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素描历史的演变

合集下载

素描拓展知识点总结

素描拓展知识点总结

素描拓展知识点总结一、素描的起源素描起源于古代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素描主要是用来做雕塑的前期设计草图,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雕塑的形态和结构。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素描作品主要以神话题材和人物造型为主,以其简洁的线条和准确的比例著称。

此后,素描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素描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到了人体结构、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等方面,素描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特点。

二、素描的发展随着艺术的发展,素描在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方面,素描是作为艺术家的基本功而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西方绘画艺术中,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在雕塑方面,素描则是雕塑家设计雕塑作品的前期构思和设计,可以帮助雕塑家更准确地把握雕塑的形态和结构。

在建筑设计方面,素描则是建筑师用来设计建筑结构、透视效果和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素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现代素描作品多样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使得素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素描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用数码素描来探索和表现更加丰富的艺术表达。

三、素描的技法素描作为一种绘画技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法和表现手段。

素描的技法主要包括线条、明暗、透视和构图等方面。

1. 线条线条是素描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运用可以描绘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线条的粗细、方向、长度和稳定度等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到素描作品的质量。

2. 明暗明暗是素描表现物体形体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明暗的对比可以营造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精确的阴影和光影来使作品更加富有形式感和层次感。

3. 透视透视是素描表现物体空间关系和远近距离感的技法,通过透视效果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透视的种类有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等,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透视手法。

素描发展简史

素描发展简史

《基础素描》 PPT辅导学习资料第一章 素描概述第一节 2、素描发展简史古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的摇篮和发源地。

希腊人崇尚自然美,以摹仿自然为最高准则。

这一特征,使西方艺术自古以来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希腊 瓶画作品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的优秀传统,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镶嵌画和壁画中,画面形象注重写实意味,描绘极为精致。

中世纪的艺术被称为基督教艺术,绘画以宗教为题材,远离现实生活。

采用象征的手法,追求平面效果和装饰性,具有宗教的神秘感。

古罗马庞贝古城壁画作品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给欧洲绘画注入新的生机,画家们运用新兴的科学方法,发展了艺术“模仿自然”的造型观念,文艺复兴早期代表画家马萨乔把透视学、解剖学融入绘画当中,并通过光影,表现运动中的人物造型。

波提切利的作品重视用动感的线条塑造体积,线条具有典雅的韵味。

意大利波提切利 作品达·芬奇把绘画造型观念和表现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将结构比例与空间透视和明暗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素描中展现出具有空间深度的体积感。

意大利达芬奇 作品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充满力量和气势,他曾经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作品拉斐尔的素描优雅沉静,线条富于韵味,表现力极为丰富,成为后世古典风格推崇的典范。

意大利拉斐尔 作品德国画家丢勒、荷尔拜因的素描,具有北欧民族特有的严谨、简洁的风格,注重理性思考,素描于规矩中透露着严谨精致,笔法准确有力,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披露,,表现出高超的素描技艺。

德国丢勒 作品德国荷尔拜因 作品17世纪,以 意大利画家卡拉奇兄弟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非常重视素描教学,他们追随古希腊艺术中的经典审美样式,重视素描的内在气质表达,追求典雅与崇高,为古典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卡拉奇 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主张描绘现实生活,素描作品重视模仿自然,运用明暗对比画法,追求画面的真实性。

