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小故事

合集下载

六个佛禅经典故事

六个佛禅经典故事

六个佛禅经典故事佛祖释迦牟尼的母后摩耶夫人产期将至,忽然王宫里出现了祥瑞景象:池塘里的白莲花盛开如伞盖,白鸟飞落在池边。

摩耶夫人在湖边午休时,梦见一只白象来投胎,夫人遂感腹中有动,便乘车回娘家分娩。

途经蓝毗尼园时,夫人因感腹内阵痛,便下车至一株茂密的婆罗树下休憩。

她刚走到树下,腹中便动了起来,此时万千世界奇光异彩,佛祖诞生了。

相传大梵天王请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并率众人把一朵花献给佛祖。

佛祖向众弟子传授正法眼藏时一言不发,只用手拈着那朵花。

大家都不明白佛祖的意思,只有迦叶会心一笑。

佛祖便宣布将“正法眼藏”传予摩诃迦叶。

为何传给迦叶?因为“正法眼藏”包含了佛家的一种涅槃妙心,这种妙心是无相的,不立文字的,所以也是无言语的,其中的智慧涅槃就在心领神会之间。

从前,在古印度,有一只将产小鹿的母鹿和鹿群走散了,独自生下两只小鹿。

母鹿去给小鹿找吃的,不料被猎人的捕兽工具捉住。

正当猎人要杀它时,母鹿流着泪请求让她去教会两只小鹿寻找嫩草和水源后回来再杀她。

猎人说:“不行,放你回去,你还不逃跑了。

”母鹿反复恳求说:“请相信我,如果我不回来,那不就成了说谎的坏人了?”猎人本来已经被母鹿的爱心感动,想放它走了,但还想考验它一下,就放走了母鹿。

过了没多久,母鹿果然回来了。

猎人十分感动,又见两只小鹿躲在远处掉眼泪,便对母鹿说:“你的爱心和诚实感动了我,我不杀你,你快带着你的两只小鹿走吧。

”母鹿叫来两只小鹿一起谢过猎人,然后带着小鹿们回到山林之中。

人最可怕的就是贪色和贪财,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陀就挡住了美色的诱惑。

阿难是有名的美男子,很多女子以前为之倾倒。

一天,阿难乞食时路过摩登伽女的住所,被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所迷惑,差点恋上摩登伽女,毁了戒体。

关键时刻是佛祖即时用楞严咒的神力协助阿难猛醒。

不过摩登伽女依旧追随阿难不止,佛祖只得劝摩登伽女出家修行。

终于,在佛法的感化下,摩登伽女不再被情欲所困,并证得了阿罗汉果。

之后阿难不解地问佛祖,自己为何会被女人迷惑。

禅故事五则

禅故事五则

禅故事五则禅故事五则原文地址:禅故事五则作者:寓言非常道作者吴礼鑫1、和尚与禅师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出家人的料,他便想下山返回尘世。

于是和尚便去向禅师辞行,言道:“师父,我天生愚钝,我的脑袋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还俗了。

”禅师并未言语,而是带着他来到寺庙里面一尊佛祖像前。

禅师问道:“你面前的是谁?”和尚回答道:“神圣的佛祖。

”禅师悄悄地走到佛祖像跟前,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佛祖像问道:“这尊佛祖像是什么做成呢?”和尚回答道:“它是石头做成的。

”禅师说道:“连石头都能开发成为神圣的佛祖,这可是天下的奇迹了。

”和尚听了禅师这番话,他立即打消了下山还俗的念头,立志安心修身养性悟道。

日后和尚成了一代著名的大师。

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定能成就自己!2、念经与成佛一位刚入门的僧徒向一位有名的禅师请教道:“大师,念经能够成佛吗?”禅师回答道:“不能。

”僧徒问道:“那么我怎样才能成佛呢?”禅师回答道:“念经呀!”僧徒困惑道:“大师,你不是说念经不能成佛吗?为何你又要我念经呢?”禅师说道:“如果你一生都只知道念经,你永远也无法成佛,然而念经是成佛的必由之路,你只有反复不断地念经,反复不断地钻研经学,反复不断地悟经求道,明了佛经的真谛,发现佛经的奥秘与美妙,你才能得道成佛。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唯有明迪人生的真谛,才能发现人生的善美,才能拥有美妙的人生!3、凡夫与老师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老师回答道:“做事,认真做事,坚持做事,就会创造奇迹。

”凡夫问道:“这是为什么?”老师回答道:“你现在为我烧火煮饭,等饭煮熟了,我就告诉你为什么?”于是凡夫就为老师做饭,不久饭就煮熟了。

老师问道:“你刚才是怎样煮熟饭的呢?”凡夫回答道:“我就这样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顺其自然就煮熟饭了。

