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范文

《我和我的父辈》心得体会范文《我和我的父辈》是一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的电视剧。
剧中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代沟以及父辈面对现代社会变革的困惑和矛盾。
看完这部剧,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剧让我思考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
父辈们一直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父辈们担心自己的价值观被淡化甚至被抛弃。
他们追求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又无法抛开传统文化的束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
这种冲突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不知道应该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这部剧也让我反思了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代沟。
在这个电视剧中,父辈们与子辈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他们之间难以沟通和理解对方。
父辈们强调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而子辈们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追求。
这种代沟不仅仅是一种沟通障碍,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碰撞。
这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是否应该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和尊重对方?最后,这部剧还让我明白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困扰。
在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矛盾,他们都在努力平衡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这让我明白了成长的道路上并不容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努力去解决问题,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的来说,电视剧《我和我的父辈》通过展现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的问题。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思考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代沟以及家庭问题的解决。
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有了一些思考和启发。
于传统和现代之间游走——记赵志刚和他的实验越剧

里,在 舞台上 ,在生活 中,他 和他 都 是女 人 中的男 人 。
这句 话, 出自新创 作 的实 验越 剧 《 像红 楼》 镜 。这
● 在越剧 《 千古情怨》 中饰纳兰性德 ,方亚芬饰常梦萦
出长 达 一个 多小 时 的剧 目,第 一次 把演 员 的身 份 和演 员 的 内心 作 为表现 对 象 。 台上 的他 , 舞 既是 由赵志 刚饰
虽 已步 入不惑 之 年, 仍能 参与 戏 曲的 实验 和探 索, 但 这 在 以往 是 不 曾 有过 的 。 ”赵 志 刚 十 分珍 惜 这 难得 的机 会, 是 大刀 阔斧地 开 始 了 自己的 求新 求变 之路 。 前 于 从 些年 的 台港澳 戏 曲实验 到今 年 的 《 像红 楼 镜 ;从 新版 《 楼梦》 红 到 第一 次的 亲密 接触 》 “ 、 氏孤儿 》 、 家》 赵 、 《 斋残 梦 从 纯粹 的演 员到 集独 立 制作 人 、 衔主 演 藜 领
始,赵 志刚 突然感 到 ,其 实过 程 比结果 更 为重 要。“ 我 反而 卸 下 了沉 重 的包 袱 ,在 新 的 尝试 中完 完全 全地 释
放 了。 ” 与实验 的一 次次 交锋 ,使 赵 志 刚越 来越 感到 剧 种
之间沟通、学 习的必要性,这是越剧汲取营养、丰富
发展 自己的沃 土 。“ 实验 中国 ・ 文化 记忆 ”这 一 大型 活 动, 无疑 为赵 志 刚提 供 了一 个绝 佳 的平 台 。 、 、 、 京 昆 川 越 、秦腔 五 大传 统戏 剧 在这 个平 台上 集体 亮相 ,和 吴