2.素描的发展与演变

2.素描的发展与演变

3.近代素描艺术
19世纪法国画家塞尚提出来几何形体结 构学说,奠定了近代素描造型的科学基础。 门采尔与珂勒惠支是同时期德国素描的杰出 代表。
19世纪末,俄国素描学派的代表人物契 斯恰科夫创立了俄罗斯素描教学体系,发展 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传统。 20世纪的西方素描被通称为现代派素描,其 流派纷呈,毕加索、康定斯基、达利、蒙特 里安是其中的代表。
唐末经五代至北宋时中国传统线描艺术发展的高峰。自 盛唐吴道子创“白画”开始,线描开始走向多元化。宋代李 公麟将白描推进到纯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的近代素描源于近百年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五四 运动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西式艺术教育得 以在中国普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对中国近代素描 民族风格的形成具有开创和先导的作用。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素描
安格尔的素描
2.系统化美术教的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一些艺术大师相继去世之后,意 大利流行着一种因袭某些大师风格的所谓风格主义,当 时反对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1573—1610) 和卡拉齐兄弟(阿尼巴.卡拉齐,1560—1609);洛多 韦科.卡拉齐(1555—1619);阿果斯丁诺.卡拉齐 (1557—1602)等人。卡拉齐兄弟为了更有意识地恢复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传统,于1585年在波仑亚城创办 最早的美术学院,他们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美术青年工匠 的学习方式,运用文艺复兴以来美术创作和基础理论的 科学成果,按一定的程序,对美术青年进行系统地培养 训练。其中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方法已开始诞生。 这种以素描基础训练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美术学院在意 大利出现之后,很快就普及到了欧洲各国,并影响到全 世界的美术教育。
门采尔素描 珂勒惠支素描
达 利 毕加索康蒙定特 Nhomakorabea斯

简述素描艺术发展衍进的历史

简述素描艺术发展衍进的历史

简述素描艺术发展衍进的历史简述素描艺术发展衍进的历史素描艺术是绘画的基础,它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阴影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在人类历史上,素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简单描绘到现代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不断地衍进和发展。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物体的形态。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的金字塔图案就是基于简单的几何形状而设计的。

在中国,古代画家也常常使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和动物的形象。

这些早期的素描作品虽然简单,但它们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基督教艺术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技巧来表现宗教题材。

他们使用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宗教故事的内涵。

同时,这个时期的素描作品也开始注重细节和逼真的表现,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以其精湛的素描技巧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素描艺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19世纪末期,印象派画家们开始使用快速、轻柔的笔触来表现自然景象,这种风格被称为“点彩派”。

点彩派画家们不再追求逼真的细节,而是注重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同时,20世纪初出现的立体主义运动也对素描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体主义画家们试图通过分解物体的形式来创造新的视觉效果,他们使用多角度的视角和错综复杂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和关系。

在20世纪中期之后,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素描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得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素描创作,同时也为素描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例如,一些数字艺术家们使用像素化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总之,素描艺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绘画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总结中国素描演变

总结中国素描演变

总结中国素描演变引言素描是一种用简单的线条和阴影来表现物体形态和空间关系的绘画技法。

作为绘画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本文旨在总结中国素描的演变过程,探讨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唐宋时期的素描起源中国素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

在这个时期,素描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而更多地被用于绘制绘画作品的前期草图。

唐宋时期的绘画注重传统的线描技法,力求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而没有过多地注重阴影和表现形态的细节。

元明清时期的素描发展素描在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在元代,素描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描绘人物、风景和静物等主题。

在明代,素描技法趋向成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使用阴影和光线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变化。

清代,素描达到了巅峰,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留传至今。

近代素描的创新和发展近代中国素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一次创新和发展的阶段。

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艺术家们开始摒弃传统的绘画形式,开始尝试用多种线条和材料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影响下,中国素描逐渐与现代洋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许多艺术家通过素描展现了社会现实、思想意识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当代中国素描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当代中国的素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延续传统素描技法,力求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将素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表现方式,突破了传统素描的限制。

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在绘画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帮助艺术家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还能通过线条和阴影的表现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法上,还体现在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的传承和创新上。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第一章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基本解释1.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2.文学上指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详细解释1. 单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

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2. 文学上运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写法亦称素描。

美术理解是绘画中的术语。

在汉语中解释:“素”从字面上指单纯、直接和质朴、真实。

“描”是指写、画、挥舞、临摹、写生的意思。

素描的定义是指用单色来描绘物体的形象。

素描是一门关于认识和表现形的学问,是指导表达造型艺术的一种最基本的、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

我们常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训练手段。

最早作为素描的雏形形式产生的就是那些古代岩洞的岩画,当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简洁朴素的描绘正是人类祖先对自然界的真实感受。

