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财务总监的成长故事
工龄25年CFO的成长记和心路历程[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工龄25年CFO的成长记和心路历程[会计实务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d9c1a10ba1aa8114431d960.png)
工龄25年CFO的成长记和心路历程[会计实务优质文档]说个实话,干了二十五年的财务和审计工作,做了差不多十年的财务总监和财务副总,终于闲下来了。
闲暇时间上上网,看看同行们的文章,也很有趣,看多了,也就想自己写写自己做财务总监的经历及作为一个财务总监应具备的能力,也算是给同行一点帮助。
除了没有自己做过老板,工、农、商、学全干过了,当农民是上山下乡,兵虽然没当过,在农村还当了几天的民兵算是扛了枪;当工人是为了找份稳定的工作;上学则是想有个国家正式干部身份;真正从事商业则是在抛弃稳定的工作之后下海,最初下海也是为了混口更好的饭吃而已、没有其他想法。
93年到深圳之前自己也不知道有几斤几两本事,虽然也在大型国企(几万人)干了十来年会计和审计,也混了副科级,工作颇得处长和局里的总会计师看重,也有过做处长和总会计师的想法,可也只能自己慢慢的熬而已,那时是评资历和那种关系(大家都明白)吃饭的年代,也不知要混到哪年哪月才行。
但这段时间我没事就看书,而且涉及得比较广泛,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知识等等,知识的积累对我以后的机会和财务总监生涯是至关重要的,也使我养成了不断的学习好习惯,如果你想做财务总监,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中国,变化日新月异。
我这个人性格当初比较内向,所以比较适合干财务工作,自己也喜欢。
我觉得做你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就会全身心的投入,你就会发展得很好,就会有前途。
我做财务总监是在我下海十个月以后。
刚开始是应聘到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做股东代表(相当于作审计工作,主要是对所投资大陆的企业进行审计,我负责其中三个省的九家企业),当时大部分企业当时还没有投产,主要是筹建和公司规范化的运作,由于我对这些很熟,加之我平时对大陆的经济法律及会计审计了解得比较多,对于不熟悉大陆事务港方来说,很需要我这种人,所以,这一时期差不多公司规范性文件都是我起草的,同时还对我所负责的几个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提出审计意见。
在深圳呆了差不多有三个月后,就出差去跑了一趟,深入了解各个企业的情况。
一个财务总监十年的成长历程

一个财务总监十年的成长历程人物简介:司海健,男。
1978年出生(山东阳信),家境贫寒。
15岁考入中专,专业会计学。
1996年毕业后进入一大型国有矿务局,从会计做起,三年内经历过各会计岗位,转至审计科,从事内审工作两年。
在此期间,完成自考专科段及本科段大部分科目,考取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三门。
2001年末调往烟台市,任一家咨询公司财务顾问。
但因需要前往广州、深圳工作半年。
2002年下半年重新回到烟台市,完成自考本科段、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审计师的考试。
2003年,任某国有电信公司烟台市分公司财务经理,下半年开始接触ACCA考试。
2004年下半年,进入烟台市一外资控股的大型运输工具制造企业,任战略发展部经理,半年后升任至助理首席财务官(总监级),三月后,因行政总裁离任,兼任行政管理部总经理。
参加山东省国资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财务总监考试,作为最年轻的报名者,连续通过笔试、面试及组织考察,进入“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
2006年下半年,公司经历“政治”地震,全体职业经理人集体撤离。
同时参加烟台WECL外语学院提供的为期半年的英语口语培训,并参加了MBA全国统一考试,完成ACCA考试。
2007年4月,就任荷兰VMl(烟台)机械公司财务总监。
(本文应作者要求,文中涉及的企业和人员均采用了化名。
)[转贴]十年破茧路——一个财务总监的成长历程如果不翻相册,你还记得十年前的模样吗?有人也许开始模糊了,有人却记忆深刻!深刻的记忆源于今非昔比的境遇——可能有人进步了,可能有人落魄了。
进步了,是因为有梦想,有坚持。
这是一个农村孩子因坚持梦想而成长为高级会计管理人才的真实故事,也许那个年代很多财务人的经历或多或少的与此类似。
但不必勾画主人公的面貌轮廓,只需体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让我们借着这番经历,徜徉在我们曾经逝去的日子里吧!本文的主人公——司海健,现任荷兰VMI(烟台)机械公司财务总监。
懵懂入行司海健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山东阳信农村。
六大知名财务总监分享十年财务工作经验

中国六大知名公司首席财务官分享十年财务管理经验一、英利CFO李宗炜:安内拓外李宗炜的名片信息含量大但不失简洁。
名片右上方除了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Logo,还有2010年南非世界杯赞助商的醒目标志。
他的个人联系方式只是分成两行两列,以小字形式出现在名片的右下方。
名片的背面是橙色背景的英利Logo,下面写着英利纽交所上市的交易代码和官方网站网址,那是一家以英文为界面语言的中国企业网站。
李宗炜说话语速很快,很少废话和客套。
加盟英利之前,李宗炜在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度过了其职业生涯的前10年,8年在上海,两年在纽约。
普华永道给了初出茅庐的李宗炜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化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他的口才和说服力。
海外上市的总管家2006年10月,通过实地考察和多番思考,李宗炜最终心动于英利的邀请函,上任这家朝气蓬勃的中国新能源公司的CFO。
“会计业更多的是对己存在的商业价值的客观公正鉴定,相对于商业实体经营而言,我更倾向于装备制造行业和新经济行业。
