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2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分米的彩带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米。

小明沿着广场的四周跑了两圈, 他跑了800米。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 200×2 = 400(米) ② 2圈:400×2= 800(米) 综合列式:(164+36)×2×2 =200×4 =8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2”的不同意义。

三年级数学:《周长》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周长》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周长》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知识点】: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 200×2 =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25×4 =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100×4 =400(米)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小学数学3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数学3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公式总结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边长=面积÷边长边长=周长÷42、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面积÷宽宽=面积÷长长度单位换算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 = 2市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点讲解突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点讲解突破

周长的认识及简单图形的周长知识精讲1.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如图中红色线描出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2.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1)规则图形。

①尺测法用尺子量出图形外围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例如,求下图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再将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结果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②数格子的方法根据每个小方格的单位长度,数出图形的周长。

如下图,可以数出图中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8cm,16cm。

(2)不规则图形。

可采用绳测法。

用一条细绳绕图形一周,减去绳子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绳长,就得到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实际上就是“化曲为直”,再用尺测法。

例如,求这片树叶的周长时,就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

名师点睛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如在下面两个图形中,左图从图形的任意一点出发,可以回到起点,是一个封闭图形,因此有周长;而右图从任意一点出发,无法回到起点,不是封闭图形,因此没有周长。

易错易误点对周长定义理解不清导致错误例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错解:先求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2×4=8(cm),再求出长方形的周长8×2=16(cm)。

但是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包括中间的线段。

正解:长方形一周是由6个正方形的边长组成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是2×6=12(cm)。

典型例题例1 下图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解析: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先在这个图形一周描一圈,再数出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的线段,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多少。

答案:16 cm。

例2 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解析:可以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周长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就是多少厘米。

答案:答案不唯一。

周长是10厘米周长是8厘米周长是10厘米例3 用剪刀将长方形沿中间的曲线剪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较长。

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200×2=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 25×4=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100×4 =400(米)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知识讲解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知识讲解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1)导入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教材41页例3)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要求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4条边长的总和。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1)方法分析:把长方形的4条边长依次相加。

即长十宽十长十宽=长方形的周长。

(2)列式解答:28+15+28+15=86(米)
方法二
(1)方法分析: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它的周长等于2条长加上2条宽的和。

(2)列式解答:28+28+15+15=86(米)或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方法三
(1)方法分析:在长方形的4条边中,由于一组邻边之和恰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一组邻边之和的2倍。

(2)列式解答:28+15 =43(米)43×2=86(米)
即(28+15)×2=86(米)
归纳总结
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但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方法比较简便,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十宽)×2。

拓展提高
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导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宽(或长),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的方法:周长÷2-宽=长,周长÷2-长=宽。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求解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求解方法

教学方法
1感知理解 一周
(1)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2)汇报交流
2感知周长的感念
4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1)感知树叶、的周长,(2)完 善周长的概念
3探索求周长
的策略
(1)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2)动手测量,展示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周,并且用周长 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CONTENTS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分析 03 教学重点 04 教学反思
课程目标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 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
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
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
① 宽:12-2
=10(分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2+10)×2
= 22×= 44(分米)2
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
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
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

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 20(分米)
第3组:(跑圈问题)
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
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
=44+18
=62(米);
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
1、 求周长?
① 1圈:C 长 =(长+宽)×2
=(164+36)×2 = 200×2 =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 25×4 =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
=100×4 =4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不可漏乘。

18
C 长 =(长+宽)×2 =(18+12)×2 = 30×2
= 60(米)
C= 18×2+22 = 36+22 = 58(米)
C 长=(长+宽)×2
=(10+6)×2 6米
6米 平移
2、估一估;谁的周长大?再算一算。

(单位:米)
(1)
所以两个图形通过平移;发现它们的周长相等的。

(2)图1

图2
3 3
2
5
通过平移;再计算周长;发现图2比图1
3、小红从家到学校有3条路;哪条路更近?
通过平移;发现○
2和○3路是一样长的;○1号路最近。

平移
学校
3学校 小红家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想:如果平移4条线段;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总周长是多少?
11 10
5 11
10 3
2 3 11 10 3 3 5 2
11 10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11 8 3 3 5 2 平移
11
10 11 10 平移 平移
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C=(11+8)×2 + 2×2 = 19×2+4 =38+4 =42(米) 11 8 2 11
8 2
第6组:(围、剪问题)
1、把一根长是14分米、宽是6分米的铁丝;改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分米。

想:同一根铁丝先围成长方形;又改围成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所以先求出周长;再求正方形的边长。

① 周长:C 长 =(长+宽)×2
=(14+6)×2
= 20×
= 40(厘米)
C 长 = C 正 =40(厘米) ② 边长= C 正÷ 4
=40÷4
=10(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周长是36厘米。

想:只能以短边作边;剪成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

C 正=边长×4 =9×4
= 36(厘米)
本组题需要区别“同一根铁丝由长方形改围成正方形;周长不变”与“长方形纸剪成最大的正方形;只能以短的边作边长”。

3、你能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7组:(拼接问题)
1、用2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画图表示)
(1)拼成正方形: C 正=边长×4
6 9 若围成正方形; 边长= C 正÷4
=24÷4
=6(厘米) 若围成长方形;因为C 长 =(长+宽)×2 所以(长+宽)= C 长÷2
=24÷2 =12(厘米) 只要(长+宽)=12厘米就行。

所以可能是
=8×4
= 32(厘米)
(2)拼成长方形: 方法一 C=8×4+4×2= 40(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中有4个8厘米和2个4厘米)
方法二 ① 长:8×2=16(厘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6+4)×2
= 20×2
=40(厘米)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画图表示)
方法一 C= 2×8= 16(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有8个2厘米)
方法二 ① 长:2×3=6(厘米) ② 周长:
C 长 =(长+宽)×2 =(6+2)×2
= 16(厘米) 3、下面的图形是由4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4)厘米。

4、用3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下面的图形。

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1) 12厘米 (2) 8厘米 (3) 8厘米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答:图2和图3的周长最短。

8
4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
公式法求出周长。

2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公式法求出周长。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 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想:共有12个2厘米;也就是2×12=24(厘米)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本组题必须先画图;再描出周长;然后标上数据;用数的方法比公式法更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