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
计算机发展史及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记录了人类文明史中最为精彩、最为辉煌的一段,从1946年至现在这些年间数字电子计算机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并且出现了许多创新人物。
计算机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计算机产生的动力是人们想发明一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机器,因此称之为计算机。
它一诞生,立即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掀起自工业革命后又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计算机的发展史一部短暂而扣人心弦的历史,可以看出,计算机已经出现在家家户户。
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写出自己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
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
第二代:汇编语言。
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
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有人说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人们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为了把人的大脑延伸,让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正如汽车的发明是使人的双腿延伸一样,计算机的发明事实上是对人脑智力的继承和延伸。
近1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基础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基础知识点1. 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0)。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年至今)。
2.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巨型机集中了当代高科技之精华,是计算机技术的顶峰;它是决定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和科技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微型化:指发展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化:利用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组成能相互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智能化: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识别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翻译各种语言。
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多媒体化: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增强,使它不但能处理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等静态的视觉信息,而且还可以处理动态的视觉信息(动画)以及语言、音乐等音频信息,甚至还可以处理用户的姿势、动作等。
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工作。
5.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讲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它们通过系统总线互相连接。
计算机分类有两种。
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机等;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有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主机、超级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6大类。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自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以来,Intel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微处理器。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DOS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四大功能
存储器管理功能、外部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中央处理机管理功能。
2、操作系统的分类
①按功能分为5大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常见的有Netware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和光笔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等。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ROM、RAM):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其中ROM的特点: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且不受停电影响,关机后开机,又可从中读出信息。RAM的特点:是可读可写,断电后存储的消息自动消失。
⑦常用汉字字形码:显示常采用16×16点阵、打印常采用24×24点阵、印刷常采用128×128点阵。
⑧汉字库:存放在磁盘上的汉字库为软字库;存放在存储芯片中的汉字库为硬字库(也称汉卡)。
⑨汉字显示输出有三种方式:图形显示方式,字符显示方式和直接写屏方式。
4.计算机信息表示单位:位、字节、字
①位(bit):二进值数中的一位称为二进制位,它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或叫最小存储单位。
④汉字内码:或称汉字机内码,又称汉字存储码,它使各种不同的汉字外码在计算机内部有了统一的表示。
⑤区位码、国标码的关系
+32D→
+32D→
⑥汉字字形码:通常有16×16、24×24、64×64等网状方阵或称位阵,将每一个方格用一个二进制位(0或1)来表示。汉字的“位”阵可用字节表示,如16×16的位阵用字节表示为(16*16)/8=32个字节。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

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课堂教学教案(电脑应用课使用)问题:请同学想象一下第一台计算机的模样二.知识点剖析(130分钟)(一)、计算机的产生:1、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传递。
2、计算机的发展史:1)机械式计算机时代A.帕斯卡:法国人。
于17世纪制造出一种机械式加法机,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
B.莱布尼兹:德国人。
于1672年,发明了乘法计算机,他是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影响最早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
他认为中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记数法,对200多年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巴贝奇:英国人。
查尔斯·巴贝奇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D.阿达(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拓者):1834年11月,阿达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查尔斯·巴贝奇。
此时的巴贝奇正在到处游说他的计算机设想。
当时的人们很少有人理会他,以为他是在“痴人说梦”。
但当遇到阿达时,他也将自己的设想全盘托出,讲给阿达听。
此时的阿达只有18岁,但她听完他的设想并看了他的文稿后,彻底地领会了他的设想,并深深地为之陶醉。
凭着她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世界将因之而改变。
随后阿达设计图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者。
E.阿兰.图林(人工智能之父):1950年,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引来的惊雷,是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篇论文甚至可以作为“第五代电脑”和“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
从此,人们更愿意把阿兰·图林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后来人们纪念他的卓越贡献,设立了计算机最高奖,“图林奖”。
F.冯.诺依曼(电子计算机之父):指出计算机是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还指出在计算机内部,机器能够识别的是0,1表示的二进制数。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如下:一、特点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比作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庞大网络,相互之间是并行工作的。
由于元件数目特别多,每个功能部件可以做得十分小巧,所以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都特别小。
* 运算精度高。
一般的运算,即使运算次数再多,也不会比专用集成电路的数值精度高多少。
然而计算机却可以执行精度极高的浮点运算,这使得计算机对于现代科学、工程和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过程极为有用。
* 具有存储能力。
该能力使得人们有机会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能自动地完成数值计算、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逻辑判断等多种操作。
*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这不仅减少了机器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而且使机器能更好地满足应用问题的需求。
二、分类计算机的种类非常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按规模和性能划分,可分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等。
2. 按应用领域划分,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适用于多种用途,而专用计算机则专门为某种特定任务而设计。
3. 按处理器划分,可分为单处理器机和多处理器机。
