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长江两岸是家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和对三峡工程的认识,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1.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2.有湖北地貌有何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二、读图感知1.课件出示湖北省地图,学生读图,思考:湖北境内有哪些江流湖泊?你由此发现了什么?(家乡湖泊众多)2.学生一边读图一边交流。
三、交流资料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湖北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
2.教师提供收集的照片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3.指名读文中“小资料”,理解为什么称湖北为“千湖之省”?四、说说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这些湖泊和河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好处?第二课时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五、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三潭印月PPT课件3鄂教版

杭州西湖的标志——三个石塔
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都是 上尖下小,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 像一只宝葫芦。
“三潭印月”的由来
原来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 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 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 蒙上透明的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 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 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 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 水里,就有了十六个月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主备人石彩丽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1、出示湖北省地图。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
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
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
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
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
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
)——多、广。
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活动二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1、读一读。
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
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查一查。
“千湖之省”的由来。
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
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
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的家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文化。
2. 学习并能够正确使用有关家乡的词汇。
3.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技能。
教学重点: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2. 学习和运用与家乡相关的词汇。
3. 发展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PPT或者教学图片,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文化。
2. 卡片或海报,写上与家乡相关的词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 使用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地理位置,比如它在哪个省份/国家,它与其他城市的位置关系等。
2.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例如: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里吗?离哪个大城市最近?Step 2: 学习词汇 (15分钟)1. 准备写有家乡相关词汇的卡片或海报。
例如,山、河、湖、人民广场、餐馆、传统食物等。
2. 复习每个词汇的发音和意思,可以通过示范和听音跟读的方式进行。
3. 进行词汇游戏,将词汇卡片混合后,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并用简短的语句描述所选卡片上词汇的特征、所在地等。
Step 3: 描述家乡 (15分钟)1.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a.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b. 它有哪些自然景观?c. 你觉得你的家乡最美好的地方是哪里?2. 鼓励学生使用之前学习的词汇,帮助他们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
Step 4: 听力练习 (10分钟)1. 准备一段关于家乡的听力材料,可以是一段描述、故事或对话。
2. 学生仔细聆听后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是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细节问题或整体理解问题。
Step 5: 拓展活动 (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或知名景点,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可以使用图片、海报等辅助材料。
2. 其他小组成员向介绍者提问,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Step 6: 小结与反思 (5分钟)1. 简要总结当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顾所学的家乡词汇和描述。
《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话说长江》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感受长江的壮美和独特魅力。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话说长江》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以长江为线索,介绍了长江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入海口等地理特点。
2. 生字词:源、川、流域、滨江、雄伟、瑰丽、滋养、繁衍、母亲等。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发展。
3. 感受长江的壮美和独特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各流域的特点和作用。
2. 体会课文描绘长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对长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长江的壮美和独特魅力。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长江各流域的特点和作用。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感情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全班共同朗读,体会课文描绘的长江美景。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学生谈收获,展示绘画或写作作品,表达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河流,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并结合课文所学,谈谈对长江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长江之中,感受长江的壮美。
2. 情感教学:以长江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说说家乡的故事(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说说家乡的故事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知道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名人故事,了解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是家乡的骄傲,探寻家乡的文物古迹或名胜,以及美丽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责任感。
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有那些名人,了解家乡的名人,向他们学习。
知道一些家乡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文物古迹或名胜。
行为与习惯:学生可以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历史及文化,树立保护古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对家乡名人的了解和其生平简介。
2家乡名人对祖国和世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3学生自制的“寻访记录”。
4、湖北有哪些文物古迹或名胜的图片。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及影像教材。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寻访家乡的历史名人师:同学们,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乡湖北是一个有山有水、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那么想不想了解家乡杰出先辈的人物故事呢板书课题:说说家乡的故事。
师:引导学生阅读“令人崇敬的先辈”说说“唯楚有才”是什么意思生:从上节中,我知道“楚”是指湖北,意思是只有湖北是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师:湖北有哪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呢谁能说说生:曲原、陆羽、孟浩然、米芾、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杨洪胜【谷城】、张宇【庙滩】……师:知道他们的详细资料吗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生:我们组查找了陆羽的有关资料。
陆羽【733----804】湖北天门人,茶圣、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
生:我们组查找了孟浩然的有关资料。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生:我们组了解了米芾的有关资料。
米芾【】湖北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人称米南宫。
生:我们组了解了闻一多有关资料。
闻一多【】湖北浠水县人,本名家骅,着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生:我们组了解了李时珍的有关资料。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着有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生:我们组了解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李四光【】湖北黄冈人,现代地质学家,着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18篇)

2024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18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
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和简介柯岩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
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
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
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1、出示导读提示: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
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6。我的家乡在哪里

