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物的测定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和准备工作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和准备工作一、悬浮物的定义和重要性悬浮物是指水体或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其浓度和组成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悬浮物的浓度和组成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悬浮物的测定方法2.1 重力沉降法重力沉降法是最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悬浮物颗粒在静止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的速度与粒径大小成正比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需要测定的水样或空气样品。
2. 将样品放置在静止状态下,待悬浮物沉降。
3. 测定悬浮物沉降的时间,并根据沉降速度计算出悬浮物的浓度。
2.2 滤膜法滤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通过滤膜,将悬浮物颗粒截留在滤膜上,并通过称量滤膜的增重来计算悬浮物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需要测定的水样或空气样品。
2. 将样品通过滤膜,使用真空抽滤的方式将悬浮物颗粒截留在滤膜上。
3. 将滤膜取出,进行干燥并称重。
4. 根据滤膜的增重计算出悬浮物的浓度。
2.3 光学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计数悬浮物颗粒的方法,适用于粒径较大的悬浮物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需要测定的水样或空气样品。
2. 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悬浮物颗粒,并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出悬浮物的浓度。
三、悬浮物测定的准备工作3.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悬浮物测定的前提,采集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代表性是采样的关键。
- 使用无污染的容器进行样品采集,避免二次污染。
- 根据测定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体积。
3.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为了在测定过程中去除杂质和改善测定条件,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有:- 沉淀法: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悬浮物颗粒沉淀,从而减少悬浮物的干扰。
-过滤法:通过滤膜将悬浮物颗粒截留在滤膜上,去除悬浮物的干扰。
悬浮物快速测定的方法

悬浮物快速测定的方法
悬浮物测定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方法,用于评估水体、空气或其他介质中悬
浮颗粒物的浓度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这些悬浮颗粒物可能包括沉积物、微生物、颗粒状降解产物等。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悬浮物的浓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
用的悬浮物快速测定方法:
1. 激光散射技术:利用激光器将悬浮物样品照射,并测量散射光强度来获得悬
浮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灵敏且非破坏性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水体中的悬浮物测定。
2. 浊度测定法:通过测量介质中的浑浊程度来推断悬浮物的浓度。
浊度是介质
中悬浮物颗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悬浮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微量滤膜法:将含有悬浮物的样品通过微量滤膜,滤除悬浮物颗粒,然后将
滤膜干燥并称重,从而得到悬浮物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颗粒的测定,但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
4. 声学测定法: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悬浮物颗粒所散射的特性,通过
测量散射信号的变化来推断悬浮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无需样品处理,具有实时性和非破坏性,适用于不同介质中悬浮物的测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悬浮物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悬浮物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并结合标准化技术来准确测定悬浮物浓度,为环境保护和健康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悬浮物是指在水中浮游的固体颗粒,包括泥沙、悬浮粒子、藻类、微生物等。
悬浮物的含量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和色泽,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因此,准确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滴定法。
滴定法是通过向水样中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沉淀后,用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来测定悬浮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含量较高的悬浮物。
其次,还可以采用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一定量的水样通过预先称量好的滤膜,将悬浮物截留在滤膜上,再用称量法或灰分法来确定悬浮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测定含量较低的悬浮物。
另外,还有激光粒度分析法。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通过激光散射原理,测定水中悬浮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可以实时监测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和颗粒分布,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测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是将水样中的悬浮物颗粒沉积在玻璃片上,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的方法来确定悬浮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和设备要求,适用于对悬浮物颗粒形态和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的场合。
总的来说,不同的悬浮物测定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条件。
在进行悬浮物测定时,需要根据水样的特性和测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悬浮物是指在液体中悬浮的微小颗粒,通常由固体颗粒、液滴或气泡组成。
悬浮物的浓度和成分对水质和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悬浮物的含量是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滤膜法测定悬浮物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滤膜对悬浮物进行截留,然后将滤膜干燥并称重,通过比较滤膜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悬浮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水质分析领域。
其次,还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悬浮物的直接观察和计数。
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放大镜头观察悬浮物的形态和数量,然后结合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和测量。
这种方法对于颗粒较大、形态复杂的悬浮物尤为适用,可以直观地获取悬浮物的信息。
另外,还可以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悬浮物进行测定。
激光粒度分析仪是一种高精度的颗粒分析仪器,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对悬浮物颗粒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可以实现对悬浮物粒径分布的全面分析。
最后,还可以利用离心机对悬浮物进行分离和测定。
将样品置于离心机中进行高速离心,悬浮物和溶液将分层沉淀,然后通过取样分析上层溶液和下层悬浮物的含量来计算悬浮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密度差异较大的悬浮物,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的优点。
综上所述,悬浮物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悬浮物的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悬浮物测量方法

