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包容“娘炮”,反对歧视,高二作文
写娘炮同学的作文500字

写娘炮同学的作文500字
作文一
《我的“特别”同学》
在我们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同学,大家都叫他“娘炮”。
他说话的声音细细的,有时候还会翘起兰花指。
有一次,老师让他帮忙搬书,他一边搬一边娇滴滴地说:“哎呀,好重呀!”那模样把大家都逗乐了。
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他跑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还会用手轻轻拍着胸口说:“不行啦,不行啦,累死宝宝啦!”
不过,可别以为他只是这样。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破了皮。
他看到后,马上跑过来,小心翼翼地扶起我,还关切地问:“疼不疼呀?我带你去医务室。
”那一刻,我觉得他其实挺善良,挺温暖的。
虽然他有些行为和说话方式跟大家不太一样,但他也是我们班独一无二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作文二
《那个不一样的同学》
我们班有个同学,大家都说他娘炮。
他走路总是一扭一扭的,像个模特。
有一回,班里大扫除,他拿着块抹布,边擦边说:“哎呀,这里好脏哟!”那语气,让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还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画自己喜欢的动物,他画了一只小兔子,还在旁边画了好多小花,边画边说:“小兔子要美美的。
”
但是,有一次考试,我的笔突然写不出字了,急得我满头大汗。
他看到后,毫不犹豫地把他的笔递给我,说:“别着急,用我的。
”这让我很感动。
他虽然有点娘,但也是我们的好同学,让我们的班级生活变得更有趣啦!。
高三议论文关于娘炮的议论文

关于娘炮的议论文似乎一夜之间舆论在“娘炮”这个话题上便分大略为了两个阵营,“少年定国”派和誓死捍卫自由人权的“伏尔泰”派。
看了几篇讨论的文章,感觉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回想起来,自己也没少用“娘”来讽刺挖苦别人,自省了一下感觉十分惭愧。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应该排除先天或者后天的性倒错者,譬如TheDanishGirl里面的男主转变为女主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女性行为偏好,是绝对不应该被污名化的。
当下中国仍有不少人囿于这方面现象的认知,用极端的方式去评判、嘲笑这些群体,确乎是一种无知且伤害他人的行为。
我猜只能寄希望于这方面科学研究逐渐贴地的普及和文学作品更加广泛的触及来开化一部分冥顽甚至恶毒的群体。
当我们真正针对所谓的直男或者扩大一点包含同性恋群体,在我看来可以对于娘炮的讨论似乎可以剥离为两个问题:娘炮为什么讨厌以及我们讨厌的点在于哪里/男性的女性化表现是否是合理存在且有追求价值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分析的方向应该很多,我的直觉是从:从讨伐“娘炮”的人群出发,或者是被声讨为“娘炮”人群的共同点出发。
两个对立人群如果做样本统计应该会有相应的数据可以分析。
可惜我手上做不了这样的统计学调研…鉴于不是严肃的文章而只是一篇随笔我就大致逼逼一下好了--讨伐者中,一部分是对典型的男性特质高度追求且奉为自身质素发展方向的人,他们可能希望拥有更大只的身形,紧实凸显的肌肉,雷厉风行的行为风格,果断刚毅的内在性格等等生理或人格特点,无论他们本身是否已经做到,这的确是他们向往认可且正在追求的,因此他们必然不会认可与其本质人格审美相悖的群体;另一部分则仅仅出于平日内心对生活中收到挫折的一种发泄,通过另外一种欺凌他们眼中“弱者”的方式,宣示自己的人格“阶级”更胜一筹。
或许他们本身平庸懦弱,但当面对作为少数群体“娘炮”,柔弱的外形和女性化的行为会让这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才代表了正常甚至更为强大的一方,会通过践踏他人满足自身的虚荣与自信,其本质是对他人彰显自身的“人格正确”;抑或是这些所谓的“娘炮”在当今社会在某些领域所受到的追捧与利益已经超出了该领域正常的范畴或打翻了之前的标准,更容易引发后者群体抱有“正义”之心理所应当地讨伐甚至辱骂所谓的“娘炮”群体。
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娘炮”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娘炮”解析及优秀范文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9月初,央视一档给中小学生看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引起国人的不满。
制片方邀请了不少青少年偶像明星,其中不少人,或涂脂抹粉,或翘起兰花指,或曲发细腰,成为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吐槽对象,被冠以“娘炮”之称。
材料二12月8日,零下10度,北京奥体公园,15名小学生头顶印有“男子汉”字样的黑色发带,在5名教育机构老师的率领下,赤膊冲向一公里外的终点线。
对此,部分质疑者对孩子的健康安全感到担忧。
材料三9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认为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范文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男性气质是什么?究竟怎样才是男性应有的形象?长期以来,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不仅在学术界长盛不衰,更在舆论场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
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
一名普通军人在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也可成为观察社会对男性气质认知的一个切入口。
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因为阳光硬朗的气质得到网友如潮点赞,王威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从武警战士杨明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帅兵哥哥”,到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的潜水员官东,再到被誉为“中国男子第一天团”的国旗护卫队,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勇敢,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
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者是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高中作文:对“小鲜肉”“娘炮”现象的看法及范文 (1)

