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地籍测量方案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地籍测绘是为了准确、全面地记录土地资源信息,建立土地的准确权属关系,为土地管理、利用和交易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地籍测绘方案旨在规划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地籍测绘工作,以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二、范围与内容1. 范围:本次地籍测绘工作涵盖XXX地区的土地资源,包括农田、城市用地、工矿用地等各类土地类型。

2. 内容:(1)现状调查:对目标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块边界等相关信息的测量与记录。

(2)界址标志修复与验收:对地块边界的界址标志进行修复与恢复,确保地块边界的清晰可辨。

(3)图件制作:根据调查测量所得数据,制作地籍测绘图件,包括土地利用图、地籍图等。

三、工作流程1. 前期准备:(1)组织人员:成立地籍测绘工作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

(2)准备设备:配备测量仪器、绘图工具等所需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与维护。

(3)准备资料:收集目标地区相关的土地管理、使用和交易资料,并做好归档整理。

2. 现状调查:(1)测量网格划定:根据目标地区的土地类型和地貌特征,将目标地区划分为若干测量网格,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测量与记录:对每个网格进行详细的测量与记录,包括地块边界的测绘、地块内部地理要素的测量等。

同时,对特殊情况、争议地块等进行特别关注和记录。

3. 界址标志修复与验收:(1)标志修复:根据测量结果,寻找并修复地块边界的界址标志,确保其正常可用。

(2)验收与认证:经过修复后的界址标志,应进行验收与认证,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图件制作:(1)数据处理: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边界线的处理、地形要素的处理等。

(2)图件绘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制作地籍测绘图件,确保图件准确、清晰、易读。

(3)图件整理与归档:对制作完成的图件进行整理与归档,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体系,以便日后查询和更新。

四、人员与安全保障1. 人员组成:本次地籍测绘工作组应由测量工程师、地理信息工程师、土地管理专家等相关人员组成,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地籍测量实施方案

地籍测量实施方案

地籍测量实行方案为拓展测绘业务,根据我单位工作筹划部署,今年将全面开展地籍测绘业务。

目前,我馆测绘资质、软、硬件已经齐备,测量技术力量基本具有,可以开始开展此项工作。

一,目旳二,本方案为地籍测量开展实行方案,对此项业务所牵涉旳法规、业务流程以及作业质量检查、培训方式、软硬件需求、作业人员做出了具体阐明.三,测量根据四,地籍测量根据《地籍图图式》、《地籍测量规范》、《城乡地籍调查现范》五,地籍测绘概述六,地籍测绘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旳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运用现状等基本状况及其几何形状旳测绘工作。

在土地权属调查旳基本上,研究、采集、解决和体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运用现状等地籍要素旳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达旳技术性工作。

七,地籍测量人员八,软、硬件设备九,业务流程和部署地籍测绘基本流程如下图:1.测绘受理。

在接到测绘业务时,受理人员负责明确测量地址、测量范畴,明确用地单位与否有规划局《建设用地许可证附图》,如无图,需要由我单位负责出图,并告知用地单位。

在协商后,明确测绘费用、测绘期限并填写测绘受理书。

2.勘查现场。

地籍测绘队长在接到测绘任务后,对任务进行研究分析,分派人员,拟定测绘方案。

如没有规划局出具旳《建设用地许可证附图》,技术人员将用地范畴内1:500地形图打印出来,并去现场查看图与现状与否一致,如不一致,则需更新地形图。

有图则只验证用地范畴和设定测量方式。

3.更新地形图。

测量人员根据既有旳地形图对现状地物要素进行补充测绘,重要涉及:道路、房屋、水系、地貌。

4.晒制地图。

内业人员根据外业测量数据更新地形图,并按原则格式晒制1:500或者1:1000地形图。

5.质量检查。

由测量队长对晒制旳地形图质量进行检查,涉及:用地范畴、成图要素、附注等进行检查,加盖测绘专用章。

6.交付顾客。

将晒制旳图纸一式四份,交给用地单位。

如用地单位有《建设用地许可证附图》,略过3-6环节。

地籍测绘实施方案

地籍测绘实施方案

地籍测绘实施方案地籍测绘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绘制和登记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基础。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籍测绘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测绘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测绘区域的基本情况。

