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四氮及其化合物真题链接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当 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 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

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 4)2S O 2 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 NH 3 2233NO +H O=2HNO +NO 【解析】【分析】本题中C 、D 的变化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A 为(NH 4)2S ,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 2→SO 3,NO→NO 2,Na 2SO 3→Na 2SO 4等,由此可推断Y 为O 2,由于E 为酸,则D 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 3、NO 2等,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Z 为H 2O ,当X 是强碱时,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Z 为H 2O ,据此答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 为(NH 4)2S ,Y 为O 2,故答案为:(NH 4)2S ;O 2; (2)当X 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H 2S ,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SO +O 2SO ƒ催化剂,故答案为: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3)当X 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NH 3,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NO +H O=2HNO +NO ,故答案为:NH 3;2233NO +H O=2HNO +NO 。

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 (模拟精练+真题演练)完卷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1.(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圆底烧瓶收集3NH 后进行喷泉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NH 和2H O 都是极性分子B .3NH 和2H O 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3s sp σ-键C .3NH 分子的键角小于2H O 分子的键角D .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答案】C【解析】A .3NH 是三角锥形,2H O 是V 形,两者的正负电荷中心都不重合,都是极性分子,故A 正确;B .3NH 和2H O 分子中中心原子都是3sp 杂化类型,配原子都是H 原子只有s 轨道电子,所以共价键都是3s sp σ-键,故B 正确;C .两者中心原子都是3sp 杂化,2H O 有两对孤电子对,3NH 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就越大,所形成的的键角就越小,所以3NH 分子的键角大于2H O 分子的键角,故C 错误;D .烧杯中烧瓶中溶液遇酚酞颜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故D 正确;故选C 。

2.(2023·贵州·统考三模)氮是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动植物体内。

读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

根据氮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共表示了两条固氮的途径 B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 C .硝酸盐参与到多条氮循环线路中 D .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答案】A【解析】A .氮的固定是指将单质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如图,氮的固定有雷电作用、人工固氮、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共3种固氮途径,故A 错误;B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和消耗了大量含氮化合物,如摄取蛋白质,排放氮氧化合物等,所以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故B 正确;C .如图,硝酸盐参与了蛋白质的制造和被细菌分解进入大气中,也通过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合成硝酸盐等,故C 正确;D .经过氮的固定,经部分植物合成蛋白质,最后被动物摄食也能在体内分解,重新合成氨基酸,所以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故D 正确;故选A 。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

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_____)A.CaCO3粉末和浓盐酸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C.HCl和AgNO3溶液D.HCl和酚酞溶液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5O2=4NO+6H2O 2NO+O2=2NO2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A C【解析】【分析】(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棉花;(2)气体遇空气能迅速变红棕色,原气体是NO;(6)图3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7)如果放出大量热量,也能增大气体压强,产生喷泉。

【详解】(1)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NH3+5O2=4NO+6H2O。

(3) NO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所以2NO+O2=2NO2 。

(4)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如图中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

-HQ LI(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X:___;F__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实验室制备C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H4HCO3 或(NH4)2CQ NO2 2CQ+2Na2O2=2Na2CQ+O22NH4CI+Ca(OH)L_CaC2+2NH3f +2H2【解析】【分析】根据框图,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分别生成气体A和C,则X应为弱酸的铵盐,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Q,则D为碳酸钠或氧气;C能够发生催化剂作用下能够与D 反应,则C为NH3, D为02,贝V X应为NH4HCQ或(NH4)2CC3, B为H2O,结合转化关系可知,E为NO, F为NO2 , G为HNO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Q , F为N02,故答案为:NH4HCO 或(NH4)2CO; NO2;(2)Na2O2和CC2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Q+2Na2O2 =2Na2CQ+O2,故答案为:2CQ+2Na2O2=2Na2COJ+O2 ;(3)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I+Ca(OH> CaC2+2NH3 T +2H2O,故答案为:2NH4CI+Ca(OH> CaC2+2NH3 T +2H2O。

2.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Z、W与氢元素可组成共价化合物XH、H2Z和HV;Y与氧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丫20和WO。

