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枚固定的平面空间,用于测量和定位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坐标点和线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1.自由测量法:在平面上选择若干个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其他需要测量的点的坐标位置。

2.直接测量法: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3.网测量法: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各个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被测点的坐标位置。

二、仪器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直接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坐标、距离和角度。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计算等功能。

2.经纬仪:用于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能够准确测量点的方向和角度。

3.测距仪:用于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电磁波、激光或超声波等技术。

4.电子计算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包括坐标的转换、角度的计算等。

三、控制网点的布设:1.控制网点的数量: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网点的选取:根据施工需要和测量要求,在施工区域内选择适量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固定点和辅助点等。

3.控制网点的标志:在每个控制点上设置标志物,可以使用竖杆、标志牌或者标线等方式,确保控制点不会被误移。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坐标转换:对测得的各个点的坐标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转换。

2.角度调整:对测得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预设的要求。

3.数据检查:对测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删除异常数据。

4.精度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的简单介绍,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网,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引言:平面控制测量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重要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

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稳定的坐标系,用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本文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实施方案,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测量目标: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之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还是对现有的坐标系进行修正和更新。

2. 确定控制点的位置:根据测量目标,确定需要建立的控制点的位置。

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其在测区内的分布均匀性、可观测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测量目标,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择、测量顺序等。

二、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法、经纬仪测量法和水准测量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GPS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GIS技术可以将平面控制测量的结果与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支持。

三、测量实施与数据处理1. 测量实施:按照制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实施工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平差处理、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

3. 建立平面控制网络:根据测量结果,建立平面控制网络。

平面控制网络应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并能够满足后续测量工作的需要。

四、质量控制与验证1. 质量控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包括对仪器的定期校准和维护、对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估等。

2. 验证:对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络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其他测量手段对控制点进行重测,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异。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一、引言工程平面控制网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基础,它是为了建立一个精度高、几何稳定的测量框架而设计的。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也称为控制站点)组成的一种测量网,在这些控制点上通过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和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这些控制点可以实现工程中各种复杂的测量任务,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控制点布设、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控制点布设1. 控制点选择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工程的几何特征、地形地貌、测量任务的要求以及辐射传递的可行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地理位置确定性、易于观测、地形开阔、无遮挡物、便于安装器材和传输信号。

2. 控制点布设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

通常包括直射法、反射法、GPS 定位法等。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

三、测量方法1. 测量器材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器材。

例如,对于直射法,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于GPS定位法,需要使用GPS接收机等设备。

2. 测量操作流程测量操作流程应包括测量准备、目标定位、观测、记录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点的坐标、地形图、影像图等数据进行采集。

一般可以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相机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配准、检查、比对、坐标转换、模型构建等环节。

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如AutoCAD、ArcGIS、Photoshop等。

五、质量控制1. 检查标准对于控制点的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一、概述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

水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

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

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一.概述1.任务来源:2.任务目的:计划在九合乡开发建设,需要测绘1:10000地形图3.任务量:根据开发区提供1:10000地形图1份及已有控制点成果一套,从满足测图工作需要(密度、精度、经费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完成一份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图和技术设计书。

4.作业围:。

5.作业容:根据建设规划要求,首先需要在燕郊约30km2的测区围建立三等三角网、测边网或导线网,高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测量方式。

6.行政隶属:中华人民国省三河市。

燕郊辖区包括行宫、小各庄、王各庄、枣林、北蔡各庄、樊村、辛庄、南巷口等,测区面积共30平方公里。

7.完成期限:2011年12月22日~2012年1月1日,为期10天。

二.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三.引用文件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2.《城市测量规》(CJJ8-9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四.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坐标系:平面控制网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球体。

高斯投影直角坐标系采用三度带其中央子午线是117°。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有困难时,采用假定高程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网均采用四等测量方法和精度。

时间系统:时间投影方法: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精度或技术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

③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④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施工准备3.1.人员组织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测量原则和要求4.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

(4)控制网施测好后,将成果报工程总承包方,要求联合检测,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一、前言工程平面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土地规划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方案将介绍工程平面测量的相关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旨在为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测量范围本次工程平面测量的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形地貌等,具体测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水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高程测量、水系线测量、地形地貌测量、道路测量等。

三、测量设备1. 全站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水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高程测量;2. GNSS定位系统:用于道路测量、水系线测量、地形地貌测量;3. 激光测距仪:用于建筑物的间距测量、水系线测量等;4. 测量车辆:配备GNSS定位系统,用于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测量;5. 测量棒、支架、三角架、铁尺、水平仪等辅助设备。

四、测量步骤1. 前期准备(1)制定测量计划: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测量任务、确定测量范围、制定测量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检查测量设备:确认各种测量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确保测量设备正常使用。

(3)评估风险:对测量现场的环境、安全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 测量工作(1)建筑水平面控制测量:首先利用全站仪在建筑范围内设置基准点、控制点,确定建筑水平面控制基准。

(2)建筑物高程测量: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程,确定建筑物的高度。

(3)水系线测量:利用GNSS定位系统对水系线进行测量,并绘制水系线图。

(4)地形地貌测量:利用测量车辆和GNSS定位系统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地形地貌图。

(5)道路测量:利用GNSS定位系统对道路进行测量,测量道路的长度、宽度、弯曲度等参数。

3. 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采集:将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数据校正: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不合理和错误的数据。

(3)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测量结果和图表。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一、概述1、工程概况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 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 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 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 米,红线宽32 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 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 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 米。

陡茅路全长370 米,红线宽18 米,车行道12 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

五条道路总长3421 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 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1、测量现有资料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 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 、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 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

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2008) 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系2012级
平面控制测量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2012级测绘工程
指导老师:刁建鹏
作者姓名:施向文
学号: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
一、任务概述
二、任务范围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应用
四、技术指标
五、投入的人员仪器设备
六、工作流程
七、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八、仪器管理
九、外业记录规则
十、提交成果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为了满足课程需要,对老校区采用导线控制测量实训,前期任务是线路勘察、选点、埋石和控制测量。

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任务范围
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D栋、A栋、B栋、图书馆、林学楼、理学院。

测区地势相对平坦,但楼房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

从D栋开始到11栋结束,全长约1km。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应用
(以上数据是参考示例坐标,不是准确数据,实际操作时应用真实坐标)
四、技术指标
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执行。

五、投入的人员仪器设备
投入人员:5人
仪器设备:国产苏一光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两个,水泥钉等
六、工作流程
踏勘、选点、埋石
编写技术设计书
人员分组、设备组配
导线控制测量
数据平差整理
提交结果
七、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2、导线水平角均采用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注:L以km为单位
《控制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八、仪器管理
1、使用测量仪器规则
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对仪器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仪器的携带
携带仪器前,检查仪器箱是否扣紧,拉手和背带是否牢固。

(2)、仪器的安装安放的三脚架必须牢固,特别注意伸缩稳固
(3)、仪器使用、搬迁、安装也要注意安全,注意仪器的保养
九、外业记录规则
1、观测的数据按规定的表格现场记录。

记录者听到观测数据后应复读一遍记录的数字,避免记错。

2、记录者记录完一个测站的数据后,当场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观测者才能搬站。

3、对错误的原始记录数据,不得涂改,应用横线划去错误数字,把正确的数字写在原数字的上方,并在备注栏说明原因。

十、提交成果资料
1、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控制网网图
3、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4、控制测量及成果资料
5、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技术总结报告
导线线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