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指标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cod测定方法

cod测定方法

cod测定方法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COD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样中存在的可以被化学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量,是衡量水样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COD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COD测定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开放式COD测定方法和封闭式COD测定方法。

开放式COD测定方法是指在常温下,将水样与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一段时间,然后通过化学反应的终点滴定来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而封闭式COD测定方法则是将水样与氧化剂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利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变化来计算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在进行COD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操作步骤。

首先,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采集和处理,避免外界污染影响测定结果。

其次,在进行反应和滴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滴定条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注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对于测定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需要慎重,避免误差和偏差的产生。

COD测定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还可以在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水处理厂、环保部门和科研机构中,COD测定方法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水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之,COD测定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质检测方法,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活水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COD测定方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凯氏定氮法与纳什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氮含量的比较

凯氏定氮法与纳什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氮含量的比较

凯氏定氮法与纳什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氮含量的比较摘要: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叶片中氮素含量高低常可作为施氮效应及氮素需要的诊断指标。

凯氏滴定法和纳什比色法都可以用来测定甘蔗组织中的全氮含量,本文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植物样品的快速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2种全氮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可根据自己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氮素;凯氏定氮;纳什比色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43-03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叶片中氮素含量高低常可作为施氮效应及氮素需要的诊断指标。

因此,氮素含量的测定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科研研究中是常测定的一个指标。

植物组织全氮测定常用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即利用浓h2so4-h2o2消煮,[1]将样品中有机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机铵盐,再用蒸馏滴定的方法测定全氮含量。

有文献报道,植物样品中氮的含量也可采用纳什比色法测定,[2]即获得消化液后,采用纳什比色方法测定消煮液中铵离子的浓度,然后通过计算获得样品中氮的含量。

甘蔗是需氮量较大的作物,氮肥不足会影响甘蔗的生长,氮营养过剩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试验利用h2so4-h2o2法消化获得消煮液,用蒸馏滴定法和纳什比色法测定甘蔗叶片样品中的全氮含量,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及其优缺点,为植物样品的快速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取生长盛期健康的甘蔗+3叶片,在105℃烘箱内杀青30min,在60℃~70℃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机粉碎密封保存备用。

1.2待测液的获得准确称取0.2g(精确至0.0001g)粉碎样品置于消化管中,3次重复,加入5ml浓h2so4,瓶口加一个小漏斗,摇匀,过夜,另取一个消化管,不加样品,只加同样的浓硫酸作为对照。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植物生理指标是指用来衡量植物生理状况的具体参数或指标,在植物生理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合作用指标、呼吸作用指标、蒸腾作用指标、叶绿素指标、产量指标和抗逆性指标等。

1.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光合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2)光饱和点和CO2抗饱和点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或CO2浓度的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光饱和点和CO2抗饱和点;(3)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的含量;(4)光合机构有效光能利用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光合色素荧光分析仪测定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2.呼吸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总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呼吸速率仪或气体分析仪测定植物组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总呼吸速率;(2)细胞内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法或氧电极法测定细胞内的呼吸速率。

3.蒸腾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蒸腾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的蒸腾速率;(2)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测量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比值来反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4.叶绿素指标的测定方法:(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2)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测定方法:通过荧光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等技术来评估叶绿素在光抑制和光保护状态下的变化。

5.产量指标的测定方法:(1)单株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植株生物量、籽粒数或实际产量的测定来计算出单株产量;(2)单穗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穗长、穗粒数和粒重的测定来计算出单穗产量;(3)单粒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单穗粒数和粒重的测定来计算出单粒产量。

6.抗逆性指标的测定方法:(1)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来反映植物的抗氧化能力;(2)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脯氨酸激酶等)的含量来评估植物的胁迫适应能力;(3)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指标,如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来评估植物膜的稳定性。

大连科研硒标法

大连科研硒标法

大连科研硒标法简介大连科研硒标法是一项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试中的硒标准方法。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硒标准方法,可以确保科研和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硒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硒的重要性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参与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免疫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抗氧化等过程。

硒缺乏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克山病、心肌病等。

因此,准确测定硒的含量对于科研和实验室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硒标准方法的制定为了确保硒含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科研界和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硒标准方法。

大连科研硒标法是其中一种。

它基于国际通用的分析方法,结合大连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适用于科研和实验室测试的硒标准方法。

样品准备在进行硒含量测定之前,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

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大连科研硒标法规定了样品的选择、收集、保存和预处理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测定方法大连科研硒标法采用了一种特定的分析方法来测定硒的含量。

