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会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88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吡格列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金芪降糖片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对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标签:金芪降糖片;吡格列酮片;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脏器损伤等。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致使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的状态,在长时间高血糖刺激下,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也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本篇文章将针对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介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88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中对糖尿病诊断的相关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在4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55.8±8.9)岁;病程范围在3年~14年,平均病程(8.6±3.2)年;其中有30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26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45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57.1±8.7)岁;病程范围在4年~16年,平均病程(9.1±3.5)年;其中,24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有29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单纯用药组单独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指标:(1)控糖效果;(2)不良反应发生率;(3)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的差异。

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控糖效果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X2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3)用药前两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HbAlc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3个月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纯用药组空腹、餐后2h 血糖水平、HbAlc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为临床多发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发挥降糖作用[1]。

本研究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

42例患者分为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除外1型糖尿病、酮症酸重度、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

21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低至42岁,高至78岁,年龄平均值(56.34±2.29)岁。

病程短至1年,长至26年,病程平均值(13.17±2.68)年;体重低至43kg,高至82kg,体重平均值(63.99±11.23)k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毕祥生【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用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BMI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总页数】3页(P49-51)【作者】毕祥生【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2.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 [J], 李颖;李健;胡德龙3.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陈雪梅4.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5.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J], 杨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后仍有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发生 , 经前及绝 经后 要及 时 绝 取 出 I D, U 防止 I D持续存在致子宫出血 。 U
参 考 文 献
子宫内膜 的价值. 中华妇产科杂志 97 3()3. 19 ,21:1
蒋春华. 绝经后子宫 出血病人经阴道超声 的子宫 内膜厚度. 国 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9 5 2 ( ) 37 19 . 2 6 : 6 .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蜘 ) ;
13 治疗方法 :3例患者随机分 为对 照组 ( . 6 单用胰岛素 ) 2 3
2 结

例, 治疗组 [ 胰岛素+ 吡格列酮( 顿灵 3 d ] 1 。胰岛素 0m ) 3 例
具体用法为患者早 晚餐前 3 i 0rn用诺和灵 3 R皮下注射( a 0 餐 后血糖高为主用诺 和灵 5 R) 0 。血糖 ( O G D法测定 ) 目标值为 : 餐 前末 稍 血 F G< . o l P 70mm l ,餐 后 2h末 稍 血 2 P 1. / h G< 00 m o门。每周 2d mL L 测定 3 餐前后和睡前血糖 以调整胰 岛素用
学意 义( > . )见 第 4 P0 5, 0 9页表 2 。治疗 3个 月后 , 两组 nn s
量; 血糖达 目标值改为每周 1d 测定 3餐前后 和睡前血糖。 所 有患者饮食运动保持相对稳定 , 共观察 3个月 。治疗前后测 定 F G、h G、 sH A e甘 油三脂( G)总胆 固醇 ( C 、 P 2P I 、 b l、 n T 、 T )高
两组患者治疗 3个月后 , 血糖 、 b 1 H A c均有下 降 , 治疗组
T G下降 、 L- HD - C升高 , 而对照组 T G下 降 、 D - H L- C升高不 明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作者:郭永胜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6期郭永胜辽宁省建平县中医院药剂科,辽宁建平 122400[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二甲双胍给予患者治疗。

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都有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进行对比,均无明显的变化,且经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10(a)-0008-01[作者简介] 郭永胜(1965.2-),男,辽宁建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药学。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指标,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探讨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现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到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均符合医学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唐宁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唐宁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唐宁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3月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住院序号奇偶数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不良反应较少,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2 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与肥胖、遗传、生活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在其病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身体各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发生原因为缺乏胰岛素,机体胰岛素作用降低,激素敏感性抑制酶作用降低[1]。

该病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干预、生活方式改善、节食与运动来进行治疗,其中口服降糖药为最关键、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降糖药物。

近年来吡格列酮这一药物在该病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为进一步观察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

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32例,年龄41~74 岁,平均(59.36 ±4.17)岁;病程 1个月~4年,平均( 3.10 ± 0.53)年;观察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 40~73岁,平均(59.9 ±4. 21)岁;病程2个月~4 年,平均(3.15 ±0. 50)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可对比。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伍英;曾立;王宁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05(40)4
【摘要】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30例)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总页数】2页(P195-196)
【作者】伍英;曾立;王宁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院内分泌科,南昌,30008;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院内分泌科,南昌,30008;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院内分泌科,南昌,3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生脉散加减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J], 李海玲;吴怀庭;苏建英;唐雨时;梁国雄;>梁露
2.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
3.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夏美娜;陈文娟;魏进;韩玉亭;高明殿
4.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J], 武静
5.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成方;马超;熊家义;陈炜炜;李仿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门冬胰岛素(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 (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实施治疗的价值。