”李宗炜解释自己当初离开会计行业的原因说,“在制造业公司内部,你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把公司引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当时,同属太阳能行业的无锡尚德通过纽交所上市募到3亿美元后,正积极进行扩张和收购。
如果再不壮大自己,英利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的成功。
英利之前曾经两次筹划上市,都因种种原因无功而返。
李宗炜正式上任是2006年11月1日。
当时英利正在积极谋划自己的第三次海外上市,并对此充满了信心。
李宗炜被告知公司将在2007年2月份上市,但最终上市过程是到2007年6月8日才完成。
这其中的一波三折,李宗炜需要费尽心思去逐步解决公司内部的各种问题。
最先是上市公司结构所导致的会计准则不一致的问题,英利采取的上市方式是在海外设立一家叫英利绿色能源的公司,然后由该公司来返程收购境内运营实体,最后以海外控股公司为主体实现上市。
这家子公司设立于2006年8月7日,因为第二天,也就是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发布了10号文件《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并将于一个月后的9月8日正式生效执行,到时候企业会更难实现海外上市。
四大CFO关系链图谱!揭密财务精英们的人生之路!

四大CFO关系链图谱!揭密财务精英们的人生之路!1四大成为上市公司的人才储蓄库!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担任CFO中,有近35%的曾是四大人。
而且在数据中能看到在上市公司担任CFO最多的是德勤华永,然后是安永华明、普华永道。
图片来源:YCY会计行业观察而且从近年来的上市公司的行业领袖变化也能看出来,上市公司对于四大人的喜爱。
例如接手阿里集团成为掌门人的张勇,新浪CEO 曹国伟,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之一的卫哲,前携程的CEO孙洁,亚洲最佳女强人李昕晢.....2四大出身的上市公司CFO上升很快!长期观察,四大出身的上市公司CFO上升很快!像是下面的5位前四大人:尽管他们已经离开四大,然而四大的精神和文化,已经悄无声息化入四大人的生命,并被上市公司CFO自然传承下去。
带领着上市公司群雄并起,创造一个IPO的黄金年代。
3为什么四大人成为CFO更快?对于四大人同时涌现这么多杰出的CFO甚至是CEO,四大究竟有什么魔力?1、高强度抗压工作在普华永道和毕马威“训练”过的张勇和武卫,对于工作强度有另一番理解。
曾经有人问张勇:你怎么能忍受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张勇却是很淡定的说:我从进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天就是这么工作的。
从晋升机制也能看出四大的工作强度,前期系统理论培训和后期高强度工作实践,迅速把你培养成一个财务知识、审计知识过硬的专业人才。
2、FA背景坊间传闻简历上写四大工作两年,抵得上别的企业干活五年。
拥有FA背景可以快速的做好BP谈好TS应对DD。
3、对数字格外敏感例如在一次投资者会议上,武卫的大胆预测:2018财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将同比增长45%到49%,超过了分析师最乐观的预测43%,而此前,43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测是35%。
截止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大涨13%,创下2014年9月上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和历史最高价,单日增加420亿美元,相当于半个百度,总市值达到3602亿美元,超越腾讯成为中国第一大上市公司。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女人的一张图和一句话让阿里巴巴在一天之内赚了很多公司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未来也必将对整个商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财务总监成长之路

你读你感悟:说起财务总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账”的。
其实单纯的计账或算账,那只是比较低层次的工作,而当前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的财务工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做报表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老板明白这些数据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企业下一步该向哪儿发展。
美国出版的《再造财务总监》一书中提到,当代财务总监要做什么呢?当代财务总监要承担的角色首先是参与企业战略。
也就是说,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从昔日“账房”上升到企业发展顾问的高度了。
地位上升了,荷包更鼓了,责任加重了,对财务总监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份职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不过,想从普通的“账房”升级到企业顾问还要经历种种考验,成长过程是艰难的,下面三位“大侠”就为我们真实描画了三个不同的成长故事,情节经历不同,但相同之处却惊人的相似。
第一个人:基础工作如此重要要成为一名好的财务总监,大家千万不要鄙视最初级的出纳或者是会计记账工作。
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先让我做了两年出纳,当时我心里挺郁闷,怎么能让我做这种工作。
我跟会计处长也不熟,也没有别的什么经验,换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我以后把握大局确实奠定了基础。
我想改变,想提高,于是开始积累,这种积累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积累有朝一日爆发时,会受益匪浅。
