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II 课题1植物细胞工程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植物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优点: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1)取材: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因为此处细胞内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优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人工种子(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优点:①繁殖周期短; 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③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可节约土地。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1)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
(2)过程: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用分生区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3.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0。
4.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当年便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5.植物微型繁殖和用人工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繁殖,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即可。
人工诱导(3)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②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1)原理: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从产生突变的个体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细胞产物的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学习资料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 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班级:科目: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0分钟50分)1。
(18分)图1描述了“白菜—甘蓝”幼苗的培育过程;图2反映了某个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染色体的状态.请据图回答:(1)图1过程②中原生质体A和B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1过程③中某个细胞周期内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填写)。
(3)甘蓝与白菜均为二倍体(2N),“白菜—甘蓝"幼苗培育过程中杂种细胞内最多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白菜—甘蓝体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内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4)如果“白菜-甘蓝"幼苗栽植过程中根部被水淹了,水浸期间对“白菜—甘蓝”植株的根细胞进行测定,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则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解析】(1)原生质体能够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解旋,呈染色质状态,故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为beacd.(3)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因此“白菜-甘蓝"杂种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有8个染色体组.“白菜-甘蓝”是四倍体生物,因此纵坐标的DNA含量应设置为4N和8N,横坐标表示分裂时期,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4N→8N),末期还原(4N),如图所示:(4)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说明根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假设均为 1 mol,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1/6 mol,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1/2 mol,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专题2 细胞工程2.1 植物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分化基础上,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动物细胞工程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
三、设计思路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分化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过,所以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可通过教材上的番茄—马铃薯实例引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与马铃薯杂交,培育出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然后步步设疑,逐级探究,直至培养成杂种植株。
四、教学方法: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不容易。
教师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和多媒体辅助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七、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今天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二个专题:细胞工程。
什么叫细胞工程?我们先来看一教师讲授下,细胞工程概念和分类,在这三类分类中,今天先学习植物细胞工程。
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技术。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项技术,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细胞分化时候,已经有所了解。
而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也。
专题2 细胞工程2.1 植物细胞工程

随堂练习:
5、有关全能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 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和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 性很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 全能性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
产量吗?为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从植物体上取材少,培养周期短, 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繁 殖出大量的试管苗。如果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 粮食生产,将会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培育无病毒 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培育转基因植物,等等,这些 技术手段也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壁方法呢? 酶解法(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如何融合的呢?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两大类:物理法是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促使原 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PEG)等试剂作为诱 导剂诱导融合 。
?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
下一部该做何处理?
专题2 细胞工程
有一个梦想……
番茄与马铃薯同属茄科植物,但不是同
属的植物。番茄的果实和马铃薯的块茎是我 们经常食用的蔬菜。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在土 壤中。 人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幻想:让一株植株 地上部分结番茄,地下部分长土豆。这个幻 想可能实现吗?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 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 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科学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 按操作对象分类 动物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优点: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二)作物脱毒
1、选材:分生区的细胞(根尖、茎尖 等)
2、优点:
避免病毒对 作物的影响, 提高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脱毒草莓
(三)、人工种子
诱导植物愈伤组织 ↓
胚状体的诱导 ↓
胚状体的成熟 ↓
胚状体的机械化包裹 ↓
贮藏或种植
①去除细胞壁 ②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③组织培养
保持优良性状
意义 繁殖速度快、大规模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克服不同种生物远源杂交 的障碍
联系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了组织培养
§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一)、微型繁殖技术