作文训练:娘炮现象你怎么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8年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
”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
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
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观点。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题呈现】最近,随着“开学第一课”引发争议,节目中多位“娘炮”男艺人也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
国内两大传媒巨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新华社狠批,人民日报力挺。
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严厉批评。
仅仅过了不到三个小时,人民日报评论便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对新华社评论进行回应。
针对公众热议的“娘炮”问题,你怎么看?【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
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家娘”。
但在“小鲜肉”明星的粉丝看来,外界误解了他们的偶像。
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偶像“娘”,反而觉得是“一种超越了性别的美”。
还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男子气概来束缚自己。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思考。
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驳“娘炮之风当休矣”,高二作文

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驳“娘炮之风当休矣”,高二作文关于“娘炮”现象的作:驳“娘炮之风当休矣”自九月“开学第一课”开播以,“娘炮艺人”便引发巨大舆论风波,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国媒也抛出对立观点公然交锋,更有“少年娘则中国娘”“娘炮之风当休矣”这般站不住逻辑脚跟的低级幼稚言论出现。
就我而言,不管是“娘炮”还是“硬汉”,都只取决于个人审美观念的不同,而审美本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们绝不应该以某种标准限制抨击个人审美,而要对不同的审美观念存以尊重与包容。
为什么“娘”这个词会引发热议?是因为一部分中国男人心里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与日渐普及的新一代性别平等思想产生了冲击。
所谓“娘”,在某些人眼中无非是缺乏所谓的“男性气质”、“阳刚气质”,是一个对拥有女性化气质的男性的辱骂性质词汇。
男性长相清秀、化淡妆爱打扮、做所谓女孩爱做的事,都会被一些缺乏包容心的人骂做“娘炮”。
大部分男性不能接受被形容为“娘炮”,认为是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贬低。
但男人就该有男性气质、女性就该有女性气质这种说法本就没有根据,所谓的男女性气质没有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
规定男性就该阳刚大气、女性就该袅袅婷婷;男性女性化会被辱成“娘炮”,女性男性化反被赞为“女汉子”……这些认为女性气质就低人一等的落后思想,只不过是男尊女卑的辫子没有剪去罢了。
所谓“娘炮之风”自古存之赞之。
中国自古以就崇尚才高气俊的阴柔美气质。
从吟“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的宋子渊,到感“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士不谋禄”的嵇叔夜;从色如春晓之花的宝玉,到风神秀异如璧的卫玠……这种对容若冰玉清扬俊逸的气质的追求,早已成为东方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孔丘提“温柔敦厚“,老子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克刚的中国化里,柔总是比刚有着更加强大的力量,这和欧美阳刚化本就对立,是化底蕴丰厚、社会经济富足的表现之一。
然而这些由古人积淀下的蕴藉含蓄、微宛委曲的化气质,在一部分当代国男眼中何以成了“娘炮”?只能说化素养不足。
关于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 5篇的作文

