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合集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地方高校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地方高校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㊀第10期㊀㊀收稿日期:2021-02-08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黔教合协同创新字[2014]08号)ꎻ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2002号)ꎻ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项目(毕科人才合字[2021]08号)ꎻ毕节市科学技术项目(毕科合字[2015]1号)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转型试点专业(2018JG084)作者简介:杨敏建(1981 )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教学与实践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地方高校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杨敏建∗1.2ꎬ李黔柱1ꎬ2ꎬ曾兵1ꎬ2ꎬ赵娟1ꎬ2ꎬ谭野1ꎬ2(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ꎬ贵州毕节㊀551700ꎻ2.贵州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ꎬ贵州毕节㊀551700)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提升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水平指明了方向ꎬ是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ꎮ在此背景下ꎬ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通过拓展校际交流㊁鼓励学科竞赛ꎬ加强校企合作㊁搭建实践平台ꎬ开展科研训练㊁提升创新创业等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ꎬ为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ꎮ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ꎻ化工专业ꎻ创新能力ꎻ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21X(2021)10-0195-02ExplorationonImprovingInnovationandPracticeAbilityofChemicalEngineeringTalentsinLocalUniversitiesUnder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YangMinjian∗1ꎬ2ꎬLiQianzhu1ꎬ2ꎬZengBing1ꎬ2ꎬZhaoJuan1ꎬ2ꎬTanYe1ꎬ2(1.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ꎬ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ꎬBijie㊀551700ꎬChinaꎻ2.TheExperimentalTeachingCenter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ofGuizhouProvinceꎬBijie㊀551700ꎬChina)Abstract: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pointsoutthedirectionforimprovingthelevelofEngineeringSpecialtyinlocaluniversitiesꎬandistheonlywayforthedevelopmentofEngineeringSpecialtyinlocaluniversities.Underthisbackgroundꎬthe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of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hasobtainedcertainachievementsbyexpandinginterschoolexchangesꎬencouragingsubjectcompetitionsꎬstrengthen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ꎬbuildingpracticeplatformꎬcarryingoutscientificresearchtrainingꎬandimprov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ꎬwhichprovidesa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innovationandpracticeabilityofchemicalengineeringtalentsinlocaluniversities.Keywords: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ꎻchemicalengineeringspecialtyꎻinnovationabilityꎻpracticeability㊀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ꎬ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ꎮ其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ꎬ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㊁师资队伍配备㊁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ꎬ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ꎮ我国自2006年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ꎬ截至2019年底ꎬ全国共有241所普通高等学校135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ꎮ但上述通过认证的高校中ꎬ绝大多数是工科较强的综合性大学ꎬ地方高校所占比例极低ꎬ这也反映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任重道远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为目标而设计的合格性评价体系[1]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ꎬ为提升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水平指明了方向ꎬ是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㊁制药工程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三个化工类专业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ꎬ而这也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加强的两个方面ꎮ为此ꎬ本文就近年来学院在开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进行了介绍ꎬ以期对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所借鉴ꎮ1㊀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分析1.1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之一ꎬ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ꎬ大量的本科生将逐渐走进传统产业领域ꎬ从事一些技术岗位ꎬ而要想提升这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ꎬ就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ꎮ当前ꎬ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不强ꎬ甚至不如一些职业院校ꎬ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实践平台未能搭建好ꎬ这是因为地方高校大多是新建院校ꎬ未能与地方相关产业深度融合ꎬ产学研平台的搭建也就相对滞后了ꎬ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ꎬ当前化工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问题ꎬ主要是课程内容过于重视理论课程教学ꎬ而忽视实践环节ꎬ实践课时偏少ꎬ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ꎬ课程类型也比较单一ꎬ欠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理念[2]ꎮ1.2㊀学生创新思维不够活跃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ꎬ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3]ꎮ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ꎬ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ꎮ由于地方高校大多数是新建的二本院校ꎬ生源质量普遍不高ꎬ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ꎬ部分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591 杨敏建ꎬ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地方高校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山㊀东㊀化㊀工缺乏ꎬ他们虽然不满足于现状ꎬ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发发牢骚和唉声叹气而已ꎬ并没有实际的行动ꎮ大部分学生虽然有创新精神ꎬ但是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或者缺少必备的创新思维㊁技能及毅力ꎬ导致创新能力不高ꎻ另一方面ꎬ学校提供的条件不足ꎬ激励措施不够ꎬ虽然近年来ꎬ在国家创新教育理念的号召下ꎬ各级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ꎬ但也有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轰轰烈烈ꎬ缺乏系统的组织和长期的物质支撑ꎬ规模小ꎬ分散而不稳定ꎬ因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ꎬ这些都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ꎮ2㊀提升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针对地方高校在化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ꎬ我院通过学科竞赛㊁实践平台㊁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工作的开展ꎬ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ꎮ2.1㊀拓展校际交流㊁鼓励学科竞赛学科竞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ꎬ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ꎬ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ꎬ真正做到 