1、微型繁殖技术: 是快速高效实现种 苗繁植,培育优良植物品种的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
1.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
培育到什么阶段提 取?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繁殖植物的新途径
◦ 微型育种 ◦ 作物脱毒 ◦ 人工种子
育种新方法
◦ 单倍体育种 ◦ 诱导突变体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接种 外植体
诱导培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养基 避光
接种
分化培 再分化 养基 光照
试管苗
(1)、选材:
一般选取幼嫩部位(如茎尖、根尖、形成层)
(2)、培养基: 无机物:水、无机盐离子 有机物:
① 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 ② 碳源 琼脂:起固定、支持作用 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1、人工种子结构:
人工薄膜+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课件:专题2 第1节 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技术:植物○26 __组__织__培__养____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27 __人__参__皂__甙__粉____; 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28 __细__胞__产__物____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1.通过“人工种子”繁殖后代属于什么生殖方式? 提示:无性繁殖。 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什么培养细胞容易在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改 变的条件下产生突变? 提示:因为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 3.细胞产物的生产是将植物细胞培养到什么环节? 提示:愈伤组织。
目加倍
织培养
方 植物组织培养 突变体的利用 单倍体育种
式
植物体细 胞杂交
植物基因 工程育种
优 保持优良品种 点 的遗传特性
提高突变率, 获得优良性状
明显缩短育 克服远缘杂交
种年限
不亲和的障碍
克服远缘杂 交不亲和的 障碍
微型繁殖、脱 举
毒苗培育、人 例
工种子培育
抗花叶病毒的 甘蔗、抗盐碱 单育1号烟
知识点三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 (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 ①第一步:选择人参根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过培养选 择找到增殖速度快而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高的细胞株,其中一部分作为种子 保存,以备下一次生产使用,一部分进行发酵生产。②第二步,将第一步选择 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的适合培养液中进行液体培养,增加细胞数量。③第三 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从中提取人参皂甙。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指通过⑯__花__药__离__体__培__养____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染色体数目 加倍后可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其优点是⑰ __明__显__地__缩__短__育__种__年__限__,__后__代__都__是__纯__合__子____。 2.突变体的利用 (1) 产 生 原 因 : 在 植 物 的 组 织 培 养 过 程 中 , 易 受 ⑱ __培__养__条___件___ 和 ⑲
高中生物专题二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

2. 1 植物细胞工程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结合教目标导航 1. 以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为例,简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2.材图2-5,描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一、细胞工程和细胞的全能性( 阅读P32-34)1 .细胞工程的含义2 . 细胞的全能性(1) 定义: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 植物细胞全能性实现的条件:离体、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和激素。
(3) 影响全能性表达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二、植物组织培养(阅读P34-36)1 .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前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3.条件: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适宜的营养条件。
4.结果: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5.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1) 去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
②化学法:用聚乙二醇 (PEG)诱导。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判断正误:(1) 细胞工程是通过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 )((4) 植物的种子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阅读 P 36- 37)1 .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 的植物(2) 在理论上,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5)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6)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属于脱分化。
( )(7)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 )(8)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 离心、振动、电激等) 和化学法( 聚乙二醇处理) 。
专题2 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在基本技术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
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
现出全能性
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
含基因不同
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
全能性
解析: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发育成完 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配子也具有这样的全套基因, 同样具有全能性;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 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种子发育成植株,是正常生命历程,不属于全能性;细胞 全能性的表达前提是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①过程是原生质体的获取。常用方法是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所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这样可以获得具有活力的原 生质体。
②过程是原生质体间的融合。该过程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技 术手段进行人工诱导。人工诱导的方法基本分为两大类——物 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 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
3.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材料
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培养基 种类齐全、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及一定的植物激素
外界条件 ①无菌操作;②光照: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需要避光培养,分化培养需见光
[特别提醒] (1)全能性一定由一个细胞(或细胞核)发育成完整个体中体 现出来,反之,不能称为全能性。如选择干细胞培育成某一器 官,其过程不属于细胞的全能性。 (2)全能性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 套”基因而不是“全部”基因,因此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中也 有全套基因,同样具有全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现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 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 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 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 整的植株。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1、实验原理: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3、过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3、概念
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 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青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4、成果
番茄一马铃薯(并没有得到预期结果) 烟草一海岛烟草、胡萝卡一羊角芹、白菜一甘蓝等 种间或属间杂种,在生产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中"白菜一甘蓝"同普通白菜相比,具有生长期短 、耐热性强和易于贮藏等优点。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3、神奇的人工种子
