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观后感
近日我参观了青岛市博物馆,对于这场文化之旅我感触颇深。
作
为一座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城市,青岛市博物馆向我们呈现了
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博物馆中,我首先来到了“孔庙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孔子及
其弟子的铜像、书法作品等,让人感受到儒家思想在久远的历史中的
深远影响。
接着我又进入了“青岛近现代史展厅”,展厅内通过图片、文物等展示了青岛自19世纪初至今的历史变迁,让人对青岛的发展变
化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此外,还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民俗展厅”、
“海洋自然展厅”等展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这些
展览内容不仅让我了解了青岛的历史和文化,更让我感受到我国博物
馆的强大魅力和现代气息。
博物馆里的藏品不仅仅是文化遗产,其背后还有许多历史趣味,
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故事。
整个博物馆给人以庄重而不失亲切的感觉,
里面的每一件藏品都被妥善保存,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相信,这
次参观对我的人生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总之,青岛市博物馆是一座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博物馆,深深地吸
引了我。
我相信,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元素
并且从中受到启发,这将成为促进我们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观青岛博物馆作文

参观青岛博物馆作文导语:我懂得了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帮我们补充学习了历史文化知识,除了课堂、书城之外,博物馆就是另一个让我们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参观青岛博物馆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青岛博物馆作文篇一去年暑假,我有幸游览了青岛的军事博物馆。
这是中国唯一一所军事最全面的博物馆。
它临海而建,东至鲁迅公园,西临小青岛,整个博物馆景色秀丽怡人。
我们一进大门,先到室内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把透着寒光的剑,旁边有一个剑鞘,剑鞘是铜制的,上方镀着金,是外国友人为表示友好而送给肖劲光司令的一把苏联军官佩剑。
展厅里的压轴好戏是朝鲜人民军的礼物——上甘岭的一段长38厘米的枯树枝,当年志愿军们在上甘岭与敌人做殊死拼搏,地都被炮弹削矮两米,在这段树枝上的弹片多达35处!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多么的悲壮啊!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室外武器区:坦克、导弹、火炮,有些很有名,O2型木壳鱼雷快艇、红旗-2、伊尔-14------其中,红旗-2和伊尔-14最有名。
红旗-2曾两次击落在2万米以上高空飞行的U-2侦察机,U-2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侦查机,它进出他国如无人之境。
而伊尔-14,是斯大林送给毛主席祝寿的,后来毛主席又转送给了海军司令肖劲光。
它长米,宽米,高米,威风凛凛,傲对碧空,令人啧啧赞叹。
最后,来到了海上舰展区,鞍山号、南充号、鹰潭号、长城号、济南号等,都整齐地停在大海上。
这些舰艇可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海军舰艇。
舰艇上配有当时最先进的舰炮、鱼雷、飞鱼------正是有了它们,才大振我军军威,打得侵略者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青岛军事博物馆记录了我国军事武器的发展史,正是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元老”才使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和平,拥有幸福!参观青岛博物馆作文篇二今天,妈妈带我来到青岛市博物馆,在青岛新闻网学生记者团的老师带领下参观瓷器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奇石和石雕。
在正门大厅内,矗立着两尊石佛像。
青岛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馆藏文物16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30余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多为历代名作和馆藏精品.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公共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它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走进青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七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阔的臂膀.听讲解员说,铜门,楼梯,仿佛敞开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青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最主要的,我们看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一件件细致的雕刻品,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文化遗产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有照片、有实物,还增加了电子文物介绍.改造后的博物馆从设计上更加大气庄重,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这次参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大开眼界,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充实.有人曾经问我为每去地方首先要去博物馆我想了很久这似乎已经是习惯当我到了陌生地方总是希望能读懂当地人眼睛于是我去博物馆看看他们祖先都经历了怎样岁月看看他们昨天是否也歌舞升平过去静静地躺在殿柜中无声地向我诉说他们一切让我读懂他们过去喜怒哀乐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候不再有孤单感觉我不再是一无所知我已经拥有他们一样眼睛向每新来者透露神秘信息我想这博物馆魅力所在它总是那么坦白给我温暖和坚实依靠然而,我在欣慰之余却又想到,流失于海外的文物千千万万,有幸能重回故里的文物何其之少,或许这是中国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尽管有无数的爱国人士倾力回购海外流失文物,那也仅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就以圆明园十二兽首为例,目前有丑牛,寅虎,午马,申猴,亥猪五首回归祖国,然而,子鼠,卯兔二首却仍流落海外.我由此而想到,如今流失的海外文物,我们是否都应用重金购回.我认为当然不是这样,这只会助长了那些文物贩子的气焰,以为其中有利可图.虽然文物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但是历史终究已是过去,虽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但是,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会有能力追讨回更多文物——而不仅仅是用无穷无尽的金钱去满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贩子.无论过去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但终究已是往事,仔细一想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作为以四大发明为自豪的我们来说,着实令人汗颜.尽管中国已不再是昔日的东亚病夫,然而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这次的青岛博物馆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参观了青岛博物馆修改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参观了青岛博物馆修改
暑假里,我由于考试成绩优异,爸爸决定带我去参观青岛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一进门就看到了大殿。
大殿中央的展示区
摆满了古代文物,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包括了器皿、金银器、青铜器等,每件文物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
大历史。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青岛的历史烟草文化,烟草文化展厅中
展示了烟草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
巨大的香烟鼓,它是用许多小的鼓拼接而成,将烟草酿制成香烟需要
的鼓,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
