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枚固定的平面空间,用于测量和定位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坐标点和线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1.自由测量法:在平面上选择若干个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其他需要测量的点的坐标位置。

2.直接测量法: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3.网测量法: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各个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被测点的坐标位置。

二、仪器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直接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坐标、距离和角度。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计算等功能。

2.经纬仪:用于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能够准确测量点的方向和角度。

3.测距仪:用于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电磁波、激光或超声波等技术。

4.电子计算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包括坐标的转换、角度的计算等。

三、控制网点的布设:1.控制网点的数量: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网点的选取:根据施工需要和测量要求,在施工区域内选择适量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固定点和辅助点等。

3.控制网点的标志:在每个控制点上设置标志物,可以使用竖杆、标志牌或者标线等方式,确保控制点不会被误移。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坐标转换:对测得的各个点的坐标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转换。

2.角度调整:对测得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预设的要求。

3.数据检查:对测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删除异常数据。

4.精度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的简单介绍,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网,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实施方案引言:平面控制测量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重要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

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稳定的坐标系,用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本文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实施方案,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测量目标: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之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还是对现有的坐标系进行修正和更新。

2. 确定控制点的位置:根据测量目标,确定需要建立的控制点的位置。

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其在测区内的分布均匀性、可观测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测量目标,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择、测量顺序等。

二、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法、经纬仪测量法和水准测量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GPS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GIS技术可以将平面控制测量的结果与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支持。

三、测量实施与数据处理1. 测量实施:按照制定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实施工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平差处理、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

3. 建立平面控制网络:根据测量结果,建立平面控制网络。

平面控制网络应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并能够满足后续测量工作的需要。

四、质量控制与验证1. 质量控制: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包括对仪器的定期校准和维护、对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估等。

2. 验证:对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络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其他测量手段对控制点进行重测,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异。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方案一、引言工程平面控制网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基础,它是为了建立一个精度高、几何稳定的测量框架而设计的。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也称为控制站点)组成的一种测量网,在这些控制点上通过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和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这些控制点可以实现工程中各种复杂的测量任务,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控制点布设、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控制点布设1. 控制点选择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工程的几何特征、地形地貌、测量任务的要求以及辐射传递的可行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地理位置确定性、易于观测、地形开阔、无遮挡物、便于安装器材和传输信号。

2. 控制点布设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

通常包括直射法、反射法、GPS 定位法等。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

三、测量方法1. 测量器材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控制点布设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器材。

例如,对于直射法,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于GPS定位法,需要使用GPS接收机等设备。

2. 测量操作流程测量操作流程应包括测量准备、目标定位、观测、记录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点的坐标、地形图、影像图等数据进行采集。

一般可以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相机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配准、检查、比对、坐标转换、模型构建等环节。

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如AutoCAD、ArcGIS、Photoshop等。

五、质量控制1. 检查标准对于控制点的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1)闭合导线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推算坐标方位角 计算坐标增量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推算导线点坐标
第一步: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f 测 理
f允 60 n v f / n
注意: 1、区别内角和外角 2、闭合差分配时,取整秒 3、检核:改正后的角度闭合差为0
∑540 01 00 ∑540 00 00
备注
f 0 1 0 0 f允 60 5 214
D 1137 .75
f f 允
f x 0.25 f y 0.22
f
f
2 x

f
2 y
0.33
K f 1
D 3448
x 0 y 0
图根控制网
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其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控制测量施测过程
控制网的设计 编写工作大纲 踏勘选点、埋石 野外观测 数据处理 技术总结
第2节 导线测量
特点:布设灵活,数据处理简单,在图根测量中 应用普遍。
连接角
转折角
已知方位 已知点
导线边
1、导线的基本形式

S AB S AB
cos AB sin AB
X
B

S
AB
AB
XB
A
X AB
YA
X A YAB
Y
O
YB
(X3A, Y33A)A
A
3(X2233, Y23) 2
M
1
(X
A1, AY1AS1)A1
(1X2 12, Y12)
第四步: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理论值
7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一、概述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

