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材《运动的快慢》优秀课件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运动的快慢》PPT完美版

新人教版《运动的快慢》PPT完美版
15 m/s= 54 km/h 18 km/h= 5 m/s
口诀: 大变小,乘3.6; 小变大,除3.6。
二、速度
读小资料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速度
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1.5×10-3m/s
雨燕的飞行速度可达48 m/s
三、典型例题
1.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C )
A.比较时间的长短 B.比较路程的大小 C.相同时间比路程 D.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跑步比赛中,谁跑得最快,你的依据是什么?
二、速度
在跑步比赛中,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 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用时短的就_快___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_快___
单位换算:
1 m/s=__110_//_31_60_00_0_k_m_/_h_____ 3=._6______km/h
1 km/h=__13_06_00_00_m__/s____
1 3=._6_______m/s
二、速度
汽车的 速度表,用 千米/时做单 位
二、速度
练习:
5 m/s= 18 km/h 72 km/h= 20 m/s
2.公式: 速度=
路程 —时—间—
s v=
t
s
变形式: t
s vt
v
二、速度
速度单位:
s v=
t
速度—米每秒(m/s)
路程—米(m) 时间—秒(s)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例.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大? ③.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④.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s/m
6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4 2
o
2
4
6
8
t/s
例1.火车的速度144km/h,某人跑步的速度4m/s, 问谁快? ( 火车快 )
例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甲 s乙 解:
s v甲 t甲
v乙
v甲 s甲 t乙 2 2 4 v乙 t甲 s乙 1 3 3
v1 v2 vn v 来计算 n
例.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 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 2v1v2/(v1+v2)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1: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 (v1+v2) /2 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2: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时 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时的平均速度为v2, 3v1v2/(v1+2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1.速度(v) 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 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例: 飞机2s内飞行了500m 小汽车1min行驶了1800m 谁运动得快? 500m/2s=250m/s ∴飞机运动快 1800m/60s=30m/s 2.速度的计算 3.速度的单位 由s和t的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中: 米/秒(m/s)

人教版教材《运动的快慢》PPT课件分析2

人教版教材《运动的快慢》PPT课件分析2


4.文学独特的“味外之旨”、“韵外 之致” ,其丰 富性和 多重意 义,依 靠图像 是永远 无法接 近的。 图像的 直观性 正好切 断了这 种对文 字魅力 的省思 和想象 。

5.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 总体来 说,上 述材料 对什么 是“最大 的快乐” 加以形 象的阐 释,要 使自己 成为快 乐的人 ,从第 一个答 案中, 我们知 道必须 工作, 耕耘与 创造会 使人快 乐;
是:( A )
• A、7.5m/s
• B 、8.125m/s • C 、6.67m/s
注意:平均速度 总= 路程 总时间
• D 、无法计算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 例题4、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B )
•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 物理量;
• B,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 动的快慢程度;
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谁的速度
大?
甲 s


作竖直线,比较在相同的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路程长,则速度大。
作水平线,比较经过相同
t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时
间少,则速度大。

1.后现代社会以大众文化的兴起为特 征,而 大众文 化要求 文化的 大众消 费性质 ,图像 以强有 力的视 觉冲击 力成为 实现大 众消费 的主要 途径。

6.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 ,必须 充满想 象,享 受过程 ;第三 个答案 告诉我 们,要 学会快 乐,一 定要心 中有爱 ,有爱 才有快 乐;第 四个答 案告诉 我们, 要学会 快乐, 一定要 有助人 为乐的 技能, 帮助他 人是最 大的快 乐。

7.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 ;也可 以综合 阐释, 从面上 把握。 而在写 作时, 不能只 是单纯 地谈自 己对快 乐的感 受,尽 可能从 具体的“ 形象”和 “意境” 中,把 自己对 快乐的 感受表 现出来 。具体 立意, 可以有 以下几 个角度 :

