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合成氨的反应原理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1精品ppt课件合成氨

1909年哈伯又提出了“循环”的新概念: 让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氮气和氢气重 当年7月2日,哈伯在实验室制成了一 座小型的合成氨装置模型,这种装置魔术 新返回到反应器中,把已经反应的NH3通 般的以每小时 0.08kg的速率合成着氨。博 过冷凝分离出来,这样周而复始,以提高 施亲眼看到了液氨滴落的情况。 合成氨的获得率,使流程实用化。 及时分离出氨,对化学平衡体系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哈伯 Fritz Haber
工业化进程中的材料问题:
能经受住高温高压的反应容器 双层反应塔
博施在20年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说:“合成氨 的整个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这个简单的解决办 法。”
催化剂 —— 铁触媒
氧化铁与少量氧化铝的混合物
193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博施 பைடு நூலகம்arl bosch
合成氨的条件选择:
年代
粮食单产 (kg)
每亩施用化 肥用量(kg)
1950年 1970年 1976年
190 340 365
50 135 155
1923年,在100~200大气压下,合成甲醇 1926年,在100大气压下,合成人造石油 1937年,在1400大气压下,高压聚乙烯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①分离液化空气 O2 N2 ② C + O2 == CO2 提供热量 CO2 CO + H2 CO2 + H2 H2
1902年化学家弗兰克和卡勒把碳化钙 用电炉加热到1000℃以上,使它与空气 中的氮气反应而制成石灰氮。
3 CaC2 + N2 + 3O2 == Ca3N2 + 6CO
置换反应的基本规律
高中化学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

(3)作致冷剂。
●典例精析
【例1】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 NH3、HCl、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 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 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 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 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NH3+H2O NH3·H2O NH+ 4 +OH- 弱 (2)白烟 NH3+HCl===NH4Cl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3)易 易 碱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NH4NO3+NaOH==△===NaNO3+H2O+NH3↑
温馨提示:①NH+ 4 的检验:在含有 NH+ 4 的溶液中加 入强碱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 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NH+ 4 。②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不 一定都放出氨气。如,2NH4NO3==△===2N2↑+O2↑+4H2O。 ③铵盐与强碱的反应可用来检验 NH+ 4 的存在。其离子方 程式:浓溶液或加热时写为
【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 盐酸里蘸一下,然后使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 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 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这种白烟是氨水挥发出的NH3与 盐酸挥发出的HCl化合生成微小的NH4Cl晶体。
2.氨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写出氨气与水反应以 及电离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氨气有________(填“强”或“弱”)碱 性。
高中化学氨(19张)优秀课件

来 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氨 经济
作业:科普小论文 一“气〞而“安〞 ——氨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氨
生命元素--氮
氮气78%
植 物
动 葡萄缺氮 含氮食品 蛋白质缺乏的儿童 物
我们为什么会缺氮?
人
远古时代
类
靠天吃饭
用
氮
高能固氮
的
历
史
N2 放电 NO NO2
HNO3
NO3-
人
农耕时代
类
用
粪肥
氮
农NH物3 排N泄H物4+等
NO2-
NO3-
人
工业
类
时代
用 氮 的 历
德国哈伯( Fritz Haber )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NH3+5O2P=t4NO+6H2O 2NO +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点燃 4NH3+3O2 = 2N2+6H2O
人 类 用
常 温 高温 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氮
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
的 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
未
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 生产本钱,使得液氨有望取代
高温 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人工 固氮
N2
史 “人类向空气要面包成功了,合成
氨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NH3
哈伯创造了合成氨而获得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你想知道氨气的哪些知识?
组成 结构 性质 用途
结构
探究氨气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氨气-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二)1931 年,卡尔·博施因 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
(三)2007 年10月诺贝尔化 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 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 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一、氨的分子结构
氨的电子式 结构式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三角锥形
二、氨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P13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三.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
体积氨;NH3溶于水反应后,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NH3·H2O可
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一水合氨
NH3+H2O⇌NH3·H2O⇌NH4+ + OH-
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叫氨水,因NH3·H2O是弱碱,可部分电离出OH-,从而 使溶液呈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中含有 的粒子有: NH3·H2O、H2O、NH3、NH4+、OH-、H+
4.氨气的还原性
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是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具有还原性。
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在一定条件下,NH3
还能被Cl2、CuO等氧化。
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在纯氧中燃烧
点燃
4NH3+3O2====2N2+6H2O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气味,易溶于水 物质分类:碱性氢化物 化合价:还原性
成分:三分四离 溶质:一水合氨(一元弱碱) 性质:挥发性,不稳定性、碱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氨教学ppt课件

