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阅读技巧教学提纲
《散文阅读技巧培养》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散文阅读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以帮助我们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散文阅读技巧培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散文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凸显了个人情感,批判了对社会现象和关系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了解文章文体特点,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文学性和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求知动力,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和读书习惯。
二、教学内容1.散文的类型和特点:教授散文的基本类型,如叙述性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等,并介绍散文的特点,如情感性强,自由写作形式,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等。
2.散文表达的主题:教师能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以及阐释如何作者表达感情和情感转变。
3.散文阅读的正确方法:教导学生的散文阅读技巧,例如,快速浏览,准确把握主旨,细读传达细节,寻找不同的细节,注意文章的文学性,以及自我思考并分析文章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言语和图示讲述散文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如何分析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阅读研讨:在课堂上创造出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并交流,以激发阅读兴趣和思维。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阅读困难,教师能够给予辅导和指导,并通过个人反馈来鼓励和激励学生。
四、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散文的类型和特点,并给学生小组分组,让他们讨论散文中的个人情感和真实性。
2.教师选择一篇适合读高年级学生的散文,介绍如何快速浏览,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
3.教师让学生转换阅读模式,细读文章,以发现不同的细节。
4.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来提示他们在读后部分的分析,帮助他们发掘散文中的隐藏含义,识别文章中的核心思想。
5.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学习经验。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散文,学习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细节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散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了解作者背景,思考散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思考以下问题:- 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散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散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2.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四、交流分享1.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对散文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
五、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强调散文的阅读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1. 教师推荐与散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2. 学生撰写散文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表现,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提升。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培养学生注重文本,加强审题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抒情、优美。
2. 阅读散文的方法:抓住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3. 审题技巧:关注题目,明确答题方向;细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3.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经典散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阅读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感悟。
2. 收集有关散文的名言名句,进行积累和欣赏。
3.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散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散文阅读的试题,测试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2. 第3-4周:分析经典散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小学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提升文化品位。
因此,在小学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
一、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通过散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散文阅读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师导读法,即教师首先对散文进行阅读,然后再对其进行点拨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学生独立阅读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布置一篇散文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通过问题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容。
学生可以在阅读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散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1. 散文朗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组织散文朗读比赛。
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朗读,并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散文的情感。
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散文背诵活动通过散文背诵活动,可以让学生熟悉散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优秀散文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背诵,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散文,注意把握散文的结构、语言和情感。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散文阅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散文阅读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随意性等。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等要素,培养学生的细读、批注、推理等能力。
3. 散文阅读的审题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典型的散文,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审题和分析。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篇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用于教学实践。
2. 辅助材料:相关散文阅读指导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分钟。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一.明确内容在阅读散文时,需要先确定散文的类型和内容,是写人、写事、写物还是写景。
写人要关注人物的品质和情感,写事要叙述事情的经过和道理,写物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志向,写景要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情感。
散文的材料可以揭示作者的品德、道理、志向和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同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关注标题可以提供阅读线索,隐含重要信息和联系文章主题。
理清思路要注意开头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中间写明散文的“形”,结尾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找关键句可以包括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和修辞句。
最后归纳主旨要根据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游记的不同,表达记叙、赞扬、批评、表现或描写的内容。
二.明确文体写景散文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写景根据所描绘意象多少的不同,如果全文只是突出一个中心意象,其余的即使有也只是作为衬托物出现,那么,这应该是咏物的;如果文中并列出现几个意象,且几个意象共同组成一幅画面或渲染出某种氛围,或突出某一主题,这应该属于一般的写景散文。
在阅读写景散文时,需要注意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绘形状物,包括形状、色彩和气质等方面。
同时要注意作者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一般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和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角度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思想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叙事散文是一种以记叙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种散文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绘来突出人物和事物,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叙事散文所记载的事情通常比较平凡,注重从小事入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叙事散文取材于真实的人和事,而不是虚构的,因此更注重行文技巧,其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微妙,尤其值得深思。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词语设题类
• 答题格式(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 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 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 (一)修辞方法类 (对指向不够明确的,首先想到的一般是 修辞手法 )
•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 设问 突出强调
• 4.补写人物心理 答题格式(思路):先要 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 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 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 “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 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 四、句子设题类 •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
„„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 (3)社会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
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 „„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 3.文采句赏析 答题格式(思路):修辞+内容+情感
• 五、段落设题类 •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考虑。 • 答题格式(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
(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结构) 段落位 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 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为„„作铺垫。 •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 一、题目设题类 • 1.题目的含义 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
„„,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 • 2.题目的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 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 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
• 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 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 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 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 会更深的道理。
•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 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 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 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 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 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 前,写情沁人心脾。
• 4.寻找线索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 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 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 人物的见闻感受
• 二、情节设题类 • 1.概括全篇情节 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
(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 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 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 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学所学的散文
•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 《索溪峪的野》、《怀念母亲》、《 彩色的翅 膀 》、《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青山不老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 《一 面 》、 《老人与海鸥》、 《跑进 家来的松鼠》、 《 最后一头战象 》、 《金色的 脚印 》、《月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 》、 《我的舞台 》。 《 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 指》、《北京的春节》、《十六年前的回忆》、 《灯光》
•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这 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 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 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
•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 有限制。 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 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 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 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 (往主旨上靠拢)
• 2.描写句理解(作用) • (1)人物描写句答题答题格式(思路)同 三、2。 • (2)自然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
•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 提示性填空;只有几个空,没有任何提示。 答题 格式(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 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人物形象设题类
•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 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格式(思路):从具体 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 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 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 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 格。
小学散文阅读技巧
•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 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 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 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 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 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 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