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以上僖公四年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狄。——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

B. 归胙于公祭肉

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

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

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

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B. 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出逃本可以成为一条出路,他却以自尽来表示抗议。

C. 重耳和夷吾比较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又缺少正常的申诉渠道,在灾祸临头时通过外逃来保护自己。

D. 骊姬为了能够让她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祸重耳和

夷吾,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

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答案】(1)A

(2)D

(3)B

(4)寇仇之保 / 又何慎焉 /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错两处扣1分)

(5)①君王没有骊姬,睡不好,吃不饱。如果申辩,骊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②(重耳)就当众宣布:“违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狄国。

【解析】【分析】(1)A项,“专之渝,攘公之羭”,“渝”如解释为“坚贞”,则与语境不合,从语境来看,这句话是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渝”,改变,这里是“生变、出现叛乱”之意,考生可联系上下文及成语“至死不渝”来突破。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D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往。A项,“既与中大夫成谋”,“与”是介词,和,“与”前后内容不能颠倒;“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与”是连词,和,“与”前后内容可以颠倒。B 项,“子其行乎”,“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其”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C项,“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哪里;“吴之民方痛心焉”,“焉”是代词,他。

(3)B项,“表示反抗”与文意不合,从文章第三段太子申生的话来看,他认为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自己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没有人会接纳他,并不是用自尽来表示反抗。

(4)首先浏览所给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寇仇之保/ 又何慎焉/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这段话是说“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侍奉国君呢”,先依据句末语气词“焉”断开一处,再依据对称的句式断开“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这几处,“不敬”和“不忠”结构一致,也就顺势断出“固仇之保”和“守官废命”;“何以……”是固定句式,应断开。考生可以依据这种方式依次断开这个句子。(5)“非”,没有;“居”,睡;“辞”,申辩;“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重耳”;“乃”,就;“徇”,对众宣示;“校者,吾仇也”,判断句;“校”,对抗,违抗;“逾”,越过,跳过;“垣”,墙;“走”,逃跑。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寇仇之保 / 又何慎焉 /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错两处扣1分)

⑸①君王没有骊姬,睡不好,吃不饱。如果申辩,骊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②(重耳)就当众宣布:“违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狄国。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当初,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照占筮的结果办。”卜人说:“占筮不灵验,龟卜很灵,不如照灵验的办。再说卜筮的兆辞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一定不能这么做。”晋献公不听卜人的话,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到了快要把奚齐立为太子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辨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饱。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

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当初,晋献公派大夫士蒍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而责备了士。士蒍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侍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 士蒍退下来后作了首诗说:“狐皮袍子毛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该跟从哪一个?”

到灾祸发生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以上僖公五年)

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阨,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

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律书》)(1)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卒伯诸侯,兼列邦土伯:称霸

B. 遂执不移等哉等:同样

C. 刑罚不可捐於国捐:捐献

D. 朕常为动心伤痛动心:不安

(2)下列各组词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螯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乃有所不得已也

C. 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B. 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

C. 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贪婪之心不知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

D. 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②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答案】(1)C

(2)A

(3)C

(4)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5)①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

②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解析】【分析】(1)C项,“捐”解释为“捐献”有误,应解释为“舍弃、抛弃”,句子翻译为:国家不可抛弃刑罚。C错误。故选C。

(2)A项,两个“则”都是表对举,可译为“就……就”。B项,第一个“乃”副词,表“就”;第二个“乃”,判断动词,“就是”。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项,第一个“因”介词,依照、顺着;第二个“因”,介词,通过、经由。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项,第一个“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第二个“所”,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故选A。

(3)C项,“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分析有误,由原文“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可知,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他希望能坚守边防,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而不是派兵去征讨南越和朝鲜。他这样做使得天下和平安乐了很长时间。C错误。故选C。

(4)“百姓无内外之徭”意思是百姓内外都无徭役,表意完整,应断句;“天下殷富”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天下”前与“富”后断句;“鸣鸡吠狗”与“烟火万里”是在叙述天下太平的景象,说的两个方面,应在“鸣鸡”“烟火”之前断句;“可谓”,一般用在一句话开始,意思是可称得上,在“可谓”前断句。综上这段话断句为“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这段话翻译为: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

(5)本题翻译赋分点: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判断句;“兵”,军队;“所以”,用来……的(工具);“夷”,使……平。②“会”,恰逢;“苦”,苦于,为……所苦;“偃”,停止,偃息;“休息”,休养生息;“羁縻”,拘束,约束。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⑸①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