其次要对测绘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对测绘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提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测量工作测量是地籍测绘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质量。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根据测绘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绘图和制图在完成测量工作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进行绘图和制图工作。

在绘图和制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测绘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绘图和制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根据测绘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图件的设计和排版,确保图件的清晰和美观。

四、数据整理和登记在完成绘图和制图工作后,需要对测绘数据进行整理和登记。

在数据整理和登记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对测绘结果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测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和验收在完成地籍测绘工作后,需要对测绘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在质量控制和验收过程中,要对测绘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对测绘工作进行总结和经验归纳,为今后的测绘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地籍测绘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其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测绘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地籍测绘实施方案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前言地籍测绘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土地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籍测绘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二、背景介绍地籍测绘是指对土地进行详细测量与描述,以建立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权益的记录和信息数据库。

它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市场交易的基础,对于维护土地权益、推动土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测绘方法1.航测方法航测是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测绘的一种方法。

通过无人机或飞行器进行高空拍摄,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并经过后期处理获取各类地籍信息。

2.地面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方法是传统的地籍测绘手段之一。

通过专业测量仪器和设备,对土地进行实地测量,包括水平测量、垂直测量、角度测量等,以获得准确的地籍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管理1.数据处理地籍测绘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用的地籍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影像处理、数字化处理、拓扑关系建立等,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管理地籍数据的管理是保证其长期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地籍数据库,实现地籍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与共享,提高地籍数据的管理效率与精度。

五、质量控制地籍测绘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点、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严格的数据筛查等方式,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质量。

六、监督与验收为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规范与科学,并且保证测绘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要进行监督与验收。

相关部门将对测绘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巡查与评估,确保测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七、总结与展望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与利用的基础,本文提出的测绘方案旨在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测绘工作将进一步完善,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市场交易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

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作业的指导,确保作业过程规范、准确,以获得可靠的地籍数据。

二、任务目标1. 确定土地边界:通过地籍调查和测量,明确土地的边界范围,为土地使用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2. 录入地籍数据:将调查和测量所得的地籍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和录入,建立完整、准确的地籍档案。

3. 提供地籍报告:根据调查和测量结果,编制地籍报告,为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依据。

三、作业流程1. 前期准备1.1 确定调查范围:根据任务要求,确定调查的具体范围,包括地块的位置、面积、边界等信息。

1.2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土地权属证明、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图等资料,为后续调查和测量提供参考。

1.3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调查和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2. 地籍调查2.1 实地勘察:前往调查范围内实地勘察,记录地块的地貌、地势、植被等自然特征,同时注意周边建筑和设施的情况。

2.2 采集数据:使用GPS等测量仪器,采集地块的经纬度、高程等位置信息,并记录地块的面积、边界特征等数据。

2.3 调查权属: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土地的权属情况,并收集相关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2.4 调查界址点: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地块的界址点,并进行测量和标识,以确保边界的准确性。

3. 地籍测量3.1 测量工具准备:准备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测距仪、经纬仪、水平仪等,并进行校准和检查。

3.2 测量界址点: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的界址点,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标识,确保界址点的准确位置。

3.3 测量地块边界:根据界址点的位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块边界的测量,记录边界线的长度、方向等数据。

3.4 测量地块面积:根据边界线的测量结果,计算地块的面积,并记录在测量表中。

《地籍测量》实验指导书_实验二

《地籍测量》实验指导书_实验二

实验二地籍导线控制测量一、实验目的1. 练习应用全站仪进行闭合导线的布设;2. 掌握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 完成全站仪闭合导线的布设和外业测量:水平角、导线边长和坐标方位角;2. 完成导线的内业计算:角度闭合差调整、导线全长闭合差调整、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三、实验准备1. 实验安排三个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 每个小组配备全站仪一台(尼康DTM-452C/南方测绘NTS-362R)全站仪1台、三脚架1个、棱镜1个、对中杆1根。

