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它旨在利用分子遗传学和组织培养技术来改良植物,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植物细胞工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转移了外源基因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得植物具有了新的性状和功能。
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中成功导入了抗虫、抗病、抗逆境等基因,大大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的研究中积极探索了非转基因技术,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良植物。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精准地编辑植物基因组,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细调控,而不需要引入外源基因。
这种技术在保持植物遗传稳定性的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我国科学家在水稻抗除草剂基因的基因编辑和小麦耐盐碱基因的改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种质资源,为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拥有着广泛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需求基础。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转基因棉花、抗逆转基因果树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非转基因技术的探索、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等方面。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也为世界农业科技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随着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入研究,相信我国在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多的成就,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以上是对我国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的一些总结和回顾,从转基因植物研究和应用、非转基因技术探索、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展开了介绍。
植物细胞工程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工程概述1.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解释植物细胞工程的定义强调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强调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和研究进展1.3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列举植物细胞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领域的潜力第二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2.1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细胞培养的关键因素和条件2.2 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细胞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细胞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2.3 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细胞培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细胞培养在植物繁殖、基因工程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的潜力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和条件3.2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组织培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植物修复等领域的潜力第四章:植物再生技术4.1 植物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再生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再生技术的关键因素和条件4.2 植物再生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再生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再生技术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4.3 植物再生技术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再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再生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植物修复等领域的潜力第五章: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案例分析5.1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强调植物细胞工程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5.2 植物细胞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强调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等方面的作用5.3 植物细胞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强调植物细胞工程在药物生产、细胞治疗等方面的作用第六章:植物细胞融合技术6.1 植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细胞融合的关键因素和条件6.2 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细胞融合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细胞融合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6.3 植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细胞融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细胞融合在植物育种、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潜力第七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7.1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关键因素和条件7.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7.3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体细胞杂交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在植物育种、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潜力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8.1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解释植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机制强调植物基因工程的关键因素和条件8.2 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强调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8.3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列举植物基因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植物基因工程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第九章: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未来展望9.1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强调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9.2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探讨解决方案和克服这些挑战的方法第十章:实验练习10.1 植物细胞培养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细胞培养实验提供实验步骤、材料和注意事项10.2 植物细胞融合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细胞融合实验提供实验步骤、材料和注意事项10.3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提供实验步骤、材料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需要重点关注植物细胞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它与传统植物繁殖技术的区别。
植物细胞工程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作物脱毒:切取茎尖进⾏组织培养,再⽣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获得脱毒苗。
(3)⼈⼯种⼦——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薄膜包装得到的种⼦。
思考: ①⼈⼯种⼦具有哪些优点? ⼈⼯种⼦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性繁殖)得到的,可以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产上不受季节的限制。
贮藏、运输⽅便。
②⼈⼯种⽪应具有哪些有效成份? 针对植物种类和⼟壤等条件,在⼈⼯种⼦的包裹剂中可以加⼊适量的养分、⽆机盐、有机炭源以及农药、抗⽣素、有益菌等。
为了促进胚状体的⽣长发育,还可以向⼈⼯种⽪中加⼊⼀些植物⽣长调节剂。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通过农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体加倍后当年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突变体的利⽤: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的突变体进⾏筛选,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化⽣产 (1)细胞产物包括:蛋⽩质、脂肪、糖类、药物、⾹料、⽣物碱等。
(2)实例:我国⽣产的⼈参组织和⼈参皂甙⼲粉。
(3)展望:⽣产抗癌物质——柴杉醇。
课外拓展⼀、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是如何形成及再分化的? 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的外植体⼀般是⾼度分化了的细胞,在植物体中是不会再分裂繁殖的,只是执⾏某种功能直⾄死亡。
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培养时会由原来的分化状态,变成分⽣状态的细胞,分裂产⽣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过程。
