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练习及详解
《桃夭》译文及鉴赏答案诗经《桃夭》赏析详解

《桃夭》译文及鉴赏答案诗经《桃夭》赏析详解《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相信同学们肯定都有听过,今天小编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就是关于这首古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这首《桃夭》吧。
《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
《桃夭》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桃夭》雅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桃夭,赞美新娘美丽贤淑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桃夭,赞美新娘美丽贤淑想做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备考时就要掌握各种流派、诗歌类型、表达技法等答题技巧,小编为你准备了语文湖南卷诗歌鉴赏题目。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幺的形式。
(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这是一首贺婚诗。
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桃夭》原文赏析

《桃夭》原⽂赏析《桃夭》原⽂赏析1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于归,宜其家⼈。
字词解释: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
华:古花字。
之⼦: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代词。
蓁蓁:繁茂的样⼦。
灼灼:花朵⾊彩鲜艳如⽕。
宜:和顺、亲善。
⽩话译⽂: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结得肥⼜⼤。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幸福。
桃夭赏析: 布满待嫁少⼥梦幻⽓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息,舞者妙曼的⾝姿为不美观众塑造了如同⼩桃树⼀般的少⼥形象。
少⼥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般,整个舞蹈充溢着⼀种喜⽓洋洋,让⼈欢愉的空⽓。
《桃夭》属于汉唐古典舞,默⽰了姑娘待嫁的神⾊。
诗中塑造的形象⼗分活跃。
拿鲜艳的桃花,例如少⼥的斑斓,看过这样的舞蹈不禁⾯前会不浮现出⼀个象桃花⼀样鲜艳,象⼩桃树⼀样布满青春⽓息的少⼥形象。
先以桃起兴,继以花、不美观、叶兼作例如,极有条理:由花开到结不美观,再由不美观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转变,与桃花的发展相顺应,⾃然浑成,融为⼀体。
在《桃夭》中,舞者们⾝穿粉⾊的服装,衬着粉嫩的脸庞,像是在春天盛开得花团锦簇的桃花般,鲜艳欲滴,惹⼈怜爱。
⽽她们那害羞的眼神、媚态横⽣的神⾊以实时不时地遮住⾯庞的舞蹈动作,更是充实默⽰出了待嫁少⼥的怀春与羞怯。
在舞蹈中,她们在舞成纵排后,⼀个个地四散跳开,⼜默⽰出了⼀派的⽆邪活跃。
瞬息,⼀群活跃⽽⼜羞怯的少⼥便被活矫捷现地默⽰了出来。
《桃夭》让⼈感应感染到了独属于少⼥的那种妩媚,就像四⽉盛放的桃花,在舞动中让⼈嗅到了春的⽓息。
古诗《桃夭》全文赏析

《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14年湖南桃夭(《诗经》)

二、讲究的写作手法
全诗看似短短几句,中间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 但却传达出了浓浓的喜气。头一章写“花”,二章写 “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 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 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红灿灿的桃花,郁郁葱葱的桃 叶,结出累累硕果。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 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反映了人民群众 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文本赏析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 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 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 氛。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 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 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 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朱熹《诗集传》 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 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 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 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 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实在是巧妙。“夭 夭”二字写出桃花怒放的样子,尤其是“灼灼”二字,写 出花朵色彩鲜艳如火的情形,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与享受。 甚至只是读了起头这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 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写过《诗经通论》 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称此诗是“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 祖”,可见这并非过当的称誉。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解析: “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
诗经桃夭解析

诗经桃夭解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诗经《桃夭》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原文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1]。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注释①夭夭: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
华:花。
③之子:这个姑娘(之:指示代词,这个;子:可泛指人,此处译为姑娘)。
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⑤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作品译文【桃之夭夭[1],】翠绿繁茂的桃树啊,【灼灼其华。
】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室家。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有蕡其实。
】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室。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其叶蓁蓁。
】叶子长得繁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人。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诗经桃夭解析《桃夭[1]》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
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
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
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
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题解:祝贺女子出嫁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 坟):肥大。
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 真):叶子茂盛。
【赏析一】美与善的统一--读《诗经·周南·桃夭》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 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 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 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诗歌
以盛开的桃花起兴,以桃花之美喻女子 之貌,以桃之累累果实喻女子出嫁后宜 其家室。以桃树枝繁叶茂喻女子出嫁后 子孙繁衍。
• 赏析: •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首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 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 《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 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 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 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 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 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 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 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 创作以营养。
• 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些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答:1、这首诗运用了“赋”的手法:整首诗 重章叠句,重复赞咏,构成排比句式,“桃之 夭夭”、“之子于归”构成反复,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 2、这首诗运用了“比”的手法:把桃花开得 正茂盛比喻正值婚嫁年龄的男女青年。并以 “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蓁”各喻女子和男子年轻 正盛,适宜出嫁和迎娶。 • 3、这首诗运用了“兴”的手法:章的前两句, 是全首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 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桃夭
• • • •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思考: 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些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夭夭(音yāo):少壮茂盛貌。灼灼(音zhuó):花朵 盛开的样子,色彩鲜艳如火 。华:花。 “桃之夭 夭,灼灼其华”,灼,明也。华,今作花。这句 诗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用桃花的鲜美形容芳龄女郎 姿色之娇艳。以桃花喻人,人面桃花两相类比, 真是相互成趣,姗姗可爱。后世最为有名的就是 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了。之子: 这个人,那个人,此指新娘。于归:出嫁。宜: 使……和顺。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 文以叶(xié)韵 。《左传》:“女有家,男有 室。室家谓夫妇也。”或云:“室谓夫妇所居; 家谓一门之内。”蕡(fén):果实丰腴,红白相间, 果将熟的样子。蓁蓁(音zhēn):树叶繁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