(1)Y2Z的电子式是_________(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XH(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备战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工业用多种方法来治理。

某种综合处理含 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 NO、CO、CO2、SO2、N2)的流程如图: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1)固体 1 的主要成分有 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实验室需要配制100mL 3.00mol·L-1NaOH溶液进行模拟测试,需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固体质量为______g。

(3)用 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捕获剂从气体 3 中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5)流程中生成的 NaNO2 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 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I2可以使淀粉变蓝。

根据上述反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有关试剂进行实验,以鉴别 NaNO2和 NaCl。

需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白醋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答案】CaCO3 CaSO3 12 NO2-+ NH4+= N2↑+2H2O CO C【解析】【分析】工业废气通过过量的石灰乳,除去CO2和SO2,生成CaCO3和CaSO3,气体1是NO 、CO 、N2,通入适量的空气,把NO转化为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只得到NaNO2溶液,说明气体2是NO、NO2、N2,气体3是CO和N2,捕获产物是CO,得到的NaNO2溶液和含NH4+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污染的气体是氮气。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硝酸是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常用于制备硝酸盐、染料、肥料、医药中间体、烈性炸药等。

硝酸盐多用于焰火、试剂、图像处理行业。

−−→2M+2NO2↑+O2↑,加热(1)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式分解:2MNO3∆3.40gMNO3,生成NO2和O2折算成标准状况时的总体积为672mL。

由此可以计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2)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其中NO的体积为__。

(3)现有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组成情况,加入100mL0.6mo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S.T.P.)。

则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_。

如原混合物中有0.0lmolCu,则其中Cu2O与CuO的质量比为__。

(4)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HNO3被还原成NO,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多少升___?(5)加热某一硝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和硝酸银的混合物110.2g,使之完全分解,得到固体残渣48.4g。

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1.68L(S.T.P.)。

求原混合物中硝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___。

【答案】108 5.824L 0.025 9:5 0.448L Cu(NO3)2·6H2O【解析】【分析】(1)根据硝酸盐和气体体积的关系式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生成的一氧化氮的体积;(3)根据氮原子守恒确定未反应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根的物质的量和硝酸铜的关系式计算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铜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氧化亚铜的质量,根据铜原子守恒计算氧化铜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质量之比;(4)根据n=cV计算氢离子和硝酸根的物质的量,由于铁过量,根据反应进行过量计算,以不足量的物质计算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体积;(5)根据原子守恒,气体体积列方程计算硝酸铜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根据铜原子守恒计算结晶水系数,从而确定化学式。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氮及其化合物)练习 1.[2022ꞏ北京卷]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N2O4“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NO2。

废气中的NO2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

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2NO2(g)⇌N2O4(g) 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NO2吸附B.多孔材料“固定”N2O4,促进2NO2⇌N2O4平衡正向移动C.转化为HNO3的反应是2N2O4+O2+2H2O===4HNO3D.每获得0.4 mol HNO3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22.[2022ꞏ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N2转化为NH3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C.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3.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的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dB.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f的化学式一定为NO2D.g与b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4.[2023ꞏ湖南益阳调研]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图乙装置可测得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C.图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图丁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5.[2023ꞏ江西南昌新建一中月考]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氧化物,隔绝空气条件下,这些氮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生成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Cu片质量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体积为20.16 LD.Cu(NO3)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6.[2023ꞏ福建师大附中期中]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7.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 2、NO 的混合气体2.24 L (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 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浓度的比值c(NO3-)∶c(NO2-)=_________。

【答案】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2NO+2CO N2+2CO2 (m+n)/V 3∶2 (n-m)/(3m+n)【解析】【分析】(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3)①根据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②根据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③同一溶液中,c(NO3-):c(NO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氮及其化合物(加试)
1.(2016·浙江理综,1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解析A项,根据题中的流程,可以得出固体1为CaCO3、CaSO3和过量Ca(OH)2,正确;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O、CO和氮气,NO和NO2按1∶1的体积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X可以是空气,但不能过量,错误;C项,气体2为N2、CO,因“无污染气体”为N2,故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正确;D项,NH+4与NO-2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正确。

