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_赵俭斌
北方冬季供暖技术的评价与选择

空气源热泵
200
Hale Waihona Puke 95燃气壁挂炉85~89
100
87
户用燃煤热水炉
70
100
70
GB20665-2015 家用燃气快速热 水 器 和 燃 气 采 暖 热 水 炉 能 效 限
定值及能效等级热效率 85%~89% ,位于负荷内,管道效率 1
电蓄热锅炉
95
-
85
95
190
由表 1 可 以 看 出, 燃 料 直 接 燃 烧 供 暖 效 率 较
ehe
a
t
i
ngsy
s
G
gyc
y
t
emComb
i
n
i
ngwi
t
he
c
onomi
c
a
le
f
f
i
c
i
encyo
fsupp
l
a
t
i
ngme
t
hod,t
heau
t
ho
r
sp
r
ov
i
dedt
e
chn
i
c
a
lde
ve
l
op
i
ngr
ou
t
eo
fc
oa
li
sba
G
yhe
s
i
s,powe
ri
ssyne
r
si
spe
ak
其改扩容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本解决热电需求比的
2
1 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定义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为输送给用户的可用能量 (电和热)与消耗有价能
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

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娄洪;闵丽霏;黄林;伍小雄;袁兴雁【摘要】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area , the thermal parameters data of heat flow , geothermal gradient , hole -bottom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generation of rock , and radioactive elements enrichment layer thickness in study area were collected .First, the temperature of deep part of Songliao Basin was calculated . Then , the hot-dry-rock potential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units , by volume method , was evaluated . Finall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hot dry rock on the plane and profile was discussed , and the favorable zones were selected .This study shows a great potential of hot -dry-rock geothermal resource in SongliaoBasin .Th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quantit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ot dry rock in the future .%在充分调研松辽盆地地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搜集和分析研究区大地热流、地温梯度、井底温度、地表温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等地热参数数据。
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_赵俭斌

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赵俭斌1,冯晓燕1,晏可奇2,闫燕燕1(1.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168;2.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沈阳110032)摘要:辽沈地区供暖是一个永恒的需求,以往的传统供暖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干热岩能源的优势初步研究设计出开发深层地热有利的采热系统,同时对干热岩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导热性能及岩石和水的热交换能力、井管材料及保温技术是实现干热岩供暖的关键。
因此,如果干热岩供暖关键技术得以解决将对干热岩成功的用于寒区供暖带来技术上的突破。
关键词:岩土工程;干热岩;寒区供暖;关键技术;岩石导热性The Technical Analysis on the Hot Dry Rock in LiaoShen Area ZHAO Jianbin1,2, FENG Xiaoyan2, YAN Keqi 3, YAN Yanyan2(1.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2.Geological Prospecting ConstructionProject Group of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China)Abstract: Based on its advantages the paper will design a heated system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echnology of shallow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meanwhile analysis the key technology during exploiting Hot Dry Rock progress, th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nd the heat transfer ability between rock and water as well as pipe material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all of which will realize the key technology about Hot Dry Rock heating. In conclusion, if the key technology on heated system would be settled, it will bring breakthrough about using Hot Dry Rock on heated supply in cold areas.Keywords: Hot Dry Rock (HDR), heating in cold area, key technology,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ock thermal conductivity1 引言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基于热电联产的热网;第二是独立的小区锅炉房供暖;第三是近年来兴起的地源热泵采暖。
干热岩供热技术的探讨

建筑物供热的技术。 如图 1.