节 ,要 求画 上 同样 的妆 容, 并 向演 员学 起 了扇子 功 。
05
维普资讯
蜿蜒的白绸,
在德 国献 演 的创新 剧 墓地 》 自 取 王 子复 仇记 》 , 早在 台港 澳 戏 曲实验 时就在 台湾 公演 过 。 创作 之初 , 赵
张恨水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开题报告在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个主题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背景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在此主题的基础上,探讨张恨水小说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首先,在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体现在人物角色中。
比如,《边城》中的孙少安就是一个传统的农民形象,他拥护传统的价值观,认为男女有别,婚姻必须要遵循传统的礼仪。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涌入,孙少安的传统观念也逐渐被冲淡和改变。
他面临着爱情和传统的两难选择,最终在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之间产生矛盾。
其他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如《倾城之恋》中的景老师和小莲、《楼外楼》中的苏铁山和博芳等,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
其次,小说中的背景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在小说《楼外楼》中,苏铁山和博芳的感情被战争所阻断。
战争带来了破坏和变革,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边城》中,因为交通和科技的发展,边城的生活和文化开始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方式被打破。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使小说的背景更加复杂和丰富。
最后,在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也传达了一种文化含义。
张恨水小说中反映出一个让传统和现代共存的文化观念。
虽然传统和现代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求索,也逐渐发现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可能性。
在现代城市中,张恨水小说表现了很多传统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爱情、亲情等。
这些文化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小说中,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产生了新的可能性和意义。
综上所述,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是切实存在的。
这种关系不仅在人物角色中得到体现,也反映在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含义中。
小说中重要的一个文化观念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与交融。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张恨水小说展现了一个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文化未来。
苏州昆曲作文

苏州昆曲作文《昆曲之魅:我与昆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苏州,要是没听过昆曲,那就像到北京没爬过长城。
我与昆曲的缘分,发生在一个有点闷热的午后。
那天我在苏州的一条小巷子里瞎晃悠,小巷子窄窄的,两旁的房子古旧古旧的,透着一股老苏州的味道。
突然,一阵咿咿呀呀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
这声音宛如一根无形的线,一下子就把我这只好奇的“小蜜蜂”牵到了一座古旧的小园子门口。
园子不大,站在门口往里瞅,舞台正中央有几个穿着花花绿绿戏服的演员正在台上表演着。
这戏服可真讲究呀,上面绣的那些花呀鸟呀,就跟活的似的。
台上的女演员一扭一扭的,手里的扇子轻轻一扇,那小眼神一转,跟会勾人魂儿似的。