这种转变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理⽣化上都会产⽣⼀系列变化。
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化细胞的脱分化需要两个条件,即创伤和外源激素。
⽬前⼈们对于脱分化过程的本质还不清楚。
分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是处于⼀种相对静⽌状态的细胞(G0期细胞),脱分化是要打破这种状态,使细胞进⼊细胞周期中的G1期,并沿着G1期→S期→G2期→M期的循环进⾏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现在发现细胞周期受基因调控,⼀种称为编码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的基因和⼀种细胞周期蛋⽩可能与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第⼀次分裂启动有关。
细胞工程(植物部分)

细胞工程(植物部分)名称解释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材料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即对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进行离体诱导使其称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2、细胞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含有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都有分化成一个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分化:是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4、脱分化:分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胚性状态,重新获得分裂能力,称为脱分化。
5、再分化:是脱分化后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6、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7、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8、悬浮细胞的同步化:是指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
9、细胞平板培养:将制备好的单细胞悬浮液,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接种在1mm 左右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称之为平板培养10、看护培养:用一块愈伤组织或植物离体组织看护单细胞使其生长增殖的一种单细胞培养方法。
11、微室培养:人工制造一个小室,将单细胞培养在小室中的少量培养基上,使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的方法,称微室培养。
12、饲养层培养基技术:将饲养细胞先用射线辐射处理,然后将饲养细胞和培养细胞混合植板,经过照射的细胞对于培养细胞起到一个饲养作用。
13、离体无性繁殖: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等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形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
也称之为微繁、快速繁殖。
14、植物脱毒: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浸染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①生物工程(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学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创造新物种的一种综合技术。
②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plant cell engineering):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材料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③包括: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 o t i p o t e n t):每个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合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个体的潜在能力。
⑤受精卵最大,,生殖细胞大于体细胞⑥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永久性的适度变化的过程。
⑦脱分化:有高度分化能力的组织或器官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进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团,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⑧再分化:脱分化后的细胞再次分裂、分化并形成不同组织、进而构成器官和植株的过程。
⑨愈伤组织(c a l l u s):离体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养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⑩外植体——是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1 胚状体: 指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离体培养中,起始于一个非合子细胞,并经过胚胎发育过程分化出的类似胚一样的细胞群。
12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 根据细胞学说,提出单个细胞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并进行了细胞培养试验,提出了激素作用理论和看护培养设想。
后人称之为¡°植物组培之父¡±。
13 1943年,W h i t e明确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每个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4 1958年,英国科学家Steward 等悬浮培养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成功诱导完整的小植株,首次使细胞全能性理论得到证实。
15 1962 Murashige & Skoog 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卓有成效的MS培养基。
《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课件PPT课件

诱变育种的方法与流程
诱变育种概述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手段,使植物细胞发生突变,再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进行繁殖和培育的方法。
诱变育种方法
常见的诱变育种方法包括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太空诱变等。其中,化学诱变使用化学 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物理诱变使用物理手段如射线、激光等处理植物材料。
诱变育种流程
克隆技术的流程
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进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愈伤组织诱导、 胚状体诱导、植株再生、遗传转化等步骤。
克隆技术的应用实例
1 2
克隆植物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物种资源;同时也可以生产转基因植物,改良植 物性状。
克隆动物
克隆技术在动物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动物模型的 建立、濒危动物的繁殖和优良品种的保存等方面。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药物、生 物制品和疫苗等,具有生产成本低、周期 短、易于控制等优点。
环境保护
能源生产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和环 境污染治理,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水体净化等。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植物细胞培养成能源植 物,如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菜、藻类等,为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物种的全套 遗传信息,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通 过离体培养,可以大量繁殖植物,并实现植物的遗传改良。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1902年
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植 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假设。
1958年
斯图尔德成功进行烟草离体培 养,获得完整植株,标志着植 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诞生。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植物细胞的生长状况, 记录数据,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和研究。
植物细胞工程

• 优点: •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后裔稳定遗传
突变体旳利用
• 利用组织培养时,分裂状态旳细胞易受 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 质等)旳影响而产生突变旳原理,诱导 并筛选出对人类有用旳突变体。
细胞产物旳工厂化生产
问题
• 自然界中有一种具有叶绿体旳原生动物──眼 虫,阐明植物旳细胞器一样能够在某些动物细 胞中存活,请探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 能够实现杂交吗?假如理论上可行,请设计出 详细试验方案。
异想天开
植物细胞工程旳实际应用
• 繁殖植物旳新途径
• 微型育种 • 作物脱毒 • 人工种子
• 育种新措施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植物细胞A
去掉细胞壁
原生质体A
植物细胞B
去掉细胞壁
原生质体B
原生质体融合
杂合旳原生质体
再生出细胞壁
杂种细胞
细胞分裂
愈伤组织
分化发育
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原生质体制备(酶解法去细胞壁)
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导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杂种细胞旳筛选和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杂种植株旳化再学生与法鉴:定聚乙二醇等试剂
在生物旳个体发育中,因为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 下选择性地体现而形成不同器官,所以,要实现细胞旳 全能性,首先必须使生物体旳细胞处于离体状态。
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旳器官或组织而处 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旳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旳作用下,就可能体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旳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旳概念
有关问题
(1)要想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旳体细胞融合 在一起,遇到旳第一种障碍是什么?