②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帝王掌握事态,建立法纪,对物品进行度量,确定准则,一概要承受六律的控制,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呀。

六律对于兵家尤其重要,所以说“两军相遇望见敌阵上的云气、日晕就可以知道出师的吉凶,军中的太师应用律听到军声就能够占验交战的胜负”,这是无论哪一个君王都不能改变的法则。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吹动音律探听声气,从孟春一直推算到季冬,和纣王的暴虐酷急相应是兼有很重的杀气,在五音中武王是崇尚军中和协士卒同心的宫音。同声气的事物互相依从,这是万物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势力、平定混乱的社会局面、铲除艰难险阻、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的工具。连口含利齿头戴犄角的野兽受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抵抗,更何况人还怀抱有好恶喜怒的意气呢?喜欢就会产生爱心,愤怒就会施加暴力,这是情性中的自然道理。

从前黄帝发动了涿鹿地区的战斗,来平定五行中属火的灾难;颛顼摆布下对共工氏的战阵,来消除五行中属水的危害;成汤发动了使桀逃奔到南巢山去的攻伐,来灭绝夏代的暴乱。(动用武力)一个时期兴盛一个时期废弃,胜利的人掌管国家权力,他的权力是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

从此之后,有名的武士更迭兴起,晋国任用咎犯(狐偃,亦即胥臣),而齐国任用王子成父,吴国任用孙武,申明军事行动的规范,赏罚措施必守信用,终于称霸诸侯,兼并了列国的封土,虽说比不上三代时期由天子发布诰令誓命所给予的封赏,然而自身得到宠荣,国君受到尊重,在当世名声显扬,能说不荣耀吗?难道和社会上的儒生不明大法大理,不权衡利害得失,苟且地宣言道德教化,说不应当动用武力,大至君主受辱国家失守,小则受到侵犯国家削弱,仍然是固执己见不加变通的情况能够等同吗!所以家庭不能够废掉教鞭,国家不能够捐弃刑罚,天下不能够偃息诛伐,只是武力动用起来计谋上有巧妙笨拙,施行起来有顺从还是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同罢了。

夏桀王、殷纣王能赤手空拳与豺狼搏斗,光脚追赶四匹马拉着的车,勇力并不弱;身经百战都能取得胜利,使得诸侯对他们恐惧服从,权势是不轻的。秦二世把军队驻扎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在边界上连接着大量兵员,力量是不弱的;和匈奴结有深怨,被於越的祸患所碍,势力不算寡弱。等到他威权耗尽势力疲极,闾巷中的平民也成了相当于自己敌对国家一样的势力。罪过就是产生于他们穷兵黩武不知止足,嗜好贪婪之心永不停息。

高祖统一天下后,三方边境都有外族叛乱;诸侯大国的封王虽称为天子的屏藩辅佐,但他们并没有尽到做臣属的礼节。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

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直到孝文帝即位,将军陈武等建议说:“南越、朝鲜自从秦朝统一时内属为臣子,后来又拥有军队据守在险要地带,时时想动身进取而密切观望。高祖时天下刚刚平定,人民刚刚得到一点安宁,没有能再次兴兵去讨伐他们。如今陛下以仁德、惠爱抚治百姓,恩泽及于整个天下,应该趁着士卒民众乐于为陛下所用的机会,讨伐叛逆的党徒,来统一疆土。”孝文帝说:“朕能够承担天子的重任,从来没有想到这些。赶上吕氏作乱,功臣和宗室共同认为让我登位不算是羞耻,阴差阳错使我得了皇帝的正位,我常战战兢兢,特别不安,唯恐国事不能有个好的终结。况且军事装备是凶恶的器械,虽然能够达到所设想的愿望,动用起来也是有耗费的弊病,又怎能避免得了百姓抛家离业远方征讨?先皇帝知道劳乏的百姓不可去烦扰,所以不能把动用军队作为一种意愿。我怎么可以自己逞强称能?如今匈奴入侵内地,军官士吏御敌没有功劳,边境上民众中的父子们扛着武器守候日子已经很长,我常常为此不安和伤痛,没有一天能够忘记。如今既不能销毁兵器,长守安定,但愿暂且坚守边防,远设斥候,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这样做的功劳就是很多了。暂且不可再议论动用军队的事了”。所以百姓内外都无徭役,在田亩中使肩头得到休息(以致力于农事),致使天下殷实富足,一石粮食达到了只值十余文钱的价格,国内鸡鸣狗吠相闻,飘着炊烟的家户绵延万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和平安乐的景象呀!