图 1 干热岩供热示意图 2 干热岩供热性能分析 某项目为一住宅楼,建筑面积 25000m2, 运行一个采暖季。
表 1 干热岩供热系统性能检测
检测工况
冬季供热
检测条件
室外气象条件 室内系统工况
最高/低温度
12 ℃ / -4 ℃
统,使公司在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上运作,及时地解决各项目的棘 手问题。一个公司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人才战略,才能保证公司的 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文化,才能 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巨大的成功。
5 结语 人才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人才战略是公司长期 发展的必备战略要素。但是并不是人才越多就越好,对于刚起步 的企业来讲,过多的人才聚集只会增加管理成本,反而不会对项 目管理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人才战略应该匹配公司的发展规模 并且应该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相对于招揽人才,公司应该投入 更多的精力在人才培养上面,本公司培养的人才不仅忠诚度高, 而且熟悉公司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命令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 无论项目大小,项目经理仍起到关键作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 大多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而没能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原 因就是缺乏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还比较落 后,所以项目经理的培养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国 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会极大促进国内工程管理水平的进步。 人才培养和管理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积极推进项目经理队伍职业 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健全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拓 展对外交流,从而推动杰出项目经理人才成长,从而带动各方面 人才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锟 . 工程项目管理 : 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J]. 建筑经济 , 2005 (2): 67-70. [2] 杨云会 , 吴静 .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新趋势 [J]. 有色金属 设计 , 2011, 38(1): 65-68. [3] 何伯森 . 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J]. 天津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2002, 4(4): 358-361. [4] 白思俊 . 项目管理概论 [M].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4. [5] 徐慧玲 .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胜任力研究 [D][D]. 中国 矿业大学 ( 北京 ), 2010. [6] 何芳 , 宋羽 . 论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异化 , 风险与回归 [J]. 建 筑经济 , 2009 (10): 5-7. [7] 王雪青 .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 2000.
01-030冬季采暖与“行为节能”正文

冬季采暖与“行为节能”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邵宗义摘要: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地区耗能高峰期,由于供热采暖系统和建筑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人们对日常节能行为的忽视,造成热量的大量浪费。
本文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目的,结合近年来对采暖状况的调查,提出了提倡用户采用“行为节能”手段的观点,为节约有限能源,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采暖浪费行为节能1 引言能源往往是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瓶颈,而我国99%以上的建筑却是非节能型建筑,能源消耗巨大,欠帐过多。
在广大北方地区,每年冬季采暖都要消耗大量能源,还会污染环境,因此,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供热系统存在着水力失调问题,使得原本有限的热量不能按需分配,造成室温失均,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对此用户也束手无策。
时至今日,采暖收费制度的改革尚不能到位,集中采暖系统的运营成本高居不下,但供热品质却难以得到提升,建筑节能的阶段性目标也很难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就成为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近年来对冬季采暖情况的调研结果,就提倡人们“行为节能”的做法,提出一些看法。
2 “行为节能”的基本思路供热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系统,一旦竣工运行,就很难改变其基本运行模式。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供热系统的运行很难完全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运行,我们只有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人为干预,或采取适当的手段,才能使系统的运行朝着有利于我们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但这种行为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这里,我们将“行为节能”定义为在无法改变系统形式、无法对系统进行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通过人为设定或采用一定技术手段或作法,使系统运行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有利于节能的行为。
