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平面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钢结构施工测量与监测

钢结构施工测量与监测

7.1 渗碳
• 将钢放入渗碳的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 层的工艺称为渗碳。其目的是通过渗碳及随后的淬火和低温回 火,使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而心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渗碳广泛用于在磨损情 况下工作并承受冲击载荷、交变载荷的工件,如汽车、拖拉机 的传动齿轮,内燃机的活塞销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钢结构施工测量
• (3)天顶垂准测量。天顶垂准测量也称为仰视法竖向测量,是采用 挂垂球、经纬仪投影和激光铅垂仪法来传递坐标的方法。但这种测量 方法受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的制约,当视线受阻,超过一定高度或自 然条件不佳时,施测就无法进行。
• 天顶法垂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经纬仪望远镜进行观测,当望远镜 指向天顶时,旋转仪器,利用视准轴线可以在天顶目标上与仪器的空 间画出一个倒锥形轨迹。然后调动望远镜微动手轮,逐步归化,往复 多次,直至锥形轨迹的半径达到最小,近似铅垂。天顶目标分划的成 像,经望远镜棱镜通过90°折射进行观测。其施测程序及操作方法 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渗碳
• 2.渗碳后的组织 • 常用于渗碳的钢为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如20, 20Cr,
20CrMnTi, 12CrNi3等。渗碳后渗层中的含碳量表面最高(约1. 0%,由表及里逐渐降低至原始含碳量。所以渗碳后缓冷组织 自表面至心部依次为:过共析组织(珠光体+碳化物)、共析组织 (珠光体)、亚共析组织(珠光体+铁素体)的过渡层,直至心部的 原始组织。对于碳钢,渗层深度规定为:从表层到过渡层一半 (50%P+50%F)的厚度。图7-2为低碳钢渗碳缓冷后的显微组织。 • 根据渗层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一般零件表层含碳量最好控制在 0. 85 %-1. 05%,若含碳量过高,会出现较多的网状或块状碳 化物,则渗碳层变脆,容易脱落;

水利工程测量习题

水利工程测量习题

第一章:绪论1.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测绘学有哪些分支学科?3.土木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哪些特点?在测绘工作中起什么作用?5.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常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有哪些?6.测绘工作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和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有何区别?为什么这样规定?8.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9.在高斯投影中,采用分带投影的目的是什么?分带的方式有哪几种?10.已知某点的地理坐标为L=118°54′,B=32°07′,试求该点所在6°带和3°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和投影带带号。

11.如何根据我国某点的高斯直角坐标判断该点坐标所对应的分带方式及所处的带号?12.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何谓高差?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否相等?13.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4.水准面和水平面有什么区别?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测量工作有什么影响?15.测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3km,试求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16.简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进展。

第二章:水准测量1.什么是高程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哪些?2.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按仪器精度分,水准仪可分为哪几种型号?按仪器性能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5.望远镜的作用是什么?何谓望远镜的放大率?6.什么是视准轴?什么是水准管轴?两者之间有何关系?7.微倾式水准仪的水准器种类有哪些?各有何作用?8.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步骤有哪些?9.什么是视差?视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10.单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哪几种?11.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在测量过程中能否碰动?碰动了怎么办?12.水准测量中有哪三项检核?各项检核的目的是什么?13.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916m,当后视读数为1.258m,前视读数为1.359m,问A、B两点高差是多少?B点的高程是多少?判定A、B两点的高低?并绘图说明。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式中ρ″=206265″
例:已知AC1=85.00米,设计值=36°,设测得 1=35°59′42″,计算修正值C1C 。
解:=-1=18″ C1C=85×tan0°0′18″=0.0074m=7.4mm 得:点位修正值为7.4mm(向外)
三、测设已知高程 测设由设计所给定的高程是根据施工现场已有的