16世纪在意大利,美术学院产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现在美术学府的画室。

1912年在我国上海美术学院正式开设这一课程,1958年受到冲击,1962年恢复,到“文革”时期又受到冲击,直到1976年在全国各大美院开始恢复。

从素描的发展历史上看,从古埃及、两河流域到古希腊、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欧洲17世纪古典画派到20世纪现代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

在素描教学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观察和刻画客观物象的造型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常常以把形体画得像不像、准不准、整体不整体作为检验素描水平的高低。

作为设计人员同样要具备素描的基本功。

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

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

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

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

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基础教程课件1.1素描发展史简介

素描基础教程课件1.1素描发展史简介

图1-1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1 素描发展史简介
1.1.1素描的起源
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继史前时期的绘画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壁画,但是由 于历史的演变保留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从仅存的残缺壁画看来,古埃及壁画仍以线造型为主,具有浓 厚的东方色彩;而古希腊。如果 画这些壁画的画家都画有草图的话,这些草图就是一张张杰出的素描。可惜,这种素描画我们是看不 到了。但我们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瓶画中,看到当时古希腊艺术的素描水平。
古埃及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1.1 素描发展史简介
1.1.2中国素描发展简史 1.1.2.1中国素描的萌芽阶段
素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同样得到验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早 期的岩画、彩陶纹样中窥见到素描的维形。
在内蒙古阴山西部的狼山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绘画作品。中国岩画和国外 岩画大都描画的是与原始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具有纯朴稚拙、造型简练、以线为主、用色单一 等特点,反映出中国素描最早的面貌。
内蒙古阴山西部的狼山岩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1.1 素描发展史简介
1.1.2.1中国素描的萌芽阶段
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我们可以 看到绘画造型水平的提高。精美的纹饰、流畅的线条,反映出 当时人们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和造型能力。 如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图1-2),人面被概括成圆 形,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 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 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又如马家窑文化《水旋纹盆》,盆内 外用精致的线条勾画出连续的水旋纹图案,内外呼应,反映了 当时人们对水的崇敬与赞美
第1章 素描基础知识

素描的发展简史

素描的发展简史
习 作

丢勒
习 作

丢勒
习 作

丢勒



丢勒



荷尔拜因
油 画 肖 像

荷尔拜因





荷尔拜因





鲁本斯





鲁本斯






鲁本斯





安格尔





安格尔




四 素描的发展(现代素描)
• 现代阶段,素描已经作为独立的作品出现,且其 风格和样式呈多样化趋势,表现题材大为拓宽, 表现媒介和材料也极为丰富。
室 内
• 风景
森-山方(法国)

莫兰迪(意大利)
静 物

静 物
莫兰迪(意大利

席勒(奥地利)
人 物


席勒(奥地利


大卫-霍克尼(英国)
肖 像


大卫-霍克尼(英国


基塔劼(美国)
人 物
基塔劼(美国
人 体


阿尔巴赫(英国)
头 像
• 无题
阿尔巴赫(英国)

克莱门特(意大利)
石膏人物
•2
头像
•1
半身像
•1
人体
•1
人体影与写实练习
•4
人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描基础:素描历史的演变
素描是什么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

常见的素描画是以黑
色(即利用黑白的层次)描绘的,但也有用一种彩色描绘的(如棕、红、绿、蓝等),或一种彩色加黑或在此基础上加白粉,也属于素描。

更具
体地说,素描是舍弃了对象的多种色彩关系,用单一颜色的线条或明
暗描绘对象的外形、比例、结构、体积、空间、质感和色彩的浓淡,
使用这些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来综合表现形象的绘画。

素描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一是线描(相当于中国画的白描);二是
以明暗手段表现物象的体积的所谓明暗法;三是线条与明暗法的结合,
亦称线面结合法。

因为素描画排除了色彩的直接表现,集中使用造型艺术的基础因
素去表现对象,所以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逐
步形成了既有别于素描创作又有别于画家的素描习作的素描基础训练。

这种系统的素描基础训练,已经成为学画者的必经之途。

早期的素描
人类开始懂得绘画是从素描开始的。

根据考古的发现,现在所知
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高省多尔多涅附近称为接斯柯的
岩洞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