以赛促学ꎬ以赛促教 ꎮ在竞赛过程中ꎬ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ꎬ开阔专业眼界ꎬ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ꎬ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㊁团队协作能力[4]ꎮ近年来ꎬ学院鼓励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㊁省级学科竞赛ꎬ包括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㊁贵州省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以及学校举办的化工实验技能大赛等ꎬ学生参加比赛不但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ꎬ而且还可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ꎬ更重要的是学科竞赛提供了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ꎬ通过学科竞赛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机制ꎬ更易找出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ꎬ可以更好地帮助改进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ꎬ这也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 持续改进 的理念ꎮ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ꎬ在2018年贵州省第一届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获二等奖㊁三等奖㊁优秀奖各一项ꎬ在2018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南赛区选拨赛暨赛区决赛中获一等奖一项㊁三等奖两项ꎬ在2019年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获特等奖一项㊁一等奖两项ꎻ在201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南赛区选拨赛暨赛区决赛中获二等奖一项ꎮ以上成绩的取得说明学科竞赛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ꎮ2.2㊀加强校企合作㊁搭建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对工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ꎬ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ꎬ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ꎬ是理论联系实际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ꎮ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之一ꎬ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ꎬ大量的本科生将逐渐走进传统产业领域ꎬ从事一些技术岗位ꎬ而要想提升这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ꎬ就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ꎮ目前大量普通本科高校正在不断提升实践课程的授课比例ꎬ本科教育 职业化 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ꎬ而在这个大趋势下ꎬ要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ꎬ一是要注重实践场景的营造ꎬ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学习场景ꎬ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ꎬ二是要加强与行业领域的合作ꎬ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ꎬ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帮助ꎮ为此ꎬ学院积极与地方行业企业联系ꎬ加强校企合作ꎬ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ꎮ目前ꎬ我院化工类专的实习基地主要有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㊁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㊁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㊁贵州中佳环保有限公司ꎬ还包括省外的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㊁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㊁成都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㊁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ꎬ这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ꎬ学生的实习时间由之前的2到3个月延长至4到6个月ꎬ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ꎬ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ꎮ同时ꎬ学院还聘请了一部分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ꎬ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ꎬ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自主选择企业的相关课题ꎬ由校外导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ꎬ校内导师重点作形式和内容上的把关ꎮ这种双导师制促进了校企的合作交流ꎬ也使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指导ꎬ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ꎮ2.3㊀开展科研训练㊁提升创新创业科研训练是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5]ꎮ国内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ꎬ当时部分重点高校借鉴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RT(StudentResearchTraining)计划开展大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ꎬ培育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6]ꎮ我院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ꎬ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ꎮ首先ꎬ在新修订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ꎬ明确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可以获得相应学分ꎬ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积极性ꎻ其次ꎬ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ꎬ其中ꎬ2019年学生获得国家级项目12项ꎬ省级项目5项ꎬ校级项目25项ꎬ2020年学生获得国家级项目18项ꎬ省级项目22项ꎬ在全校名列前茅ꎻ第三ꎬ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ꎬ保证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对科研训练项目的开放ꎬ同时加大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开放ꎬ为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实验的仪器耗材㊁时间和地点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科研训练的开展ꎮ这些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ꎬ为此ꎬ我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入选了教育部评选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ꎮ3㊀结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地方高校而言还任重而道远ꎮ目前ꎬ我们已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ꎬ成果导向ꎬ持续改进 逐步融入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ꎬ通过拓展校际交流㊁鼓励学科竞赛ꎬ加强校企合作㊁搭建实践平台ꎬ开展科研训练㊁提升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工作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ꎬ这也为地方高校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借鉴ꎮ参考文献[1]王劲松ꎬ张玉琴ꎬ易庆平ꎬ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广州化工ꎬ2020ꎬ48(11):132-134.[2]张红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ꎬ2015ꎬ30(08):13-14.[3]任倩慧.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J].山西青年ꎬ2021ꎬ46(01):55-56.[4]蒋莉.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创新班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ꎬ2021ꎬ38(02):73-77.[5]邢乐红ꎬ王宜鑫ꎬ左明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山东化工ꎬ2019ꎬ48(24):159-160.[6]张改清ꎬ蔡婷婷ꎬ薛玫ꎬ刘涛ꎬ王中慧.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学生科研训练的探索与研究[J].化学教育ꎬ2020ꎬ41(6):99-104.(本文文献格式:杨敏建ꎬ李黔柱ꎬ曾兵ꎬ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地方高校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J].山东化工ꎬ2021ꎬ50(10):195-196.)691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50卷。

