v,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馋邪:以馋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斥退 恶:adj→n,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文题解读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属于议论文。《步步高》P226
流 之 远 ,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浚:疏通水道
长 , 德不 厚 而思 国之 理 , 德义:德行和道义 理:治理得好
臣 虽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而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况于明哲乎!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
②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 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 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 民的决策。
第三段: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 无标志性被动句
君:n→v,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以:表目的,来 作:建造,兴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 下:n→v,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馋邪:以馋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斥退 恶:adj→n,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文题解读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属于议论文。《步步高》P226
流 之 远 ,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浚:疏通水道
长 , 德不 厚 而思 国之 理 , 德义:德行和道义 理:治理得好
臣 虽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而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况于明哲乎!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
②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 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 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 民的决策。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 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 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 的暴政为戒,励精图治,听取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历史上 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 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 “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 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 十条值得
君主之一。
深思的情
在他统治时期, 况 。
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
治局面 “贞观之治”。
疏通事理,分 条陈述。作为一种 文体,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专指臣下 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文化常识链接
华骈 美散 流结 畅合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但 经常突破骈文的束缚,使骈散语句交替运 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 然流畅,易于诵读。
封建时代臣子向皇 帝提出建议的文书。 如晁错《论贵粟疏》、 贾谊《论积贮疏》等。 疏主要特点:
务正 尽反 其论 旨述 生比 动喻 有排 力比
疏多以论述为主,对于同一个问题, 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加 透彻。
疏多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 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 果;论述时多采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 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
恩所加
– 思无因喜以谬赏
10
罚所及
– 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 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 施刑罚。
)
→
(
十 思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戒奢侈扰民 思知止以安人
由 什 么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思谦冲而自牧 戒骄傲自满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戒纵欲过度
牧:养、约束。
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江海下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想到江 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戒纵欲过度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 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 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 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择:挑选. 善:形作名,好的建议。 尽:形作动,竭尽、用尽。 播:扩大,散播。 惠:仁爱、宽厚.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总括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 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 能献出他的忠诚,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他 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 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 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 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 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 施刑罚。
)
→
(
十 思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戒奢侈扰民 思知止以安人
由 什 么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思谦冲而自牧 戒骄傲自满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戒纵欲过度
牧:养、约束。
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江海下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想到江 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戒纵欲过度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 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 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 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择:挑选. 善:形作名,好的建议。 尽:形作动,竭尽、用尽。 播:扩大,散播。 惠:仁爱、宽厚.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总括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 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 能献出他的忠诚,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他 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 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 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 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ppt

作者介绍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 唐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曾为太子李建成侍讲,后支持唐 太宗李世民即位,成为贞观名臣
。
魏征在政治、文化、艺术等诸多 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
解。
创作背景
唐太宗在位期间,虽然国家逐渐安定 ,但政治腐败、官僚奢侈之风日盛。
该文旨在提醒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时应 该注意的十个方面,以实现长治久安 。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精练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表达力强,能够让读者 快速理解作者的观点。
语言生动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
语言优美
文章的语言富有节奏感, 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排比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增强了文章的语势,让 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 感。
君主应善于倾听各方意见,明 辨是非,不偏听偏信,不轻易 做出决策。
君主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傲 自大,不轻易发怒,保持冷静 的头脑。
对为官者的思考
为官者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不谋取私利。 为官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不贪污受贿。
为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现代社会应注重道德建设,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现代社会应加强法制建设,保障 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现代社会应倡导诚信友善,促进 人际关系和谐,建设美好家园。
THANKS
总结规劝
最后总结全篇,强调君主应“积其德 义”,方能长治久安。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已经,在….之后
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放纵情感 (今:尽情)
路人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看不起别人 物:人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 (因为)深切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 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 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 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 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 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 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思三驱以为度(三面为限)
戒纵欲过度 思慎始而敬终(慎始慎终) (处事)
思虚心以纳下(虚心纳谏)
戒轻信人言 思正身以黜恶(端身黜恶) (用人)
思无因喜以谬赏(奖赏得当)
戒赏罚不公 思无因怒而滥刑(用刑有度) (执法)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第一层:摆事实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易守难?