前者距今约两万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后者约在1万年以前,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绘
制的。

原始人用最简易的材料描绘他们在狩猎活动中的主要猎获物。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野牛尤为精彩,其中一只低头挺角准备
向前冲击的野牛,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充满向外的运动感。

这是用
烧鹿脂的灯烟画成的,然后用朱红色的矿物颜料粉末上色。

这些古代
壁画基本上是用单一颜色实行描绘,所以,也能够说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素描画。

随着人类的进步,绘画才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是素描的方
法走向色彩的表现,素描画也从原始阶段逐步得到发展。

在世界美术发展,继史前时期的绘画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埃
及和古希腊的壁画,可惜保存下来的很少。

从仅存的残缺壁画看来,
古埃及壁画以线造型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而古希腊的壁画虽然
仍以线的造型观点为主,但已向立体的表现演变。

在开罗美术馆陈列
的古埃及画家所画的素描《狗》,是这个时期保留下来的素描习作,
能够看出古埃及画家已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夫。

从古希腊保存下来最多
的堪称世之瑰宝的雕刻作品和流传下来的很多画家的作画故事看,古
希腊的绘画肯定也会和它的雕刻那样有过极高水平的作品。

如果画这
些壁画的画家都画有草图的话,这些草图就是一张张杰出的素描。

可惜,这种素描画我们是看不到了。

但我们能够从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瓶
画中,看到当时古希腊艺术的素描水平。

古希腊瓶画有三种式样。


期的是黑像式,即在白底子上把用线条勾画的形象涂上黑色,像剪影
那样。

后期叫红像式,即与黑式相反,背景填黑釉而形像留空白(空白
处为陶器的红色表面,故称之红像式)。

以后又发展到使用白描的瓶画。

这些瓶画造型简练优美,结构严谨,本身就是一幅幅素描杰作。

我国
长沙战国楚墓的帛画,大约为公元前400多年至前200年期间(与古希
腊同期)的产物。

用黑白两色描绘一位中年妇女合着掌,抱着必胜的信
念去迎接生命与和平的胜利(画面上的凤,代表生命与和平,在矫健地
扑击近似蛇形、代表死亡和灾难的夔),这幅古老的素描画能够看出我
国古代绘画也同样达到了极大的水平。

此后我国的传统绘画基本上是
沿着这种以线造型为主的路子发展下来的。

从古代世界史前时期之后的绘画素描作品看来,这时各国的绘画
素描作品已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但都保留了以线造型为主的史前时
期绘画的特点。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但没有很突出的创造。

其后随
着中世纪封建统治的日益专横,基督教的发展和神权至高无上的统治,中世纪艺术除了建筑方面因为歌颂神权建立教堂,创造了罗马式和哥
特式建筑,以及为教堂修建而发展起来的玻璃镶嵌画之外,绘画绝大
部分是为装饰基督教堂或王侯宫殿、贵族邸宅而画的壁画,也有用笔
画在羊皮纸上的插图。

这些插图也是保留下来的素描画之一种,但仍
然基本上是线描的,大多都十分软弱、幼稚。

按照基督教禁欲主义的
观点,人物形象都刻画得脸无表情。

这个时期能够说是绘画的黑暗时期。

当时无所谓专门的画家,而是老百姓在贵族、主教的订货或命令下,为他们新的邸宅或教堂搞装饰。

这种工匠画完后,就回去养牛、
耕田或打铁,他们完成的任何一张作品都没有署名,因为他们在社会
上根本没有地位。

那时也许存有徒弟跟师傅学画,一边工作一边学画(即帮老师复制或放大作品)的情况,但却没有实行绘画的基础训练,
因而中世纪的绘画水平是很低的,人物比例不对,也不注意远近大小
的规律。

这个时期,在中国造纸术还未传到之前,画匠们的素描画是
画在羊皮、木板、绢绸、竹片、兽皮或墙壁上的,这些材料都远不如
画在纸上那么方便,表现力那么丰富。

这个时期的素描也很单调呆板,它的真正发展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到来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