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探索作者:王德建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0年第03期

摘; 要: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意见表达渠道层出不穷,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不断多元,因此,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中,可积极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事件的处理,这也是当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工作发展创新的新方向。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工作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分析其问题,针对其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出解决方法,为构建更高层次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提供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舆情;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TP393.09;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3-0196-03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ression channel of internet-based media are endless,and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the people’s interests is constantly diversified. Therefo re,in the work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public emergencies,we can actively use big data technology to deal with events,which is also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opinion network public health work.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ork in the era of big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its problems,uses big data technology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its problems,and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for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isposal mechanism.

Keywords:big data;public opinion;emergencies

0; 引; 言

大數据时代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相比,具有价值密度更低、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因此,近几年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提前预警、事后干预与积极回应处理,尽可能地降低或消除这些网络公共事件对社会和民众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政府处理危机所付出的成本,提升了政府部门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1;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1.1; 产生和传播

最近几年互联网不断普及,自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论坛、APP等渠道成为了人们交流想法、传递信息、发表意见观点的重要途径,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互联网言论越来越丰富。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前的舆情分析处理方式不再能妥善地处理网络突发事

件,进而衍生出更多新的舆情研究分析方法,主要有网络调查、运用统计和数据挖掘的分析处理方法。

1.2; 演变过程

舆情事件从产生到衰减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集聚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1)萌芽期。在这个阶段,事件发生时间不长,信息分散,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舆情的传播范围、辐射范围都比较有限;

(2)集聚期。这个阶段的网民意见聚集快,相关信息的访问量、点击量快速增长,各种客观现实、虚假信息交织一起在社会中快速传播;

(3)稳定期。面对社会舆论压力,政府、责任部门等会对事件发展进行干预,回应事件中的焦点问题,引导舆论走势,使更多的网民可以理性分析问题,降低舆情事件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4)衰退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人们逐渐对事件失去兴趣,或经过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引导、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后,网络上群众对舆情事件的热度会逐渐冷却下来。

1.3; 网络舆情特征

网络舆情与传统意义上的舆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网络舆情除了具有匿名性、广泛性、即时性、多元化等互联网事件共有的基本属性,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网民注意力,迅速形成规模大、波及范围广的网络舆情;

(2)易失实性。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发声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探究事实,往往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就发表评论,而这些片面的评论又会继续影响其他网民,导致舆情事件的发展偏离事实;

(3)群体性。在某些知名人士、网络大V的带领下,会形成强大的群体性舆论压力;

(4)易失控性。各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又相互独立,如若控制不当极易出现失控局面。

总之,在面对一些忽然爆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如果没有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合理地引导,会导致事件呈爆炸式发展,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后续的控制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大。

2;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难点

2.1; 信息通报与透明化机制不完善

政府管理缺位或不到位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各级政府都要求重大事项在第一时间内上报,但是仍然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为了不承担责任,没能及时将事件向上级上报,或者隐瞒事件的部分真实情况。这种行为影响了上级政府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状态以及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不能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更不利于网友评价事态的真实情况。

2.2;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度不够

目前,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在具体实践中使用得较少,地方政府及事业单位更是很少使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但是政府及事业单位对网络数据管理的需求却日益加大,导致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度亟待提高。

2.3; 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容易失控

一般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信息都是需要层层审核之后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新时代自媒体却缺乏相应的规范以及有效的信息处置机制。在舆情事件突发后,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自媒体的表达对网民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了传统媒体。

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3.1; 缺乏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确引导

突发公共事件初期,政府或网络监管部门缺乏及时处理舆情信息的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扼制事件影响范围扩大,也没有及时地将舆论往积极的方向上引导,会导致事件进一步放大。

3.2; 多层管理体制导致信息传递滞后

在舆情事件发生时,基层管理者往往是第一手资料的最重要的管理者,但是最终的处理方法和信息的发布却是由上层管理者决定的。这样的分层结构就导致信息逐层传递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事件的处理效率,不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满足不了群众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需求。即使最后发布的消息准确无误,也往往因为信息的滞后性导致处理效果事倍功半,从而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3.3; 各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耦合性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