3. 每个小组准备闭合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若干张。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本实验安排在室外进行,实验小组由6-7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

(一)选点在实验场地上选定3个导线点(做出标记)组成闭合导线,并对导线点进行编号1、2、3,其中,1点为已知的三维坐标已知,2点和3点为未知点,如下图所示。

(二)测角和测距(1)安置仪器。

在测站点1安置全站仪,分别进行初步对中整平和精确对中整平,使仪器处于工作状态,并对水平度盘指标进行设置。

(2)测角和测距。

通过瞄准和观测,应用测回法测得各内角β,启动距离测量模式测得各导线边长D。

具体步骤如下:1. 全站仪安置于点1,以导线边13作为起始方向;盘左:将装置有反射棱镜的花杆置于点3,瞄准花杆与地面的接触点,启动角度测量模式,设置水平度盘读数略大于0°;水平制动螺旋固定,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将望远镜从下往上移动,瞄准反射棱镜的中心,然后启动距离测量模式,观测和记录导线边13的距离D13。

2. 将花杆移动到目标点2,并顺时针转动望远镜到目标点2,瞄准花杆与地面的接触点,启动角度测量模式,观测和记录水平度盘读数;转动望远镜到盘右,依然瞄准花杆与地面的接触点,观测和记录水平度盘读数;水平制动螺旋固定,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将望远镜从下往上移动,瞄准反射棱镜的中心,然后启动距离测量模式,观测和记录导线边12的距离D12。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毕业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地籍管理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逐渐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了当代的地籍测量相关的完整理论和实践技术。

本文从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入手,依次介绍了地籍、地籍测量、地籍调查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我国地籍测量的发展历史;单独介绍了数字地籍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数字地籍测量的软硬件环境和野外数字地籍测量;第三章介绍了地籍测量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介绍了地籍测量的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估;在论文的最后对地籍测量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字:地籍测量全站仪 CASS 地籍图宗地图which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cad aster surve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cadastre survey, cadastres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lated history in our country. what's mor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cad aster survey a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dastre survey is also emphasized. at last, summariz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cadastre survey are concluded.Key words:cadastre survey、total station、CASS、cadastral mapI陈文辉:地籍测量方案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背景介绍地籍测绘是指通过调查、测量和制图等手段,对土地进行准确、全面的测绘,建立起土地的空间信息数据库。

地籍测绘方案是完成测绘任务的计划和指导文件,准确编制有效的地籍测绘方案对于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目标本次地籍测绘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精确、全面地测绘指定地区的土地边界;2. 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籍图、权属信息等;3. 提高土地信息服务能力,支持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规划。

三、工作内容本次地籍测绘方案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籍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档案和民众调查等方式,了解地区土地边界情况,确定调查范围、密度和方法。

2. 地籍测量:采用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对土地进行测量,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质量检查和校正,生成高精度的地籍图和地理信息数据库。

4. 权属调查:鉴定土地的权属状况,了解土地使用和变更情况,获取准确的权属信息。

5. 数据整编:将测绘得到的地籍图和权属信息整理、归类,并建立土地基础数据库,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6. 报告编制:编制地籍测绘报告,详细记录工作过程、测绘数据和成果,使其成为后续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人员安排为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组建一个专业的测绘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以下人员:1.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管理和监督地籍测绘工作;2. 地籍调查人员:负责实地调查和档案查询工作;3. 地籍测量人员:负责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土地测量;4.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测绘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5. 权属调查人员:负责了解土地权属情况,获取权属信息;6. 报告编制人员:负责地籍测绘报告的编写。

五、工作流程地籍测绘工作将按以下流程进行:1. 制定详细的测绘任务计划,确定工作目标、范围和时间计划等。

2. 进行地籍调查,了解土地边界情况和权属状况,并确定测绘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郸城县地籍测量方案设计说明书1、作业区概况郸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置的新县。

