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一、课外阅读(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①之墨池者苟伯子①《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①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①,而又尝自休①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①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
①荀伯子:南朝宋人。
①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①极:至,达。
①徜徉肆恣:尽情游览。
①休:停留。
①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会.宾客大宴(宴会) B.宾客意少.舒(稍微) C.众妙毕.备(全) D.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7.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 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 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8.(2015,海南)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 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 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 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 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 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2017,眉山)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意思)。 (2)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完全如同常人了)。
【语文中考】2019中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

史,即作者。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树林阴翳(阴影) C.宣上恩德(宣扬)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2)句中的“则”, 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 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 2.答案 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 全是这样),然后再将句子中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通 顺、流畅。
3.答案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 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
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 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 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 好:
(2)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21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①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②,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责:苛求。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3.本文引用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内容闸述陆贽对人才的看法。
【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之楚张仪之楚,贫。
舍人①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
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③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④,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⑤之女如此其美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⑥。
”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舍人:随从。
②黄金珠玑犀象: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
③郑、周:晋国的属国。
④衢闾:大街巷口。
⑤中国:中原。
⑥刍秣:牛马的饲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舍人怒而归./归:回去 B .楚王不说./说:说话 C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恐:担心,害怕 D .偶.有金千斤/偶:同“我”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技法一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5
①读全文,知内容;②扣语境,推句意;③想课 内,推词义。
(2)栖息,停留
答题建议:
(1)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
①留: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年号等; 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删:无实义的文言虚词;③补:省略句中的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省略成分;④换:现代汉语双音节词;⑤调:倒 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A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 而捕之 ④己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 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3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试题精选 中考链接
三、(2019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 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 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 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 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 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疃: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 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过招·知己一、(2019·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百废具兴具: _(2)宠辱偕忘宠: 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分)二、(2019·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_(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 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3分)4.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三、(2019·曲靖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 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__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欣然起行然则何时而乐耶B.念无与为乐者莲,花之君子者也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与外人间隔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四、(2019·昆明卷)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__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必先苦其心志苦: __(2)行拂乱其所为拂: __(3)犹割股以啖腹股: __(4)若耽嗜滋味嗜: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以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
(3分)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分)五、(2019·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 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分)六、(2019·曲靖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 _(2)虽乘奔御风奔: __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七、(2019·昆明卷)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问题。
(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根本。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主人日再食食: _(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_(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__(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 _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