育种课件第12章 植物细胞工程与育种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以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它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in vitro)条件下进行 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 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Control of in vitro culture
(4)花蕾和花药的预处理 对于有些物种,培养前对 花药和花蕾进行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培养效果。
Vegetative Generative
3 to 5°C
Microspore
Similar nuclei
3 to 5°C
Tobacco
10 5
5°C for 72 h Control
0 0 3 7 12 Days in Culture
2.7 单倍体细胞培养与植物育种 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需要进行加倍处
理才能应用。秋水仙素是常用的染色体加倍 药剂,可以用1%的秋水仙素对正处于对数 生长期的悬浮细胞进行处理,一般24h左右。 也可在固体培养基中加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
A品种 × B品种
↓
F1杂交种 ↓
小孢子培养或花药培养
单倍体培养
- less competition among microspores - no diploid anther walls - greater potential haploid plant production
Anther/Microspore Culture
2.2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后代的快速纯合 在异花授粉作物中, 可用单倍体产生加倍单倍体(DH系),从中 筛选纯合自交系用于杂交制种。 (2)提高选择效率 如某一性状受一对基因 控制,F1采用花药或花粉培养,产生的后代 中AA个体占1/2,比常规杂交育种提高一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108 清洁液的三种配方
植物细胞工程
二 培养基及组成
1 无机盐: 大量元素——浓度大于30mg/L的无机元素 微量元素——浓度小于30mg/L的无机元素
2碳源:糖类、肌醇、甘油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物素、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 4 有机氮源 蛋白质水解产物和各种氨基酸 5 维生素
植物细胞工程
2 两步法培养 第一步采用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
生长培养基 第二步采用适合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培
养基——生产培养基
植物细胞工程
3 培养环境的外部因素 温度 搅拌频率 培养容器 光照影响
植物细胞工程
第六节 植物细胞培养的反应器
植物细胞的特性 细胞体积大 抗剪切能力差 培养时间长 呼吸率低,对氧要求低
植物细胞工程
第七节 进展与展望
新技术和新方法: 诱导子 前体饲喂 两相培养 毛状根和冠瘿瘤组织培养 植物生物转化
植物细胞工程
一 诱导子的应用
1 诱导子(elicitor)的分类
(1) 定义:指抗病过程中诱导植物在防御过程中产 生植物抗毒素和引起植物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生物 诱导子(生孢子、酶类、细胞壁碎片、代谢物及培养 基中的成分)和非生物诱导子(不是植物的天然成分, 又能触发形成生物抗毒素信号的分子)。用来诱导次 生代谢物。
植物细胞工程
根据通气和搅拌类型,生物反应器分为: 摇瓶反应器 搅拌型生物反应器 环流生物反应器和鼓泡塔生物反应器
植物细胞工程
植细胞工程
一 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 二 鼓泡塔生物反应器 三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四 转鼓式生物反应器 五 固定化生物反应器 六 各种反应器性能比较
植物细胞工程
第六节 植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 第七节 进展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 2 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 3 植物的分化
胚胎发生(从精卵结合到种子) 器官发生(从种子到植物体) 4 植物的脱分化:已分化为组织器官的细胞 离体条件下变成未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的过程 5 植物的再分化: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再分化 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直接分化为胚状体
植物细胞工程
三 培养方法