由于供热系统的采暖效果直接受到建筑物性质、建筑结构、维护结构的保温蓄热能力、天气情况和系统形式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也包括采用不同的“行为节能”手段,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干热岩地球物理探测的研究

干热岩地球物理探测的研究作者:赵彬彬王世臣张立成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地热资源,在干热岩型地热的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介绍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干热岩勘查中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干热岩勘查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我国大陆3.0~10.0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达到2.5×1025J,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巨大。
关键词:地热;干热岩;地球物理勘探1 地热与干热岩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普遍存在的新型清洁能源。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热水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岩浆热能。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2~6公里的深处,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650℃之间。
2 干热岩的开发利用自1972年美国将干热岩的开发利用研究从概念模式转入实验阶段以来,这种发电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干热岩的工作原理是钻一口深井可以达到地下结晶质岩层(大约为3~5km深);下一步是在深部热岩层中,通过在井下热岩层中进行射孔、爆炸、水力压裂、酸化等人工形成一个可以进行热交换的场所,称作“人工热储”;另一部分是在打入一深井进入到之前形成的人工热储部位,通过水循环从此井中采出热水,从而再加利用。
3 地球物理探测在干热岩中的应用当前探测干热岩的地球物理方法:①地震勘探与微震监测技术。
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特点,在干热岩的勘探与开发中作用巨大;②电法、电磁法。
干热岩的目标体具有较明显的电性差异,为电法和电磁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③重磁方法。
该方法是以介质的密度和磁化率差异为目标来探测干热岩位置和监测干热岩的开发过程;④井中地球物理方法。
通过井中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测试,研究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精细研究岩石裂隙的分布规律。
以青海共和—贵德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球物理探测项目为例。
干热岩技术与熔盐储能技术结合互补供暖方案

干热岩技术与熔盐储能技术结合互补供暖方案一、各供暖技术说明1、干热岩供暖技术干热岩是埋藏于距地表大约2~6km深处、温度为150℃~650℃、没有水或蒸气的热岩体。
干热岩的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中,较常见的岩石有黑云母片麻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
一般干热岩上覆盖有沉积岩或土等隔热。
它所储存的热能约为已探明的地热资源总量的30%。
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
干热岩供暖的原理比较简单,根据地质情况打出两口深约2000m至6000m的井,两井相距数百米至千余米。
将两井用水力压裂技术使地下裂隙连通。
用高压注水泵向一井内注水,水通过干热岩层,将干热岩中的热量吸收后,从另一口井中喷出,进入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后的温水再回到注水井中。
这样就好象把一个锅炉放在深部的地下,水在这个系统中不停的循环就可以取出热能加以利用。
2、熔盐储能供暖技术熔盐:熔盐也称作熔融盐,通常指无机盐的熔融体。
广义的熔融盐还包括氧化物熔体及熔融有机物。
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高温传热储热介质,具有储热密度大、价格低、放热工况稳定易调节等优点。
熔盐蓄热供热技术所用的是多种无机盐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
熔盐蓄热:熔盐蓄热式电加热集中供热技术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专利技术。
该技术利用弃风弃光或谷电加热,通过熔盐蓄热实现全天的供热,是一种不烧煤不烧气的绿色供热技术,可实现弃风弃光的就地消纳和电力削峰填谷。
项目的核心是掌握熔盐技术。
该项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弃风弃光的电能或夜间廉价的低谷电,通过熔盐电加热器将冷盐罐抽出的低温熔盐加热,携带有大量热能的高温熔盐储存在高温罐中。
供热时,热盐泵将高温熔盐输送至熔盐蒸汽发生器,高温熔盐将热量传递给循环热水,从而产生蒸汽,蒸汽被送至板式热交换器,实现供暖。
换热后的熔盐回流到低温罐,在下一个弃风弃光或低谷电时段经冷盐泵输送至熔盐电加热器进行蓄热,并完成一个热循环。
一种干热岩层集中自动供热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干热岩层集中自动供热装置[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3afeaa8be1e650e53ea9993.png)
专利名称:一种干热岩层集中自动供热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程超,赵志民
申请号:CN201621164773.4
申请日:20161101
公开号:CN206145778U
公开日:
201705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层集中自动供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水塔、第二换热器和变温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侧安装有注水井、出水井和换热介质管道,所述注水井侧面设有压水泵机,所述压水泵机顶端设有调速盘,所述出水井侧面设有抽水泵机,所述注水井底端设有第一换水管,所述注水井与出水井通过第一换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水管侧面设有人工储水库,所述水塔侧面设有进水管,所述水塔与第一换热器通过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侧设有注水井温度显示器和出水井温度显示器,所述换热介质管道顶端设有变温器和住家户,所述注水井顶端设有第二换水管,所述出水井顶端设有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一换热器实现了干热岩与水热量的互换。
申请人:陕西正浩新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以西一方中港国际第2幢1单元7层10704号房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赵俭斌1,冯晓燕1,晏可奇2,闫燕燕1(1.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168;2.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沈阳110032)摘要:辽沈地区供暖是一个永恒的需求,以往的传统供暖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干热岩能源的优势初步研究设计出开发深层地热有利的采热系统,同时对干热岩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导热性能及岩石和水的热交换能力、井管材料及保温技术是实现干热岩供暖的关键。
因此,如果干热岩供暖关键技术得以解决将对干热岩成功的用于寒区供暖带来技术上的突破。
关键词:岩土工程;干热岩;寒区供暖;关键技术;岩石导热性The Technical Analysis on the Hot Dry Rock in LiaoShen Area ZHAO Jianbin1,2, FENG Xiaoyan2, YAN Keqi 3, YAN Yanyan2(1.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2.Geological Prospecting ConstructionProject Group of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China)Abstract: Based on its advantages the paper will design a heated system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echnology of shallow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meanwhile analysis the key technology during exploiting Hot Dry Rock progress, th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nd the heat transfer ability between rock and water as well as pipe material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all of which will realize the key technology about Hot Dry Rock heating. In conclusion, if the key technology on heated system would be settled, it will bring breakthrough about using Hot Dry Rock on heated supply in cold areas.Keywords: Hot Dry Rock (HDR), heating in cold area, key technology,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ock thermal conductivity1 引言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基于热电联产的热网;第二是独立的小区锅炉房供暖;第三是近年来兴起的地源热泵采暖。
而其它一些小的方式如燃油、电取暖等应用的不多。
但是,不管哪种方式都以消耗煤、电、油等资源为前提,特别是煤、油资源为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在燃烧这些化石资源的同时,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粉尘将对大气造成污染。
这与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格格不入,而寒区冬季供暖是必不可少的。
基金项目:2010沈阳市重大开发策划项目(SFGW10-5)建设部项目。
作者简介:赵俭斌,男,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从事岩土工程研究;E-mail: cejbzhao@世界各地都在努力研究开发较为清洁的新能源。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具有可持续和环保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独特优点。
近年来,开发利用无污染且少受诸如气候等外界条件变化干扰的新能源——干热岩资源,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的新课题,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诱人。
我国对于干热岩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据初步估算,我国干热岩在2000米至4000米范围内的产热量大于8×10 J/km2。
所以,我国主要高热流区的热储资源相当丰富,相当于标准煤51.6亿t。
近年来,干热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的探究与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能量与利益,利用干热岩作为寒区或者其它地区大面积冬季取暖方式的内容还未见相关的报道。
国外一些国家研究干热岩热能主要利用其转化的能量进行发电,对与其交换热量后的水温要求很高,一般150~200℃,因此,对钻井深度要求高,一般在2 000~6 000 m则难度也就相应增加。