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01-2021.06时间内,在我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以随机盲选法分组。

在常规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片,在试验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统计血糖控制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

结论:通过联合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具有更高安全性,适宜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2型;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疗效;血糖水平[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mbined use ofinsulin aspartic (30) and pioglitazone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01 to June 2021.06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sulin aspartic (30) +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r between 2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he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has higher safety,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 】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Insulin aspartic (30); Pioglitazone metformin; Curative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s近年来,基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2-06T10:01:02.8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胡旭琴
[导读]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胡旭琴
(山西省古交矿区总院马兰分院 030205)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观察。

方法:入选患者分为接受胰岛素促泌剂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共两组,疗程为3周,且在治疗1周后均加口服吡格列酮片。

记录两组患者的每日血糖检测结果(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血糖)。

治疗两周后。

加服吡格列酮前血糖达标率60%,加服吡格列酮片后一周的血糖达标率94.7%。

前后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服吡格列酮前后胰岛素日均用量分别为(22.2±10.6)U,(9.4±6.4)U,前后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

加服比格列酮后,原服用胰岛素促泌剂需减量。

且加服吡格列酮后仅有5人有轻微胃肠道反应,但可以耐受。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联合吡格列酮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使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节约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的用量。

同时,比格列酮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吡格列酮;联合;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155-01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1]。

本文目的旨在探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于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

年龄(43.5±9.2)岁。

病程(1.4±1.1)年。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国际通用的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依据: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mg/dl)或③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 mmol/L(200mg/dl)
1.3 纳入标准综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性别不限。

全科2型糖尿病患者同意采用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治疗期间并未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1.4 排除标准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水肿、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转氨酶高于3倍正常值。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和乳糜血患者。

1.5 方法患者入选后,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等专业指导教育1天后,筛选入组试验。

入组后随机分为两组。

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组。

两组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

其中,胰岛素组19里,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组15例,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治疗。

(1).测定所有受视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

血糖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血脂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2).所有入选患者分别给予胰岛素泵治疗与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一周,并依据每日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计量与口服药物的剂量。

一周后,均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片15mg/日,记录两组患者的每日血糖检测结果(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血糖)。

(3).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
≤7mmol/L,而且餐后血糖≤10mmol/L,而又不出现低血糖现象,血糖值≥4mmol/L,计算出每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肠溶片的日用量。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1)治疗一周后,血糖达标率为60%,两周后(即加服吡格列酮片一周),血糖达标率为94.7%,前后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

(2)一周后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为(22.2±10.6)U,联合比格列酮治疗后一周时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为(9.4±6.4)U。

前后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

口服瑞格列奈片与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后均减半量以上。

(3)治疗两周后,有4人停用胰岛素治疗,有2人停用瑞格列奈片,加服吡格列酮片前后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

(4)不良反应:有5人有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恶心,但可以耐受,给予抑酸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

3 讨论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又格列酮类。

主要通过结合和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起作用。

该受体被激活后通过诱导脂肪生成酶和与糖代谢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分化,并提高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被视为胰岛素增敏剂。

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DeFronz教授在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中阐述吡格列酮可以使糖耐量减低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72%,同时吡格列酮优于罗格列酮,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能够安全有效的降糖[2]。

此外,胰岛素可以有效快速降低血糖,早期应用可部分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部分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新发2型糖尿病恢复至自然病程的早期,部分患者可以停用药物治疗,饮食运动疗法可使血糖在一定时期内控制良好[3]。

通过胰岛素输注[4]以及用胰岛素类似物Lispro[5]来模拟第一时相分泌,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还可以降低胰升血糖素浓度。

1997年,Hasan等对1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经过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有5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至少2年的良好的血糖控制[6]。

我们研究证实,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治疗均可以有效降糖,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显著高联合治疗前。

节约胰岛素用量约50%,而且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的剂量也减半量以上。

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诊肥胖的患者,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早期联合吡格列酮与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治疗,使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节约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的用量,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的角度,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凋亡速度。

参考文献
[1]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1):5-9.
[2]DeFronzn RA,Tripathy D,Schwenke DC,et al.ACT NOW Study.Pioglitazone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N Engl J Med 2011;364(12):1104-1115.
[3]祝方.纪立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17(4):261-263.
[4]Bruce DG,Chisholm DJ,Leonare H,et al.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of deficiency in early prandial insulin secretion in
non2insulin2dependent diabetes.Diabetes 1988;37:736-743.
[5]Bruttomesso D,Pianta A,Mari A,et al.Restoration of early rise in plasma insulin levels improves the glucose tolerance of type
2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1999;48:99-105.
[6]Ilkova H,Glaser B,Tunckale A,et al.Induction of long2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by transient inteneive insulin treatment.Diabetes Care 1997;20:1353-1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