位于河南省东部,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县、太和县和亳州市为邻。

县境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

郸城县辖9个镇、11个乡:城关镇、吴台镇、南丰镇、白马镇、宁平镇、宜路镇、钱店镇、汲冢镇、石槽镇、城郊乡、虎头岗乡、汲水乡、张完集乡、丁村乡、双楼乡、秋渠乡、东风乡、巴集乡、李楼乡、胡集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郸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豫东平原。

占地14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9个乡镇、3个办事处,518个行政村郸城县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

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

2、调查原则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南省土地登记条例》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在原《河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经修订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包括地籍调查的技术指标、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和成果要求。

3、主要作业依据4、技术路线和方法地籍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土地登记法律行为的重要程序。

地籍调查成果经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是调处土地权属纠纷,查处违法占地,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

1)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所确定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郸城县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并建立郸城县地籍信息系统。

2)基础控制测量在郸城县内建立整个区域控制网,并进行整体设计,采用GPS测量技术建立四等GPS控制网,作为该工程的基础控制点,再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GPS或光电导线,进行布网加密,以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度。

3)利用原有地籍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充分利用权源资料、土地登记资料开展郸城县土地调查,查清每宗地的座落、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及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对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满足地籍测量和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4)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

利用南方CASS测图软件,最终形成系统所需要格式的数字化地籍图。

利用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对界址点和地形点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

再通过测图软件,对地籍要素及相关的地物要素进行编辑,得到满足要求的地籍成果。

5)在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郸城县全覆盖的地类调查同时开展专项用地调查,包括教育用地、体育设施、商业服务、绿化园区,以及住宅用地等的统计。

6)在完成地形和地籍要素采集的基础上,利用经过编辑处理的地籍数据文件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通过对地籍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达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为地籍信息系统建立提供统计、查询、分析和应用的数据。

5、工期流程安排6、坐标与高程系统1)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为1米。

4)成图比例尺为1∶500。

7、地籍控制测量(一) . 坐标系统的选择城区控制网是在四等三角网的基础加密的一级导线网。

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与国家点联测。

( 二 ). 控制网布设方案1 、网布设原则和方案根据测区情况,考虑到城镇规划面积的控制,在原有一级导线网的基础上拟定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85 ,建设部 1985 年颁 ) 布设城市三级导线网,最后根据测图需要布设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图根导线。

分级布网如图 2加密加密一级导线网四等 GPS 网三级导线网图 2(三) . 使用仪器和观测方法1. 使用仪器:使用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 (3mm±2Dppm) ,检测精度"。

(-2.14±1.6ppm) ,测角精度为 Mß<±22 、观测方法 ---全站仪观测1 )、水平角观测使用南方 NTS-352 型全站仪,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技术要求见表 4 和表 6 。

表 6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2) 水平距离的观测水平距离的观测用全站仪来完成,采用单程测量,测回数为 1 测回。

一、二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列各表:1 、测距观测的各项限差:表 7 测距仪测距的各项限差( 四 ) 内业平差计算1 、 GPS 控制网GPS 网平差计算使用南方数据处理软件 3.02 版在微机上进行,依次按自由网平差 (3 维无约束平差 ) 、 2 维约束平差二项进行。

2 、导线网对外业观测成果和起算数据均进行 100% 的自检和作业组间的互检后。

平差用南方平差易 -2000 软件在微机上进行,计算前用已有的计算实例进行可靠性检查,然后进行平差计算,并评定每个导线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点间中误差。

( 五 ) 、埋石GPS 控制点和三级导线控制点根据测区情况采用现场普通标石或φ =12MM 的钢筋,顶端刻有十字标志,图根导线采用部分埋石和坚硬土地上砸入 L=40CM 、φ =12MM 的钢筋。

8、主要精度指标1)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10㎝。

2)四等平面控制网以下各级网(一、二级)的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5cm。

3)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2cm。

4)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5)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M6)界址点施测精度按下表执行:7)地物点测量精度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按三大类进行划分:①一类地物点。