2、传递高程法
欲测得已知高程点B 在较深的基坑内时,可利 用水准仪观测,a、b、c、 d读数,根据地面的水准点 A的高程,测设出B点高程 HB,然后B点上下移动标尺, 使中丝读数等于d,在尺底划 线即是B点高程位置。当需要 向建筑物上部传递高程时, 一般可沿柱子墙边或从楼梯 口用钢尺垂直向上量取高 度,将高程传递上去。
放样检查:
A
α1
β 1α1 B
(四)距离交会法放样点 已知A、B两点平面位 置,P为设计点位。
具体方法: 1、计算放样数据? 2、现场放样? 适合情况?
(五)角度距离交会法(角边交会法)
放样步骤: 1、在A点设站,放样角度β,在实地标出AP方向线12; 2、以B点为圆心,以S为半径画弧线34;
3、取直线12与弧线34的交点P,则P点即为欲放样的点。
二、测设已知水平角
1.直接测设法
已有:测站A、后视方向B 已知:水平角数据(设计已知) ◆在A安臵经纬仪; ◆盘左瞄准B,平盘读数b; ◆转动照准部至读数(b+), 定C′; ◆盘右瞄准B,平盘读数b1; ◆转动照准部至读数(b1+), 定C″; ◆取C′、C″之中间位臵得C, 则:BAC=
方法如图所示:
a
A b B
假设在设计图纸上查得建筑物的室内地坪高程为HB, 附近有一已知水准点为HA,要求把建筑物的室内地坪 标高测设到木桩B上. • 方法是:安置水准仪与A、B两点之间,先在A点 上立标尺的后视读数为a,然后按 b H A a H B 计算出前视读数b。 • 升高或降低标尺,使前视读数等于b,紧靠尺底 在木桩一侧划一道红线,此线就是室内地坪±0.00标 高的位置。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X P X A S cos( AB )
YP YA S sin( AB )
2、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站点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 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 B两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 YB),α,β为两个观测角,要求界址点P的坐标。具 体计算公式如下: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 一般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在城镇的 主要区域,要求界址点的相对中误差要达到5cm,限差 为10cm。界址边长误差表可以反映出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误差表的形式如表所示
△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 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 记录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 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 J6 级经纬仪、钢尺、 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 行严格的检验。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 址点坐标,并反算出相邻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误差 表中,计算出每条边的△ 1 。( △ 1 =实量边长 - 反算边长; △ 2 =实量边长 - 图解 ) 如△ 1 的值超出限差,应按照坐标 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顺序进行检查,发现错 误,及时改正。 当一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以 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第九章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 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位 置 X、 Y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已知方向; 已知方向; 已知距离; 已知距离; 确定已知距离的点位
1.钢尺测设法—— 1.钢尺测设法—— 一般方法 钢尺测设法 AC方向放样 方向放样B 例: 沿AC方向放样B点,DAB=20m B´ A DAB a.沿AC方向量20m得B ´点; a.沿AC方向量20m得 方向量20m b.往返丈量AB´ b.往返丈量AB´; 往返丈量AB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 ,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距方便, 且待测设点距控 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距方便 , 什么样的建筑施工场地 制点较近的建筑施工场地。 制点较近的建筑施工场地。 适宜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 面位置?
2.精确测设法
方法: 方法:直接法放样角值 测回法实测角值, → 测回法实测角值,量距离 →计算改正值并修正
(∆β )′′ ε = D⋅ 206265′′
后视A 后视A
例:已知OP’=100.00米,设计值β=40Λ, 已知OP’=100.00米 设计值β=40Λ OP 设测得β =39Λ59′20Ν 设测得β’=39Λ59′20Ν,计算 修正值PP PP’ 修正值PP’。 β’ β ∆β= =40Ν 解:∆β=β-β′=40Ν D PP′ 40Ν 206265Ν 测站O PP′﹦100×40Ν/206265Ν 测站O ∆β ≈ 0.0194m ≈19mm 点位修正值为19mm(向外) PP′⊥OP′ 19mm(向外 得:点位修正值为19mm(向外), PP′⊥OP′
B
C
=19.998m, =20.000m, 如DAB ´ =19.998m,DB ´ A=20.000m,D平均=19.999m c.△D=D向外改正1mm 1mm得 c.△D=D-D平均 ,向外改正1mm得B点

《测量学》复习资料

《测量学》复习资料

《测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测图、测设、用图。

3.测量学的作用:测量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4.测图:也称测绘,就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5.测设:也称放样、标定,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去,作为施工的依据。

6.用图:指识别和使用地形图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7.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8.水准面:海洋或湖泊的水面在静止时的表面。

9.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10.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1.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

12.参考椭球:旋转椭球面所包围的球体。

长半径a =6378143 m;短半径b =6356758 m;扁率f= a-b/a=1:298.25513.高斯投影规律: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长度不变,其他子午线为对称且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

2赤道投影后为直线,与中央子午线正交,其他纬线为对称且凸向赤道的曲线。

3经纬线保持正交,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1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X轴:中央经线;Y轴:赤道;原点:交点。

通用坐标:Y=带号+y(自然) + 500000 m15.高斯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坐标轴不同;坐标象限不同;方位角的起算基准不同。

16.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

17.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8.高差: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后视-前视。

Hab=a-b(负,a高)19.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水准原点=72.289 m20.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H水准原点=72.2604 m2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制图。

22.测量工作的原则: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检核。

第九章 工程测量方案

第九章 工程测量方案

第九章工程测量方案国家大剧院工程是一个标志性建筑。

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较深,较大跨度钢结构壳体安装,以及考虑到该建筑及毗邻建筑的重要性,从面使该工程的测量工作较其它工程尤为重要。

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完全有效的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因此在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更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在钢结构安装测量及沉降变形测量方面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并将三维工业测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应用到该工程。

第一节工程施工测量一、平面控制网测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 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测角0.5”,测距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图1)。