男的呢,迈着小碎步,甩着袖子,嘴里唱出的词儿虽然我听不太懂,但那调调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不想挪步。
我找了个小板凳坐下,旁边有个老大爷。
他可有意思了,眯着眼,腿还跟着节奏一颠一颠的,手里拿着个小茶壶,嘴对着嘴猛地吸一口,然后咂咂嘴。
我呢,就学着他的样子,也把眼睛睁得大大地看起来。
有一幕是男女主角在亭子里相遇,女演员娇滴滴的,用手帕半掩着脸,男主角靠近的时候,她还害羞地往后躲了一下。
这小动作可太细腻了,我仿佛看到了古代那种害羞的小娘子。
看着看着,我就被昆曲这种艺术形式给迷住了。
它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个精灵,带着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
这昆曲里唱的故事虽然古老,但演员们一演,就好像那些事儿就发生在我面前。
从那之后,每次提到苏州,我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苏州的美食美景,而是这昆曲的婉转悠扬和那古色古香的戏园子。
这苏州昆曲呀,真的就像一颗藏在苏州城深处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亮,等着有缘人去发现它的美呢。
《再探昆曲:当老腔遇上新观众》得了上次昆曲的“妙滋味”,我就惦记着再去品品。
可不是嘛,这一回,那可是另有一番新景象。
我走进另一个昆曲剧场,这个剧场比上次那个要大一些,还透着点洋气。
里面的观众那可真是啥人都有,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外国人。
一进场,我就像个侦探似的左顾右盼,想看看这新鲜的观众群体对昆曲会有啥反应。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游走——读林庚的《沪之雨夜》

诗歌理论 张 颖张颖,1992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西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游走——读林庚的《沪之雨夜》沪之雨夜林 庚来在沪上的雨夜里听街上汽车逝过檐间的雨漏乃如高山流水打着柄杭州的油伞出去吧雨水湿了一片柏油路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是一曲似不关心的幽怨孟姜女寻夫到长城《沪之雨夜》在文学史或者批评史领域,其命运正如废名《掐花》一诗,带有一点“边缘”诗人突入正统文坛的意味,却又出离其中,并不轻易向读者打开。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林庚,被人所熟知并经常拿来探讨的,往往就有这首处于传统与现代转换腾挪语境之中的《沪之雨夜》。
林庚的写作资源更多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与传统文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将一种悠远古邃的情绪(古乐加强了这种情绪)置于20世纪30年代的“沪上”,呈现的是一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具有空间延绵感的现代诗人状态。
如形容汽车在雨夜中行驶用“逝过”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典故,突出了汽车行驶速度之快,同时也给人以“怅川流不息,直如逝者”的悲凉感,使人仿佛能听到雨夜中流水的声音。
《沪之雨夜》空间上纵横交错,内部自成一体。
首句给出了进入诗作的时间,“沪上的雨夜”,季节不清,一个“来”字,带有极少出现在现代诗人笔下的主动性。
继而一个“听”字,折射出诗人孤傲中渴求知音的心境,亦是对下文“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的铺垫。
檐间雨漏声,正如清冷的乐曲,“高山流水”一词出自《春秋》,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用在这里呼应了“来”和“听”所表达的唤友之意;另一方面,如只取“高山流水”的字面意思来形容屋檐滴落的雨滴,则又摒弃了“高山流水”在古典文学中约定俗成的含义。
“打着柄杭州的油伞出去吧”,明显地呈现出对话语气,“出去吧”可以给出两种解释:一是诗人对读者说,二是诗人劝自己。
如果是诗人对读者说,意义与前文是连贯的,邀请读者参与雨夜之行的“来、听”;如果是诗人劝自己,则是对“窗下读书人”走向街市(社会)的期待。
对文化姿态的隐喻性表述——千年系列雕塑创作谈

对文化姿态的隐喻性表述——千年系列雕塑创作谈作者:韩文华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8期中青年雕塑家·韩文华栏目策划:唐凌郅敏(特邀)雕塑家韩文华的作品常雕凿出深沉的乐章,表达出对传统的反思、对现实的关照。
当代艺术需要一种矛盾的综合体,把当下和历史、传统用一种包容或置换的方式来呈现出来,用以诠释艺术家对传统的理解。