该方法结合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重现性的特点。

测定步骤包括样品的溶解、硒的萃取、硒的测定和结果的计算等。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连科研硒标法还规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进行空白试验和平行试验等。

这些措施可以评估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纠正可能的误差。

应用和意义大连科研硒标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

它为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硒含量测定方法,为硒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科学研究硒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通过使用大连科研硒标法,研究人员可以准确测定不同生物体中的硒含量,进一步研究硒的生物学效应,探索硒与健康的关系。

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

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

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碳酸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它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医药制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对于相关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最常见的测定方法之一是酸度滴定法。

该方法利用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滴定过程中耗用的酸的体积来计算出碳酸钙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且准确度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中和滴定法。

该方法利用标准碱液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通过滴定过程中耗用的碱液的体积来计算出碳酸钙的含量。

这种方法同样简单易行,准确度高,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碳酸钙含量测定。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重量法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出碳酸钙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定方法,如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范围的碳酸钙含量测定,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综上所述,碳酸钙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简述技术测定法的种类

简述技术测定法的种类

简述技术测定法的种类
技术测定法是根据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的客观要求,对组织所进行的各项技术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测定,以评价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技术测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活动,如工人的操作、设备的运转、原材料的使用等,来测定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如产量、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来测定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3. 模拟试验法:模拟试验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活动进行模拟试验,来测定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4.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活动进行评估,来测定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5. 技术经济指标法:技术经济指标法是指通过建立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设备利用率等,来测定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总之,技术测定法是一种客观、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评估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测量指标(叶表皮、叶肉、叶脉等)的基本原理

测量指标(叶表皮、叶肉、叶脉等)的基本原理

测量植物叶片的指标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量叶表皮、叶肉、叶脉等指标,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等生理生态特性。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为读者介绍测量叶片指标的基本原理。

1. 叶表皮的测量原理叶表皮是植物叶片外部的一层组织,其结构和特性对植物的适应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叶表皮的指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来实现,包括叶表皮细胞的密度、大小、形状以及气孔的分布和形态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蒸发速率、透光性和抗逆性等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叶肉的测量原理叶肉是植物叶片内部的主要组织,其细胞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测量叶肉的指标可以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来实现,包括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叶绿素含量以及气孔导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发育状态和适应能力,对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叶脉的测量原理叶脉是植物叶片内部的输导组织,其结构和形态对植物的物质运输和水分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测量叶脉的指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来实现,包括叶脉细胞的形态、密度、长度以及导管的直径和分布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养分输送能力和抗逆性能力,对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总结:测量植物叶片的指标是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理涉及叶表皮、叶肉、叶脉等多个方面。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生理特性,为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测量叶片指标的基本原理有所帮助,并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4. 测量其他叶片指标的原理除了叶表皮、叶肉和叶脉,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叶片指标也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关键内容,它们的测量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叶片的厚度、细胞壁厚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的光谱特性等都是能够反映叶片解剖结构、生理状态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

测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测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测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细菌溶液的电导率是衡量细菌在溶液中的活性和浓度的重要指标。

测定细菌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不同药物或化合物的抗性。

以下是一种
常见的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1. 准备样品,将需要测定电导率的细菌溶液样品准备好,确保
样品中细菌的浓度和活性符合实验要求。

2. 校准电导率计,使用标准的电导率溶液对电导率计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定样品电导率,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插入细菌溶液样品中,
等待一段时间直至测量稳定。

记录下测得的电导率数值。

4. 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电导率数值,可以推断细菌溶液中细
菌的浓度和活性。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细
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可能会受到样品的
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对环境的响应,为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抗性提供重要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1、品质指标硬度、色泽、褐变指数、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型物、呼吸强度、乙烯释放率、可滴定酸、Vc2、抗性指标抗氧化衰老的有:SOD CAT APX GSH MDA 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抗病相关指标有:PPO POD CHT GUL PAL总酚类黄酮木质素3、测定方法:褐变指数色泽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率硬度可溶性固型物可滴定酸:试剂:0.1mol/L NaOH(4g纯+1000ml蒸馏水,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1%酚酞试剂(1g酚酞加入到100ml5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方法:1、NaOH的标定:准确称取105℃下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6g ,加入50ml新煮沸过的冷水,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再滴加2滴1%酚酞指示剂,用配置的NaOH溶液标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每1mlNaOH相当于20.42mg邻苯二甲酸氢钾,计算出NaOH滴定液的浓度。