我的爆发就是在中国迅达公司,一家做电梯的企业。
当时我做财务经理,第一天上班我就到车间数工票,当时有一个成本的分摊问题,需要统计工人在产品线上的工时,数工人每天填的工票,统计到月底的时候,这一条电梯产品线上该分担多少人工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会了国内和国外两套报表的统计,瑞士迅达按照国际准则,中国迅达要求中国准则。
中外双方会计上不同的认可,在中间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解决,对我来讲,不仅是会计专业上的锻炼,同时也考验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迅达教会了我几件事:第一,熟悉了整个企业。
作为一名财务总监,一定要知道企业是怎么经营的。
通过看报表,同工人聊天,包括看公司各种内部信息,知道电梯是怎么生产,一直到最后怎么销售和运输,中间这些环节怎么去处理等。
三个财务总监的职场故事

三个财务总监的职场故事说起财务总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账”的。
其实单纯的计账或者算账,那只是比较低层次的工作,而当前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的财务工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做报表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老板明白这些数据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企业下一步该向哪儿发展。
美国出版的《再造财务总监》一书中提到,当代财务总监要做什么呢?当代财务总监要承担的角色首先是参与企业战略。
也就是说,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从昔日“账房”上升到企业发展顾问的高度了。
地位上升了,荷包更鼓了,责任加重了,对财务总监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份职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不过,想从普通的“账房”升级到企业顾问还要经历种种考验,成长过程是艰难的,下面三位“大侠”就为我们真实描画了三个不同的成长故事,情节经历不同,但相同之处却惊人的相似(一)基础工作如此重要要成为一名好的财务总监,大家千万不要鄙视最初级的出纳或者是会计记账工作。
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先让我做了两年出纳,当时我心里挺郁闷,怎么能让我做这种工作。
我跟会计处长也不熟,也没有别的什么经验,换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我以后把握大局确实奠定了基础。
我想改变,想提高,于是开始积累,这种积累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积累有朝一日爆发时,会受益匪浅。
我的爆发就是在中国迅达公司,一家做电梯的企业。
当时我做财务经理,第一天上班我就到车间数工票,当时有一个成本的分摊问题,需要统计工人在产品线上的工时,数工人每天填的工票,统计到月底的时候,这一条电梯产品线上该分担多少人工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会了国内和国外两套报表的统计,瑞士迅达按照国际准则,中国迅达要求中国准则。
中外双方会计上不同的认可,在中间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解决,对我来讲,不仅是会计专业上的锻炼,同时也考验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迅达教会了我几件事:第一,熟悉了整个企业。
作为一名财务总监,一定要知道企业是怎么经营的。
通过看报表,同工人聊天,包括看公司各种内部信息,知道电梯是怎么生产,一直到最后怎么销售和运输,中间这些环节怎么去处理等。
财务总监精打细算创造先进事迹

财务总监精打细算创造先进事迹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中,财务总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担负着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决策的责任,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财务总监以其精打细算的工作方式,为公司创造了先进事迹的案例。
首先,这位财务总监在成本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他深入了解公司各项业务和成本结构,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和优化策略,成功地将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他以创新思维和务实的方法,针对不同环节和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计划。
通过精打细算,他成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这位财务总监在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趋势,并及时提出风险预警措施。
他以严谨的态度,全面分析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他成功减少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保护了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济利益。
此外,这位财务总监在财务决策方面表现出明智的判断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他对市场的变化趋势具有高度敏感性,善于找准市场机会。
他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做出了一系列准确的财务决策。
