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73酸和碱的反应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讲解 人教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讲解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2bd55ea26925c52cc5bfb2.png)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表达式为:H++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
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要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用于医药(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
俗语“烧心”其实是“烧胃”也就是胃酸过多了,一般服用小苏打或胃舒平,它们均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但一旦并发有胃溃疡或胃穿孔症状,那么用小苏打就不合适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粘膜,反而使胃酸分泌更多;气体的存在也有加剧胃穿孔的危险。
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酸碱化学方程式

酸碱化学方程式酸碱化学方程式是描述酸碱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
在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
酸和碱是化学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酸味、可以腐蚀金属、能够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特点;碱具有碱味、能够中和酸、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特点。
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采用化学式来表示,其中酸用H表示,碱用OH表示。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可以简化为以下形式:酸 + 碱→ 盐 + 水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可以表示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这个方程式表明,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硫酸钠)和水。
在酸碱反应中,酸的氢离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热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中和反应。
酸碱反应的方程式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例如使用简化的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将化学反应中涉及的离子明确地写出来,以更清晰地表示反应过程。
电离方程式则将酸和碱的电离过程也包含在内。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 + SO4^2- + 2Na+ + 2OH- → 2Na+ + SO4^2- + 2H2O这个方程式清楚地显示了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酸碱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描述酸碱反应的实质,还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配平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酸碱化学方程式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中和反应和酸碱中和等方面。
总结起来,酸碱化学方程式是描述酸碱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
它们通过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反应,并用于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计算反应配平和计算物质摩尔比例。
酸碱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PPT课件12 人教版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 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但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 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空气污染造成酸 雨,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这些都不 利于作物的生长。施用适量的碱,能中和土壤里 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 物的繁殖。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 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同时又可供给植物 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
调节溶液的pH。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pH的范围通常 在0~14之间
1.pH的范围:0~14 2.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碱度 酸碱性 溶液呈酸性 表示溶液是 酸性还是碱 酸性越强, pH越小 性的。 碱性越强,pH越大 如NaCl溶液、 Na2SO4溶液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NaOH+HCl=NaCl+H2O
操作步骤 现象和分析
(1)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 溶液由红色逐 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 渐变为无色 酸,并不断搅拌
(2)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 溶液由红色逐 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 渐变为无色 酸,并不断搅拌
pH < 7
pH > 7 溶液呈碱性 表示溶液酸碱 pH = 7 溶液呈中性 性的强弱程度。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比色卡
pH试纸
酸性溶液是否一定是酸溶液? 碱性溶液是否一定是碱溶液? 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碱溶液 一定是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 溶液是不一定是碱溶液。 比如:NH4Cl(氯化铵)溶液就 会发生水解成酸性,而氯化铵是一种 盐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2019年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今天查字典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化学辅导资料,来帮助大家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希望各位考生在2019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试要求:认识中和反应及应用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考点一、中和反应1、酸与碱的反应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NaCl + 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3、实质:OH-+H+== H2O4、盐: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5、中和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2)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中性=7紫色无色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4)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①酸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接近于7;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②碱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接近于7;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⑸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注意:A: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及零。
B: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影响结果: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
⑹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错误;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中和反应,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物质,正确。
故选D。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考点:分子的性质3.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
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高温Si+2CO↑ ②Si+2Cl2高温SiCl4③SiCl4+2H2加热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C. 置换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例如:H 2SO 4 + 2NaOH =Na 2SO 4 +2H 2O2HCl + Ca(OH)2 = CaCl 2 +2H 2O注意: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反应2NaOH+CO 222=Na 2CO 3+H 2O 2)中和反应的实质 HCl==H + + Cl - ; NaOH ==Na + + OH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如:HCl + NaOH =NaCl + H 2O(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 +和OH -,即H ++ OH -=H 2O ) 3)盐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
例如:NaCl 、CaCl 2 、Na 2SO 4酸、碱、盐类物质的比较组 成特点举例酸 H ++酸根离子阳离子全部是 H +HCl 、H 2SO 4碱金属离子(或NH4+)+OH-阴离子全部是OH-NaOH、NH3.H2OCa(OH)2盐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除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外可能还含有其他离子NaH SO4、CaCl2、Na2CO3【习题巩固】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习题巩固】如图是某种胃药的部分标识。
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水,如:HCl+NaOH=NaCl+H2O。
酸碱反应实际上是酸、碱之
间的质子传递反应,其反应方向总是较强酸和较强碱反应向着生成较弱酸
和较弱碱的方向进行。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竞争质子的反应。
酸碱反应方程式
1.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3.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7.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8.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9.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反应讲解

1、NaOH+HNO3——
√
2、H2SO4+CuO——
√
3、ZnCO3+CaCl2——
×
4、Fe(OH)3+HCl——
√
5、CaCO3+HNO3——
√
6、Ca(OH)2+Cu(NO3)2—— √
7、NaCl+K2SO4——
×
8、 CO2+HCl——
×
9、AgCl+HNO3——
挑出下列各组中不溶或微溶于水的物质
硫酸 氢氧化钠 氯化钠 硫酸钾 硫酸铵 盐酸 氢氧化钾 氯化钾 硫酸钡 硫酸镁 硝酸 氢氧化铜 氯化锌 硫酸铜 碳酸钙 磷酸 氢氧化钡 氯化铜 硫酸钙 碳酸钡 氢氧化铁 氢氧化钙 氯化镁 硫酸亚铁 氢氧化铝 硝酸铜 硝酸铝 氯化银
三、盐的化学性质:
你已知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4、离子的检验:
Cl- : AgNO3 和HNO3
SO42- :
Ba(NO3)2和HNO3 或BaCl2和HNO3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主要应用:
一 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二 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三 判断金属的存在形态、保存方法
练一练
1、如何除去铜粉里混有的锌粉?