2、测定步骤:称10g苹果,研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洗研钵3次再定容,摇匀,静置30min后过滤。

吸取20ml滤液,转入三角瓶中,加入两滴1%酚酞试剂,用已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标定,滴定至溶液初现粉色并30秒内不退色为终点(PH8.1-8.3),重复三次,再用蒸馏水作为滤液进行滴定作为空白对照。

可定丁酸含量=【样品提取液总体积*氢氧化钠滴定液浓度*(滴定滤液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滴定蒸馏水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滴定时所取滤液体积*样品质量)Vc:试剂:5%钼酸铵溶液(称取5g钼酸铵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草酸-EDTA 溶液(称取 6.3g草酸和0.75g EDTA-Na2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ml)5%H2SO4(体积分数) 偏磷酸-乙酸溶液(取棒状偏磷酸3g加20%冰醋酸48ml,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必要时过滤,在冰箱中可保存3天)Vc标准溶液(称取Vc10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草酸-EDTA溶液溶解后,在用该溶液定容到100ml,即成1mg/ml标准液,此溶液随配随用(如果纯度不够应进行标定))提取及测定:1、制作标准曲线: 7支25ml具塞试管,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试剂试管号1 2 3 4 5 6 7Vc标准液/ml 0 0.1 0.2 0.4 0.6 0.8 1.0 草酸EDTA溶液/ml 5.0 4.9 4.8 4.6 4.4 4.2 4.0 偏磷酸-乙酸溶液/ml 0.5 0.5 0.5 0.5 0.5 0.5 0.5 1:19H2SO4/ml 1.0 1.0 1.0 1.0 1.0 1.0 1.0 5%钼酸铵/ml 2.0 2.0 2.0 2.0 2.0 2.0 2.0 Vc含量/mg 0 10 20 40 60 80 100 加完试剂摇匀后,置30℃水浴中保温15min,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混匀,用1号空白管调零,在760nm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以Vc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提取及测定:称取5g果蔬组织,加5ml草酸-EDTA溶液研磨成匀浆,并仔细转入25ml容量瓶中,再用提取介质冲洗研钵,冲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

取一部分匀浆液经3000g离心10min后,取1ml上清液与标准管同法测定,若样品显色液中出现沉淀,可过滤后进行比色,不影响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Vc含量(mg*100g-1FW)=标准曲线上查的的Vc的量*样品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所用样品液体积*样品鲜重)注意:显色温度和加入显色剂后的时间要一致。

GSH:试剂:50g/L三氯乙酸(5g三氯乙酸和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再加入186mg EDTA-Na2.2H2O)0.1mol/LPH7.7磷酸钠缓冲液和0.1mol/LPH6.8磷酸钠缓冲液4mmol/L二硫代硝基苯甲酸(15.8mg DTNB,用0.1mol/L、PH6.8磷酸缓冲液溶解,定容至10ml,摇匀,4℃保存)100u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标准液(3g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少量无水乙醇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制作:取六只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混匀,于25℃保温反应10min,以0号管为参比调零,测定显色液在波长412nm处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还原型谷胱甘肽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项目管号0 1 2 3 4 5 还原型谷胱甘肽标液/ml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1.0 0.8 0.6 0.4 0.2 0 PH7.7磷酸缓冲液/ml 1.0 1.0 1.0 1.0 1.0 1.0 DTNB试剂/ml 0.5 0.5 0.5 0.5 0.5 0.5 相当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物质的量/umol 0 20 40 60 80 100 2、提取和测定:5g果实加入经预冷的三氯乙酸,在冰浴下研磨匀浆,于4℃、12000xg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测定。

取一只试管,依次加入1ml蒸馏水、1mlPH7.7磷酸缓冲液和0.5mlDTNB,混匀即为绘制标准曲线的0号管溶液,此液作为参比调零。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上清液、1mlPH7.7磷酸缓冲液,然后向一只管中加入0.5mlDTNB,向另一支管中加入0.5mlPH6.8磷酸缓冲液。

将两只管置于25℃下保温反应10min,迅速测定显色液在波长412nm下的吸光度值,分别记作ODs和ODc。

重复三次。

根据ODs-ODc的差值从标准曲线上查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计算每克果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标准曲线上查得的值*样品提取液总体积)/(吸取样品液体积*样品质量)注意:先做样品本底对照。