主场区南北两侧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三>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图2)。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图1 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图2 场区平面轴线控制三、高程控制网建立<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Zeiss DINI10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最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最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 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角,也可以没有已知坐标方位角。因此,附合
导线又可分为:双定向附合导线、单定向附合导
线和无定向附合导线。附合导线的优点是具有检
核观测成果的作用。
2020/4/11
闭合导线

如图所示,从一
个已知控制点A出发,
经过P1、P2、P3、
P4、P5,最后又回到
该已知点上,形成一
个闭合多边形,在闭
合导线中必须要有一
于测角和量距。 •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
置仪器的地方。 •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处,以便施测周围地
形。 •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尽可能大致相等,其平均
边长应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 •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合理,以
便能够控制整个测区。
2020/4/11
埋点

导线点的位置选定后,一般可用临
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X、Y)
,高程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高程(H)。
2020/4/11
控制测量的任务

在测绘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要
进行必要的图根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施
工阶段,要进行一定精度的施工控制测量
;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为进行各种
变形观测而作的专用控制测量。由此可见
,控制测量是进行其他各项测量工作的基
础,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并高精度控制全
局的作用,具有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
累的作用。
2020/4/11
控制测量的种类

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布设方法主要采
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三角网是
把控制点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测定
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及少量边,通过计算确
定控制点间的相对平面位置。导线网是把
控制点连成一系列折线,或构成相连接的
多边形,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邻边的水平
夹角,计算它们的相对平面位置。GPS
网则是将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利
用GPS接收机来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2020/4/11
控制测量作业内容

技术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
观测和平差计算等主要步骤。在常规的高
等级平面控制测量中,当某些方向受地形
个已知点坐标和一条
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
。闭合导线的优点是
图形本身有着严密的
几何条件,具有检核
作用。
2020/4/11
支导线

如图所示,从一个
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
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控
制点上,也不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由于支导线
没有检核条件,故一般
只限于地形测量的图根
导线中采用,同时,边
数一般不超过3条。
2020/4/11
2020/4/11
导线布设的形式

根据测区的地形及测区内控制点的分
布情况,导线可以布设成单一导线(附合
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结点导线(
单结点导线、多结点导线)和导线网等形
式。
2020/4/11
附合导线

如图所示,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控制点A,
经过P1、P2、P3,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B
。附合导线两端可以有和一条或两条已知坐标方
单结点导线

如图所示
,从三个或多个
已知控制点开始
,几条导线汇合
于一个结点,这
种导线称之为单
结点导线。

2020/4/11
多结点导线网

如图所示,导线网中有两个以上(含
两个)结点或有两个以上的闭合环,这种
导线称为多结点导线或导线网。
2020/4/11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第九章 平面控制测量
• 知识目标: • 了解控制测量的含义与常用方法; • 重点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与内业计算; • 了解各种交会测量外业工作方法与内业的计算
; • 对GPS测量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 能力目标: • 掌握不同等级导线测量的观测方法与规范要求
; • 掌握单一导线的计算方法; • 了解其它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与内业计算方法 。 2020/4/11
条件限制不能使相邻控制点直接通视时,
就需要在控制点上建造觇标。采用GPS
定位技术建立平面控制网,由于不要求相
邻点之间通视,因此不需要建造觇标。
2020/4/11
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控制网中控制点坐标是由起算数据和观
测数据经平差计算得到的。控制网中只有必要
的一套起始数据,例如三角网中已知一个点的
坐标、一条边长和一边的坐标方位角,这种控
制网称为独立网。如果控制网中已知数据多于
必要的起算数据,则这种控制网称为非独立网
。控制网中的观测数据按控制网的种类不同而
不同,有水平角或水平方向、边长、高差以及
三角高程测量的竖直角或天顶距,外业观测工
作完成后,应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和检核,保
证观测成果满足限差要求,然后进行平差计算
。对于高等级控制网需要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而低级的控制网可以采用近似平差计算。
2020/4/11
第二节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
一、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测量• 常导用线于测城量市是建平设面的控平制面测控量制的、方地法形之测一图,的导平线
面控制和工程建设的平面控制等方面。将相邻控 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构成 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 测定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
标。
2020/4/11

用经纬仪测定各转折角,用钢尺测
定其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用光
电测距仪测定边长的导线,则称为光电测
距导线。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
的主要方法,特别适用了地物分布比较复
杂的城市建筑区,通视较困难的隐蔽地区
、带状地区以及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2020/4/11
图根导线量距的技术要求:
量距、测角等工作。

在踏勘选点前,应调查收集已有的地形图和
高等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到现场踏勘,了
解测区现状和寻找已知点,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
布、测区地形条件和测图要求等具体情况,在测
区原有的地形图上拟订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
实地去踏勘,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

2020/4/11
布设
•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地面较平坦,便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
,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都要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首
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
位,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组成网状几何图形,称
之为控制网。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和计算,
确定控制点的位置,这种测量工作称之为控制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