人教版《运动的快慢》PPT2

人教版《运动的快慢》PPT2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7.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 展的,如 果课堂 活动与 学生动 脑脱节, 活动与 学生情 感、态 度、价 值观的 培养脱 节,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 么这种 课堂活 动只能 说是一 种教学 资源的 浪费.
将下列单位换算:
1/1000
1m/s=__1_/_3_60_0___ Km/h =_3_.6__km/h
1000
1
1km/h=__3_6_0_0___m/s =_3_.6__m/s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蜗牛 自行车
约1.5×10-3
步行的人
约1.1
约5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约33
雨燕
可达48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120
课堂小结
一、速度 1、速度的定义 2、意义 3、公式 4、单位 5、速度的简单计算
1.银色修饰了同一个对象,同时五句 话也表 达了一 个共同 的主题,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显 示了生 命本生 的一种 张力。 在西方 社会中 ,银色 有其代 表的含 义,即 银色是 纯洁、 博爱、 美德和 富裕的 象征。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0
11
12
13
(2)已知标志牌甲至A市路段设有“区间测速”装置,区间限速为100 km/h(车辆
在该路段的最大平均速度),为避免超速,通过剩下路程的最短时间.
解:(2)标志牌甲至A市的最短时间:

47 km
t″= =
=0.47
″ 100 km/h
h,
通过剩下路程的最短时间:
t0=t″-t总=0.47 h-0.45 h=0.02 h.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基础 分点训练
▶ 知识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
2
m/s,它在第6 min时的速度是
1
2
3
4
5
6
m/s.
7
8
9
10
11
12
13
▶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及其计算
4.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几段路程中的速度的平均值
B.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可能相同
C. 平均速度只能大致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B. 整个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C. 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大
D. 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1
2
3
4
5
6
7
8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 课件
思新考知讨探究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 快的?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得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 课件
思新考知讨探究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 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
第1章 第3节 课时1
运动的快慢
学习学习目目标标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建立速度概念,达到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 运动的目标; 2. 通过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知识学习回目标顾
1. 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叫参照物?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假定 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指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 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ppt 课件
新知探究
知识点 2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
公式:v
s t
可变形为:t s ,s vt ,v─速度,s─路程,t─时间
v
3. 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3运动的快慢(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3运动的快慢(20张PPT)

s 110m
v
8.52m / s
t 12.91s
随堂小测
6.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 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C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 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新课导入
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嘛
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比值定义法 3.能运用速度的定义进行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m/s=__11_//_13_0600_00___Km/h=__3_.6_km/h
讲授新知
二、速度 方法一: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
3.能运用速度的定义进行计算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这里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甲、乙物体的快慢。
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嘛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基本单位:m/s; 都统一成1s中走过的路程。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的路程,则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思考: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它的速度是改变的。 思考: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因为v1 =v2所以运动员和汽车一样快.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 s 单位:基本单位:m/s; 3.能运用速度的定义进行计算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定义:路程与速度的比值 甲物体10s运动了300m,乙物体30s运动了600m,谁快呢?