例如,NH3 + HCl → NH4Cl。
反应条件
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
氨与氧化剂的反应
氨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在高温或催化剂的作用下,氨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这是 一个重要的工业制氮的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4NH3 + 3O2 → 2N2 + 6H2O。
氨的存在与用途
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大 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大气 总量的1%。
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合成纤 维、合成橡胶等,也用于化工 、制药、制冷剂等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氨是植物生长 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 制造氨基酸的重要原料。
02 氨的生产与合成
氨的生产方法
天然气合成氨
利用天然气作为原料, 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
氨教学ppt课件
• 氨的简介 • 氨的生产与合成 • 氨的化学反应与用途 • 氨的环境影响与安全 • 实验与探究
01 氨的简介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沸点为-33.5℃,熔点为-
77.7℃。
氨的相对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 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 积为22.4L/mol,1mol氨气约
氨对水体的影响
氨进入水体后,会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水体 富营养化。
氨对土壤的影响
过量的氨会影响土壤的酸 碱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
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
在使用氨的过程中,应佩 戴防毒面具、化学防护眼 镜、化学防护手套等防护 用品。
保持通风
在使用氨的环境中,应保 持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空 气中氨的浓度。
高中化学《氨的性质》课件ppt

铵盐大部分都是固体,都易溶于水;
铵盐的化学性质
以氯化铵为例,探究其热稳定性; [演示实验]:盛有氯化铵固体的试管 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讨论]:试管口的周围出现白色 烟雾,试分析原因;
[原因揭示]:
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铵盐和碱的反应;
[演示实验]:将盛有氯化铵固体和氢 氧化钙固体的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试管口பைடு நூலகம்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何变化?
氨的性质
合成氨的历史
1918 年 , 德 国 化 学 家 弗 里 茨 ·哈 伯 因 为 发 明 合 成 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1 年,卡尔·博施因 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的原理
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的条件下, 氮气可以和氢气直接化合成为氨气,此 反应是可逆反应
一.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①. 无色气体; ②. 有刺激性气味;
注意:实验室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③.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 的水中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④. 密度比空气的小;
二. 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是种碱性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
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氨水有弱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 变红;使石蕊试液变蓝;
新闻事件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 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 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 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 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动画展示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讲义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生产实例,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形成从限度、速率、能耗的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1)反应原理N2(g)+3H2(g)2NH3(g)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
(2)反应特点(3)影响因素①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②投料比:温度、压强一定时,N2、H2的体积比为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微点拨:合成氨反应中,为了提高原料转化率,常采用将未能转化的N2、H2循环使用的措施。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法(2)浓度与合成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为v=kc(N2)·c1.5(H2)·c-1(NH3),由速率方程可知:N2或H2的浓度,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微点拨:温度升高k值增加,会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使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提高。
3.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分析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和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序号影响因素选择条件1 温度反应温度控制在左右2 物质的量N2、H2投料比3 压强1×107~1×108 Pa4 催化剂选择铁做催化剂5 浓度使气态NH3变成液态NH3并及时分离出去,同时补充N2、H2(3)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的三阶段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高中化学选修课件 :第2章第四节