太史公说:文帝时,赶上天下刚从水火中解脱出来,人民安心生产,顺着他们的意愿,能不受到战事扰乱,所以百姓都很安定。即便六七十岁的老翁也未曾到过集市之中,游玩嬉戏起来像个孩子一样。这就是孔子所称道的有德君子吧!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①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鸣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

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②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散展。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①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因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②若敖: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

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见背:被背弃

B. 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分:料想

C. 淳之身,父之所遗遗:遗留,留下

D. 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酬:报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失其所与,不知

C. 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家事尽以委之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B. 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C. 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

D. 这封狱中绝笔信表达了夏完淳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②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答案】(1)A

(2)B

(3)C

(4)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5)①(本来指望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获得荣封,向九泉之下

的父亲告慰我们的成功。②像西铭先生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A项,“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中“见背:被背弃” 解释错误,“见背”是对父亲去世的委婉的表述,“见”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见背”可理解为“离开我,背离我”。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中“也” 表示感叹语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也”与上文的“者”构成“者……也”结构的判断句。B项,“嫡母慈惠,千古所难”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所”,均与下文构成“所”字结构,翻译为“……的”。C项,“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中“者” 解释为“这样的人”,“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解释为“……的”。D项,“家事尽以委之”中“以” 解释为“把”,介词;“宁许以负秦曲”中“以”解释为“来”,连词。故选B。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C项,“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这里是表达担心会像西铭先生一样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选项曲解为“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理解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贤孝素著”介绍的是新妇的形象,主语是“新妇”,应独立成句;“亦……也”为固定结构,应独立成句;“语无伦次”为成语,意思相对完整,应独立成句;“痛哉痛哉”表示悲痛的语气,独立成句;因此,可断句为: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大意是: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

(5)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①图:希望。以:来。荣:使动用法,使……荣耀。②不肖:不成才,没出息。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状语后置。为人所诟笑:被动句。诟:诟骂。愈:好。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⑷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⑸①(本来指望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获得荣封,向九泉之下的父亲告慰我们的成功。②像西铭先生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第十六课:《诫子书》 第一篇: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 险躁:过分急躁。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 非学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7、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了解;等到,到了;增长;“治,陶冶性情 2、B 3、(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5、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 ②其名为银________ 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何陋之有 D.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 (2)C (3)设问 (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虽:虽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⑵C;⑶设问; ⑷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附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怪之,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无出水处耳( ) 遽.辞不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尔,是欺之也。 。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怎样的品质? (二)父善游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正带着)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立即)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违反常理)矣。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 ) 而欲投之.江中( )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 3.这则短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地写出来。 (三)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教以书.字()及其稍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他的成长?

参考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 1.只是;于是。 2.不这样做(说),是欺骗对方。 3.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等。 (二)父善游 1.经过;代词,代“小孩”或“婴儿”。 2.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 3.任写一条,言之成理即可。1)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2)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3)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4)“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三)欧阳修苦读 1.写;年龄大。 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1答案

文言文阅读1答案 一、10.(3分)B(原文为: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 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11.(3分)B(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12.(3分)C(“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13.(10分) (1)孔稚硅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译出大意给2分;“以、息、乃”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译出大意给2分;“乐、盛、傍”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 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笃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 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 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 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 守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 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 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 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 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 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 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 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直承用晋朝张 1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科技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 所谓“现代新儒家”,是由一批抱持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而又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以抗拒全盘反传统思潮的攻击、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的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处于“花果飘零”时期在中国曲折成长起来的。从思想发展的背景看,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反传统思潮(实质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奠基于张君劢、熊十力,系统化于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而普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际新儒学思潮。现代新儒家做了许多理论创新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熊、牟二氏弟子众多,在台港形成一大学派,其理论臻于精密;冯友兰则是孤将独帅,虽有弟子而未成军立派,虽有理论而未臻精密。 然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他们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因此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新学的精华。第二,他们试图纯粹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资源(诸如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在理论上充满矛盾与困惑。第三,他们虽然有“援西入儒”的思考,但他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的认识是不深刻的。例如牟宗三提出“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仅从外王的制度之用去理解西方民主价值观,就反映了其固守传统不求变道的思想局限。第四,他们具有强烈的道统观念和卫道意识,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博大胸怀和融摄多元文化的气度,因而在理论上表现为相当程度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至于冯友兰的“新理学”,更是一个粗糙而非精密的、矛盾而非一贯的理论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人生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因而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和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