单处理器机通常用于通用计算,而多处理器机则适用于需要并行处理的系统。
三、应用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处理。
计算机可以快速地处理大量数据,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机构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2. 科学计算。
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模拟复杂的物理过程,分析各种数学模型,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可以快速地处理图形和图像数据,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领域,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4. 人工智能。
计算机可以通过学习、推理和模式识别等方式实现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5. 网络应用。
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广泛应用于社交、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计算机辅助工程(CE):用于工程分析和优化,提高工程设计和性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CI):用于教育领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人工智能
定义:模拟人 类智能的机器
系统
应用领域:语 音识别、图像 识别、自然语 言处理、机器 学习、深度学
第五代计算机
特点:人工智能、并行处理、高速度、大容量 发展阶段:1980年代至今 主要技术: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 应用领域: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科研等
PRT 03 计算机的分类
超级计算机
定义: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用于处理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 特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 应用领域:科学研究、气象预报、生物信息学、航空航天等 代表机型:IBM的Summit、中国的天河二号等
应用领域:家庭 、办公室、教育 等
发展趋势:向高 性能、低功耗、 智能化方向发展
个人计算机
定义:专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的计 算机
应用:办公、学习、娱乐、上网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价格便宜
发展趋势:更加便携、功能更强 大、更加智能化
工作站
定义:高性能计算机,用于 处理复杂、计算密集型的任 务
计算机的发展分 类及应用
汇报人:XX
目
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计算机的发展历 程
03 计 算 机 的 分 类
04
计算机的应用领 域
P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2
计算机的发展历 程
第一代计算机
诞生时间:1946年 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使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 代表机型:ENIC,EDVC,UNIVC I,IBM 701等
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引言概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包括根据用途、工作方式和大小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教育和娱乐等。
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对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计算机的分类1.根据用途分类a.个人计算机(PC)i.PC的特点及应用b.服务器(Server)i.服务器的特点及应用i.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2.根据工作方式分类i.模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i.数字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i.混合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3.根据计算机的大小分类i.超级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b.主机(Mnframe)i.主机的特点及应用i.迷你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i.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二、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数据分析和处理a.数据的收集和存储b.数据的分析和挖掘2.模拟实验a.数值模拟b.物理模拟c.生物模拟三、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自动控制系统a.生产线自动化控制b.控制2.产品设计和制造a.三维建模b.数字化制造四、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1.网络教育a.在线课程b.远程教育2.教学辅助工具a.多媒体课件b.在线学习平台五、计算机在娱乐中的应用1.电子游戏a.游戏设计与开发b.游戏虚拟现实技术2.多媒体娱乐a.在线视频和音乐平台b.社交媒体平台总结: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教育和娱乐。
根据用途、工作方式和大小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多个类别,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我们对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教育和娱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未来,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将继续创新和变革,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五.计算机的速度指标
➢计算机速度的度量单位一般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但MIPS和指令复杂度没有关系,为了描述浮点 数的运算速度,另一个指标是FLOPS (FLOPS:Floating point number Operations Per Second )
➢ 网络化 多种接入方式——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的情况下, 逐步普及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公网或无线局域网) 主干通信实现三网合一——整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 视网,实现数据包交换。
名称解读
◆PC--我们使用的最多的就是personal computer ,即个人计算
机的意思。pc是什么意思?PC一词源自于1978年IBM的第一 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指所有台式机及笔记本,一般为个 人所使用故得名PC(个人电脑)。 PC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词语,很多地方就是电脑的统称 。 ◆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的缩写,全称含义为“信息技 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 信息领域的技术。 IT行业主要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相关服务的行业。
集成电路图示
集成电路图示
•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 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 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 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 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 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 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 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二、微机发展简史
5、第五代CPU(64位)
1993年推出Pentium(奔腾)处理器,即 80586,集成晶体管320万个,主频逐步提高 到166MHz ,实现了超标量体系结构,性能明 显提高;1995年Pentium Pro(多能奔腾)处 理器面世,俗称P6,集成550万个晶体管,主 频高达200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电脑应用课使用)
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
B.莱布尼兹:德国人。
于1672年,发明了乘法计算机,他是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影响最早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
他认为中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记数法,对200多年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巴贝奇:英国人。
查尔斯·巴贝奇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D.阿达(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拓者):1834年11月,阿达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查尔斯·巴贝奇。
此时的巴贝奇正在到处游说他的计算机设想。
当时的人们很少有人理会他,以为他是在“痴人说梦”。
但当遇到阿达时,他也将自己的设想全盘托出,讲给阿达听。
此时的阿达只有18岁,但她听完他的设想并看了他的文稿后,彻底地领会了他的设想,并深深地为之陶醉。
凭着她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世界将因之而改变。
随后阿达设计图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者。
E.阿兰.图林(人工智能之父):1950年,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引来的惊雷,是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篇论文甚至可以作为“第五代电脑”和“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
从此,人们更愿意把阿兰·图林称作“人工智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