(5)要提高SO2转化率,就要使平衡向右移动。 增大压强,增加O2浓度均可使平衡右移,转 化率提高;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SO2转化 率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左移,SO2转化率降 低。 (6)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 9.8×109 g。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 产生的热量为y。
H2SO4 ~ 98 g 9.8×109 g
越大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____,但不利于氨的合 700 成,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反应温度在___K 最大 左右(且在此温度时催化剂的活性____)。
(3)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合成 铁 氨生产一般选择____做催化剂。 (4)浓度
合成氨生产通常采用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 1∶2.8的投料比,及时将氨气从反应混合物 价格 中分离出去。此外,还应考虑原料的____、 反应热 循环 未转化的合成气的____使用、______的综合 利用等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生产硫酸的生产条 件选择,解题时注意所发生的反应特点,联 系速率和平衡选择适宜生产条件。
1 Ⅰ.据题意:SO2(g)+ O2(g) 2 - ΔH=-98.9 kJ· mol 1
SO3(g)
Ⅱ.(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相同压强下 (如在 0.1 MPa 下)升高温度(如由 400 ℃升高到 500 ℃)时 SO2 的转化率降低(如由 99.2%降低为 93.5%),即升高温度时此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而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该向吸热反应方向 移动,所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通入过量空气,其目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 而不是高压,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时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的反应特点。 2.了解如何利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 条件
1.了解合成氨的反应特点,理解如何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和反 应速率。 2.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合成氨的条件
自然 高能固氮(如:通过闪电等产生氮的化合物)
固氮 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为什么豆科植物不需要施氮肥? 提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被 植物吸收。
工业上以NH3为原料生产HNO3,这属于人工固氮吗? 提示:不属于。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以NH3为原料生产HNO3,是含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不是氮的固 定。
这样使土壤从空气中得到氮,促进植物的生长。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2NO,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氮的固定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化学变化。 3.哪一种自然固氮的过程可能会成为工业化生产过程? 答案:生物固氮。除了合成氨这种人工固氮方式外,科学家们还 发现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起到根瘤菌的作用,并用这些金属有 机化合物作催化剂实现了常温、常压固氮,即仿生固氮。相信不久 的将来,仿生固氮会成为工业化生产过程。
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雷雨肥田”的原理是什么?该过程中涉及哪些化学反应?
答案:“雷雨肥田”的原理为在闪电作用下,空气中N2、O2反应生 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雨水生成HNO3,HNO3随雨水 降落到地面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二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例1】 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些氮 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一种氮的化合物到另 一种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 的化合物的是( ) (导学号52690009)
①工业合成氨 ②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③动物尸体的腐烂
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 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 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 NH4+、 NO3- 和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工业合成氨的条件 工业上,采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400~500 ℃和10~30 MPa的条 件下合成氨。
如果你是合成氨工厂的厂长,你对合成氨生产有何要求? 提示:合成氨工业要求:①反应要有较大的反应速率;②要最大 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
一二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图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氮的循环一二自主预习 Nhomakorabea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途径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
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二、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1.合成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加热试管中的铁丝绒至红热后注入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可以
看到润湿的pH试纸变蓝色。
2.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N2(g)+3H2(g) 2NH3(g),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 应。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 分析
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温度:400~500 ℃; (2)压强:10~30 MPa; (3)催化剂:铁触媒(400~500 ℃时,其活性最强)。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答案:C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下列转变过程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N2
HNO3
B.NH3
HNO3
C.NH4Cl
NH3
D.N2
NH3
解析:氮的固定是以游离态的氮作为反应物,B、C错;D选项属 于人工固氮。
答案:D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解题时要审清题意,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工业合成氨
的反应原理为:3H2+N2
2NH3;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是将氨
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
有机氮的过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过程是在固氮酶的作用下,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1.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考虑,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合成 氨,为什么我国目前一般采用10~30 MPa的条件?
答案:我国目前一般采用这一压强条件是由于压强越大,动力消 耗、设备要求加大,生产成本越高,从综合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不宜 采用过高的压强。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氮的存在和固定 1.存在 (1)农作物需从土壤中摄取大量含氮化合物,为了补偿土壤中减少 的氮,必须施加氮肥。含氮化合物还用于制造染料、人造纤维、油 漆、炸药等。 (2)地壳中含氮量为0.04%,大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2.氮的固定 (1)定义: 氮的固定指的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2)分类:
二、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1.合成氨的反应特点,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合成氨 条件选择的依据。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合成氨条件选择的依据
①典型的可逆反应, 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 通常状况下反应速 析
率小
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
②正反应是放热反
提高反应温度
应 ③正反应是气体体
率 增大压强
积缩小的反应
使用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