第二层:析原因 竭诚施仁政,吴越为一体; 傲物振严刑,骨肉为行路。
第三层:敲警钟 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所宜深慎!
梳理第三段
名作动 统治
自我克制 建造,兴建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
使…安宁
谦虚
养
骄傲,自满
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
【思考探究】
1.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戒赏罚不公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魏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征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盖
hé 通“盍”。 ①〈副词〉何;怎么。 《庖丁解牛》:“技盖至此乎?” ②兼词,何不。 《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以:而,表并列。 纵情古:放纵情感,即骄傲
课文诵读欣赏
读准字音
❖ 臣闻求木之长者( )
❖ 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
❖ 夫( )在殷( )忧
❖ 夫(fú)在殷(yīn)忧
❖ 必浚其泉源( )
❖ 必浚其泉源(jùn)
❖ 虑壅蔽( )
❖ 虑壅蔽(yōng)
❖ 则思正身以黜恶( )
❖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shēng ①〈动词〉禁得起;受得住。《鸿门宴》:沛公不胜杯杓 ②〈形容词〉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殷:深切的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 塞( )流
❖ 塞sè流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流:泉流,名词。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
长高
方。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浚(jùn):疏通.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 其:他们的。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 早做准备.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 郑公谏语》
• 魏郑公谏止唐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 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 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 百里必不可得。随氏之乱,非止十年,陛 下为之良医,疾苦虽乂(yì,承平无事)安, 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 不能夺。
出自本课的成语
• 居安思危: • ·知足常乐 • ·善始善终: • ·恃才傲物: • 文武兼备
·择善而从 水能载舟 ·骨肉分离 ·根深蒂固 百川钠海
• 第三段,魏征立刻说出“十德”, 总结起来无非是以民为本,以臣为 辅,谦逊节俭,广开言路,赏罚分 明。其中数广开言路和赏罚分明最 难。贵 为天子,难免有点骄贵, 广开言路就难免有点逆耳忠言,但 又必须赏罚分明。
翻译句子
•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 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正面指出“十思”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的好处,描绘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垂拱而治”的 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
理想画面
司之职役哉?
分析课文
• 文章一开始便用了求木长,欲流远 和思国安作 类比,作了正反两方 面论述。“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和“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表面上既像是给 太宗戴高帽,笔下锋芒却直指太宗 ----既然你身为一国之君,位高 权 重,以天子自居,就必须“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
必固其根本 使……固
·必浚其泉源 疏通、开挖 ·承天景命 大 ·戒奢以俭 革除 ·振之以威怒 通“震”,震动 ·载舟覆舟 使……颠覆 ·简能而任之 贤能的人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正面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排比 比喻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 反面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什么是“疏”?
• 疏条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后 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 主陈述意见的奏疏。有名的 “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 (晁错)、《谏逐客疏》(李 斯)、《论积贮疏》(贾谊) 等。
写作背景
• 魏征写的《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有 他的历史背景。在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 是封建时代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但在贞观 中期,唐太宗逐渐骄傲腐化,大修庙宇宫 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以“百姓无 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作为藉口。魏征 对此甚为不满,并且四上奏折,劝告皇上, 而此文是其中之一篇。
陈述 “纵情”危害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反面论证 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
居安思危 深慎。
提出"居安思危“ 的具体做法
即“十思”
•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翻译句子
• 2、怨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
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 些写作的启示呢?
•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 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 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 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 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 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 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 俱到,煞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 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 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 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 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 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分析课文
• 第二段指出“凡百元首,善始者实繁,克 终者盖寡”暗示太宗应克守前人古训,善 始善终。又用了“在殷忧”和“既得志” 作比较。“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更有渲染力:吴越这两个世仇 之国,水火不相容,但“竭诚”却有如此 威力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更何况是安抚自 己国家的臣民呢?
分析课文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
论点
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简述史实 并作探析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 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对比分析 论证
居安思危
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