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临床路径(修订版)
最新: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最新: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 征(+);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3)肝胆彩超;(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简介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方法之一是经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本文档将介绍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1. 术前准备
- 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
疾病状况和手术可能的风险。
-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胆道
超声等,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患者需要进行术前禁食和肠道净化。
2. 手术过程
- 患者在麻醉下被撑开,医生将腹腔镜插入腹腔,通过显像系
统观察手术区域。
- 医生会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将仪器插入切口处进行胆囊切除。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结石取出并切除胆囊。
-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切口处缝合伤口,完成手术。
3. 术后恢复
- 患者会被送至恢复室进行监护,直到麻醉效果消退。
- 患者需继续禁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何时开始进食。
- 患者需要接受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和疼痛管理。
4. 出院与随访
- 患者在符合出院标准后可以出院。
医生会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出院指导和注意事项。
- 出院后,患者需要按医嘱继续口服药物,并定期复诊。
- 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需注意饮食限制,如避免过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总结
胆囊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临床路径,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 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e04.9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06.2 —06.5 )患者姓名: _________性别: ____年龄: ______门诊号: ________住院号: ________住院日期: _____ 年__月 __日出院日期: ____ 年__月 __日标准住院日≤10 天时间住院第 1—4 天住院第 2—5 天(手术日)主□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 实施手术、要□ 完成“住院志”和首次病程记录□ 下达术后医嘱诊□ 开具常规实验室检查单和辅助检□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当天病疗查单程记录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确定手□ 向家属交待术中情况及注意作术方案事项□ 完成“术前小结” 和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签署“手□ 麻醉科医师术后随访术知情同意书”□ 交班前医师查看术后患者情□ 术前准备况前记录交班□ 麻醉科医师术前访视,评估并记录,签署“麻醉知情情意书”□ 签署“术中病理冰冻检查” 及“输血知情同意书”□ 下达术前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Ⅱ级护理□ 术后护理常规□ 普食□ I级护理临时医嘱:□术后 6 小时半流食重□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 +镜检□ 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点□ 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有无腹痛医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检查临时医嘱:嘱□ >60 岁,心内科会诊,了解心脏功□ 心电监护、吸氧、静脉补液能□胸部 X光片手术医嘱:□ 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抗菌药物皮试(第二代头孢或第三代头孢)□ 必要的术前用药□ 必要时术前备血□ 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观察病情变化主要□ 健康宣教、心理护理□ 术后生活护理、饮食指导、护理□ 指导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工作□ 术前准备□ 定时巡视病房□ 定时巡视病房病情□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护士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 3—6 天(术后第 1 日)住院第 4—7 天(术后第 2 日)主□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切口、并□ 医师查房要发症的评估,根据引流液情况决定□ 完成病程记录诊是否拔除引流管疗□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工房记录作重长期医嘱:长期医嘱:点□ Ⅱ级护理□ □ Ⅱ级护理医临时医嘱:嘱□ 切口换药主要□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工作病情□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护士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签名医师签名。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 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 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 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 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 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 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 4 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0︰K80.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51.23)(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3.腹部超声;必要时;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 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2.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术中可能使用引流管。
4.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明确胆囊结石。
(九)治疗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淀粉、血糖。
2.术后用药: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并主要从胆汁排泄的广谱抗菌药物。
3.严密观察有否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及麻醉意外者)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胆道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3.巨大结石需要内镜下机械或激光碎石,多次镜下取石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4.合并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二、胆囊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