答案 B
2.(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解析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N元素化合价由0→-3,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项错
误;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工固氮方法,B项正确;根据自然界中氮循环图可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实现铵盐和蛋白质的相互转化,即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C项正确;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参与,D项正确。

答案 A
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O B. Fe2O3
C. FeSO4D.Fe3O4
解析FeO、FeSO4和Fe3O4(可写成Fe2O3·FeO)与稀硝酸反应时均为铁元素被氧化,且氧化产物均为Fe3+,还原产物均为NO。

等质量的FeO、FeSO4和Fe3O4与稀硝酸反应时,FeO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多,放出NO的物质的量最多;Fe2O3与稀硝酸反应时,无NO气体放出,故选A项。

答案 A
4.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c中收集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
d中的物质
的气体
A 浓氨水CaO NH3H2O
B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
C 稀硝酸Cu NO2H2O
D 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
解析实验室利用CaO和浓氨水制取氨气,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收集SO2时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B项正确;制取NO2时选择浓硝酸和Cu反应,C项错误;MnO2氧化浓盐酸制取Cl2时需要加热,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浙江4月选考,30节选)氨气及其相关产品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N 2H 4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强还原性,可通过NH 3和NaClO 反应制得,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改进了NO 2转化为HNO 3的工艺(如虚框所示),在较高的操作压力下,提高m (N 2O 4)
m (H 2O )
和O 2的用量,能制备出高浓度的硝酸。

实际操作中,应控制
m (N 2O 4)
m (H 2O )
高于 5.11,对此请给出合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H 3与NaClO 反应可得到肼(N 2H 4),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还生成氯化钠与水,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NaClO===N 2H 4+NaCl +H 2O 。

(2)根据2NO 2N 2O 4,结
合4NO 2+2H 2O +O 2===4HNO 3,可得到化学方程式2N 2O 4+2H 2O +O 2
4HNO 3,据此可得当
m (N 2O 4)
m (H 2O )
等于5.11时恰好完全反应;当两者的质量比高于5.11时,提高了N 2O 4浓度,有利
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了硝酸的产量,提高了硝酸的浓度。

答案 (1)2NH 3+NaClO===N 2H 4+NaCl +H 2O (2)2N 2O 4+2H 2O +O 2
4HNO 3,
m (N 2O 4)
m (H 2O )
等于5.11时恰好完全反应;高于5.11是为了
提高N 2O 4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得到高浓度的硝酸
6.(2013·浙江理综,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 2的化合物甲和乙。

将6.00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 的H 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H 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 溶液。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 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乙的电子式是。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 反应可生成Cu 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人提出产物Cu 中可能还混有Cu 2O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已知:Cu 2O +2H +
===Cu +Cu 2+
+H 2O )
(5)甲与乙之间(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 2,判断理由是。

解析 设甲的化学式为AH n ,
n (H 2)=
6.72 L
22.4 L·mol
-1=0.3 mol
AH n ===A +n
2
H 2
M r (A )+n n
2
6.00 g 0.3 mol
得M r (A )=9n ,讨论知当n =3时M r (A )=27,符合题意,A 为铝,Al (OH )3可溶于NaOH ,则甲的化学式为AlH 3。

M (丙)=1.25 g·L -1
×22.4 L·mol -1
= 28 g·mol -1
,所以丙是N 2,则乙是NH 3。

(4)要证明Cu 中是否含有Cu 2O ,根据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加非氧化性的酸,观察是否会生成蓝色溶液(因Cu 不能与H +
反应)。

(5)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而在NH 3中氢为+1价,二者接触有可能发生归中反应。

答案 (1)AlH 3
(2)AlH 3+3H 2O===Al (OH )3+3H 2↑ (3)Mg 3N 2
(4)2NH 3+3CuO=====△3Cu +N 2+3H 2O 取产物加稀H 2SO 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 2O 。

反之则无Cu 2O
(5)可能 AlH 3中的氢化合价为-1价,NH 3中的氢为+1价,因而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氢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