水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

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

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设计书一.概述1.任务来源:2.任务目的:计划在九合乡开发建设,需要测绘1:10000地形图3.任务量:根据开发区提供1:10000地形图1份及已有控制点成果一套,从满足测图工作需要(密度、精度、经费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完成一份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图和技术设计书。

4.作业围:。

5.作业容:根据建设规划要求,首先需要在燕郊约30km2的测区围建立三等三角网、测边网或导线网,高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测量方式。

6.行政隶属:中华人民国省三河市。

燕郊辖区包括行宫、小各庄、王各庄、枣林、北蔡各庄、樊村、辛庄、南巷口等,测区面积共30平方公里。

7.完成期限:2011年12月22日~2012年1月1日,为期10天。

二.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三.引用文件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2.《城市测量规》(CJJ8-9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四.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坐标系:平面控制网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球体。

高斯投影直角坐标系采用三度带其中央子午线是117°。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有困难时,采用假定高程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网均采用四等测量方法和精度。

时间系统:时间投影方法: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精度或技术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

③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④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

工程平面测量方案一、前言工程平面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土地规划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方案将介绍工程平面测量的相关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旨在为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测量范围本次工程平面测量的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形地貌等,具体测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水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高程测量、水系线测量、地形地貌测量、道路测量等。

三、测量设备1. 全站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水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高程测量;2. GNSS定位系统:用于道路测量、水系线测量、地形地貌测量;3. 激光测距仪:用于建筑物的间距测量、水系线测量等;4. 测量车辆:配备GNSS定位系统,用于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测量;5. 测量棒、支架、三角架、铁尺、水平仪等辅助设备。

四、测量步骤1. 前期准备(1)制定测量计划: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测量任务、确定测量范围、制定测量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检查测量设备:确认各种测量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确保测量设备正常使用。

(3)评估风险:对测量现场的环境、安全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 测量工作(1)建筑水平面控制测量:首先利用全站仪在建筑范围内设置基准点、控制点,确定建筑水平面控制基准。

(2)建筑物高程测量: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程,确定建筑物的高度。

(3)水系线测量:利用GNSS定位系统对水系线进行测量,并绘制水系线图。

(4)地形地貌测量:利用测量车辆和GNSS定位系统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地形地貌图。

(5)道路测量:利用GNSS定位系统对道路进行测量,测量道路的长度、宽度、弯曲度等参数。

3. 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采集:将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数据校正: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不合理和错误的数据。

(3)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测量结果和图表。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方案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2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82)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6Jnmm(n为测站数)或20J1mm(1为测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3)布网原则: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布网原则,控制桩选在安全、易保存且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的位置。

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业主提供10个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G1至G10)。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我们使用其中的G3、G4、G5为基准点,引入现场三个转点控制桩,严格闭合后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出本工程主轴线6轴、∏轴、15轴、20轴、24轴、29轴、35轴、40轴、46轴、G轴、M轴、R轴等距轴线10米的控制桩,要求埋深1m。

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作标记,测定其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桩点用钢管围栏保护。

四个角点构成的矩形控制网闭合校核后(需要进行首级验收)采用内分法加密成主轴线测量控制网,网点设在基坑边界线外侧,距主轴线10米,其中网点均与控制网平行排列。

首级控制网点的布置位置要求便于通视,施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验。

尽量避免复杂的施测方法。

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要控制在2mm以内。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对控制网进行一次校核,在基础施工阶段每15天进行一次校核,结构主体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校核。

在校核后若发现桩点位移超限时,应及时修正桩点的坐标值。

在施测面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控制网进行局部临时加密,以便于用常规方法进行细部测量。

平面控制点经我方质检部门验收并经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2.1.布网原则:1)该建筑场地至少要设置4个水准点,且应闭合合格。

2)整个场地内,每东西或南北相距IOOm左右要有水准点,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2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就是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

