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编历史中考复习之教材知识梳理近代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
4.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5.“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7.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8.结果:在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①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初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初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
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下面是一篇初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识图: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
北P91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北P9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P94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北P9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北P97: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P9899: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百团。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重点知识点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选题】1.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沈阳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发动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2.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3.1935年,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4.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从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转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对国民党进行以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占领区扶持傀儡政权,发展汉奸;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5.1932年,日本侵略者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伪“满洲国”;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6.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1)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领导下,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
(2)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3)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蔡廷锴、蒋光鼐,又称“福建事变”。
(4)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纲领》,号召中国人民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7.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准备。
8.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
9.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120.129)。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0.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 胜利奠定基础 日本投降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 军事
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
三、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资源推荐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影响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结果
和平解决的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军侵华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部编八上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单元结构
一、单元课程结构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单元知识梳理
1. 知识梳理
课题
知识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战的意义;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正面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敌后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表格版复习提纲】

结果
1937 年 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时间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南京大屠杀
结果
日军共杀害中国人达(30 多万)人以上
备注:每年的 12 月 13 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战略反攻
美国
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
苏联
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
宣布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
签投降书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抗战取得胜利。
领土回归 台湾回归(备注:1895 年被日本割占,至 1945 年回归,共 50 年)
①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 年 3 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②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1 年 1 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共产党的 ①坚持抗战
应对
② 起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①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全民族坚持 抗战
②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著名战役 (江西万家岭战役)
武汉会战
歼敌数目 击毙日军 3000 多人。
影响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结果
1938 年 10 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日军占领武汉后又占领广州。华北、华中、华南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归纳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1)时间:1948年9月—11月(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4)中心:徐州(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规模最大、战果最丰)4.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五个阶段: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01页)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敌后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归纳梳理
• 十四年抗战的哪些史实,能够印证中国 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 )
C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创办了黄埔军校,
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取得了抗战以
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5.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
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
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A.北伐的胜利进军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C.北平的和平解放D.国民党南京
政权覆亡
C
对号入座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标志( ) C 3、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 B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
专题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不同
事变
日军 借口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 事件
七七事变 借口一名 士兵失踪
国共态度 国民党 中共
不抵抗 坚
决
开始
抵 抗
抵抗
影响
日本局部侵华 开始局部抗战 日本全面侵华 开始全面抗战
2.三大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国视野·教材改编题1. (2018绵阳)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 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C. 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D. 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 (2019咸宁闭卷)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
……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
”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A.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3. (2019河池闭卷)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某地发动进攻。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最后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这场“会战”是()A. 淞沪会战 B. 武汉保卫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2020备考好题精练选择题1.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D.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
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讲述事件结局的评述正确的是()A.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C. 蒋介石主动授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3. (2019达州 闭卷)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1923年在沈阳成立 ――→① 1931年迁往北平 ――→① 1937年迁往开封 ――→①1938年迁往四川A. 北伐战争;西安事变B. 伪“满洲国”成立;一·二八事变C.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 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4. (2019陕师大附中一模)1937年9月的一天,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
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戴上的国民党军队的军服和军帽。
红军穿戴国民党军服和军帽的原因是( )A.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B. 日本策划华北事变,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5. (2019青岛 闭卷)《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这个“辉煌战果”是(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6. 右图是1938年梁白波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 )《站在日军面前的巨人——游击队》A. 敌后抗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D. 十四年抗战拉开帷幕7.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 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
”该社论评论的战役( )A.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C.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8.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进行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9. (2019交大附中五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
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
”材料中的“这个理论”诞生于()A. 遵义会议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五大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①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①各党派进行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①人民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填空题11. (10分)反抗外来侵略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举措。
(1)1561年,________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166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________,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2分)(2)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1895年,日本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________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
(2分)(3)________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两次会战都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
(2分)(4)________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________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2分)(5)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________领导拉美人民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________等代表性人物,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分)简答题12. (9分)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这一历史事件在国际上有何影响?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战役。
(4分)(2)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析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概括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4分)(3)综合上述问答,简要谈谈中国人民在14年抗战中表现出的抗战精神。
(1分)材料解析题13.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
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对于材料一图A,教材中给出的历史地位是什么?指出图B战役有何特点?图C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地位?(3分)(2)中共七大上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获得了平等地位”的表现。
(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
(1分)参考答案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国视野·教材改编题1. B2. D3. D2020备考好题精练1. B2. A3. C4. D5. D6. A7. D8. B9. B10. C11. (1)戚继光;台湾。
(2分)(2)陈化成;丁汝昌。
(2分)(3)淞沪会战;武汉会战。
(2分)(4)1953;英国。
(2分)(5)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2分)12. (1)事件:九一八事变。
(1分)影响: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分)战役: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任答一点得1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1分)(2)标志:七七事变。
(1分)意义: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2分)作用: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分)(3)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任答一点得1分)13. (1)地位: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分)特点:以敌人交通线和日伪军据点为主要攻击目标;作战区域广阔;战役时间长,规模大。
(任答一点得1分)地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1分)(2)思想:毛泽东思想。
(1分)表现: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分)(3)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同团结御侮的结果;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任答一点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