韩文华就是这样一位雕塑家,游走在当代和传统之间,用独特的方式重拾传统文化的记忆。
韩文华在艺术表现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架上艺术形式已经显得有些边缘化了。
我们虽不愿相信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一时刻消失,但事实证明,它已经日渐式微,不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
这种现状对于从事架上艺术的人们而言是残酷的:一方面他们不愿放弃自己最为擅长的技艺,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在传统面貌中拓展新的艺术的语言。
在重重矛盾的激发下,人们开始革新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试图通过观念的转变来提升传统的架上艺术,我自己便是这其中的一位践行者。
六年前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多年来的学院教育使我对传统架上雕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也不断地冲击着我的思想,就这样,一边享受着架上雕塑为我带来的快乐;一边痛苦的跋涉在摆脱自己影子的道路上。
通过对这些年自己创作经历的回望,我将这一阶段的艺术创作方式定义为“置换”。
它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源于西方雕塑的传统。
从古希腊一直贯穿到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创作,把坚硬冰冷的大理石雕刻成“带着温度的人体”,就是这种理念的呈现。
今天,通过对材质特性的研究,“置换”成为了一种造型观念的转变,雕塑的媒介已不仅仅是造型的依托,它可以成为视觉审美的主体。
近年来我的创作多以传统造像为原型,也常用“造型置换”进行新的阐释和演绎,如:“千年”系列作品选择..、石狮子、拴马桩、门墩等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及民族元素的形态作为创作原型,从材质到造型都重新加以结构定位。
这一系列的创作构思始于《千年·..》,..是古代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喜负重,传说大地是由_x0001_.承载的,而_x0001_.的形象也隐喻了稳固和坚忍。
行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行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作者:关丽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孔雀开屏是人们心中美丽的代言,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孔雀美丽的羽毛,而孔雀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
殊不知,孔雀除了拥有美丽的外表,还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吉祥的代表,尊贵的象征。
近年来流行的孔雀羽毛艺术品则是推广孔雀文化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人们可以借此从不同的视角重新看待孔雀、审视孔雀艺术,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术。
关键词:孔雀羽毛;手工艺术;传统;现代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13-02一、孔雀的种类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孔雀属于鸟纲,孔雀属,在中国现存的孔雀主要是绿孔雀、蓝孔雀和它的变种。
绿孔雀又被称为爪哇孔雀、鳞羽孔雀,是目前已经知道的体型最为庞大的野生雉类,相对于蓝孔雀而言,绿孔雀更加华美,更加稀有,是传统的观赏鸟类动物,且雄性比雌性更加艳丽。
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及东南亚地区。
并在1988年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蓝孔雀又被称为印度孔雀,原来生活在印度半岛,在中国大多是人工培育的品种。
产地印度的蓝孔雀有三个变种:白孔雀、杂色孔雀和黑翅孔雀。
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杂色孔雀变色的确切原因。
总体来看,绿孔雀和蓝孔雀的区别比较大,在形态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绿孔雀因为其丰富的利用价值和文化内涵,被人类大量的捕杀。