(1)天然种子的不足 ①培育时间长;②易发生性状分离而丧 失其优良特性;③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 制;④占用大量的土地 (2)人工种子: 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 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 装得到的种子。
①分化的植物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 ②分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 再分化)→胚状体或丛芽→完整植株 ③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 需要的全部基因。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2、实验目的: (1)尝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材料用具:(略)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2、作物脱毒
(2)脱毒苗 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 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 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 获得脱毒苗。 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 极少感染病毒。 (3)实例: 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主 要经济作物上已获得成功。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常规育种的不足 时间长 (2)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①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②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使 染色体加倍,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育种时间大大缩短!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2、突变体的利用
5、优点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杂交亲本范围, 培育新优良品种。
• 1.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 有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 下结马铃薯? • 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 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铃薯—番 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 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到相互干 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 质一样有序表达,杂交植株不能地上长番茄 、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 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 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因此人们形 象地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 叫快速繁殖技术。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来源: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 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容 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 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应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 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原理: 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植物,再从 中提取相应的细胞产物,从而实现细胞产 物工厂化生产。 成果: 人参皂试干粉、紫杉醇、蛋白质、脂 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1.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 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 培养基含有丰富养分-(有利于)→培养物 和杂菌(争夺营养、产生有害物质)的生长 污染因素:外植体带菌、培养瓶和各种器 械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在20 世纪60 年代, 一些科学家就尝试将番 茄和马铃薯杂交,试图 培育出一种地上长番茄、 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 作物”。但是这些杂交 尝试均没有成功,你能 分析其中原因吗? • 不同的两种生物之 后来能培育出番茄与 间,存在着天然的生殖 马铃薯的杂交后代吗? 隔离,用传统的有性杂 如果可以,是用什么 交方法不可能得到二者 技术实现的? 的杂种后代。
2.1 植物细胞工程
一、利用菊花的花瓣培养出菊花
1、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 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 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 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 为什么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 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专题2 细胞工程
• 细跑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 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 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 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 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根据操 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 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
科学家利用菊花的花瓣培养出的菊花。 为什么能够培养出来?如何培养?
1、微型繁殖 (2)实例:一些优良的观赏植物、经济 林术、无性繁殖作物等都已经实现了利用 快速繁殖技术来提供苗木。 兰花、生菜、杨树以及无子西瓜的试 管苗,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2、作物脱毒
(1)问题: 马铃薯和草莓都是无性繁殖的作物, 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 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 降低,品质变差。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4、方法步骤: (1)胡萝卜根切段(洗净消毒) (2)对在胡萝卜段进行消毒。 工作平台:超净工作台( 或接种箱) 消毒顺序:酒精溶液(30S)→无菌水 →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2-3次)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4、方法步骤: (3)切取含有形成层的小块(无菌滤纸、解 剖刀); (4)将小块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 (5)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23-26℃ 恒温 避光条件下培养(注意观察污染情况及愈伤 组织生长情况) (6)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 ,分化形成试管苗(幼苗)。
•
2.1 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关键步骤
(1)除去细胞壁:
方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原生质体的融合:
方法:人工诱导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杂交细胞: 番茄-番茄杂交细胞;马铃薯-马铃薯杂交 细胞;番茄-马铃薯杂交细胞。
用一根嫩枝条就可以培育出10万株以上的幼苗, 用高产奶牛的耳细胞做供体就可以生产出众多的高产 奶牛吗? 这些都需要通过细胞工程来实现。 细胞工程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 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地生产各种抗 病疫苗; 应用杂交瘤技术,能为人类提供诊治肿瘤的单克 隆抗体; 应用动物克隆和植物微繁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动 植物的优良品种; 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创造出靠常规杂交 育种无法得到的作物新品种……
2、基本过程:
(1)细胞的脱分化。即让已经分化的细胞(如 花瓣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 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如具有分生能力的薄 壁细胞)的过程,再形成愈伤组织。 (2)再分化。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 又可以再分化出幼根和芽,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2.1 植物细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 ──眼虫,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 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请探讨:动物细胞 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如果理 论上可行,请设计出具体实验方案。 • 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 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具体 的实验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2.1 植物细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