通过这个展馆,我了解到了烟草在
青岛的历史地位和烟草文化的内涵。
此外,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展馆,那就是爱好者为著名企
业家項羽所建的“項氏私人收藏展区”。
展厅中展示了項羽的收藏品,包括了文玩、字画、瓷器等。
这些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最喜
欢的就是一副张大千的山水画,张大千的山水画以笔墨华丽、形态飘
逸、造型别致而著称,让人心旷神怡。
这幅画虽然不大,但是每一个细节的描绘都展现了张大千的艺术造诣。
此次博物馆之行让我认识到,文化是一座城市向世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组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的综合体,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着人类智慧的生动诠释。
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去更多的博物馆学习,感受文化的魅力。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感悟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感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青岛市中心的青岛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集青岛历史文化、艺术品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陈设。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钟,钟声悠扬,仿佛带我穿越时空,回到了青岛的历史长河中。
我先参观了青岛历史文化展区。
这里展示了青岛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我了解到青岛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从鸦片战争后的租借地,到解放战争时的重要战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青岛见证了中国的辉煌与变革。
展览还详细介绍了青岛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品展区,我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
绘画、雕塑、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幅油画《红楼梦图》。
这幅画描绘了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场景和人物,色彩鲜艳、细节精致,让人仿佛能够走进画中的世界。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山水画和徐悲鸿的人物画,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博物馆还设有自然科学展区,展示了青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这里有丰富的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让我更加了解了青岛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意识。
此外,还有关于地质、气象等方面的展品,让我对自然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参观完青岛博物馆,我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博物馆是一座智慧的宝库,通过展品和展览,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科学。
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人们思考和探索的起点。
参观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历史文化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它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
同时,我也意识到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性,它们是人类精神世界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艺术和科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青岛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也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游览青岛博物馆后的感想

游览青岛博物馆后的感想第一篇:游览青岛博物馆后的感想游览青岛博物馆后的感想2013-3-23我们异性来到了青岛博物馆,在这里我们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走到各个展品面前一一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物质与经神财富。
这里由我们最敬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塑像,有经过战火洗礼堪称镇馆之宝的两座大佛静立中央,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造型优美。
这两尊北魏造像,是青岛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两尊大佛像身高各有一丈八尺(约6米),俗称“丈八佛”,每尊佛像重约30吨,距今已有1500多年。
大佛头做高髻,面型瘦削适中,大耳下垂过于常人,深目高鼻,眉宇间有白毫相,面含微笑,赤足立于莲花座上,莲花瓣下置四方形须弥座,座的前后刻有许多小佛像。
大佛内着僧袛支,外着方领下垂褒衣博带式大衣,右手前伸,手心向外。
大佛的雕刻技法娴熟,作“施无畏与远印”,衣纹细致柔和,神态栩栩如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
接下来谈谈一谈我接触两件物件后的感想:我走到关于解放战争的陈列物品之前,走到其中领悟到了许许多多。
那一件件先烈们留下来的物品,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了争取人的自由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景。
我看到了一台个头很大“东西”,起初以为是什么储物箱,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人民斗士用来获取地方信息的收音机。
没有想到当时的一台收音机堪比现在的小型号的电视机。
我想到当年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么大的一台机器带走它是多么的困难,而且时时刻刻要防备被敌人发现。
这可是一件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物。
当年先烈们还用如此落后的手榴弹与敌人周旋。
这种手榴弹在我军内部叫做边区造。
就是我边区人民用自己很仅有的造弹技术与资料制造出来的。
这手榴弹无法与正规的美式装备的敌人抵抗,但是这里凝结着边区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军坚持使用这个与敌人对抗。
但有个缺点,这手榴弹一炸就成了两截不能对敌人形成有效的杀伤力,而且对我方人员也是一种威胁但是我们解放军战士毫不畏惧这些,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尽管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仍然向前进,向着腐朽的没落的国民党政府,向着大地主,向着大资产阶级冲去。
参观青岛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青岛博物馆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青岛博物馆,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岛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大型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和展品。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了解了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对博物馆的布局和陈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观后感。
博物馆布局青岛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入口处的花坛布置精美,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引人进入博物馆的神秘世界。
博物馆内的走廊宽敞明亮,墙上挂着各种介绍展览的海报。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特定的主题和文物展示。
文物展示青岛博物馆以展示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
我参观了许多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特定时期的文物。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古代陶器陈列展厅。
在中国古代陶器陈列展厅中,展示了各种精美的陶器。
从原始的手工制陶到后来的青铜器,再到瓷器的发展,我通过观察这些文物,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手工艺和工艺技术。
