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一则则生动的佛教禅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
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的。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
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是啊,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圆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杂技师走钢丝,钢丝悬于两幢8层楼高的建筑物之间,看上去摇摇欲坠。
杂技师登场了,每走一步钢丝都会摇晃,吓得观众尖叫连连,但他走了过去。
杂技师洒脱地朝着观众挥手,接着他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他问观众相不相信他能走过去?观众大喊,不要这样,太危险了。
他在观众的大喊声中,迈开了第一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走得飞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钢丝另一端。
观众拼命鼓掌,欢呼。
接下来,有人用绳子绑住杂技师的双手,而遮眼布条并没有拿下来。
杂技师问观众,相不相信我能走过去?观众彻底沸腾了,高喊,相信!当然,他又走过去了。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原来想要开悟,首先不能执着于开悟,而应该再生活中慢慢累积,不经意寻找。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禅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禅理小故事:一个杯子一个富人问禅师:“我一生忙于赚钱,请问我应该赚多少才停止?”禅师在桌上摆了一个杯子,拿一大壶茶注满杯子。
茶水都溢满整张桌子了,禅师还是继续倒,直到把整壶茶都倒光为止。
禅师问:“你懂了吗?”富人說:“我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整壶茶水是你一生所赚的钱,杯子的容量是你一生所需要花的钱,赚超过自己所需要的财富,只会满溢出来,无法留住。
”禅理小故事:成功的时机早年,庙里种了一些黄豆。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小和尚走到地里,一串串饱满的豆荚被小和尚碰得“刷拉刷拉”响。
随后,有些豆荚爆开了,黄澄澄的豆粒蹦得到处都是,豆秸上的空壳则打了卷,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很伤心、很遗憾的样子。
小和尚怕糟践了即将到口的粮食,回去找出镰刀,告诉老和尚:“豆子都熟透了,赶快收割吧。
”老和尚说:“明天清晨再割吧。
”小和尚以为他没时间,就说:“你没空的话,就让我去割吧。
”老和尚说:“你不能去!现在正是烈日当头,豆荚都晒焦了,一碰就爆开了,豆粒四处蹦,无法收拾。
等明天清晨,夜里下了露水,豆荚潮湿了,就不会爆开了。
”第二天一早,小和尚就与老和尚一起去割豆子。
果然,豆秸、豆荚潮乎乎的。
直到割完,也没有一个豆荚爆开,一个豆粒也没有损失。
启示:收获,也是讲究时机的。
同样是熟透的果实,如果收获的时机得当,就会满载而归;否则,到手的果实也会不翼而飞,让你劳而无功。
禅理小故事:本性与天性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