”老师说道:“你开始做饭的时候,是生米;你反复不断地添柴加火,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凡夫感叹道:“原来创造奇迹并不神秘呀!”做,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4、学者与禅师一个学者决定写一本史无前例的奇书,然而他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学者感到相当困惑——为何人们不相信自己呢?学者为此专门去拜访请教一位有名的禅师,言道:“大师,为何人们不相信我能写出一本史无前例的奇书呢?”禅师问道:“你这本史无前例的奇书写成了吗?”学者说道:“我现在正在设想,还没有开始写,可是人们不相信我能写成这本书,人们觉得我是在异想天开。

禅故事及感悟

禅故事及感悟

禅故事及感悟1.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开悟前每天做什么呀?”老和尚笑着说:“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开悟后呢?”老和尚还是笑着回答:“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很疑惑:“这有啥区别呀?”老和尚说:“开悟前,我砍柴的时候想着担水,担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开悟后,砍柴就砍柴,担水就担水,做饭就做饭。

”感悟:专注于当下,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呀!就像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嘛!2. 曾经有个居士去寺庙,看到佛像前的供花特别漂亮,就问和尚:“这花真美,一定很贵吧?”和尚回答:“在喜欢它的人眼里,它无价;在不喜欢它的人眼里,它一文不值。

”感悟:价值这东西,不就是看我们自己怎么看嘛!就好比有人觉得榴莲是美味,有人却觉得臭烘烘的,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呀!3. 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说:“旗子在动。

”另一个说:“是风在动。

”这时师父走过来说:“不是旗子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呀!就像你心情好的时候看啥都美好,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不顺眼,不是吗?4. 有个年轻人苦恼地问禅师:“我总是很浮躁,怎么办?”禅师让他端着一杯茶,直到他觉得累了才放下。

然后禅师说:“浮躁的时候,就像端着这杯茶,一直端着会很累,放下就轻松了。

”感悟:该放下的时候就得放下呀,别总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想想我们有时候是不是非要纠结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呢?5. 一个和尚在雨中行走,没有打伞却一点也没淋湿。

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心中没有雨。

”感悟:心态决定一切呀!要是我们心里阳光,遇到困难也不会觉得那么苦啦,对不对?6. 禅师给弟子们讲:“有只猴子想捞水中的月亮,怎么都捞不着。

”弟子们问:“那怎么办?”禅师说:“月亮不在水里,在天上。

”感悟: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是错的方向呀!就像我们非要去够那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找找真正适合我们的呢!7. 一位施主问和尚:“人生为什么这么苦?”和尚说:“人生就像吃苦瓜,虽然苦,但也有它的清甜。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一则则生动的佛教禅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

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的。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

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是啊,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圆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杂技师走钢丝,钢丝悬于两幢8层楼高的建筑物之间,看上去摇摇欲坠。

杂技师登场了,每走一步钢丝都会摇晃,吓得观众尖叫连连,但他走了过去。

杂技师洒脱地朝着观众挥手,接着他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他问观众相不相信他能走过去?观众大喊,不要这样,太危险了。

他在观众的大喊声中,迈开了第一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走得飞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钢丝另一端。

观众拼命鼓掌,欢呼。

接下来,有人用绳子绑住杂技师的双手,而遮眼布条并没有拿下来。

杂技师问观众,相不相信我能走过去?观众彻底沸腾了,高喊,相信!当然,他又走过去了。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理小故事15个

禅理小故事15个

禅理小故事15个禅理小故事15个1.骡子的故事从前有一头骡子,它从小就在磨坊拉石磨工作,日复一日每天绕着石磨兜圈子……有一天,它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你工作了一辈子,现在老了也该退休不必再工作了。

从今天起你每天就躺在这里吃草、睡觉、呼吸新鲜空气。

”可是,这样的日子骡子活不下去,它每天还是绕着树兜圈子,日复一日……佛禅:诸君莫笑骡子傻?也许有一天……你也是笨骡之一?2.两只青蛙两只蛙同住在水塘,夏天池里的水被炎阳晒干……鸟择林而栖,蛙择水而居。

”哈,前面有一可水井。

””我们跳进去吧?这里可供我们居住和吃食呢。

””哼……””现在住进去当然很好,问题是将来怎能够出来?”禅理:做事情需顾到成绩。

你的时机或者只是一可井水………跳进去便利,进去可难!3.恶魔的帮手当世上发现了铁的岁月,有禅理的话。

大树们就焦虑着未来的命运………"可怕!""既生树何生斧,是谁发觉了这种恶魔的凶器?""倘若不是树提供了斧柄,光是这块铁怎能侵犯得了你们?"佛禅:噩运酿成的缘起,听说佛经禅理。

通常是由于本身;最大的仇人通常是自身.4.熊与鱼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归捕到一条小鱼。

“我太小了根本不够你塞牙缝。

放我回溪中吧,过几年我就长成一条大鱼,那时你再吃我才肥美也够你饱餐。

”“你知道我为什么能长得这么高壮瘦削吗?由于我不会为了一个大而无望的时机,而抛掉手上具有的小利益。

”佛禅:人多景仰着过去,看着佛经。

期盼着另日而没有在过此刻。

能操作把持目前具有的分明地过着此刻,才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5.狐狸与葡萄园有一只狐狸看到一个葡萄园结满了果实…………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终归能够进来了!好吃!好吃极了!”“吃得真过瘾,回去吧。

”哇!又钻不进来了……………只好重施故技,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成绩是进去了没错,但肚子不是跟进去是一样。

佛禅: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光秃秃的出生,又孑然则死去。

6个禅理小故事,深受启发!