陈列展厅内还有详细的解说板和介绍文字,帮助我理解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除了陶器陈列展厅,青岛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其他文物,如古代书画、传统服饰、家具等。
这些文物无一不代表了青岛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教育意义参观青岛博物馆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意义。
通过观察文物和阅读解说,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我了解到,在青岛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交融。
博物馆的展览和解说帮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兴趣。
参观博物馆还增强了我对艺术和手工艺的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文物和学习制作工艺,我看到了人类创造力的卓越之处。
这让我更加珍惜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也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向往。
总结参观青岛博物馆是一次充满收获的经历。
通过欣赏文物和了解历史,我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增加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博物馆的布局和文物展示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儿个我得跟你们聊聊我上周去青岛博物馆的那档子事儿,那感觉,简直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跟历史来了场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一走进那大门,哎哟喂,那气势,直接把我镇住了!不是说它多豪华,而是那种沉淀了岁月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那些沉睡的故事。
博物馆里头,灯光柔和得像是老电影里的滤镜,每一件展品都像是被精心打扮了一番,等着咱们这些“观众”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致的瓷器。
那些青花瓷,蓝得深邃,白得纯净,上面的图案活灵活现,就像是古代匠人用心血和汗水绘制的画卷。
我站在那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
忍不住想,这得是多少个日夜,多少双巧手,才能打造出这样的艺术珍品啊!再往里走,嘿,你猜怎么着?我竟然看到了古代的兵器!那些刀剑枪戟,虽然历经风霜,但依旧锋芒毕露,仿佛还能听到战场上金戈铁马的声音。
我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剑鞘,冰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就像是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数那些古代的生活用品。
你看那些陶罐、铜镜、玉簪,每一件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特别是那个玉簪,晶莹剔透,上面雕刻的花纹细腻入微,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
我脑补着古代女子轻挽发髻,插上这玉簪的模样,那画面,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啦,博物馆里可不止这些。
还有那些珍贵的书画作品、精美的石刻造像、神秘的古代文物……每一件都让我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
我边走边看,边看边想,心里头那个感慨啊,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展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物件,它们背后都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人物。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劳作,那些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豪情,那些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这些故事和人物,通过这些展品,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与我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
馆藏文物16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30余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
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
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多为历代名作和馆藏精品。
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公共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
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
它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
走进青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七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阔的臂膀。
听讲解员说,铜门,楼梯,仿佛敞开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青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最主要的,我们看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一件件细致的雕刻品,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文化遗产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有照片、有实物,还增加了电子文物介绍。
改造后的博物馆从设计上更加大气庄重,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这次参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大开眼界,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充实。
有人曾经问我为每去地方首先要去博物馆?我想了很久这似乎已经是习惯当我到了陌生地方总是希望能读懂当地人眼睛于是我去博物馆看看他们祖先都经历了怎样岁月看看他们昨天是否也歌舞升平过去静静地躺在殿柜中无声地向我诉说他们一切让我读懂他们过去喜怒哀乐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候不再有孤单感觉我不再是一无所知我已经拥有他们一样眼睛向每新来者透露神秘信息我想这博物馆魅力所在它总是那么坦白给我温暖和坚实依靠
然而,我在欣慰之余却又想到,流失于海外的文物千千万万,有幸能重回故里的文物何其之少,或许这是中国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尽管有无数的爱国人士倾力回购海外流失文物,那也仅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
就以圆明园十二兽首为例,目前有丑牛,寅虎,午马,申猴,亥猪五首回归祖国,然而,子鼠,卯兔二首却仍流落海外。
我由此而想到,如今流失的海外文物,我们是否都应用重金购回。
我认为当然不是这样,这只会助长了那些文物贩子的气焰,以为其中有利可图。
虽然文物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但是历史终究已是过去,虽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
但是,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会有能力追讨回更多文物——而不仅仅是用无穷无尽的金钱去满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贩子。
无论过去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但终究已是往事,仔细一想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
媒介。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作为以四大发明为自豪的我们来说,着实令人汗颜。
尽管中国已不再是昔日的东亚病夫,然而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
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
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
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这次的青岛博物馆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
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