DPP-4抑制剂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DPP-4抑制剂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广东化工2021年第1期· 106 · 第48卷总第435期DPP-4抑制剂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张宇1,2,郑萍1,2,李爱红1,2*(1.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省化学合成药物研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探究降糖化合物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为其体内代谢研究及成药性评价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分别测定空白人工胃、肠液与人工胃、肠液中孵育0、0.5、1.0、2.0、3.0、4.0、6.0、8.0 h的LGT-6含量,以0 h的含量为对照,计算其相对剩余百分率。

结果:LGT-6在质量浓度0.25~12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人工胃、肠液及人工胃、肠液中的剩余百分率均大于91.14 %。

结论:降糖化合物LGT-6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良好,推测LGT-6在体内不易受胃、肠道中酸、碱及胃、胰蛋白酶的影响,为降糖化合物LGT-6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DPP-4抑制剂;LGT-6;人工胃肠液;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1-0106-03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DPP-4 inhibitor LGT-6 in Artificial Gastrointestinal FluidZhang Yu1,2, Zheng Ping1,2, Li Aihong1,2*(1. School of Pharmacy,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2. Guizhou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Chemical Drug R&D, Guiyang 55000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bility of the hypoglycemic compound LGT-6 in artificial gastric and intestinal juice,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ts metabolism study in vivo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druggability. Metho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method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GT-6 content of blank artificial stomach, intestinal juice and artificial stomach and intestinal juice incubated for 0, 0.5, 1.0, 2.0, 3.0, 4.0, 6.0, 8.0 h, and the content at 0 h For comparison, calculate the relative remaining percentage. Results: LGT-6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ak area i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25~12 μg·mL-1, and the remaining percentages in the blank artificial stomach, intestinal juice, and artificial stomach and intestinal juice were all greater than 91.14 %. Conclusion: The hypoglycemic compound LGT-6 has good stability in artificial stomach and intestinal juice. It is speculated that LGT-6 is not susceptibl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acid and alkali in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 as well as the stomach and trypsin, and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poglycemic compound LGT-6.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e.Keywords: DPP-4 inhibitor;LGT-6;artificial gastrointestinal fluid;stability经口服给药的化合物,被暴露在胃、肠道很宽的pH范围内,pH由在胃和小肠上部的酸性变化到结肠的碱性,且在胃、肠道还存在着广泛的水解酶系,使化合物必须经受胃、肠道的酸、碱及各种水解酶的考验,才能到达相应的靶点发挥药效[1,7]。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23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23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23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4.13•【字号】•【施行日期】2022.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23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市(州)科技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启动2023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

产业关键技术主要支持农业、工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化、医药等产业领域项目,主要考核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社会公益性研究主要支持农村和社会发展(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主要考核提升健康水平、论文数等社会效益指标。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不在本次申报范围。

二、项目要求(一)项目内容要求1.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注重攻克解决产业和社会公益领域的共性技术,以及对提升产业发展或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2023年度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指南见附件,申报支持项目须准确选择支持领域方向,明确项目实施的服务对象及其应用场景,确保内容真实完整、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研究目标及考核指标明确合理。

2.为落实乡村振兴和科技特派员等重点工作要求,对涉及科技特派员的农业领域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申报材料中可按每名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在科研课题费用之外申请科技特派员经费。

3.为落实工业倍增行动等重点工作要求,对具有可按型号/订货号独立考核产品(有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产值的工业项目,或设立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或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5%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优先给予支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6.14•【文号】国科发资〔2019〕195号•【施行日期】201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本次“合成生物学”等3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黔府办发〔2019〕30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9〕3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2月31日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健康贵州行动,深入推进健康贵州建设。