1 培养方式: 原生质体培养 单倍体细胞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悬浮培养 固定化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
2 植物大规模培养系统
(1) 成批培养法:一次性将培养基加入反 应器中,接种培养后收获细胞的培养系统。
改进:气升式反应器,以通气体代替搅拌 两步培养法:一个反应器用于细胞量的积累, 另一个反应器生产次级代谢物 (2) 半连续培养法 在反应器中投料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将 部分培养液和新鲜培养液进行交换的培养方 法
植物细胞工程
(3)连续培养法 在投料和接种培养一定时间后,以一定速度 连续采集细胞核培养液,并以同样速度提供 新鲜培养液以使细胞生长环境保持恒定的方 法。 改进:二阶段连续培养法
(4)固定化培养法 固定化反应器:网状多孔板,尼龙网套和中 孔纤维膜等
植物细胞工程
第五节 影响植第物次级代谢物累积的因素
植物细胞工程
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发展简史
一, 20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Haderlandt 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离体培养的观 点。发展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包括:
植物微繁殖技术(试管和人工种子) 细胞杂交技术 体细胞变异和选择 种子保存技术 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第五章 植物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细胞的遗传操作和细胞的保藏。 下游工程 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的过程。
包括:基因工程、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工 程、细胞质工程、细胞融合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发展简史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第四节 植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第五节 影响植物次级代谢物累积的因素
黄连的培养生产小蘖碱 紫草的培养生产紫草素 人参培养生产人参皂苷 黄花蒿培养生产青蒿素 红豆杉培养生产紫杉醇
植物细胞工程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一 植物细胞形态 二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征 三 植物细胞的生理活性物质 酶类、维生素、植物激素、植物杀菌
素、生物碱、糖苷、挥发油、有机酸
影响因素: 生物条件 物理条件 化学条件 工业培养条件
植物细胞工程
2 影响培养细胞次代谢产物产生的各种因素
植物细胞工程
一 外植体的选择
不同外植体的悬浮细胞培养物, 其最大次级产物的累积时间不同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二 培养条件的影响
1 培养环境的内在因素 接种和诱导 培养基组成 植物生长调节剂 供氧和pH
(2)内源性诱导子
来自植物细胞的分子:细胞壁降解物、杂多糖、糖蛋 白、木质素
(3) 外源性诱导子
病源微生物在侵入植物体内时自身的降解产物(如真 菌诱导子)分为:多糖类,蛋白类,不饱和脂肪酸类。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四 植物细胞的生理特征
细胞团的产生 抗张力强、抗剪切力弱 供氧要控制,必要时通二氧化碳 光照 防止泡沫产生,包埋细胞 防细胞黏附于反应器
植物细胞工程
第四节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材料制备 培养基制备 培养方法选择
植物细胞工程
一 植物材料的准备
1 外植体的无菌处理 2 外植体的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6 植物无菌培养 植物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由外植体脱分化) 悬浮培养 离体器官的培养 胚胎培养
7 细胞培养 得到单个细胞无性繁殖系
植物细胞工程
8 分生组织培养(生长锥培养) 9外植体 10 无性繁殖系 11 突变体 12 继代培养(subculture) 13初级代谢物 ,次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作用
48 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油脂、蔗糖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工程
二 基本的程序
从完整植物体取得植物组织 外植体培养 诱导愈伤组织进行脱分化 建立细胞株 原生质体培养 液体悬浮培养和深层大规模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三 已有200余种植物培养细胞, 可生产300多种人们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