Zn+H2SO4 Zn+HCl
2、能否用铁或铝制的容器来盛放食醋?
3、不能由金属跟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酸 +碱
盐 +水
思考: 归纳出盐的组成特点:
盐
+ 金属
-酸根
NH4+
Cl-
〈练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反应实质:酸+碱→盐+水
二、盐
知识目标:
1.了解食盐、纯碱、胆矾的化学成分、化学式学名及色、态特性和用途。
2.了解结晶水、结晶水合物,介绍风化、潮解概念。
3.掌握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理解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合物。
教学重点:NaCl、Na2CO3及CuSO4的有关知识,CO32-的检验。
教学难点: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的理解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什么叫盐?
2.尽可能多的列举我们知道的盐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盐是无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类物质,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食盐、纯碱、胆矾等几种重要的盐,了解结晶水合物的概念,掌握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及CO32-检验方法。
[讲授新课]
几种常见的盐:
1.氯化钠
(1)介绍氯化的化学式及俗称(食盐)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溶液的有关知识及阅读的有关内容,了解食盐的重要用途、NaCl 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海水晒盐的一般原理,搞清“盐”与“食盐”的关系。
2.碳酸钠
(1)介绍碳酸钠的化学式名称(纯碱)
(2)指导学生阅读书籍及注释,了解纯碱的水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3)介绍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及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例:求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4)常识性介绍风化和潮解的概念。
(5)共同总结出CO32-的检验方法。
(6)介绍纯碱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及重要用途。
(7)介绍侯德榜对制碱工业的贡献。
3.硫酸铜
(1)介绍硫酸铜的简单知识及胆矾的化学式
(2)介绍实验
得出:CuSO4·5H2O──→CuSO4+5H2O
蓝色白色
介绍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用于检验气体或液体中是否含有水份。
例如:①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水②检验某气体混合中是否含水蒸气等。
总结:1、NaCl、Na2CO3、CuSO4的化学名称,俗称及主要用途。
2、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CO32-的检验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酸和碱的有关性质,得出盐的化学性质。
2、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3、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简介盐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重点: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补充:BaCl2+Na2SO4、NaCl+AgNO3
[复习提问]:NaCl、Na2CO3、CuSO4各有哪些物理性质?
一、盐的性质
1.酸碱盐的溶解性
(1)(说明:了解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有很大帮助。
)
(2)指导学生阅读附录Ⅲ,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列口决: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影无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
2.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盐+金属
①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Fe与CuSO4的反应,
②结论:活泼金属+盐(可溶)→新盐+不活泼金属
Zn+CuSO4=Cu+ZnSO4
Cu+Hg(NO3)2=Cu(NO3)2+Hg
③小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参加反应的金属1、比反应生成的金属活泼,参加反应的盐须可溶于水)
(2)盐1+酸1→盐2+酸2
①复习盐酸与硝酸银,硫酸与氯化钡、实验室制CO2的反应
②结论: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CaCO3+2HCl=CaCl2↓+H2+CO2↑
③小结:有“↓”或“↑”或水生成
(3)盐1+碱1→盐2+碱2
①复习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氢氧化钙跟碳酸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②结论:FeCl3+3NaOH=Fe(OH)3↓+3NaCl
Na2CO3+Ca(OH)2=2NaOH+CaCO3↓
CuSO4+2NaOH=Cu(OH)2↓+Na2CO3
③小结:盐1、碱1、须可溶,盐3、盐4至少有一个不溶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物类别及反应反属类型。
①NaOH+H2SO4= Cu(OH)2+HCl=
②CaCO3+HCl= Ba(NO3)2+H2SO4=
③FeCl3+Ba(OH)2= Ca(OH)2+Na2CO3=
④AgNO3+BaCl2= Ba(NO3)2+K2SO4=
2.通过以上练习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物质(酸、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