结合贵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二、重点任务(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建立并完善全省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省级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XXX传播机制,全面普及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强化各类公职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机构建设。

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特区)建设和“中医中药贵州行”活动。

到2022年和203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18%和30%。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二批)拟立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二批)拟立

互联网+智能立体车库+大数据云平台管理系统工程 山东九路泊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V2X车路融合的乘用车自动驾驶项目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5G支撑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决策支持平台 山东华宇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建设与产业化 应用 基于大数据智慧型并网机组网源协同调频关键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
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齐鲁工业大学
基于快速密码算法的大数据高效安全存储系统
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网络监管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
面向人工智能的自主可控大数据安全存储系统 高性能PBO纤维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柔性氧化铝陶瓷纤维制备汽车尾气三元催化用衬垫关 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高性能差别化间位芳纶制备与工程化关键技术 基于纤维增强的功能性聚氨酯脲弹性体复合人防工程 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 微发泡注塑成型轻质高强原位微纤增强聚乳酸复合材 料构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合作单位
主部门
工业制造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关键技术研究
青岛大学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装备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分所 应用
省级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供水管网漏损监控大数据分析系统
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城市四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及其在济南城区的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
山东省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 心) 北京鲸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龙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高性能及大功率光纤激光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临床药学・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方芳-李宁2,徐春丽杨继红1*,郑志昌Z(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贵阳550001;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南京211198)摘要:目的超高效液相测定ICU患者血清中万古霉素,探讨其峰、谷浓度与疗效、安全性的关系。

方法血清用10%高氯酸沉淀,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005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结果万古霉素不受內源性物质干扰,线性良好,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

峰、谷浓度分别为15.42〜89.12、7.30〜55.46 mg-L-1,谷浓度与肾毒性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r=0.3772,P<0.05),谷浓度超过24mg-L-1易发生肾毒性。

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关键词:万古霉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峰谷浓度;肝肾毒性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21)04-0272-006doi:10.13506/ki.jpr.2021.04.015Determination of serum vancomycin in ICU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F^NG Fang1,U Ning2Chunli1,Y4NG丿ihong1*,ZHENG Zhichang1*(/.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4^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550001,China;2.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Pharmac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ing21119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rapid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UHPLC)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vancomycin in serum from ICU patients,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eak-to-valley concentrations of vancomycin and its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 Serum samples were precipitated with10%perchloric-acid,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via gradient elution.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 and0.005mol-L-1KH2PO4 buffer.Results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 of vancomycin was not interfered by endogenous matrixes.The linearity of van­comycin was satisfactory.The precision,recovery rate,precision and stability of vancomycin all met the requirement of bio­logical samples analysis.In ICU patients, the vancomycin serum peak and trough concentration were15.42-89.12mg-L-1 and7.30~55.46mg-L-1,respectively.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valley concentration and nephrotoxicity(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3772,P<0.05).Nephrotoxicity readily occurred when the serum valley concentration exceeded24mg•L-1.Conclusion The rapid UHPLC method with high efficiency was suitable for th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of vancomycin.Key words:Vancomycin;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UHPLC);Serum peak-to-valley concentration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近年来,随着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的问题日益突出。

集值优化中扰动映射的二阶S导数的灵敏度分析

集值优化中扰动映射的二阶S导数的灵敏度分析

2020年12月Dec., 2020运筹学学报O p e r a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T r a n s a c t i o n s第24卷第4期V o l.24N o.4D O I:10.15960/j.c n k i.i s s n.l007-6093.2020.04.007集值优化中扰动映射的二阶S导数的灵敏度分析*汤卫杨赞3摘要引进一种新的二阶切导数,称为二阶S导数,并讨论它的性质以及它与二阶切导数的关系。

