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一对一访谈提纲
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

参与公益活动
企业和学校应积极参与预防艾滋 病的公益活动,如组织宣传活动、
义卖等。
个人在预防艾滋病中的责任与作用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个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与感染者发生高 危行为。
接受检测和治疗
个人如有疑虑或出现症状,应及时接受检测和治 疗。
参与公益活动
个人应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如献血、 义工等。
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
目录
• 艾滋病基础知识 • 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 艾滋病的社会责任 • 艾滋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了解艾滋病的定义和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艾滋 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
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预 防艾滋病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应加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企业与学校的责任
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应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 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提供健康教育资源
学校应提供健康教育资源,包括 教材、课程和教师培训,以帮助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艾滋病防治的挑战,流平台,促进各国在 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互动, 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和防治措施 的普及。
提高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的认知与参与度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 识和参与意识。
度艾滋病督导提纲

督导提纲第一部分现场督导内容一、疫情及监测(一)疫情报告1、通过查看疫情网数据,了解报告的感染者及病人数。
抽查病例报告卡和附卡,以及首次随访表,核对纸质报告和网络报告数据的一致性。
2、本年度是否对下级或辖区内网络直报单位进行过督导,若是,督导次数、督导时间和督导的单位;出示督导报告。
3、本年度是否进行过性病漏报调查和准确性复核,若是,开展漏报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机构是什么,漏报率是多少。
4、辖区内每个获的HIV检测的实验室是否每月及时上报HIV抗体检测份数,是否有存档。
5、网络直报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二)艾滋病哨点监测1、当地监测哨点的数量、覆盖人群、运行并完成监测任务的情况。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当年核准的艾滋病监测哨点是否运行、样本量是否达标、样本来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时上报数据、有无专人负责哨点监测及监测人员接受培训情况(查阅培训通知、培训相关记录)。
2、现场工作记录是否完备:是否有记录调查现场基本情况的文字性材料;是否有近一年内的高危场所分布调查图;是否有拒访信息登记表;是否有记录与现场有关的文字或图表材料。
(四项至少有两项)3、现场质控:是否有专人负责收集管理调查问卷;现场抽查调查人群问卷,查看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问卷与上报数据库的一致性情况。
4、实验室检测检查血液样品保存是否符合要求,原始检测记录是否完整,包括检测日期、时间、数量、样本性质、检测试剂,以及保存、处理等的记录。
5、哨点监测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二、检测咨询情况1、检测任务完成工作进展。
每月是否至少完成了5人次的咨询检测,全年完成60人次以上,本县区是否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数。
检测项目是否同时进行了HIV和梅毒两项检测。
2、检测咨询数据库中,填表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本次筛查结果”为阳性的个案中(排除确认阴性、不确定者和重卡),是否已在疫情系统中上报。
核对HIV检测份数表中筛查阳性人次数是否与VCT 数据库中筛查阳性人次数一致。
预防艾滋病讲座提纲

珍爱生命拒绝艾滋主讲人:李庆胜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两周前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计划到我校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正赶上我们高三同学高考报名扫描,高二召开家长会。
因此,按照上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进校园”的要求,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我来给大家做一次简要的专题讲座。
一、艾滋病概述1、流行状况艾滋病发现32年来,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5大洲210个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数字,2011年估计全球尚存活的HIV感染者约3400万人;新发HIV感染者约250万人。
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正以每天新增约7000例感染者的速度发展蔓延。
艾滋病在1985年传入我国,截止2013年底,中国内地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7万例,死亡报告13.6万例。
山东省自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截止2013年底,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700余例,仅2013年当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达1200余例,较上一年增长19%。
截至目前,艾滋病疫情已波及全省17个市138个县感染者和病人总数近5000例,累计死亡800余例;据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资料,截至目前莱芜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6例,并有死亡病例。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和危害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其病原体是HIV病毒,该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导致更多的淋巴细胞感染和破坏,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最终全部丧失,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艾滋病毒感染初期不易觉察,感染者可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工作,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繁殖性、攻击性和致死率极高等生物学特征,所以艾滋病是全球人类的共同敌人。
二、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

目录
CONTENTS
• 了解艾滋病 •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 • 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 • 关爱与支持
01 了解艾滋病
CHAPTER
艾滋病的定义与传播方式