同时它生存的天然环境也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影响。
孔雀传统的生存环境迅速减少,目前仅残存在云南的一些地方。
孔雀的美丽在于它美丽的羽毛,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很多孔雀羽毛做成的装饰品,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
其实,孔雀的羽毛除了好看之外,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品的使用和摆放上也颇有讲究。
我国清代的官员用孔雀羽毛放在官帽上当装饰品,用来表达尊贵之意。
民间也有孔雀落谁家谁家兴旺的说法,孔雀的白头,寓意为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也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
陈天赣 既传统又现代
奔 放 与 流 畅 ,又 有 传 统 漆 艺 的精 细 与 唯 美 ,这 一点 ,看 一 下 他 的 《 霞 瓶 》即 流
可幡 然 醒悟 。
抽 象 的渐 变处 理 、流 变的 漆色 、富丽
的金 银 、莹澈 的透 明度 ,流 畅而 又眩 目的
艺术 表现手 法与 恰到 好处 的磨漆 处理相 结 合 ,使 这件 作 品不仅 吸人眼 球 ,还 有 着丰 富的感 染力 。
里 ,很 少见到他 的漆画作 品 ,基本 上有 一
一
的话 ,基 本上 就是 闷在 那里一 门心 思地 干
活 、学 习。
陈 天濑应该 算是 幸运 的 ,他 到福 州第
脱胎 厂 的时候 ,虽 然I J  ̄ 经过 了文 革那 t NI
幅 就 出手 一幅 。有 一 台湾 收 藏家对他 的作
品尤其地 痴迷 ,已经 跟 了 1 0多年 了 。
就他 最近一 段时 间创作 的 《 脱胎 文字
瓶 》来说 吧。 这 件 作 品 灵 感 来 自于 比漆 艺 还 要 悠 久 的陶艺 。陈 天濑将 质朴 的陶艺 风格移 植 到 了温润 唯美 的漆艺 上 ,并 将凝 结着 中 国 传统 文化 的精魂 ,承载 着 中国五 千年 的文 字演 变史和 文 明发 展史 的文 字 以小 篆 的形 式表现在 流 畅的现代 造型上 。 为 了最 好 地 表 现 出 陶 艺 的 那 种 古 风
那 些 基 本 技 法 ,如人 人必 会 的 蛋壳 、螺 钿 镶 嵌 等 ,他 也 是 只 知其 然不 知其 所 以
然 。 毕 竟 ,在 学 校 里 ,让 他 们 动手 的机 会并不多。 陈 天濑 自己也 知 道 自己的 问题 所 在 , 因此 。毕 业 以后 ,在 福 州第一 脱胎 厂 ,本 就 不爱说 话 的他 ,除遇 到 了问题 非说不 可
徘徊于现代与传统之间——论穆时英小说中的情爱叙事
穆时英小说中的现代女性多是现代社会时尚的摩 登女 郎, 大都会 的妖姬 。他们对男 性拥 有绝对 的诱惑 且 力与杀伤力。穆的小说 中, 这些 女性形 象在男 性主人 公的叙事视角下出现, 往往被物化为动物 、 植物等雌性 以满足现代男性 “ 窥视 ” 的欲望 。在 现代 的大都 } 时英的现代派十足的作 形象 , 霄 品内面 , 终 还有第 三 会 , 的社会角色是舞 女、 始 她们 交际花 、 姨太太 、 间谍 、 匪 重的 审美 意味 , 是潜 首等 , 就 她们性感 迷人 , 喜欢 刺 激和新 鲜 的现 代生 活风 在的哀 婉抒情气息。这 格 , 沉迷于烟酒与音乐 的感官刺激之 中, 视性爱如平常 是他作为中国文化传播 事 , 往往能够独立的周旋 于各 类男性 之间。这类 现代 者无法 摆脱 的。 其小 女性一反我们对女性 的传统期待 , ” 拥有一 种反传 统的 说突 出的想 象 与虚构 , 独立精神。因此小说中的男性主人公对她们的态度往 叙事中大量 的言志与抒 往是复杂的, 既爱又恨。穆小说 中的男性 与她们 的情 情, 以及结 构上 反复 出 爱故事往往有 以下几种 。 现的音乐 诗 歌 , 其 不 使 第一 , 取与被猎 取的情 爱游戏 。在这 种叙 事模 猎 自觉的延续 了中国小说 式 中, 男性与女性是“ 猎人 ” 猎物” 与“ 的关 系, 谁都 想成 的“ 诗骚” 传统。 为猎人 , 而不想成为对方 的猎物。在 小说《 被当作消遣 穆时英的小说往往 品的男子》 ,第一次瞧见她 , 中 “ 我就觉得 :可真是危 险 ‘ 以第一人称“ ” 我 的视 角 的动物哪 !她有着一个蛇 的身子 , 的脑袋 , 猫 温柔 和危 来结 构故 事 , 因此 带有 险的混合物 。 ’ ”男主人公 “ ” 我 同放荡 的女学 生蓉子 经 浓重 的 自叙传 的色 彩。 过几 个回合的情爱较量便败 下阵来 , 为狮 子爪下 的 成 其小说文本 中的男性主人公 多是 以疲惫寂寞的都市客 绵羊 , 并最终被抛弃 。小说 最后 , 带着几 分感伤 和惆怅 的形 象出现 的, 是一个 个孤寂 的给现代生活 压扁 了的 的年轻 的“ ”如“ 我 , 弃男” 一般独 自彳亍在人生的路上。 都市旅人 。从 这些性格 气质 相对稳定的形象身上我们 小说 《 色 的女 红 可以看到现代作家穆时英 的影子 。这些孤寂 的都市客 猎 神 》中 , 主 男 在找寻 自我的人生伴侣 时 , 他们 的视 野 中一般会 有两 人 公 “ ” 赛 我 在 类女性形象 , 即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 。然而 , 一个个与 狗 场 与 女 主 人 两类女性的情爱故 事, 其结尾带给我们的都不乏惆怅 、 公 相 识 , 上 却 晚 无奈与彷徨。 发 现 她 竟 是 抢
