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假定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协议规定销项税额由B 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销项税额 搬运费 支付补价
A企业—产品 200万元
B企业—车床 210=250-25-15
225万元
210万元
38.25万元 0.6万元
15万元
判断:
1、是否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补价比例=15÷225 = 6.67%,低于25%。
是 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认定原则: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 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 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举例1: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
原价25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 账面原价30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公允价值为20万元,A公司支付 了4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 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 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 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王淑霞;侯锐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会计版)》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rn1.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的理解.rn(1)货币性资产与现金等价物是不同的概念.货币性资产以可确定金额为特征,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可收回的金额是确定的.而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如交易性的债券、证券,其交易后能收回的金额是不确定的.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王淑霞;侯锐
【作者单位】厦门财政审核中心;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J], 迟丽华
2.《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J], 迟丽华
3.《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J], 王秀芬
4.《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J], 王秀芬
5.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探讨 [J], 朱俊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

自-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摘要】本文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

新准则与以前发布及修订的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新准则在一定条件下引入公允价值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

一、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按照准则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例1.甲公司以其生产经营用设备与乙公司作为固定资产的货运汽车交换。

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12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

乙公司换出货运汽车原价14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3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

为此项交换,甲、乙公司均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设备清理费用1万元;假设甲、乙公司换入的货运汽车及设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甲公司对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2万元,乙公司未对换出的设备计提减值准备。

(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1)将设备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98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累计折旧20贷:固定资产 120(2)支付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 1贷:银行存款 1(3)换入的货运汽车入账价值=110+1=111借:固定资产111贷:固定资产清理99营业外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收益12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1)将汽车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110累计折旧30贷:固定资产140(2)支付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1贷:银行存款1(3)换入的生产经营用设备入账价值=110+1=111借:固定资产111贷:固定资产清理111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对于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点思考

根据新< 准则>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活动 , 发生时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判断该交换 是商业性质还是非商业性质的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判断的结论不同, 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 入账价值和相关损益的确认就截然不同。新 < 准则> 规定 ,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的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 1 . 换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 时间 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因此 , 按新< 准 则> 规定, 一本书换一栋大楼 用“ 应属商业性 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应确认相关损益。如 此这般 。 笔者担心 , 上市公 司曾出现的利用关 联方关系和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操纵利润
金及教育费附加。 而新< 准则> 要求 , 具有商业性质的非货 币性资产交易 ,无论是否涉及补价均应确认 损益 , 具体 规定 为: 不涉及补价时 , 公允价值 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用公式表示为,应确认 的收益 =换出非货币 性资产公允价值 一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 值; 涉及补价 时, 支付补价方 , 换人 资产成本 ( 换出资产公允价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 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 、应支付的相 关税费之和的差额。 应当计人 当期损益 , 将上 述规定用公式简化表示为。应确认的收益 = 换 出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 一换出非货币性资
产 账 面价 值 一支 付的 补价 ; 到补价 方 , 收 换入
的现象还将会卷土重来。 新傩 则> 虽然同时规
定: 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
方之 间是 否存在 关联 方关 系。 关联方 关系 的存
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 商业实质。这里新< 准则> 只是提出企业应“ 关 注 关联方关系, 并没有强制规定关联方之间 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界定 为不具有商 业性质的交换。 因此 , 准则> 新< 实施后 , 有意要 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必然会在此环节作文章 , 这似乎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留有了空间。 ( ) 二 关于具有商业性质涉及补价的非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是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

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前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后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新准则名称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下面解析新准则的主要,新旧准则会计处理规定对比的主要变化,阐述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的,提出加强管理的对策。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解析(一)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的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规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在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货币性资产与现金等价物是不同的概念货币性资产以可确定金额为其特征,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可收回的金额是确定的。

而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交易性的债券、证券,因其交易后能收回的金额不确定,故不是货币性资产。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涉及货币性资产(补价)的情况下,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比例为25%,即:收到或支付的补价占换出(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如果换出(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则收到或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均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019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案例分析

2019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案例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案例分析一、单选题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少量的标准:收到或支付的补价/换出或换入较大一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

A、20%B、25%C、30%D、35%ABC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少量的标准:收到或支付的补价/换出或换入较大一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25%。

2、甲公司以一辆汽车换入乙公司的一辆货车。

甲公司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万元,已提折旧11万元,乙公司的货车账面价值为25万元,假设该汽车和货车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合理确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甲公司换入货车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30B、19C、21D、25ABC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甲公司换入货车的入账价值=30-11=19(万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19累计折旧11贷:固定资产30借:固定资产19贷:固定资产清理193、下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涉及少量补价,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 作为参考B、当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C、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D、收到补价时应确认收益,支付补价时不能确认收益ABC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确认资产转让损益,与收支补价无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商业实质的判断;(3)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一)本准则第二条对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换行为作了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入和流出。

例如,某企业需要另一个企业拥有的设备,另一个企业需要上述企业生产的产品,双方在货币性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具有商业实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获得这些现金流量的风险相同,但现金流量流入企业的时间不同。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_0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_0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次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动较大,特别是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在新准则第三条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六条规定:“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七条规定:“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的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计量和收到补价时,不再计算和确认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实现的有关收益和损失。

下面通过举例谈一下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

一、不涉及补价的条件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举例1】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为80000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100000元的甲产品,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0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100000元的乙产品。

A、B两公司增值税率均为17%,A、B公司收到后均作为原材料使用,A、B公司均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案例分
析一、单选题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
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
价)。

少量
的标准:收到或支付的补价/换出或换入较大一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
()。

A、20%
B、25%
C、30%
D、35%
A B C D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
价)。

少量的标准:收到或支付的补价/换出或换入较大一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
<25%。

2、甲公司以一辆汽车换入乙公司的一辆货
车。

甲公司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0万元,已提折旧
11万元,乙公司的货车账面价值为25万元,假设该汽车和货车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合理确
定,
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甲公司换入货车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30
B、19
C、21
D、25
A B C D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甲公司换入货车的入账价值=30-11=19(万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9
累计折旧11
贷:固定资产 30
借:固定资产 19
贷:固定资产清理19
3、下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涉及少量补价,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 作为参考
B、当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
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C、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
换入资产的成本
D、收到补价时应确认收益,支付补价时不能确认收益
A B C D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具有商
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
确认资产转让
损益,与收支补价无关。

二、多选题
1、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

A、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及其原因
B、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C、换入资产初始计量金额的确定方式
D、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A B C D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D
【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及其原因。

(二)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三)换入资产初始计量金额的确定方式。

(四)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时,应以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A、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B、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够可靠地计量
C、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D、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A B C D
【正确答案】AB
【您的答案】AB [正确]
【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
益:(1)该项交换具
有商业实质;(2)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仅满足A 或者B的条件时,应以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三、判断题
1、不满足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对于换入资产,企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初始计
量金额;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
益。

()
对错
【正确答案】对
【您的答案】对[正确]
【答案解析】该题表述正确。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
照换入的各单项资产各自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的各单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
对错
【正确答案】错
【您的答案】错[正确]
【答案解析】此种情况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
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3、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

()
对错
【正确答案】错
【您的答案】错[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
金的权利。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