关于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 5篇的作文关于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 5篇的作文本文简介: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娘炮”之风当休矣《开学第一课》中多位“娘炮”男艺人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
众多争议声中,有人认为”娘炮”缺少阳刚之气,教坏孩子,甚至误国。
也有人力挺“娘炮”,认为他们是多元社会,另一种男子气概的体现,应当给予包容。
而在我看来“文质彬彬”并非“搔首弄姿”,”娘炮”之风当休矣关于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 5篇的作文本文内容: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娘炮”之风当休矣《开学第一课》中多位“娘炮”男艺人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
众多争议声中,有人认为”娘炮”缺少阳刚之气,教坏孩子,甚至误国。
也有人力挺“娘炮”,认为他们是多元社会,另一种男子气概的体现,应当给予包容。
而在我看来“文质彬彬”并非“搔首弄姿”,”娘炮”之风当休矣。
首先,“娘炮”,作为一种商业化包装出的产品,给这个社会带来巨大潜在的隐患,他们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使大众审美走上畸形的道路。
年轻人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会让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
其次,全民热捧小鲜肉的现象也会让阳刚之气渐渐退化,使一个社会失去文明保存和社会发展的斗志与力量。
试想,我们能指望一群天天描眉、涂指甲的男丁去边防站岗吗?我们能指望一群端着兰花指的男运动员去打篮球吗?我们能指望一群玻璃心的官员去跟外国讨价还价吗?诚然,这个社会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非主流审美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但凡事都要有一个限度,所谓”娘炮”就是“嫩”与“精致”过了头的男艺人们。
追求个性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去追捧女性化的男明星们,绝大多数男孩子都去追求柔弱美,国家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我看来“娘炮”之风盛行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是血性的丧失。
这个病根自鸦片战争以来就被冠上“东亚病夫”的名号,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
虽然之后的抗日胜利、抗美援朝,改革开放使不少国人找回血性,但随着时局的稳定与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一血性的缺失,又导致了一部分国人的审美偏差。
我的娘炮同学

我的娘炮同学
我的娘炮同学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同学,他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非常娘炮的男孩,每次说话都格外温柔,走路的样子也很优雅。
虽然有些同学对他嗤之以鼻,但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同学。
小明虽然娘炮,但他很勤奋,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他不光学习好,还很会做人。
每次有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有一次,我和小明一起去图书馆借书,回来的时候下了大雨,我们两个都淋湿了。
当时我们都没有带伞,我十分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小明很镇定,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条毛巾和一把折叠伞,让我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水,再和他一起分享伞下的空间。
我当时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感谢着小明。
小明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他经常会在课间时间去学校附近的敬老院探望老人们,给他们讲笑话、唱歌、帮他们做家务。
有一次,他还自己买了一些水果和零食,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的关怀。
小明曾经和我说过,他的娘炮行为是他天生的特点,他不想去强迫自己改变,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娘炮男孩,非常自豪。
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个性。
小明虽然有些娘炮,但他的品德和人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我的眼里,小明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同学,他的个性和行为让人难以忘怀。
我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可贵的品格。
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包容“娘炮”,反对歧视