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攻击 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
避免歧视和排斥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以提 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确看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和排斥 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03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
CHAPTER
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破裂
由于艾滋病导致的死亡和疾病, 许多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导致家
对艾滋病家庭成员的关爱与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家庭成员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减少焦虑和抑郁情 绪。
加强家庭关系
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沟通,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提供教育和资源
向家庭成员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 更好地照顾患者。
谢谢
THANKS
促进社会融入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减少社会隔离感,提高生活质量。
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与支持
01
普及预防知识
提高感染者及其周围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歧视和恐慌。
02
提供检测和咨询
提供安全、保密的检测服务,为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医疗指导。
03
促进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感染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
庭破裂、解体。
访谈: 何大一谈艾滋病研究的新进展

美国原汁原味访谈录:何大一谈艾滋病研究的新突破Matt Lauer: On close up this morning, new hope in the fight against AIDS as we reported, the new study has some scientists excited and others skeptical. Doctor David Ho was Time magazine's man of the year in 1996 for his work on the treatment that has slowed the disease in millions of patients. He's a scientific director for AIDS Treatment a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Dr. Ho, good morning, nice to see you.Doctor David Ho: Good morning, man.Matt Lauer: Y ou were not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lead researcher which had it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4 patients over 3 months were studied in layman's terms if you can. What did this study accomplish that other studies haven't accomplished?Doctor David Ho: Well, first, that's began about ten years ago when combination or cocktail therapy came along which allow us to control HIV quite well. The actively, the part of HIV that's active in the body could be controlled a thousand times. But there was always a little bit left hiding out in certain cells. And this group of researchers address that hidden pool, so called the reservior, an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able to lower that modestly in four individuals, so we have to be, it's a very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but we have to be cautious in token(not sure) in those results.Matt Lauer: Y ou said uh lower that modestly, I've read in some places, I'd say it could be reduced by as much as 75 percent. And is that an overstatement?Doctor David Ho: Ah, any word from about 20 to close to 80 percent, so, but the measurement of this test is not so precise. So we have to consider that modestly.Matt Lauer: The way has been described to me again in layman's terms is that the, the sleeping cells are activated by this drug and then knocked down, is that true?Doctor David Ho: That's the theory, now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e decrease is in fact due to the active drug valproic acid.Matt Lauer: So, it, it, again,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in this field are loath to word, to use the word cure,(Sure)but does this present or represent a step in the direction of a possible cure?Doctor David Ho: Absolutely, I think, now, this study will trigg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valproic acid indeed would turn on the cells so that the drugs could get at the virus.Matt Lauer: If, if you can eliminate or lower the amount of cells by between 20 and 80 percent as you say, does that remaining 20 percent that remains in the body still represent the risk of the AIDSdoes not go away?Doctor David Ho: It still does, but this is step forward in the sense that we now have a strategy to lower this pool if indeed the study is proven correct later on.Matt Lauer: Can you just explain a little bit ,doctor, as why, why scientists are so cautious and so careful to raise any hopes when it comes to research like this?Doctor David Ho: Well, HIV-AIDS has been a devastating disease and the virus