悬浮物测量方法
悬浮物是指在液体或气体中悬浮或漂浮的颗粒或微粒,其测量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颗粒特性和测量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悬浮物测量方法:
1. 重力沉降法: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尺寸、密度、粘度等相关联的原理进行测量。
适用于颗粒粒径较大且浓度较低的情况。
2. 光学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激光散射、动态光散射等方法。
通过测量颗粒与光的相互作用,以及散射、吸收、透射等光学性质,间接推断颗粒的尺寸、浓度、形状等。
3. 电阻法:利用颗粒形成电导率的变化来测量悬浮物的浓度。
当颗粒带电时,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或电导率的变化来间接推断悬浮物浓度。
4. 超声波法:利用颗粒对超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来测量悬浮物的浓度和尺寸。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与颗粒的浓度、尺寸和形状相关联。
5. 图像处理法:通过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利用颗粒在图像上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
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对颗粒的大小、形状等进行测量。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条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同时考虑到测量精度、测量范围、测量速度等因素。
水样中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

水样中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水样中悬浮物(SS)测定方法重量法重量法是测定水样中悬浮物固体含量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过滤:将水样通过已知质量的滤纸过滤,滤纸将悬浮物截留下来。
烘干:将带有悬浮物的滤纸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以去除水分。
称重:烘干后,将滤纸连同悬浮物一起称重,并减去滤纸的初始质量,即可得到悬浮物固体含量。
重量法优点: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准确度较高,结果可信。
重量法缺点:滤纸孔径会影响测量结果,可能漏掉小颗粒悬浮物。
烘干时间较长,适用于低浓度悬浮物样品。
浊度法浊度法利用光在水样中的散射程度来间接测定悬浮物含量。
其原理是将一束光射入水样中,测量散射光的强度,该强度与悬浮物浓度成正比。
基本原理:光线穿过水样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
悬浮物颗粒数量越多,散射光越强。
测量步骤:将水样放入浊度仪中,浊度仪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并测量散射光的强度。
结果计算:将散射光强度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悬浮物浓度。
浊度法优点:操作方便,测量迅速。
适用于高浓度悬浮物样品。
不需要使用滤纸,避免了孔径影响。
浊度法缺点:受水样中其他物质的影响,如胶体和溶解物质。
准确度受浊度仪校准和水样的光学特性影响。
光度法光度法利用悬浮物对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测定悬浮物浓度。
其原理是将水样放入比色皿中,测量特定波长光通过水样的吸光度或透射率,并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
基本原理:悬浮物颗粒会吸收或散射特定波长的光。
测量步骤:将水样放入比色皿中,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或透射率。
结果计算:将吸光度或透射率与已知悬浮物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悬浮物浓度。
光度法优点:适用于低浓度悬浮物样品。
灵敏度高,可检测微量的悬浮物。
可用于特定悬浮物组分的定性分析。
光度法缺点:受水样中其他物质的影响,如色度和浊度。
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准确度受标准溶液制备的影响。
实验室悬浮物测定方法

实验室悬浮物测定方法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滤膜法、滤纸法、离心法、透明度法、可见光法、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法。
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悬浮物的相关信息。
1.滤膜法滤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悬浮物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过滤膜放置在样品溶液中,使样品溶液流过过滤膜,悬浮物被截留在过滤膜上,然后对过滤膜进行称重,以获得悬浮物的质量。
使用滤膜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过滤膜材质,以避免过滤膜对悬浮物的吸附;其次,在过滤过程中,应保证样品溶液的流量稳定,以避免影响测定结果;最后,在称重前,应对过滤膜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水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滤纸法滤纸法与滤膜法的原理类似,也是将样品溶液流过一定的过滤介质,悬浮物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
不同的是,滤纸法使用的是滤纸作为过滤介质。
使用滤纸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选择具有较大表面积的滤纸,以增加悬浮物的截留量;其次,在过滤过程中,应避免滤纸破损,以避免影响测定结果;最后,在称重前,应对滤纸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水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将样品溶液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然后对悬浮物进行称重。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的悬浮物测定。
使用离心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离心机型号和转速,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其次,在离心过程中,应控制离心机的时间和温度,以避免影响测定结果;最后,在称重前,应对离心管进行清洁处理,以避免残留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透明度法透明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溶液的透明度来确定悬浮物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透明度较高的样品溶液。
使用透明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条件,以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其次,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光线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后,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充分搅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可见光法可见光法是利用可见光的透射率来测定悬浮物的含量。
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