借助二阶S导数,建立集值映射切导数的极小值与扰动映射切导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二阶S导数,集值映射,扰动映射中图分类号0221,02242010数学分类号90C29, 90C30S e n sitiv ity for th e secon d-ord er ^-d eriv a tiv e o f th e p ertu rb a tio n m ap in set-v a lu ed op tim ization*T A N G W ei*1-23-1 Y A N G Yun3Abstract I n this p a p e r, a n e w k i n d o f s e c o n d-o r d e r c o n t i n g e n t derivative is intro­d u ce d,t e r m e d s e c o n d-o r d e r5-derivative. S o m e p r o p e r t i e s of s e c o n d-o r d e r 5-d e r i v a t i v ea n d t h e relationship t o s e c o n d-o r d e r c o n t i n g e n t derivative a r e discussed. T h e n, w i t h t h eh e l p o f s e c o n d-o r d e r 5-derivative, relationships a r e esta b l i s h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m i n i m u m ofc o n t i n g e n td erivative of set-v a l u e d m a p s a n d c o n t i ng e n t derivative o f p e r t u r b a t i o n m a p s.Keywords s e c o n d-o r d e r 5-derivative, s e t-v a l u e d m a p, p e r t u r b a t i o n m a p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0221, 02242010 M athem atics Subject Classification 90C29, 90C300引言在集值优化理论中,灵敏度分析是一种对含参变量优化问题中扰动映射切导数的研 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支持范围支持以下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一)农业及农村领域1.种业经济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菌种及苗木规模化繁育,畜禽、水产新品种扩繁,合成生物学等。

2.种植、养殖及防灾减灾技术绿色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重大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减施增效、土壤修复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技术。

3.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食品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宗农产品为原料的新用途产品研发,绿色安全的保鲜保质、贮运与物流配送技术和设备,农产品营养价值和危害物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用物资、设施装备和农村信息化生物型杀(抗)菌、杀(抗)虫剂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新型高效环保有机肥,栽培基质的生产技术与产品,适合山区特色的小型化农机具,环保型设施栽培技术与装备,养殖关键设备的研发,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

5.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林木、观赏植物品种资源筛选和培育,经济林木加工和产业化利用,天然林、人工林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林下经济优势产品研究与开发。

(二)工业领域1.电子信息(1)大数据:数据融合及中间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与面向行业的数据处理分析、公共大数据服务等。

(2)互联网+:面向工业制造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构建的网络化协同平台应用示范,互联网与交通、物流、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创新。

(3)智能管控:嵌入式系统软件,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和控制软件等。

(4)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物联网,物联网中间件,新型感知技术及传感器,云计算和新一代广域网、移动互联网、泛在网等。

(5)微电子:新型电子器件、微纳芯片及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封装、高性能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可靠性、电子芯片等。

(6)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智能装备与ERP/MES/DCS系统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管控和质量安全溯源、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军工装备制造物联与制造服务系统、制造服务关键系统、柔性制造等。

(7)空间信息: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新型遥感技术应用等。

(8)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认知与推理、机器学习、博弈与伦理、机器人等。

(9)智能终端:AR/VR/MR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穿戴设备等。

2.光机电一体化(1)航空航天装备:航空航天器复杂结构设计与精密装配、航空航天精密结构件高效制造、航空航天器飞控系统、无人机及挂载系统、空天环境装备与其他军民融合产品等。

(2)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业机器人与行业应用、生产线智能化、制造工艺智能化等。

(3)高端基础件:高速精密轴承、高压液压元件、高端紧固件标志性基础件、精密铸锻件、高性能精确成型模具及成形工艺、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加工、零部件超精密加工、高效精密辅助工装、增材制造、面向高端基础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测量一体化等。

(4)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装备:永磁电机及控制器,电动汽车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减速器、电驱动桥,动力合成装置及控制系统、电动空调和可用于能量回馈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充电桩、电池组检测维护与设备、车桩网一体化、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管系统关键共性技术等。

(5)轨道交通装备:牵引、制动、转向、运控、自动防护装备及交通配套服务装备等。

(6)电力系统装备:智能变电站,输变电在线检测、智能配网、新能源接入及控制、特高压输电、分布式能源系统等。

(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风电配套、太阳能发电组件、核电组件、页岩气装备、煤气层开采装备、余热余压利用等。

(8)装备再制造:整机装备和零部件的恢复、升级、改造和应急再制造等。

3.材料(1)金属材料: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钢及制品开发,高品质钢铁材料及制品的抗疲劳制造等。

(2)金属合金材料:高性能钛合金、铝镁合金、高温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开发等。

(3)电子功能材料:新型电路基材、电子浆料、封装材料、高纯三氯氧磷、钛酸钡等。

(4)新能源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高性能电池用负极材料、储能材料、新型碳材料等;(5)精细化工材料:高纯电子材料添加剂、工业催化剂、阻燃剂、绿色化学化工助剂与添加剂等。

