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①。
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②。
既至,栉垢爬痒③,民获苏,郡以大理。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
’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④,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
见夫落落高标,陵轹⑤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⑥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⑦,便有濠濮间趣。
回视轩冕⑧,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
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注释】①钓筑间:指隐居生活。
②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
③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④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
⑤陵轹:压倒。
⑥骫:盘曲。
⑦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⑧轩冕:指官位爵禄。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B.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C.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D.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则思所以大庇我民B. 得古松蔚然虽然,公将羽仪天朝C. 临大节而不可夺是故可友而不可屈D.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有举用征聘之意,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文中即此意。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从筮。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
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
’必不可!”弗听,立之。
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
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公田,姬置诸宫六日。
公至,毒而献之。
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姬泣曰:“贼由大子。
”大子奔新城。
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
”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我辞,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乐。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以上僖公四年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
”乃徇曰:“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以上僖公五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
梁近秦而幸焉。
”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
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
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B. 归胙于公祭肉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最新版)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版)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
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
或文字谬误,不以闻。
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
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
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
世子不启缄,驰上之。
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
”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
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
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
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
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
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材料二: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
”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
”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
”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班超宇仲升,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辨,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颌虎颈,飞而食肉。
此万里侯相也。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阗、拘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
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
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
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五年,遂以为假司马,将驰兵击莎车。
莎车阴通使疏勒王忠,啖以重利,忠遂反从之,西保乌即城。
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悉发其不反者以攻忠。
积半岁,而康居遣精兵救之,超不能下。
是时,月氏新与康居婚,相亲,超乃使使多赍锦帛遗月氏王,令晓示康居王。
康居王乃罢兵,执忠以归其国,乌即城遂降于超。
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明年,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超因发疏勒、于阗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
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
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
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
”书奏,帝感其言,及征超还。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B.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C.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D.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最早建都的都城之一。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汉字伯纪,饶州安仁人。
与其兄干、巾、中皆知名当时,柴中行见而奇之。
真德秀在潭,致汉为宾客。
尝造赵汝谈,汝谈曰:“第一流也。
”江东提刑赵汝腾荐汉于朝,诏免解差,充象山书院堂长。
赴礼部别院试,正奏名,授上饶县主簿..。
江东转运使赵希塈言:“汉,今海内知名士也,岂得吏之州县哉!”诏循两资,差信州教授兼象山书院长。
授太学博士,转对..,言:“太祖之天下坏其半者,蔡京、王黼也。
高宗之天下坏其半者,郑清之也。
”又曰:“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舍此不务,而徒以九重之深、一笑之适以为乐。
乐极而思之,吾有朝廷而不能治也,吾有黎民而无与保之也,起视四境,而外侮又至矣。
虽有郑、卫之音,建章之丽,琼林之积,亦独何乐哉!”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校书郎。
皇太子冠.,差充太常博士,受命进《冠箴》,诏令太子拜谢。
升秘书郎,转对,极言边事,以为:“今日扶危救乱无复他策,在乎人主清心无欲,尽用天下之财力以治兵;大臣公心无我,尽用天下之人才以强本,庶几尚有以亡为存之理耳。
”迁太府少卿,升兼太子谕德。
疏论:“比年董宋臣声焰薰灼,排大臣,结连凶渠,以致兵戈相寻之祸。
陛下灼见其故,斥而远之,臣意其影灭而迹绝矣。
岂料夫阴消而再凝,冰解而骤合,既得自便,即图复用,以其罪戾之余,一旦复使之出入壸奥【注】之中,给事宗庙之内,此其重干神人之怒,再基祸乱之源,上下皇惑,大小切齿。
自古小人复出,其害必惨。
将逞其愤怨,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威神有时而不得以自行,甚可畏也。
”乞休致..,擢太常少卿,太子以书挽留。
度宗即位,累请致仕,授华文阁待制、知宁国府,赐金带。
进华文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一。
特赠正奉大夫,谥文清。
(选自《宋史·汤汉传》,有删改)【注】壸奥:内室深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B.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C.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D.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官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此职只在县级衙门设置。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
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
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
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行达高阳,有诏征还。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
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
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谅怒,囚之。
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
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B.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C.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D.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丁忧。
(最新版)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详细答案

(最新版)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张浚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
”飞自鄂入见,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复诏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议,忌之。
九年春正月,岳飞在鄂州,闻金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秦桧衔之。
和议成,例加爵赏,飞加开府仪同三司,力辞,谓:“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
”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飞乃受命。
又奏:“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名以地归我,实寄之也。
”十年六月,岳飞败金人于京西。
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
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十一年,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以谏议大夫万俟卨与飞有怨,讽卨劾飞,又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傅会其狱。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B.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C.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D.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兴,指国家或朝代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弱后重新走上兴盛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孺子是徐稚的字。
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②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答案】(1)D(2)D(3)A(4)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②(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
(2)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3)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
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4)此题中的①“征”征召、“并”都。
②“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
故答案为:⑴D;⑵D;⑶A;⑷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②(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
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
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
(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
《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
’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
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
”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
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
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
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
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
众人怪异,不知其故。
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
《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
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B.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C.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D.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 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 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 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
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 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
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 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
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 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
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