又称主要地物点,指道路、街道、巷道两侧明显建筑物拐点。

②二类地物点。

又称次要地物点,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拐点。

③三类地物点。

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点。

地物点平面测定精度: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8)地籍图上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单位:m)注: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的高程中误差可按上表放宽0.5倍。

9)其他精度要求的技术指标按相关规范规程规定或经审批的技术设计书执行。

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执行。

9、权属调查1)权属调查的基本要求①权属调查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②查清宗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③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地籍调查表,表样和填写内容按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2)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①首先由国土部门按规定程序发布土地权属调查公告。

做好宣传工作。

②调查人员准备调查工作图(采用符合要求的原有地籍图),收集原土地登记发证的档案材料、建设用地审批材料、土地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核定材料等,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③调查人员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进行地籍号预编。

④土地登记资料清理。

由国土所或居委会及调查人员负责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调查人员同时收回土地证书,发放指界委托书等。

⑤由调查人员和土地权利人共同到实地进行界址调查,包括指界、签界。

⑥由调查人员调查权属状况等。

⑦调查人员标注和设置界标,绘制宗地草图(可直接标绘在原有地籍图上)。

⑧收集有关资料和填写地籍调查表。

⑨测量、编辑、汇总、输出权属调查测量的成果。

⑩整理、审核和上报调查资料。

在权属调查时,要将宗地界址线及界址点编号、界址点、边长、巷距和宗地号等标在工作图上,并对工作图(1∶500地形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在调查结束后应保留好工作图以便开展地籍测量和作复核用。

3)权属调查的一般原则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

决不能马虎了事,其工作质量将影响到后面的地籍测量、面积统计汇总、地籍图、宗地图的精度。

因此,调查人员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查明每宗地和单位名称、身份证号码、地址或门牌号码、四邻界址关系、土地利用类别和权属性质、有无权属纠纷等等。

在权属调查工作中遵循下列原则:①实地调查“六到”原则※跑到,是指调查人员必须到宗地的实地,必须到宗地内外了解界址线、用途等情况;※看到,是指调查人员必须看到宗地所有界址线的类别、位置,指界人提交的所有材料的原件及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等;※问到,是指调查人员问到宗地的他项权利、电话号码、共有人情况、土地使用者等情况;※量到,是指调查人员对界址边长、巷距离、宗地与有关地物的距离等丈量;※记到,是指调查人员对跑到、看到、问到、量到等情况记录在有关表册上;※收到,是指调查人员要收集到指界人提交的材料等。

②法人指界原则每宗地应通知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如法人代表不能出席指界的,可委托代理人指界;谁指界,谁签字,谁负责。

③指界人签字盖章原则按规定必须由双方指界人指界认定的宗地,指界人应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盖章或指模)认可。

若违约缺席指界或指界人在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按以下办法确权定界:一方违约缺席或不签名的,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并根据批准材料、历史界址、现状和地方习惯等情况由调查人员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或不签名的,其宗地界址线由调查人员依现状和历史界址、批准材料和地方习惯确定。

调查员将上述的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或不签名者,缺席或不签名者如有异议,必须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出重新指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的,确界结果自动生效。

④每宗(块)地确定用途的原则每宗(块)地应确定一个主要用途。

4)街道、街坊及宗块地的划分①街道、街坊的划分街道、街坊的划分,由国土资源局在工作图上标定,并按要求编好街道,街坊号码。

②宗地的划分※宗地为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在一宗(块)地内一般不能有街坊界线穿过。

※成片小区内公用的基础设施、道路、绿化等用地,不分宗调查。

※符合独立设宗的私房按独立宗调查。

※无任何权源资料又不是历史沿用地的仍按独立宗的要求调查。

※机关、学校内部存在一些政府派驻机构(工商、公安等单位)、服务性机构和学校、医院、职工成片住宅区等,如果土地使用合法又有明显界线,则应当单独划宗。

※由多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同一宗地而其间界限难以划分时作为同一宗地(混合宗),例如居民小区等。

※同一法人有2块(含)以上且不相邻的用地地块时作为多宗地处理。

※同一权属单位的住宅小区以一书一证的原则按一宗地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