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
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摘要:显赫的家庭出生、传统文化长期的耳濡目染、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西方的现代教育、使得白先勇的小说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特色又深得西方现代文学精髓。
而战乱的频繁、时代的转变、家族的没落和自身的漂泊进一步推动了白先勇小说里这种传统与现代在主题意蕴上的融合。
从而形成了白先勇小说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小说特色。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传统与现代成因白先勇1937年生于桂林,随后十五年跟随父母辗转于重庆、上海、武汉、南京、香港各大城市,历经抗争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等。
赴台后,进台大外文系,筹办《现代文学》。
1963年入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小说创作硕士学位,随后长期生活于美国。
这一段只是简短介绍白先勇生平,其背后却蕴藏了白先勇创作特色的形成的多重因素,这种特色既是作家生活经历、人生历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白先勇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自主地进行不断磨合的结晶。
正是如此,形成了白先勇小说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艺术特征。
白先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学的喜爱和继承,最开始可以说是他的出身、经历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出身传统的官宦家族,父亲白崇禧以“儒将”之名显著一时,可见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因而也可看出白先勇从小在这方面所受的熏陶。
第二,幼年长病的孤独时期,仆人的鼓儿词、说书等传统文学形式给他进行了精神安慰和文学启蒙,自此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三,随父来台后,家族和整个台湾环境的时代没落之感,对往昔的光荣辉煌的留恋和追忆加深了白先勇对故土对传统的缅怀,也促进了白先勇传统情怀的形成。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使传统文化对白先勇形成了深入骨髓的影响,从而使白先勇始终没有忘记对传统的关注,也一直在自己的文学创作里努力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学的意蕴精神和艺术技巧。
但是另一方面,这里也可以说是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对白先勇的天然渗透和浸润,作家的主动和有意识并不占很大因素。
从白先勇进入台大外文系并开始创作时,传统与现代在白先勇这里就逐渐进入了一个主动地、此起彼伏的,双方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直 是 伦 敦 的 主 要 城 市 景 观 ,伦 敦 市 政 厅 位 于
南 岸 . 紧邻 塔 桥 ,在 一 个 名 为MoR E L oND oN
变功能、重新装修、维护保养等。
福斯特 事务所负责设计 大英博物馆 中庭加玻 璃
顶 盖 工 程 。两 百 多年 以来 . 在 矩 形 内院 与 圆形 阅
览 室 之 间 的空 间 都 是 室 外 空 间 . 加 顶 以后 形 成 了
天候 的中庭 游 客的游览舒适度 大大提升. 游
在 去 往 不 同 展馆 时 经 过 亮 堂 的 中庭 空 间 . 可 以
挡 .北 面退让 的体形 不给泰晤士河 畔的公共散
度感 但 它却承载着 重达8 0 0吨的钢铁 和玻
,
字化 编程 计算。整个 改造工程还包括 装修 圆
的 阅 览 室 .总 造 价 达 一 亿 英 镑 .历 时 三 年 博 物 馆 施 工 时 依 然 按 时 对 外 开 放 .这 充 分 体
了非常高的设计 、建造及管理水平。 敦市政厅— —创新的地标建筑设计
松休 息. 或购书阅读. 或喝咖啡小憩。 加 的 玻璃 顶盖 采 用拱 形单 层 钢 网壳 结构 体 由四边 矩形 建 筑 与中 间 圆形 建筑 共 同支
.