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

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

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

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

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

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导线边长应按参照测量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注意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选定后,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
作为临时性标志;实际实习过程中,在郭杜校区的沥青路面上,用顶上凿有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线路是由两个以上等级三角点作为初级的已知控制点,与踏勘选出的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点A和点1为已知水准点,点B、点C、点D和点E 为踏勘选出的控制点,共计6个点,其中点A、B、C、D、E 组成一个闭合导线。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仪器是J6″光学经纬仪,外业测量时测量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导线距离。

观测内容
以测回法施测,每站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度盘起始读数在0°附近,第二测回起始读数取90°附近,每测回的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40″,各测回的平均角值之差不超过30″,以测钎为照准目标,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应超过3mm。

观测步骤
闭合导线内角测量
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将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点B,进行度盘配置: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180/n,其中:n为总测回数。

盘左: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
测回角值β左=b1-a1。

盘右: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a2。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40″,计算一测回角值β=/2。

搬动经纬仪至下一个控制点B,重复、、步;观测其余控制点,依次测量出闭合导线的内角。

碎部测量
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盘坐位置观测垂直度盘注记方式,确定垂直角的计算公式为αL=90°-L。

瞄准另一控制点1,打开水平度盘变换手轮的护盖,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对准0°00′00″,关上护盖,检查水平度盘读数是否仍是0°00′00″。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瞄准碎部点上的标尺,十字丝的中丝截在仪器高的i或i+1m。

转动望远镜的微动螺旋,让上丝截取标尺上一个整分划,向下读取下丝以厘米为单位的尺间隔。

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让十字丝的中丝截准i或i+1m 等位置,读取水平角。

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让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垂直度盘读数。

重复、、步,观测其余碎部点。

注意视距不应超过测量规范中的最大视距,比例尺1:500的最大视距主要地物点60m,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00m。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

如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无误后方可绘制导线略图,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成果标注闭合导线上,如图2所示。

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计算角度闭合差和角度闭合差容许值,,测量数据合格。

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计算改正后水平角。

根据控制点1和点A的坐标反算直线A1的方位角αA1;由已知直线A1的方位角推算直线AB的方位角,在闭合导线ABCDE内,由起始直线AB的方位角依次推算直线BC、CD、DE、EA方位角αBC、αCD、αDE和αEA。

坐标增量计算,依据坐标增量公式:△xij=DijcosαIJ 和△yij=DijsinαIJ ,依次计算x方向的坐标增量△xAB,△xBC,△xCD,△xDE,△xEA,y方向的坐标增量△yAB,△yBC,△yCD,△yDE,△yEA。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计算x方向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x和fy,计算全长闭合差fD和相对误差K,其中K 应该小于相对误差的允许值K允。

坐标增量的调整值计算,依据步骤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x和fy,用:
公式计算步骤的坐标增量调整值。

改正后坐标增量计算,步骤和相加,计算改正后的x方向的坐标增量△′xAB,△′xBC,△′xCD,△′xDE,△′xEA,y方向的坐标增量△′yAB,△′yBC,△′yCD,△′yDE,△′yEA。

坐标计算,由公式x前=x后+△′xij和y前=y后+△′yij依次计算点B、点C、点D、点E和点A的坐标,如点A 的坐标xA=xE+△′xEA和yA=yE+△′yEA,则计算正确。

测绘的正确与否对施工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样测绘方法得当对测绘速度影响较大,因此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和绘图,保证测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选择合理的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为更快更准确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测量实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和实际意义。

车艳峰.数字化测图控制方案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XX.
莫南明.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XX.
王宏俊,董丽君.建筑工程测量.东南大学出版社,XX.
唐桂彬,周波.大比例数字测图内业绘图技巧及质量控制.信息科技,XX:212.
何存见,李云涛,武伟.遥感影像结合RTK绘制中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XX:132.
郑明贵,贾亚辉.工程测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意义.建筑科学,XX.
张保钢,杨伯钢,张红.城市地形图数据一体化建库与联动更新的数学原理.测绘通报,XX:5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