这些决策不仅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位财务总监在团队管理方面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他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激励团队成员发挥个人优势并实现整体目标。
他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关系。
通过优化团队运作,他成功地将团队凝聚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充满干劲,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才能和潜力。
综上所述,这位财务总监通过精打细算的工作方式,在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决策和团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他的先进事迹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同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这样的财务总监是企业真正的财富,关于他的成功案例应该被广泛传播和肯定。
财务人员面对工作量增加的成长故事

财务人员面对工作量增加的成长故事说到财务工作,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一堆一堆的数字和无尽的报表。
背后可有不少故事呢!就拿小李来说,他是个刚入职的小财务。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量真是轻松得像喝水一样。
每天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偶尔还和同事们聊聊天,简直就像在度假。
但没过多久,公司的业务一飞冲天,工作量瞬间像坐火箭一样猛增。
小李心里那个慌啊,简直就像被一头疯狂的野牛追着跑,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的小李每天都要面对成堆的发票和报表,脑袋转得比陀螺还快。
他就像是在火锅里捞食材,一会儿要找发票,一会儿要核对账目,忙得不可开交。
最搞笑的是,有一天,他为了赶一份报表,居然一边吃泡面一边盯着电脑屏幕。
结果泡面一不小心掉到键盘上,搞得键盘像过了节日一样,油光闪闪的。
哎,真是“吃饭睡觉打豆豆”的节奏啊!随着工作量增加,小李的压力也蹭蹭上涨。
他开始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来,像是背上了座大山。
不过他也没闲着,决定要从中成长。
于是,他开始学习如何更高效地管理时间。
早上提前到办公室,把最重要的工作先搞定,心里有个谱,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就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工具准备好,干起活来就事半功倍。
渐渐地,小李发现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而是通过这些琐事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学会了用Excel的各种功能,听说过的公式都能用上,感觉自己就像变魔术一样,把数字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工作变得越来越顺手,心里那种成就感,简直比吃到爱吃的榴莲还要满足。
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尴尬的时刻。
比如说,有一次他错把一笔款项多算了一千块,等到老板找上门来问个明白,脸上的表情,简直就像被雷劈了一样。
那种心虚的感觉,啧啧,真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小李也并没有气馁。
他意识到,犯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他开始主动向同事请教,讨论问题,逐渐变得越来越自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的工作不仅变得轻松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
团队里的人都发现他的变化,开始请教他一些专业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财务总监的成长故事
说起财务总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账”的。
其实单纯的计账或者算账,那只是比较低层次的工作,而当前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的财务工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做报表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老板明白这些数据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企业下一步该向哪儿发展。
美国出版的《再造财务总监》一书中提到,当代财务总监要做什么呢?当代财务总监要承担的角色首先是参与企业战略。
也就是说,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从昔日“账房”上升到企业发展顾问的高度了。
地位上升了,荷包更鼓了,责任加重了,对财务总监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份职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不过,想从普通的“账房”升级到企业顾问还要经历种种考验,成长过程是艰难的,下面三位“大侠”就为我们真实描画了三个不同的成长故事,情节经历不同,但相同之处却惊人的相似
基础工作如此重要
要成为一名好的财务总监,大家千万不要鄙视最初级的出纳或者是会计记账工作。
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先让我做了两年出纳,当时我心里挺郁闷,怎么能让我做这种工作。