insinuates itself into the chromosome of the cells in the body of the infected person, so in theory it's extreme ly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and so scientists do not want to raise false hope, and the disease has been devastating, so, too, so many raising false hope will only add insult to entry.Matt Lauer: As I've mentioned four patients study there. How large the study do you need before we know more about this particular technique?Doctor David Ho: I think this study will trigger many studies and some of which will reach 50 or 100 patients to see if this observation could be confirmed.Matt Lauer: Keep our fingers crossed Dr. David Ho. Thanks for joining us this morning. [TEXT A] Globle understanding -----1.Whose statement can aptly proof this sentence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seldom belong to a single individual”?As Newton aptly put it, “If I can see farther, it is because I stand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2.What are the results when the recent media attention focused on AIDS resesrch?It has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ducate the public at large about a plague of staggering dimensions, and to advocate to our leaders a proper course of action.3.How many people are expected to get such infection by the year 2000?More than 50 million infections are expected.4.When did the experts have the preivilege of being the first to administer one ofthese chemicals to infected patients?Three years later, ie. In 1994.5.AIDS is not over. Why?Worldwide, most infected persons cannot access the promising new therapies, and much remains to be done in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this epidemic.6.Why did the speaker use T. S. Eliot’s statement?Because he wanted to indicate that we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risk failure if we really want to go farther.。
疑惑解答-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2010年11月30日下午,新浪健康频道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的主任医师李在村聊天访谈,以下为聊天实录:主持人于文: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于文。
今年的12月1号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这个话题我们每年都会提起来,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您都清楚吗?今天我们特别为大家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的主任医师李在村,李主任您好,跟网友打声招呼。
李在村:你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于文:很高兴今天您能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艾滋病方面的话题。
我手上有一个数据,在这里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这是我今天拿到的一个数字,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死亡人数为6.8万余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六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的77.1%。
首先我想请李主任就这个数字给大家解读一下是什么意思。
李在村:累计报告人数37万多,1985年艾滋病在我们国家临床发现第一例,从那开始在医疗部门报告的艾滋病人数是37万,事实上有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我们无法发现,根据国家去年发布的疫情报告,如果是估计数字,去年报告的约74万人。
37万多人是一个真实的发现一个报一个的数字。
另外,死亡人数也是从流行开始到现在。
主持人于文:是一个累计的数字。
李在村:对,累计的数字。
至于那6个省区占全国70%多的比例,这里有几个情况需要说明。
一个是像河南,大家都知道因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不规范的采集血浆,在河南局部地区感染了一些人群。
另外一些像广东、云南、广西、四川、新疆这些地区艾滋病人主要是吸毒人群为主。
所以,我们国家总体来说是总体的HIV感染是低流行,但是在这几个省区相对来讲比全国的平均数高一些。
主持人于文:这也说到了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一个是血液传播,一个是性传播,还有是母婴传播。
大家网转-作业7-艾滋病访谈-论文全文

这篇论文要在国外发表,请翻译蓝色部分。
农村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状况与策略——基于河南某地田野调查的分析——秦明瑞赖小乐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有一个特殊的感染者群体,这就是河南卖血感染艾滋病的农民群体。
之所以称之为特殊的群体,主要是因为该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这一感染者群体成员几乎全部为农民;第二,感染过程与政府行为有关;第三,如此大规模的血源性感染在国际上是极为少见的。
在这个特殊的感染者群体中,更有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女性群体,她们的处境往往比男性感染者更为艰难。
作为感染者或者感染者的家属,她们在艾滋病的困扰下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生存,以及她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这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女性感染者的状况虽然在一些相关报道中被提及,但是用女性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村艾滋病感染者这一群体中的性别结构及性别表现的研究比较少见。
在相关报道和分析中,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官方政治背景,事件公布之后的政府不作为,当事人所遭受的歧视以及种种悲惨情景的描述之上,而性别本身被淹没于更大的叙事之中。
有些文章虽然关注了性别问题,但是却把感染艾滋病的女性当成一个整体去考察,仿佛在艾滋病的笼罩之下女性内部的差异已经不存在了。
