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优秀教案设计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优秀教案设计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思想,领会渔歌子的人生态度;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修辞,并表达自己的理解;3.能够通过朗读和思考,体会诗歌的美,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渔歌子的人生态度,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和修辞手法,增强语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并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渔歌子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课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3.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3.课文解析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1.渔歌子“盼鱼得鱼,叹网空”的人生态度;2.课文中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掌控的思想;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

4.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修辞,并增强语感。

5.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我们有哪些坚持不懈的努力?2.怎样做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渔歌子的人生态度和课文中的思想,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6.总结教师对课文的内容、意思、语言和修辞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总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重点。

四、课后练习1.默想并背诵课文;2.练习解读课文中的语言和修辞;3.仿写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4.制作相关的图文表达作品。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估,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提升自己。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渔歌子的人生态度和课文中的思想,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渔歌子》。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赏析,详细内容为:1. 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及诗意境。

3. 分析《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把握诗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味。

3. 了解《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意境。

2. 教学难点:把握《渔歌子》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a. 自由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重音等。

3. 理解诗词:a. 学生自读,理解词语、句子。

b.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境。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b.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学习诗词赏析。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b. 教师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a. 抄写《渔歌子》,加强记忆。

b. 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渔歌子》2. 诗词内容:逐句展示诗词内容。

3. 诗词韵律:标注停顿、重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渔歌子》。

b. 结合所学,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2. 答案:a. 抄写正确无误。

b. 赏析内容合理,仿写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学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

具体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以及对作者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渔歌子》,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意境。

2. 学会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事迹,激发对文学作品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

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引出诗词《渔歌子》。

2.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理解: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

4. 赏析: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审美价值。

5.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7.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渔歌子》。

2. 在黑板上列出诗词的生字词、句式、意象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渔歌子》的赏析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流畅,体现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朗读与理解2. 赏析诗词的意境与审美价值3.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的介绍4. 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诗词的朗读与理解1.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注意停顿、重音,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原文:张志和的《渔歌子》。

2. 课文注释: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3.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

4.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注释中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课文解析,包括韵律、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3. 讲解: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诗歌的美。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渔歌子》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山水田园诗,锻炼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原文:《渔歌子》2. 生僻字、词解释3. 诗歌意境、韵律、修辞手法分析4. 课堂互动环节:提问与解答七、作业设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答案: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空旷的雪景画面,表达了诗人孤独、高洁的情怀。

韵律:五言绝句,平仄对仗工整。

修辞手法:对比、夸张、象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山水田园诗,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注释中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精品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精品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渔歌子》一课。

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全文解析、重点词语解析、诗词意境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全文,学会鉴赏古代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山水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全文,学会鉴赏古代诗词。

2.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新课导入:介绍词牌《渔歌子》,讲解词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3. 诗词解析:(1)学生自读词文,理解词的大意。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渔歌子”、“西塞山”、“白鹭”等。

(3)分析词的韵律、对仗,体会词的节奏美。

4. 意境领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中意境的理解。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的画面。

(2)仿写一首以《渔歌子》为词牌的诗词。

6. 例题讲解:以课后习题为例,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渔歌子》2. 板书内容:(1)词牌:《渔歌子》(2)作者:张志和(3)重点词语: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箬笠、蓑衣(4)诗词意境:山水之美、渔翁之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渔歌子》。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的画面。

(3)仿写一首以《渔歌子》为词牌的诗词。

2. 答案:(1)略(2)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渔歌子》的内容和鉴赏方法。

《渔歌子》的教案

《渔歌子》的教案

《渔歌子》的教案教案:《渔歌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渔歌子》。

课文描绘了一位老渔夫在江上捕鱼的情景,通过渔歌的歌词,展现了渔夫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江上捕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渔夫捕鱼的诗《渔歌子》。

2. 朗读课文(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朗读。

3. 学习生字词(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

4. 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渔歌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渔夫捕鱼的情景。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6. 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渔歌子》江上捕鱼渔夫辛勤劳动热爱大自然乐观态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渔歌子》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生字词。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渔夫捕鱼的古诗,如《江上渔者》、《渔家傲》等,并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渔歌子》。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具体内容为《渔歌子》一课。

该课文为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描绘了江南水乡渔家生活的美好景象。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意境体会及创作背景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渔歌子》,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了解江南水乡渔家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与意境体会。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诗歌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渔歌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字典查找不熟悉的字词。

4. 课文解析:分析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意境体会: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6. 创作背景了解:简要介绍作者张志和及《渔歌子》的创作背景。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渔家生活的认识。

8.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渔歌子》意境相近的诗歌,进行赏析。

9.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绘渔家生活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渔歌子》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意境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渔歌子》,并背诵其中两句话。

(2)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渔家生活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渔家生活的诗歌,进一步了解渔家文化。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 四年级渔歌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 四年级渔歌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四年级渔歌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

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

(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导读法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

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

在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渔歌子(教师板书课题),是词牌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二、读词,学习字词:
1、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书写生字,了解鳜鱼、箬笠、蓑衣。

3、读出节奏,字正腔圆。

三、理解词意:
1、你是怎样理解古诗的?用这种方法自己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汇报交流。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5词的第一句写了什么?第二句呢?
过渡:为什么渔夫“不须归”呢?
四、品读体会、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品读体会词中描写的内容:
大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如画的景物?圈出来。

从中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此时展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想象出这幅美丽的画面吗?
2、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师吟诵,生闭目想象。

(2)、谈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你闻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品读词句,(体味声音、气息。

)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优美的词语叫什么?(鸟语花香)从词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事物,同时我还从中看到了春天的美丽的色彩,你看到了吗?对词中山和水的描写可以概括为什么?(青山绿水)想象斜风雨中的自然景象。

结合课件训练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雨中的景象,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积累语言。

(3)、师总结,问:渔人眼前的景色美不美?如果你此时在江边看到这美景,你是什么心情?你对这美景产生了什么感情?想不想回家?你想在这儿干什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因此他乐而不归。

师: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他来江边的目的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因为他喜欢这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留连于山水之间,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于是他满怀激情、脱口而出,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古词——渔歌子。

过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感情朗读:
(1)、让我们大声吟诵,把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吧!(2)、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五、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1、把词中描绘的内容画一幅画;
2、写一段话描写词中的美景;
3、课外积累描写美景的古诗词。

4、书写本课生字,查出多音字,组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青)山(绿)水
鸟(语)花(香)渔人
斜风细雨(乐而不归)
(烟雨蒙蒙)
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