我跟会计处长也不熟,也没有别的什么经验,换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我以后把握大局确实奠定了基础。
我想改变,想提高,于是开始积累,这种积累是很痛苦的,但是这种积累有朝一日爆发时,会受益匪浅。
我的爆发就是在中国迅达公司,一家做电梯的企业。
当时我做财务经理,第一天上班我就到车间数工票,当时有一个成本的分摊问题,需要统计工人在产品线上的工时,数工人每天填的工票,统计到月底的时候,这一条电梯产品线上该分担多少人工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会了国内和国外两套报表的统计,瑞士迅达按照国际准则,中国迅达要求中国准则。
中外双方会计上不同的认可,在中间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解决,对我来讲,不仅是会计专业上的锻炼,同时也考验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迅达教会了我几件事:第一,熟悉了整个企业。
作为一名财务总监,一定要知道企业是怎么经营的。
通过看报表,同工人聊天,包括看公司各种内部信息,知道电梯是怎么生产,一直到最后怎么销售和运输,中间这些环节怎么去处理等。
第二,中外会计准则的运用。
第三,EXCEL的使用技巧,EXCEL 使用得好不好,决定了数据模型的建立是不是有逻辑性,财务总监非常要求逻辑,而EXCEL 是最能把这种逻辑思维表达清楚的。
跟学习拼了!
我现在任CA电脑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8年前从首经贸毕业,从小职员做到CFO,用的招数就是——跟学习拼了。
我毕业之后一直在做财务。
从一家小公司做起,然后到一家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最
后到CA,作为一名财务总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好、很扎实、高素质的教育。
从参加工作起,我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所以一直在网罗着各种知识。
1999年,我参加了首经贸跟澳洲迪肯大学办的第一期MPA班,用全部的业余时间学习。
毕业之后既拿到迪肯大学的MPA,又通过全球考试拿到澳洲注册会计师的资格。
作为一名财务专业人员,起码应该有一方面专业的资格,像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澳洲CPA和加拿大CGA,取得这些专业资格,能使你的眼界更宽。
我是1992年全国恢复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时候第一批考过CPA的,当时还是四门,一次性通过,感觉比较幸运。
我曾在普华永道工作将近九年,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身以及在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为现在做财务总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平台。
总之,要想修得正果取得真经,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学习真的很苦,然而苦尽甘来后,其中滋味难以表述。
财务总监平时工作很忙,我为了拿到MPA、CPA资格,可以说将近三年的时间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白天工作,晚上基本上都在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段学习也非常恐怖,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关键是心中有一个发展方向,有一种东西在激励着我。
所以,即使是在工作之后,如果你认准一个方向,你再去学习也不晚,多大年纪也不晚。
在堵车的两小时里悟出真谛
要成为一名CFO,对人生来讲,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出国之前,我本科专业不是学财务的,在职过程中,我在清华大学读了EMBA,出国以后,在国外拿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和美国注册会计师。
作为一名CFO,我认为首先要有充分而合理的知识结构。
要运作一个大的企业,运作庞大的资产,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无法支持你从一个高的角度去看待、运营这个企业。
尤其是要对信息系统的知识,投入更多关注。
在国外,任何公司都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大量的数据都用计算机来处理,而且信息的控制以及信息的整个作业流程,都要由信息系统来控制。
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欠缺,今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就会遇到问题。
我亲身比较后发现,国内财务跟国外相比就差在信息处理上,而且差一大截。
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要从财务信息里,把企业的运营情况搞清楚。
其次要有广泛而丰富的专业经验。
国内老说会计是个账房先生,其实在国外远远不是这样的。
会计人员在社会上有非常高的地位,因为会计师有信誉。
他说的话别人就信,在法律上会计师有签字权,不仅是财务报表的签字权,而且作为其他一些事情上的证明,比如说有些人去做法律公证,会计师可以签字。
第三要有比较高、比较宽广、比较敏锐的财务视野。
一个好的CFO不光要能读懂报表,而且要从公司整个高度去看企业的运营,看待这个企业的资产,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资产为企业增值,为股东的价值增值。
此外,作为财务总监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管理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建议让人信服地表达给管理层人员。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承压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