(6)聚合物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发光材料、电池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氟材料、有机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塑料、橡胶环境友好功能助剂等。

4.能源与资源(1)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选冶:优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智能化采矿、选矿、冶炼及其清洁生产等。

(2)新能源生产、输配、储存及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分布式供能,智能电网、间歇式新能源接入等。

(3)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醇醚燃料,煤层气、页岩气综合利用,煤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贵州特色矿产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

(4)生物质能源:农林剩余物能源转化与资源化再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回收储运、预处理,生物质燃料制备与高效利用等。

(5)节能:高效节能设备、余热余压余能利用、新型节能建材等。

5.生物、化工(1)生物制造:植物生物反应器、工业产品生物合成与炼制、工业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化学组合合成、现代发酵工程等。

(2)磷及磷化工: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磷矿资源及伴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磷化工清洁生产等。

(3)煤及煤化工:智能化、机械化开采,大数据+煤矿开采/数字化矿山,煤基清洁燃料、煤基化工材料等。

(4)钡化工:高纯钡盐及清洁生产等。

(5)酒:功能微生物筛选及应用、酿酒智能化,高效发酵等。

(6)烤烟及卷烟:卷烟生产智能化等。

(7)茶:茶叶精深加工等。

6.交通运输(1)山地交通: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智慧交通等。

(2)公路、铁路运输:城市桥梁、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路桥新技术、新材料、道路快速检测与病害修复等。

(3)水路运输:山区河流通航能力和航运保障等。

(三)服务业领域1.生产性服务业(1)生产服务:基于虚拟现实、云计算等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定制技术;(2)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开发、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环节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服务交易与征信体系、基于智能合约的资产交易技术研究;(3)现代物流:智能标签自动识别、产品跟踪溯源技术;(4)科技服务:基于云服务的大型科技系统、知识产权服务系统、检验检测服务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管理、基于区块链的知识管理。

2.消费性服务业(1)智能家居:综合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构建高效住宅设施的技术研究;(2)智慧餐饮:基于“基地+中央厨房+门店”的互联网餐饮运营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及溯源等);(3)文化教育:教育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智慧教育教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4)旅游休闲:博物馆与古遗址等旅游景区智能展示、智慧管理技术;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基于人机互动的民族文化产品设计技术;(5)共享经济相关技术。

3.公共服务将“互联网+”应用于城市(园区、社区)管理、健康养老、扶贫、交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

(四)社会发展领域1.生态领域(1)不同生态类型的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集成模式、生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石漠化治理评价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与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优选特色植物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喀斯特地上地下生态完整系统优化调控。

(2)退化和典型脆弱生态区、工业园区、重大工程沿线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湿地退化生境修复和废弃矿山(点)复垦技术模式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3)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培育、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重要种质资源保育技术,外来物种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2.环保领域(1)河湖治理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城镇污水处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流域水环境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应急技术开发;河长制背景下河湖综合治理、综合评估和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土壤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修复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城镇垃圾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应用;污染物在线监测、快速检测技术;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

3.资源领域(1)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贵州锰、铝、磷等矿产的地球、物理、化学、遥感集成勘查方法;热液型矿产的地物化遥集成勘查方法。

包括深部矿产资源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深部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技术,近地表地质缺陷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地热资源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典型岩溶区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贵州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2)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贵州省古生物化石资源鉴评保护及其价值功能应用示范;喀斯特洞穴环境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技术。

(3)贵州优势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贵州优势矿产找矿及勘查技术;贵州优势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机理、成矿规律和找矿技术;“三稀元素”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4)贵州喀斯特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开展喀斯特区域可用水资源量研究;研发与集成岩溶水质动态多维监测技术、水质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喀斯特地下水的储存和调蓄技术及流域生态流量的保障技术,开展喀斯特水资源“量与质”的安全保障技术集成示范。

基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出喀斯特水资源安全保障对策与实施方案。

(5)大宗固体废弃物高效低成本无害化处理及大规模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支持针对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开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研究(此方向申报者请提前与社发处联系);清洁循环利用技术与安全处置应用研究与技术集成;生态化处置技术;“三化”处理后的再利用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在大宗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技术。

4.建筑业领域建筑产业化系统研究;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应用示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其配套构件开发与应用;BIM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型建材的研究与应用示范;绿色高性能建材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城镇(园区、综合体)及住宅小区(社区、单元)节能减排循环系统和低碳技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应用示范;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式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