而利用干热岩资源进行供暖所需的水温只需在60~80℃,相比而言,干热岩供暖技术的难度降低,钻井深度降低,所以可实现性更强。
由此对于干热岩开发,只需利用现有成熟的钻探技术,在任何一个地方,钻到一定深度,就可以完成任意数量的井,干热岩就可以得到开发与利用。
2 沈北地区干热岩供暖系统可行性2.1 前期工作在沈阳地区,近年来施工了十余口超深井,最大深度达2 800 m,实测孔底最高温度达89℃。
地热增温梯度为3.023 8℃/100 m。
据此设想在相距250~500 m施工一对深度3 500 m左右的深井,孔底温度可达115~125℃,从一个孔中灌入凉水,经孔中深部循环,吸收地下的热能后,变成60~70℃的热水,用于冬季取暖。
沈阳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热资源调查工作,钻探了多个深井,掌握了重要资料,如表1是沈北新区勘探井的情况。
表1 部分沈北地热井调查表序号探井位置盖层条件井深/m 井底温度/℃水温/℃增温/℃成井情况1 孟家屯有 1 200 49 43 3.083 成2 治安村有 2 300 83 62 3.087 成3 郭三有 2 500 否4 倒树子有 2 500 89 62 3.080 成5 新城子有 2 800 83 2.5366 大转弯有 1 200 52 3.333注:由表统计得出沈北平均地热增温为3.023 8℃。
由此表可以看出,沈北地区部分存在着富含水的破碎带,有部分热水资源,部分探井没有充足的热水可供开发,但干热岩却一定存在。
沈北地区的资料表明:沈北钻孔每百米的增温为3.023 8℃,略大于已有统计资料的2.0~3.0℃,具备开发条件。
因此,这些资料的合理应用尤其是干热岩在寒区供暖中的应用,可先在沈北地区建立示范工程,这会给沈北新区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也会给沈阳乃至全国发展低碳经济起到示范作用。
2.2 与其他供热系统比较利用干热岩进行供暖方面的研究也不同于现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源热泵技术。
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在东北地区已经应用的较为成熟并且成功,但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对于地下水的开采回灌要求相对严格,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相应的水污染、地热场改变、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同时地面上热泵机组耗能较高。
通过对浅层地源热泵技术的了解深入,优势弊端综合考虑后对深层干热岩供暖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
同时干热岩的热能开采方法与流体型地热资源开采技术有本质不同,主要是通过热交换介质循环来实现热量的提取。
对于干热岩,在利用其热能时的整个过程中处于封闭循环系统。
其热能是通过人工注水的方式加以利用,通过合适的距离打两个井至干热岩地层,以U型管的形式连接,从注入管注入自然水,使之在封闭系统里循环,并充分与干热岩接触,交换热能使水温提高至供暖所需温度,由生产井产出,直接利用具有较高温度的热水进行循环供暖。
与地源热泵不同,此系统完全利用自然水与地下干热岩最大限度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升高至供暖所需高温水进行供暖,而不需要如地源热泵技术中所需的地面热泵系统。
因此较之耗能少。
更为重要的是,干热岩这种热能普遍存在,而不像温泉水那样只有在富含水的破碎带中才能找到,正是干热岩这种普遍存在的特点可以使其不受地点的制约,可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钻井开采这种储量巨大的深层地热资源,从而使我国寒区利用干热岩供暖成为可能。
3 干热岩系统关键技术3.1 干热岩系统设计运行参数干热岩资源开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关键技术参数包括系统的出力(设计年限内允许提取的地热资源量)和寿命(可提取资源量的枯竭期限)、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井1︰3压力、注水流量、生产井的温度等。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人工储留层及其围岩在地热提取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和人工储留层裂隙张开度的变化特点,了解在水、热、应力的复合作用下人工储留层的二次破裂特征,深入分析开发过程中热能迁移规律,如:注水井、生产井剖面上岩体温度变化规律,裂缝水压及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裂缝面温度、应力随开采时间的变化规律,裂缝宽度随开采时间的变化规律[1]。
3.2 沈阳地区干热岩利用关键技术对于沈阳目前所研究的的基础之上,在开发利用干热岩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岩石的导热性、岩石和水的热交换研究。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干热岩热交换模型,它是确定井间距和水力裂井范围的依据;首先必须解决如何让灌入的凉水尽可能的与地下的干热岩发生热交换,远处岩石的热量如何尽快的传递给已与水交换完热量的岩石。
因此,关键是正确地确定和计算干热岩的导热性和热交换的评价指标。
(2)井管材料的选择及保温方法及工艺,包括井管材料的抗腐蚀性、强度、耐久性、隔热性等方面;井管材料上部必须是隔热的,因为上部地层的温度低,而下部作为热交换部分的井管导热性又要求特别好,这样才能既与地下热岩发生充分的热交换,又不会让热水的热量被无谓的浪费,这是减少热能耗损及保障供暖的又一关键。
只要很好地解决了岩石的导热性的计算及井管保温这两项内容,应用干热岩在东北寒区供暖就可以实现。
4 干热岩系统主要可研究内容4.1 研究的主要内容干热岩在沈阳供暖中的开发利用,其重点工作在于前期的基础性研究,这些是实现干热岩供暖这样一个绿色新能源开发工作(大工程)的基础,这些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岩石的导热性、岩石和水的热交换能力研究,是干热岩用于供暖工程中确定井间距和水力裂井范围的依据;第二、井管材料的研究,包括抗腐蚀性、强度、耐久性、隔热性等方面的研究,这是减少能耗的保障;第三、高温高压下的岩石劈裂机理研究。
在岩石的导热性、岩石和水的热交换研究中,重点在于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干热岩热交换理论与交换模型,它是确定井间距和水力裂井范围的依据;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重点研究岩石高温、高压的导热性和岩石劈裂机理;进行高温、高压下岩体热交换时地热场的变化规律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在井管材料的研究方面,主要是抗腐蚀性、强度、耐久性、隔热性等方面的研究,因此,重点是选择合适的井管材料,并做好保温,使之热能的耗损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