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有趣的算式》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有趣的算式,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2.如何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来形象地展示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只鸟儿飞过来,一只鸟儿飞过去,请问一共飞了几只鸟儿?”让学生猜测答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算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数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和观察来探究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道有趣的算式,进行计算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发现。

4.巩固(5分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他们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有趣的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

2.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有趣的算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让学生自己探索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 解释:教师对乘法口诀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5. 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乘法口诀表,进行记忆。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3.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乘法口诀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因此,在本节课中,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详细讲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是6元,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计算实际上就是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的应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 有趣的算式教案与反思精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 有趣的算式教案与反思精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有趣的算式。

(教材第37~38页)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件、计数器等。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1398401-4296296205÷435=289500+3276-38467566÷12822522×3313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令人头晕目眩的算式导入课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同桌的互相出题考查,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

使学生必须明白,即使使用计算器计算,也是不能马虎的。

】师: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除以12345678。

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观察:111111111÷12345678,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把算式写出来,观察并交流汇报。

小结:计算的结果是你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这个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你喜欢的数字是几了。

4.探索规律。

师: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

看你能顺利闯到第几关。

第一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四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四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四篇)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神七的发射,问学生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它绕地球旋转多少圈?又是什么时间回来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绕地球转45圈,于28日返回)。

然后我告诉孩子经过计算神州绕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6分,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使114分。

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

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第3课时有多少名观众课后反思《有多少名观众》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在出示情境图后,我就直接切入主题:“请估计出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本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却对于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他们对数学算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发现算式规律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逐步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算式中的规律。

2.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好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呈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有趣算式教学反思

有趣算式教学反思

有趣算式教学反思引言在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通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算式。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算式可能会显得乏味和无趣。

这种情况下,教师有责任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增加学生对于算式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对有趣算式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建议。

问题分析为什么一些算式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缺乏兴趣呢?经过一些调研和观察,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缺乏实际应用很多算式教学仅仅停留在公式和计算的层面,缺乏与实际应用场景的联系。

学生们往往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学习这些算式,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乏趣味性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是另一个让学生感到无聊的原因。

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算式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的趣味性。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算式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提高了他们对于这门学科的抵触情绪。

缺乏互动和参与一些算式教学缺乏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和演示。

学生们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限制了他们对于算式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改进建议为了让算式教学更有趣和有效,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改进建议:创造实际应用场景将算式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能够增加学生们对于算式教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如应用到日常生活、游戏和竞赛中的场景来解释算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样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算式的含义和用途。

增加趣味性元素在算式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使用互动软件、教育游戏等,让学生们通过互动的方式学习算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算式题目,激发学生们的解题兴趣。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包括教材、练习册、在线课程等。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选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材料,提高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增加他们对于算式教学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有趣的算式教案与反思精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有趣的算式教案与反思精品

4 有趣的算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1.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2.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了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

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地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作了有效的铺垫。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4课《有趣的算式》。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能够发现并归纳出算式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次接触乘法,学生对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1+1+1+1+1=?”。

2.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计算器算出来?计算器是怎么算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们是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1. 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2×3=?”。

2.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计算器算出来?计算器是怎么算的?4. 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3×4=?”。

5.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和上一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7. 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永涛
《有趣的算式》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会用计算器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同时,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的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在备课中,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我创设有趣的情境——智力闯关,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紧接着我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有趣的闯关活动,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主要是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

最后,我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探究了神秘的四位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做到了:
一、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三个关卡,三个关卡环环相扣,各有侧重。

第一关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借助计算器初步探索规律,以师生互动为主。

第二关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敢于猜想,让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发现规律,验证,以生生互动为主,第三关,我放手让学生探究,以合作学习为主。

懂得学以致用。

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经
历观察算式、比较算式、找出算式特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在教学中适时指导,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并渗透了“从简单处寻求规律”的解决策略。

从课堂效果的反馈来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会等待,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

在探究规律中,每一个问题我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之上。

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并且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都得以体现,我当老师给学生留足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确实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在学生“深思熟虑”之后,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会使课堂交流顺利、成功的进行。

在遇到较复杂的推理活动中,我有意识延长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还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其中练习环节中,当学生寻找神秘的四位数时,我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加强对学困生生的指导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