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人生路上,你是不是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禅师哲理故事篇1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禅师哲理故事篇2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
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
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的那张脸简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武士勃然大怒,“哐”的一声抽出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对准了白隐禅师的胸膛。
此刻,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了一躬,谦卑地道歉。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温和地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禅师哲理故事篇3有个年轻人脾气暴躁,听到一点点风吹草动、闲言碎语就要生气,禅师好意规劝,他却冲着禅师大骂,禅师不以为忤,反而笑眯眯地为他沏茶,一股股茶香扑鼻而来。
望着禅师专注而陶醉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问道:“您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呢?”禅师指指自己的耳朵说:“我给它安了一个筛子,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话就像面粉一样往里漏,而那些不中听的话就像石子一样被挡在外面。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前言禅师是一位智慧而深思熟虑的人,他以简洁而富有意义的话语传达了无数道理和哲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分享几个禅师的哲理故事,希望能够启发您的思考和生活。
故事一:蝴蝶与花朵有一天,禅师走在花园里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他微笑着说道:“蝴蝶和花朵之间是一种美妙的共生关系。
蝴蝶在花朵上停留片刻,从它们身上获得食物和滋养,而花朵则借助于蝴蝶传播自己的花粉,实现繁衍。
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世界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网络。
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尊重和合作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故事二:断舍离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学生来拜访禅师,他向禅师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我感到生活压力很大,我总是担心失去一些东西,无法放下。
”禅师听到后微笑着说:“生活就像一个房间,你需要明智地选择将什么放入其中,将什么抛弃。
只有通过断舍离,你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所困扰,追求无尽的欲望和物质财富。
然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简化生活,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专注于内心的需求和价值。
故事三:静心冥想的力量一位学生问禅师:“禅师,您常常强调静心冥想的重要性,但我总是无法静下心来。
”禅师微笑着说:“想象一下湖面,当湖面平静如镜时,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景象;而当湖面波澜起伏时,你却无法看到湖底。
同样,当你的内心平静时,你将更容易看到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真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通过冥想和思考,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答案。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在的挑战和困扰。
故事四:珍惜当下的时光有一天,禅师看到一位年轻人焦虑不安地走来走去。
禅师问他:“年轻人,为什么你如此焦虑和忧虑?”年轻人回答:“禅师,我总是想着未来的事情,担心自己的成就和未知的风险。
”禅师微笑着说:“你看到的只是树的上层枝叶,而忽略了树根的牢固。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第一则:禅师的竹篮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师:“禅师,我觉得学习禅宗好像是在打水漂。
费了那么大劲,为什么最后一滴水还是留不住呢?”禅师听了笑了笑,拿起手边的一个竹篮递给学生说:“你拿着这个竹篮,去往河边打水漂,用力往上撩一篮河水,当河水流到篮子的底部,便会发现,河水自然会溢出篮子,无法留住一滴水。
我们的内心就好比这个竹篮,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渴望和欲望,总是无法满足。
”学生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原来禅宗所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第二则:空杯心态一位国王邀请禅师到王宫里,想向禅师学习禅宗的智慧。
禅师来到王宫的时候,国王准备了一杯清水,洒掉一半,然后递给禅师。
禅师接过水杯,等了一会儿,国王问禅师:“你为什么不喝水呢?”禅师笑着说:“因为杯子里还有一半水。
”国王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心态不够空杯,永远无法接纳更多的智慧。
禅师告诉国王:“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接纳新的智慧。
”第三则:不要執著有一位商人到寺庙请教:“大师,我一天到晚忙着做生意,但总不如意,不知如何是好?”禅师听了他的诉苦,伸手轻轻抚摸他的头,然后举起一只空杯,倒满了水,然后在水中加入了一颗大石头。
商人看到水溢出杯子外,水漫过寺庙地板。
禅师又拿出一颗小石头,放入杯子中。
水面上立刻涌出了一圈圈的波纹,水花四溅。
过了一会,水面恢复了平静。
禅师问商人:“你明白了什么吗?”商人摇摇头。
禅师传授商人:“不要在水中加入大石头,而要做些小改变,这样才能使生意顺利。
”商人听了之后,反思自己,悟出了要做小调整而不執著于大变化的道理。
这三则禅语故事都告诉我们,禅宗教导我们要放下执著和欲望,接受改变并保持空杯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智慧。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经典禅语故事10则

经典禅语故事10则经典禅语故事10则其实有很多的经典禅语故事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大智慧,我们倘若能从中有所收获,必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下面为大家带来经典禅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也希望你从中有所感悟!经典禅语故事10则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3、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4、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禅理小故事

作文素材之禅理小故事1、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2、一人见禅师吃饭至哦有一碟咸菜,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禅师:咸有咸的滋味。
饭毕,禅师喝了杯白开水,问:这是不是太淡了?禅师:淡有淡的滋味。
(生活亦是如此,不论咸淡,各有各的滋味。
)3、一弟子棋刚走几步送了一子,想悔棋又不好意思,只好认输。
下来后,禅师笑道:人生与棋局相似之处甚多,你能说说么?弟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最大的不同呢?棋盘上须按照规矩来,人生虽处处有规矩,但能不逾越者少。
禅师道: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人生不能悔棋。
4、一个生意人来拜望禅师,问道:“信佛能发财吗?”禅师答:“不能。
”“那为何要信佛呢?每天念经花这么多功夫,还不如去忙赚钱。
”禅师笑道:“想了生死的人,勤用功;不知道了生死的人,忙辛苦!‘忙’字为心亡,财富再多,又复何用?”5、师傅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6、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7、一位学者找禅师问禅。
禅师没有说话,只是拿起茶壶给他的茶杯中倒茶水。
杯中茶水溢出来了,可是禅师还在加水。
学者忍不住说:“不要再加了,水溢出来了。
”禅师:“你的心就像这杯子一样是满的,我怎么和你说禅呢?”(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8、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也找不到。
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
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音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个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2.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3.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
4.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
5.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6.瞬息人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天问一个弟子:「人命在几间?」这一个弟子回答说:「在几天之间,很多人今天是活泼泼的,说不定几天以后就死了,所以人在世间数天之间就有很大的变化。
」佛言:「子未知道!」。
接着释迦牟尼佛又问另外一个弟子:「人命在几间?」。
这个弟子回答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顿饭的时间这么久。
有的人吃饭之前,还是好好的,可是一顿饭还没有吃完,就已经呜呼哀哉了!」佛又言:「子未知道!」。
释迦牟尼再问另外一个弟子:「人命在几间?」。
对曰:「呼吸间!」指因一呼一吸的持续不断,我们的生命才能够维持下去,要是一口气转不过来,那就什么都结束了。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释迦牟尼佛听了这位弟子的回答,诚心嘉许。
中国佛学禅语八条佛曰
1。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