6.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是最能体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课程的特点,在设计时,注重了将有关的地理常识和热爱家乡的教育相结合,将地理常识融合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之中,努力让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服务。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做游戏吗?(反动作).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第一个见面礼是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听了刚才的歌曲,你们爱家乡吗?是呀,家乡师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老师很想认识你们,你们能不能自我介绍一下呢?老师先来自我介绍:我来自……2.用方音来介绍自己.通过刚才的介绍,我发现一个共同点:我么无论是官渡,还是上庸的,都是在湖北省,所以胡本省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乡.3.谁知道湖北省取名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在洞庭湖以北,所以叫湖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1、出示湖北省地图。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
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
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
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
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
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
)——多、广。
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活动二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1、读一读。
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
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查一查。
“千湖之省”的由来。
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
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
“泽”:聚水的地方。
3、比一比。
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
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后再进行全班展示。
4、找一找。
在地图上把流经我省主要的河流、湖泊标识出来。
(先小组合作后指名到台上标识。
)长江、汉江、清江(枝江、荆江、)洪湖、东湖5、想一想。
这些河流、湖泊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它们带给你哪些回忆?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
(美化环境;调节气温;提供水源、水产品等)6、唱一唱。
师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试着哼唱。
7、问一问。
(1)知道我们汉阳的“六湖连通”吗?(2)南岸咀为什么称为“中国角”?8、小结:江城武汉,百湖之市。
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这是大武汉显著的城市特征。
活动三引发思考,保护“家乡水”1、读一读。
(1)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
(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3)你去过黑泥湖路、黄孝河路、杨汊湖、范湖吗?你看到了些什么?2、想一想。
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生交流、讨论。
3、写一写。
写一份保护家乡水的倡议书或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4、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家乡的水滋养了我们。
我们也要更加爱护我们的家乡水。
板书设计了解热爱家乡的水保护第二课时活动一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交流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3、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活动二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1、看一看。
回顾灾难。
可是长江也会发脾气,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图片:98年长江的洪灾)(旁白: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平均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10年1次。
1998年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受到强降水的影响,长江水位一度达到历史最高。
长江多处决堤,长江水肆虐地淹没农田,冲垮房屋,人们不得不举家逃生,有的甚至还来不及逃命……)2、说一说。
学生交流: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3、想一想。
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4、小结:为了根治长江水患,开发水利资源,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活动三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1、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
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
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
(播放新闻片段)2、看一看。
师出示三峡工程有关数据资料。
3、说一说。
其中哪些数据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4、教师展示三峡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的图片。
5、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
(看一看,算一算,感知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巨大的防洪能力。
)(2)发电。
(找一找,说一说,电可以输送到哪些地方。
)(2)航运。
(猜一猜,看一看,了解双线五级船闸,船只如何过大坝)(3)其他(如旅游、环保等)6、写一写。
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的工程”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
说一说“三峡工程之最”并写一写。
7、小结:历经半个多世纪,工程建设16年,中国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宏伟的水电工程。
实现了百年来“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活动四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1、人们说,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
而建造这一宏伟工程的是数以万计的平凡的“三峡人”2、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三峡建设者和三峡移民的故事。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些三峡人都有着怎样的特点?4、小结:壮美神奇的三峡工程,充满智慧、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人,无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对三峡工程的祝福来朗诵这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齐读《水调歌头·游泳》)板书设计防洪高峡出平湖发电通航其它第三课时活动一游戏互动,导入新课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
老师说比赛规则: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猜,老师出示一样特产,自己组的成员可以有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可以说出有关特产的名称和产地的字,不然就算犯规无效。
2、点生谈感受。
3、小结:刚才的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的特产。
同学们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物产知多少》,一起来感受家乡的富饶。
活动二物产博览,引导探究1、看一看。
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家乡物产。
2、师介绍: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
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物产博览会”吧!3、学生组成“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有关介绍等。
4、班级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
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还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5、学生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
6、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7、小结:看来我们的家乡湖北真是物产丰富。
活动三物产推销,深化认知1、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物产更出名、更受人们欢迎呢?谈谈你的金点子。
2、你有什么金点子吗?小组交流或自己设计广告词。
3、反馈,比比谁是智多星?将自己的金点子和广告词在全班交流。
4、小结:从这一个个金点子里,和这一条条广告词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板书设计名称家乡物产知多少{}丰富多彩特点补充资料学生课前调查表第四课时活动一家乡的习俗1、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习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你们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又了解多少?2、“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家乡所特有的习俗。
3、学生反馈展示。
(预设: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4、读一读。
大家一起来把书上50页的民俗童谣诵读一读吧!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这些有趣的民俗背后有着我们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人无限遐思。
活动二说说家乡话1、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
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话吧。
2、武汉话大测试。
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
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
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
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
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
活动三学唱家乡戏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有趣的方言,那知道用我们方言所演唱的戏曲吗?2、生阅读教材第51页,了解家乡戏。
3、师播放汉剧、楚剧、黄梅戏片段。
4、学唱黄梅戏《女驸马》(播放《女驸马》,出示唱词。
全班跟学。
)5、点生表演。
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家乡戏也充分的代表了我们家乡的风情。
板书设计有趣的家乡风情习俗家乡话家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