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没有发现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去对女性卖血感染群体的日常生活世界和行动做深刻细致分析的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回答以下核心问题:1、女性在本人或其亲属感染艾滋病前后选择哪些生存策略?2、艾滋村女性生存策略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原则与女性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有什么关系?3、艾滋村女性生存策略选择的后果同后续选择动机之间有什么关系?4、在感染艾滋病以后所处的极端的环境下女性生存策略选择的动机和原则有什么变化?二.研究方法与材料本文的分析以经验材料为基础。
这些材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状况”之课题组成员于2006年在河南某县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
①我们的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访谈提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访谈提纲(请将访谈结果详细、客观记录)一、州(市)、县卫生局分管局长和妇幼保健院分管院长当地2011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展情况?具体做了哪些事?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对省级有何建议二、州(市)、县妇幼保健院HIV阳性孕产妇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产科人员1.CD4检测情况:县级怎样送检?多长时间能获得检测结果?有什么困难?有解决办法吗?答:每个星期3早上送到区疾控,星期4下午市疾控出报告;一是从确认到CD4检测要抽2次血,时间长;二是检测后服药期间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等费用高,患者一般不能承受。
2.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如何治疗和管理?如何获得长效青霉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答:对所生婴儿必要时要给予预防性服药或梅毒感染治疗并定期随访至18个月。
一般患者自行到省上购买,或由主管医生联系购买;一是购买难,肌肉注射太疼,不能坚持;二是梅毒试剂自费;3.乙肝检测进展情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孕产妇一般在产检或住院时全部免费检查,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费用高;4.如何解决?对省级有何建议?三、州(市)、县妇幼保健院物资管理相关人员1.在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的使用、协调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2.2010年1月至今,有无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过期?过期的品种和数量?是什么原因?之前有过什么协调?结果如何?3.对当地的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的管理,今后有什么打算?对省级有什么建议?四、HIV阳性孕产妇访谈提纲1.注意事项:(1)访谈要求:一对一,面对面进行(2)访谈开始前,先介绍自己,做出明确的保密承诺。
2.访谈提纲(1)确认HIV感染后,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给了你什么咨询和帮助?(2)怎样向你解释服用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注意事项?(3)怎样告诉你如何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及到哪里寻求帮助?(4)你一般间隔多长时间带孩子到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5)对孩子体检后,你对医生给你关于如何喂养孩子的建议是否满意?主要不满意之处有哪些?(6)你认为在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服务中,希望在哪些些地方有所改进?如何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回答“否” ,在最近 1 个月有______人与您有过性行为? 过去 1 个月,是否每次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都用安全套: 为 过去 1 个月,是否共用过注射器注射毒品: 是 否 无注射吸毒行为 是 否 未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
如果回答“是” ,在最近 1 个月有______人与您共用过注射器? 过去 1 个月,是否参加针具交换: 是 否 无注射吸毒行为
如果回答“是” ,在最近 1 个月交出针具______支/换回针具______支? 目前是否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
是(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编号: □□□□□□□□□□□□□) 若为育龄妇女,目前为: 孕期 产后 非以上 2 种情况
否
若在“孕期”或“产后” ,在孕期、产时、产后是否为预防母婴传播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过去 6 个月您或您的家庭是否获得过来自亲戚、朋友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关怀、支持和服务: 宣传咨询(宣传材料、咨询服务) : 药物提供(提供抗机会性感染药物) : 关怀救助(经济支持、生活帮助) : 是(获得安全套____个/获得宣传材料____份)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本次随访是否出现以下结核病可疑筛查症状: 咳嗽、咳痰持续 2 周以上 反复发热持续 2 周以上 无法解释的体重明显下降 淋巴结肿大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肺结核 肺外结核 未患结核 结果不清楚) 否 否 反复咳出的痰中带血 夜间经常出汗 经常容易疲劳或呼吸短促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原因不明发热持续 1 个月及以上 成人鹅口疮 咳嗽、咳痰持续 1 个月及以上
仍无配偶/固定性伴 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但配偶/固定性伴已变更
阳性
检测_年____月____日 若当前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为阳性,其卡片编号为:□□□□□□□□□□□□□□□□□□□□ 子女检测状况:子女数______(其中阳性______人,阴性______人,检测结果不确定______人,未査/不详______ 人) 现在是否为同伴教育员: 过去 1 个月,是否每次发生性行为都用安全套: 是 是 否 否 未发生性行为
+
您对关爱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___________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2 访谈提纲(参考)
面对面( 年第____次) 电话( 如果有,需要我们如何帮助? 原因不明腹泻持续 1 个月及以上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 其他艾滋病相关性疾病_______ 年第____次)
过去 1 个月有无以下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可多选) : 无不适临床表现 最近 1 个月内体重下降 10%以上 半年内活动性肺结核或/和肺外结核 如果有临床表现,需要我们如何帮你? 自上次随访以来配偶/固定性伴变化情况: 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现无配偶/固定性伴 既往有配偶/固定性伴且配偶/固定性伴未变更 既往无配偶/固定性伴,现有配偶/固定性伴 当前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 未查/不详 阴性
过去 1 个月是否接受过结核病检查:
目前是否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是(抗病毒治疗编号:□□□□□□□□□□□□□)
+
自上次随访以来,做过 CD4 检测____次(最近一次 CD4 检测结果:______个/μ l;检测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 日;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未做过 CD4 检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