悬浮物(SS)的测定方法
一、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非过滤性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内,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方法
悬浮固体(mg/L)=[(A-B)×1000×1000]/V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
五、注意事项
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震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在过滤。
3、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HZDZHS0050 海水悬浮物的测定质量法
F-HZ-DZ-HS-0050
海水—悬浮物的测定—质量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河口、港湾和大洋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测定。
2 原理
一定体积的水样通过0.45μm的滤膜,称量留在滤膜上的悬浮物质的质量,计算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浓度。
3 仪器设备
3.1 取样器:使用何种采水器,视所需水样体积和分析要求而定。
3.2 过滤器
3.2.1 有机玻璃螺口过滤器:直径60mm,适用于河口或浅海的高浓度水体。
3.2.2 玻璃钳式过滤器:直径47mm,适用于低浓度水体。
3.3 真空泵:抽气量30L/min。
3.4 滤膜:孔径0.45μm,直径47mm或60mm。
3.5 滤膜盒:直径50mm,63mm。
4 试样制备
4.1 海水样品可用玻璃、塑料或金属采样器采集。
要现场过滤、烘干、按顺序保存好。
如不能立即过滤,水样放在阴凉处,但24h内必须过滤完毕。
详见GB 17378.3—1998。
注∶过滤的滤膜应预先在0.5mol/L盐酸中浸12h,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后使用。
4.2 试样量
测定水样用量:50mL~5000 mL
5 操作步骤
5.1 操作流程
5.2 出航前准备
5.2.1 滤膜盒洗净、烘干、编号。
5.2.2 滤膜烘干(40℃~50℃),恒温6h~8h后,放入硅胶干燥器,冷却6h~8h。
5.2.3 确定空白校正膜的数量(详见5.4.3)点上色点,区别于水样滤膜。
5.2.4 滤膜称量,并把称好的滤膜放入编号的滤膜盒内。
按站位顺序排列。
5.3 现场作业
5.3.1 安装过滤设备(见图1)。
按图组装抽滤系统,过滤器装在抽滤瓶上,每个抽滤瓶由管连通到总管,并附各自独立的开关,可按需要联接若干个过滤器.在真空泵与过滤器之间装一个安全瓶,积聚倒吸的海水。
注∶过滤时,为防止海水倒灌,损坏真空泵,要及时放掉废水。
图1 抽滤系统图
抽滤的适宜压力为5×104~6×104Pa,负压过大,悬浮物质颗粒嵌入滤膜微孔,妨碍过滤。
为此,在真空系统中须有压力表。
5.3.2 用不锈钢镊子把预先称重为W2的水样滤膜置于预先称重为W b的空白校正膜的上面,放入过滤器中,装好。
5.3.3 将水样振摇均匀,倒入量筒,量取一定体积,(视悬浮物浓度而定,大于1000mg/L者取50mL~100 mL;小于100mg/L时,量取1L~5L)。
5.3.4 开启真空泵,接通开关,将水样倒入过滤器内,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并倒入过滤器.为了洗掉盐份,待抽干后,再用蒸馏水淋洗悬浮物质三次,每次50mL,再抽干。
5.3.5 用不锈钢镊子取下滤膜放在原滤膜盒内,置于红外灯下低温(50℃)烘干,或自然环境下风干,盖好滤膜盒盖.按次序保存,带回实验室。
注:烘干样品时,必须保持周围环境清洁。
样品置于红外灯下烘干时,温度不超过50℃,一般红外灯泡与样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避免滤膜卷曲或燃烧。
5.4 室内工作
5.4.1 烘干:将滤膜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内(40℃~50℃),恒温脱水6h ~8h,取出放入硅胶干燥器,6h ~8h后再称量。
5.4.2 称量:选用分析天平的感量,应视悬浮物质的多少而定,小于50mg时,用十万分之一天平,大于50mg时,则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要迅速,过滤前、后两次称量,天平室的温度、湿度要基本一致。
5.4.3 滤膜空白校正
过滤时,醋酸纤维脂膜会因溶解而失重,直径60mm膜失重1.0mg~2.0mg,直径47mm膜失重0.2mg~0.5mg。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滤膜的空白校正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滤膜空白校正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当进行空白校正时用两张滤膜过滤。
其中一张点上色点,作为空白校正膜,放在水样滤膜的下面。
在高浓度海区,10个样品只需作1份~2份空白校正。
但每个测站至少有一张空白试验膜。
6 结果计算
按公式(1)计算海水中悬浮物质含量:
ρ=
V W
W W2 1
∆−
−
(1)
式(1)中:
ρ—水样中悬浮物质浓度,mg/L;
W1—悬浮物加水样滤膜质量(W2),mg;
W2—水样滤膜质量,mg;
△W—空白校正滤膜校正值。
mg;
V—水样体积,L。
空白校正滤膜校正值计算公式(见公式2)
△W=
(∑−n b n W W n
1) (2)
式(2)中: W n —过滤后空白校正滤膜质量,mg ;
W b —过滤前空白校正滤膜质量,mg ;
n —空白校正滤膜个数;
△W —应是负值。
7 参考文献
[1] GB 17378.4—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