6个禅理小故事,深受启发!

6个禅理小故事,深受启发!其一: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一说这一年里的感受,但是,只许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问到一个新来的小和尚说:“你这一年里的感受是什么?”小和尚答道:“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到了这个小和尚说:“你这一年里的感受是什么?”小和尚答道:“食劣。

”第三年年底,这个小和尚还没等到住持问到他,他就主动找上住持说:“告辞。

”住持望着这个小和尚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这位住持所说的“魔”,就小和尚心里面那没完没了的抱怨。

这个小和尚只是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

其二:两个在沙漠中行走已经多日的旅人,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了一位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各半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这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心想:上天给我留下这半碗水,真是恩赐,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前者因为挑剔这半碗水而死在了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抱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其三:一阵风吹来,花儿纷纷飘落。

弟子问:“当花儿谢了,春天是不是结束了?”“当花儿谢了,不是春天结束了,而是春天正在远行,在她远行的路上,花儿在开,叶儿在绿,草儿在青,燕子在飞,蝴蝶在舞。

”禅师告诉弟子。

“哪春天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弟子问。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就能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

”禅师说。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什么呢?”弟子问。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红的花、绿的叶、青的草,带回和煦的春风,带回明媚的阳光,带回温暖和美丽,带回生机和希望。

经典禅语故事10则

经典禅语故事10则

经典禅语故事10则经典禅语故事10则其实有很多的经典禅语故事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大智慧,我们倘若能从中有所收获,必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下面为大家带来经典禅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也希望你从中有所感悟!经典禅语故事10则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3、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4、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 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 “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 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 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 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 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 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4、不留平常心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 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 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 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 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 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 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 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 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 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 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6、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 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 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 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 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 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 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7、送一轮明月

1、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 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释 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 去。”
2、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 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 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 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 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 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 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 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 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1、放下

“两个和尚遇到无法过河的年轻女子请求 帮助,师兄毫不犹豫地把女子抱过了河, 他们继续赶路。过了好久,师弟忍不住质 问他:‘你是出家人,不能近女色,怎么 能抱那女子过河呢?’师兄答道:‘我是 抱了那女子,但我把她抱过河就放下了, 而你却是抱着这女子走了数十里路还不肯 放下。’”
12、咸淡有味
17、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 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 他。”
18、悟性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 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 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 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 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 “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 “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因其真谛, 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 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 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 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 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 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8、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 一回,临行前他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 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 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 弟子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 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 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 而种兰花的。种草养花,本是为修身养性,娱乐自 己,取悦他人;若是因为几盆兰花而发怒他人,伤 害身心,岂不是违背了种花的初衷?”
13、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 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道吾禅师 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示意见道:“我不认为如此。”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是邪?是正?” 道吾抚掌大笑,说道:“汝不愧为我的侍者。” 仲兴便向道吾禅师礼拜。 道吾禅师开示的“是正?是邪?”这内中的道理,所谓“邪 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 天天说道的人,却破坏人的信心;有些好打喜骂的人却能给 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 正则总正”。 仲兴禅师认为宇宙有“诸法因缘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诸法因缘灭”,能体会 时则不执断,亦不执常,作如此会时,则一切皆正。若将手 中物执有执空则皆是邪。以此见地反问老师,道吾禅师欣慰 嘉勉,终于师资相契了。

禅宗五祖弘忍曾问:“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 幡动?”六祖慧能答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是仁者心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 们心动不已的诱惑委实是太多太多了,但弱水三 千,只可取一瓢饮,心幡摇荡之际,何妨低眉问 禅?比如,去听一听在太阳下袒胸露腹号曰“晒 经”的那位禅师严肃的话语:“你们晒的藏经是 死的,会生虫。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话,会 干活,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 更珍贵。”
16、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 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 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 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 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 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 的脾气?”
4、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 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 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 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 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5、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 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 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 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 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 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 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 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 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 顿时面红耳赤。
有位老禅师住在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 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 之时起了微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 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他脱下身 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时,老禅师 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有 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把长 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 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 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天,当 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 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 轮明月给他。”
9、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 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 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 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 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 如求己。”
10、风动、幡动、心动
15、不信是真谛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 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 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 确?”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 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 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 《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 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 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 “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
谢谢!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 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有一天,名教育家夏 丏尊先生前来拜访,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 先生不忍心的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 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 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 道。” 弘一大师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 一句多么富有佛法禅味的话啊!弘一大师把佛法应用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味道。一条 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 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 可说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