MDA:试剂:100g/L三氯乙酸(称取10g三氯乙酸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ml)6.7g/L 硫代巴比妥酸(称取0.67g硫代巴比妥酸,用100ml0.05mol/L氢氧化钠溶解)测定步骤:称取1g果蔬样品,加入5ml三氯乙酸溶液,研磨匀浆于4℃10000g 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

取2ml上清液,对照空白管中加入2ml 三氯乙酸代替提取液,分别加入2ml0.67%硫代巴比妥酸,混合后在沸水浴中煮沸20min,取出冷却后再离心一次,分别测定上清液在450nm、532nm、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重复三次。

计算:丙二醛含量(u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每克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丙二醛含量*样品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所取样品液体积*样品质量*1000) 注意:出现负值,表明糖的影响很大,需做预实验确定适宜的条件。

原果胶(可溶性果胶):试剂:1.5g/L咔唑-乙醇溶液(称取0.15g咔唑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100ug/ml半乳糖醛酸标准液(称取10mg半乳糖醛酸M=194,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浓硫酸95%乙醇0.5mol/L硫酸溶液测定步骤:1、制作标准曲线:取6支25ml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半乳糖醛酸标准液,然后小心地沿管壁加入6ml浓硫酸,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各加入0.2ml1.5g/L咔唑-乙醇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30min 后,测定反应液在波长530nm处的吸光度值,并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半乳糖醛酸质量(u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方程。

项目管号0 1 2 3 4 5半乳糖醛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1.0 0.8 0.6 0.4 0.2 0 相当于半乳糖醛酸的量/ug 0 20 40 60 80 100 2、提取测定:(1)可溶性果胶提取:称取1g果蔬组织,研磨成匀浆转入50ml刻度离心管中,加入25ml95%乙醇,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以除去样品中糖分及其他物质,注意在煮沸过程中要及时补加95%乙醇。

取出冷却至室温,于8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95%乙醇在沸水浴上加热,如此重复3-5次。

然后将沉淀放入试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在50℃水浴中保温30min,以溶解果胶。

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于8000r/min下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沉淀,离心后一并将上清液移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此溶液即为可溶性果胶。

(2)原果胶提取:将上述遗留的沉淀物,保留在刻度离心管仲,再向其中加入25ml0.5mol/L硫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1h以水解原果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于8000r/min下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此为原果胶测定液。

(3)测定:吸取1ml提取液,加入到25ml刻度试管中,按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重复三次。

计算:根据吸光度值查得半乳糖醛酸质量,计算每克果蔬中果胶含量,以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表示。

半乳糖醛酸含量=查得的半乳糖醛酸量*样品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所取样品液体积*样品质量) 注意:检验糖分是否除尽的方法:取0.5ml提取液置于试管中,加入2-3滴50g/Lα-萘酚的乙醇溶液,充分混合,此时溶液稍有白色沉淀,然后使试管稍稍倾斜,用吸管沿管壁加入1ml浓硫酸(注意水层与硫酸层不可混合)。

待试管静置后,若在两层的界面上产生紫红色环,则证明提取液中含有糖分总酚:试剂:钨酸钠(Na2WO4·2H2O)、钼酸钠(Na2MoO4·2H2O)、硫酸锂(Li2SO4)、磷酸(H3PO4≥85%)、磷钼酸(24MoO3·P2O5·xH2O)、碳酸钠(Na2CO3)、盐酸和溴水为分析纯。

一水合没食子酸标样为Sigma -Aldrich 公司产品。

水为蒸馏水。

1.1.2 FC 显色剂:称取50.0 g 钨酸钠和12.5 g 钼酸钠, 用350 mL 蒸馏水溶于1 000 mL 回流瓶中, 加入25 mL 磷酸和50 mL 盐酸, 混匀, 微沸回流2 h, 加入75.0 g 硫酸锂、25 mL 蒸馏水和数滴溴水, 开口沸腾约15min( 至溴水挥尽为止) , 冷却, 定容至500mL,过滤, 置棕色瓶中保存备用。

使用时加入1 倍蒸馏水稀释。

1.1.3 FD 显色剂:称取100.0 g 钨酸钠和20.0 g 磷钼酸, 溶于200 mL 蒸馏水, 加入50 mL 磷酸, 加热回流2 h, 冷却, 定容至1 L。

1.1.4 7.5%碳酸钠溶液:称取37.5 g 碳酸钠, 溶于250 mL 温水, 混匀, 冷却, 定容至500 mL。

1.1.5 一水合没食子酸标准溶液:称取0.110 g 一水合没食子酸, 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 mL, 此溶液质量浓度为1 000 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