网壳 杆 件 纤 细 得 如 一 根 根 线 条 , 完全 没 有 其 中3 0 0 0多 片形 状 不 同 的 的 新 和 旧 在 对 比 中产 生 自然 的过 渡 和 协调 . 令人 感 到舒 适 愉 悦 。
指 导—— 一次 成片拆 迁—— 分 区成片 建 设 ” 的 模 式 拆 除 1 9 世 纪 住 房 ,新 建 大 型 商业综 合体 、办公 楼和 住宅 区 ,彻 底
造 而成 。 欧 洲I B 城 改造 的典 型 策 略 是 保 留 建筑 的
沿街立面 , 后部拆 除之后按适合新功能的结构重 建。 这个酒店不单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立面. 更是保 留了沿街原有建筑的几跨结构, 作为酒店 的大堂及部分客房 拱形的结构被 巧妙结合到大 堂空间里。新建 的后部首层合理紧凑地布置了餐 厅和 多功能厅 上部是新 的客房 区。大部分的客 房都 面对着 酒店内部幽静 的庭院 。沿街部 分四 层. 新建 部 分 七层 采 用 错 层解 决 高 差 。 室 内设 计 风格完全不同. 展现了十分现代时尚的设计。 酒店
已有2 6 0 年 的 历 史 ,是 世 界 上 历 史 最 悠 久 、 最 宏 伟 的 综 合 性博 物 馆 ,也 是 世 界 上 规 模 最 大 、 最 著 名 的博 物 馆 之 一 。翻 开 其 历 史 记 录 可 以 深
刻体会到一栋 建筑在其全 生命周期中 .总是 经 过 不 断 的改 造 更 新 .包 括 增 加 规 模 、完 善 或 改
伦 敦大英博物馆—— 大型公 共建筑 的更新 改造 福斯特事务所 的董事带我们 参观了大英博物 馆 ( 英 国 国家 博 物 馆 ) 的更 新 改 造 工 程 。大 英 博 物馆和纽约 的大都会艺术博 物馆 、巴黎 的卢浮 宫 同 列 为 世 界 三 大 博 物 馆 , 它成 立 于 1 7 5 3 年.
的整体 规划建设 的新 街区的端部 它是大伦敦
政府 的总部 .也是伦敦市 长的办公室所 在地。 伦敦市政厅 造型非常独特 ,它不单是泰 晤士河 的地 标 建筑 .也 是伦 敦 市 的重要 地 标 建筑 之
一
。
设计 的特 色首先在造型 上 .形状如 竹笋
头 ” 的 三 维 玻 璃 曲 面 体 ,整 体 由 北 向 南 倾 斜 31 度 .南 向层 层 出 挑 自然 形 成 对 太 阳 的 遮
会及 建 筑 师 的深 入 交 流 . 以及 内容 丰 富 的 实例 参 观 考 察 , 我在 许 多 方面 深 受 启发 . 感 触 颇 深 通 过下 面 几个 案例 与 大 家分享 。
斯拉斯广场 ( We n c e s l a s S qu a r e ) . 附近具有至 少几百 年 历史 的 旧城 街 区 . 由一 座 『 B建 筑 更 新 改
漂 亮 的住 宅楼 宇 。I B城在 过去 几十年 中
游 走 在传统 獗与 而声 名狼藉 现 。开 发商聘 请 了世 界 多国
建 筑 师 咨 询 重 建 最 终 采 取 “ 总 体 规 划
成 为 贫 民窟 在 2 0 世 纪9 0 年 代 因卖 淫 猖
现在每 个主要空间的墙面和地面 . 出现在客房装 饰乃至软装 , 弯曲的树干造型更是令空间色彩鲜
如 何 在 城 市 化 进 程 中保 持 传 统 7 如何更好 地保护传统 建筑7 如 何 进 行 建 筑 设 计 的创
布拉,  ̄Y t a s mi n 特 色酒店—— 融入旧城建筑街 区 .
的更新建筑
我 们 在 捷 克 布 拉 格 租 住 的 酒 店 位 于 市 中心 温 塞
新7这是我们此次欧 洲建 筑行主要思考 的 几个 问 题 和 学 习 目的 。经 过 与 当地 建 筑 学
以“ 树 为 母 题 , 室 内色调 也 是 绿 色 , 树 叶 图案 出
布达佩斯 C 0 r v i n — S z i g o n y 项 目—— 中欧
最 大的市区重建工程 在匈 牙利建 筑 师学会精心 安排 下 .我 们
参 观 了Co r V i n - s z i g 0 n y 项 目 ,它 位 于 佩 斯 旧 城 — — 约 瑟 夫 城 大 环 路 以 外 大 约 半 英 里 的 范 围 原 为 传 统 的 工 匠 居 住 区 这 里 大 多 是 老 旧 、 年 久 失 修 , 但 内部 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