《开学第一课》上,四位“娘炮”男艺人遭反感和批判,新华社对其严厉批评,建议抵制;人民日报多次力挺,呼吁包容。
在我看来,我们都应反对歧视,包容“娘炮”。
时代在变迁,不少男性开始浓妆艳抹,看起来比女性都要精致几分。
但这些人通常是一些网红、明星,存在于文娱界,风气确实造作,但是为了符合资本市场而刻意营造出的,我们不应给予歧视。
娘炮之风盛行,在于审美标准的变化。
受国外尤其是韩风影响,部分人会喜欢穿着妆容精致的男明星以及网红,而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效应所催生的崭新商业模式,客观上放大了“娘炮”现象。
一方面,粉丝应援文化、应援经济的力量,会刺激文化娱乐资本集聚和利用海量粉丝;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放大了他们的影响力。
大部分所谓的“娘炮”并不是真正的“娘炮”,只是爱美,习惯健身和保养,常常使用护肤品化妆品使看起来精致一些,但他们却鲜有矫揉造作,唯唯诺诺。
人民审美不断变化,所谓“娘炮之风”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对其抵制。
正确看待“娘炮”,确立正确价值观,反对歧视。
人类本性的缺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永远无法彻底消除,即潜意识里对"同类里的差异性"的不包容,不认同。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权利,有些人就是追求精致的外表,有些人就是喜欢这些浓妆艳抹的风格,或者有些男性行为或言语上较女性化。
但以“娘炮”为借口用语言或在行为上伤害别人,不管是个人或是群体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歧视。
避免根本上的“娘炮”,学校和家庭要做好教育工作。
一名网友上升到国家层面,喊话“少年娘,则中国娘”,他眼中的娘炮们都是变性手术的标本,他们和粉丝都是垃圾,都应去死,不会让儿子看这样的节目。
但父母和老师应做好榜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随偶像更重视品质和作品,以主流的审美观念做出恰当地引导。
国家应针对“娘炮”现象较为严重的领域进行整治和规范提倡偶像的带头模范作用,利用偶像的力量改变青少年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娘炮”现象的作文:包容“娘炮”,
反对歧视,高二作文
关于“娘炮”现象的作:包容“娘炮”,反对歧视
《开学第一课》上,四位“娘炮”男艺人遭反感和批判,新华社对其严厉批评,建议抵制;人民日报多次力挺,呼吁包容。
在我看,我们都应反对歧视,包容“娘炮”。
时代在变迁,不少男性开始浓妆艳抹,看起比女性都要精致几分。
但这些人通常是一些网红、明星,存在于娱界,风气确实造作,但是为了符合资本市场而刻意营造出的,我们不应给予歧视。
娘炮之风盛行,在于审美标准的变化。
受国外尤其是韩风影响,部分人会喜欢穿着妆容精致的男明星以及网红,而自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效应所催生的崭新商业模式,客观上放大了“娘炮”现象。
一方面,粉丝应援化、应援经济的力量,会刺激化娱乐资本集聚和利用海量粉丝;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放大了他们的影响力。
大部分所谓的“娘炮”并不是真正的“娘炮”,只是爱美,习惯健身和保养,常常使用护肤品化妆品使看起精致一些,但他们却鲜有矫揉造作,唯唯诺诺。
人民审美不断变化,所谓“娘炮之风”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对其抵制。
正确看待“娘炮”,确立正确价值观,反对歧视。
人类本性的缺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永远无法彻底消除,即潜意识里对"同类里的差异性"的不包容,不认同。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权利,有些人就是追求精致的外表,有些人就是喜欢这些浓妆艳抹的风格,或者有些男性行为或言语上较女性化。
但以“娘炮”为借口用语言或在行为上伤害别人,不管是个人或是群体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歧视。
避免根本上的“娘炮”,学校和家庭要做好教育工作。
一名网友上升到国家层面,喊话“少年娘,则中国娘”,他眼中的娘炮们都是变性手术的标本,他们和粉丝都是垃圾,都应去死,不会让儿子看这样的节目。
但父母和老师应做好榜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随偶像更重视品质和作品,以主流的审美观念做出恰当地引导。
国家应针对“娘炮”现象较为严重的领域进行整治和规范提倡偶像的带头模范作用,利用偶像的力量改变青少年的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己也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审美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应过分抨击《开学第一课》上的四位艺人,应当包容这种,反对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