《二节运动快慢》课件

《二节运动快慢》课件

卫星轨道调整
通过控制卫星的二节运动,可以调整卫星的轨道 参数,使其能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器姿态调整
在航天器飞行过程中,通过控制二节运动,可以 调整航天器的姿态,使其能够稳定地执行各种任 务。
空间交会对接
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时,二节运动可以用于控制 和调整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实现精确 的对接。
二节运动在生物运动中的应用
动物迁徙
01
许多动物在迁徙过程中会利用二节运动的方式进行长距离的移
动,如企鹅、螃蟹等。
鱼类游动
02
鱼类在游动过程中会利用身体的摆动和尾部的摆动实现高效的
游动,这种摆动方式类似于二节运动。
人类行走和跑步
03
人类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通过双腿的交替运动实现前进,这
种运动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二节运动。
自动化生产线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二节运动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实现 精准的定位和抓取。
机器人行走
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二节运动可以用于调整机器人的步态,使其 行走更加稳定和高效。
精密仪器
在精密仪器中,二节运动可以用于调整仪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节运动在航天中的应用
1 2 3
举例
例如,一个钟摆在重力作 用下会在固定点之间来回 摆动,这就是一种二节运 动。
二节运动的特点
周期性
二节运动具有周期性,即 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往 返运动的时间是一定的。
往复性
二节运动是往复的,即物 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 运动,而不是单向的。
约束性
二节运动受到约束,即物 体只能在两个固定点之间 进行运动,不能离开这两 个点。
二节运动的运动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
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为
( B)
A.甲船 25 km,乙船 35 km
B.甲船 30 km,乙船 30 km
C.甲船 35 km,乙船 30 km
D.无法确定
微专题一 计算题答题示范 (6 分)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 90 km/h 的平均速 度行驶 0.5 h 到达三水,休息 0.5 h 后,再以 8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1 h 到达肇庆。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15 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30 m
B.整个 20 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 m/s
C.物体在 20 s 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 0~5 s 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 s 时间内的速度大
12.(恩施州中考)小明和父母驾车外出旅游,看到高速路旁交通标志 牌上有“恩施 108 km”的字样。他观察到小轿车的车速始终保持在 72 km/h,合 20 m/s。要到达恩施还需要 1.5 h。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行驶的路程 s1=v1t1=90 km/h×0.5 h= 45 km。(2 分)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 s2=v2t2=80 km/h×1 h=80 k 总路 程 s=s1+s2=45 km+80 km=125 km,(2 分)m, 总时间 t=t1+t3+t2=0.5 h+0.5 h+1 h=2 h, 平均速度 v=st=1225 hkm=62.5 km/h。(2 分) (每问计算结果和单位错误不得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 路程 ;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 时间 。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3))定公义式::在v=物理st 学中,把。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4)单位及其换算 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m/s ,交通运 输上速度的单位常用 km/h 表示。 ②换算关系:1 m/s= 3.6 km/h。
D.三人速度一样大
知识点 2:匀速直线运动
4.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 10 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
频闪照片,其中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B)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 m,第 2 秒内通过的 路程是 5 m,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7 m,则他在这 3 秒内 ( B )
( D)
C.铅球
D.长跑
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
了一次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驾
驶电动汽车以 10 m/s 的速度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6 km。则
( D)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观众”通过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认程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 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判间定最先到达终 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 观众 (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
物体运动的快慢。
2.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A.跳远
B.跳高
A.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 m/s B.后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6 m/s C.3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7 m/s D.最后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 m/s
7.《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 km/h, “40 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最大速度(选填“平均速度”或 “最大速度”)。小明早晨 7 点乘校车去上学,7 点 12 分到达学校,设校 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30 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直线 且 速度 不变的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运动。 (2)描述:只做粗略研究时,用 平均速度 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 运动情况。
知识点 1:速度
1.(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
6 km。
易错点: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理解易错(误认为速度与 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8.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 D)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前 5 s 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4.5 m/s
B.在后 5 s 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6 m/s
C.在本次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0 m/s
D.在本次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1 m/s
11.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
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 60 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
可能的!我才开了 7 min,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 60 km 呢?”
从物理学的观点看,这位女士没有认清下列哪个科学观念
( D)
A.时间
B.路程
C.长度
D.速度
10.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 5 s 末的速度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可用原始公式求解的直接利用原始公式计算;不能直接利用原 始公式的则需由原始公式变形得出所需的公式,此时原始公式和 变形式都要写出来。 3.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和最终的计算结果都要带单位。 4.当题中出现多个相同物理量时,可利用“角标”把各个物理量 区分开。
13.(扬州中考)连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 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大桥主跨长为 1 120 m,一列 280 m 长 的高铁列车匀速通过大桥主跨的时间为 70 s,则高铁列车的速度为
20 m/s。
14.(杭州中考)流速为 5 km/h 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