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doc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doc

第28课《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的激烈、残酷,感受和平环境的悠闲、祥和,从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通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古长城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用时:1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又新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下面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我们做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认读,齐读,赛读,开火车读)教师:同学们的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瞧,古长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戈壁滩上古长城,去目睹它千年的风采,感受它千年的沧桑。

二.精读课文。

1、感悟第一段:长城的样子。

师: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长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吧!(播放近代长城图片)①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东方游龙”之称的万里长城,它奔腾起伏,蜿蜒曲折,就像一条巨龙在山间盘旋。

它是明代修建的,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而今天我们课文中的长城修建于2000多年前,比明代的长城更古老,所以也称为古长城。

教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告诉了我们古长城的样子?学生:课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古长城的样子。

教师:谁想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教师:谁能用文中词语说一说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的?学生:古长城是矮矮的土墙墩,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

请大家再对照着图片读课文。

2.感悟第二段:古长城惨烈的历史。

师过渡:古长城让我们感悟到古老的气息,它见证着这两千年来发生在那里的一切风风雨雨。

那么远在2000多年前,古长城上又曾经发生过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读课文。

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1):我读懂了长城2000多年前,长城上在打仗。

教师: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课文。

教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读读这句,你们想听吗?请同学闭上眼睛,打开你想象的大门,把老师读的文字变成画面。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反复读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形式对课文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第二自然段描写两千多年前古长城当时的战争场面,离学生生活太远,应通过朗读,想象,音乐渲染气氛等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观看一处美景,高兴吗?(播放长城图片)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东方游龙”之称的万里长城。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为了不让敌人进入我国土地就开始修筑长城了,这些长城离现在很远很远了,所以我们叫它“古”长城那么,2000年前的古长城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戈壁滩上古长城去看一看。

戈壁滩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师播放图片介绍:这就是广阔的戈壁滩,来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人怀疑到了沙的海洋,这里到处是石块和沙粒,植物和水都很稀少。

)二、揭题:戈壁滩上古长城板书,请跟老师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知道本文有几自然段(),我还能在书上标出呢!2.我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能很快的和同桌互读,还会根据同桌的情况在相应的括号里给他打上对勾呢!)(1)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是识记字词小能手。

(1)戈壁排串仗嘶挎弓箭兵容滋悠城脸现笛蓝(2)戈壁滩墙壁家徒四壁排队安排打仗对仗嘶鸣人喊马嘶声嘶力竭挎着弓箭箭不虚发士兵笑容容易乐滋滋美滋滋慢悠悠悠然自得断断续续长城笑脸现在笛声汽笛警笛1.我自己能读出一些词语,通过老师同学认识理解另一些词语的。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1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1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通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古长城从古至今的变化。

一、课前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图片中的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它建于明朝,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就像一条巨龙在山间盘旋,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可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些砖石其实还很年轻,真正古老的长城有着与现在完全不同的面貌。

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那儿的古长城。

二、揭题:《戈壁滩上古长城》。

谁来读一下课题?齐读,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有人知道什么是戈壁滩吗?出示图片,这就是戈壁滩。

这里到处都是沙子和石块,植物和水都很稀少,非常荒凉。

说它古,是因为它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岁了。

(戈壁滩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地质现象,“戈壁”在维吾尔语里面就是“沙漠”的意思。

戈壁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和西藏的东北部等地。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了这么多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

还有一些问题我们一会看看读书能不能帮你解决。

)三、认读课文1、打开语文书,先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3、认读词语。

(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把文中的生字词画下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一直到都认识了为止。

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哪些同学完成的最好,都会读了。

)①自由读。

②同桌检查一遍,不对的帮他纠正过来。

③齐读。

④指名读。

词语我们都认识了,生字呢?是不是也能认得这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4、认读生字。

①自己读。

②指名领读。

③老师指读。

④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通过观察戈壁滩上的长城图片,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建筑结构的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考古知识,分析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对长城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长城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通过长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是人类智慧和毅力的象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戈壁滩上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原因;(3)培养学生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城建筑结构的认识;(2)利用GIS软件对长城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时间;(3)安装GIS软件并在计算机上准备相关数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3)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物品,如水、遮阳帽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美;(2)提问学生对长城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图片观察:(1)教师展示戈壁滩上的长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城的建筑特点;(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城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实地考察:(1)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戈壁滩上的长城实地考察;(2)学生观察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教师进行讲解;(3)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4. 小组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建造原因;(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长城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并培养对长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阅读、听说、想象、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通过观察文字、形象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古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2.分析古长城的构造和特点,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通过探究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长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讲述等方式,简单介绍什么是长城,长城的位置与地形,学生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篇章(30分钟)讲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中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长城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长城的构造和特点,把古长城的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3. 探究显微镜(30分钟)通过显微镜探究砖头、泥土、小树枝等,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概念并初步掌握操作技能。

4. 创意表达(30分钟)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长城,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对长城的描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课堂小结(20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整理本课内容,强化《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古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学生能否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并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3.学生能否理解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4.学生能否通过创意画和描述表达对古长城的感受和想象。

5.整堂课的授课效果和教学效果。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4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4
师:在战场上,有人、有马、有刀枪,声音一定很大,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的混乱,那你能读出战争激烈的语气吗?(指名1-2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
(2)“看”——画面
师:那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那时,长城又高又长,挎着刀枪的士兵在上面走来走去,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师:读得真不错,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与心情的沉重。
过渡语: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古长城样子便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文章第一、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一、三自然段,走近“今”长城
(1)“看”——画面
①“有一些矮矮的土墙墩,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
2、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戈壁滩上古长城。
师:戈壁滩的“戈”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来,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戈”字。注意第一笔“横”,要稍微斜一点点,写出来才好看。
“城”字左边是什么旁?注意提土旁的最后一笔“横”要变为?
生答:提。
师:同学们真聪明,来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那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能体会到大哥哥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指名读)
师:那个词体现了大哥哥高兴的心情?
生:乐滋滋。
师:那男生们带着乐滋滋的表情,嘴角上扬,读一读这句话。(男生读)。
③“天很蓝,云很白,羊儿慢悠悠地吃着草”
师:“天很蓝,云很白,羊儿慢悠悠地吃着草”这样的景色简直?
生:太美了!
师:那女生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一句。师评价。
(2)“矮”和“短”字,你能找出这两个字不同之处吗?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古长城的结构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写作等表达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对古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长城的建造原因和历史变迁。

2. 古长城的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建筑结构、防御系统和保存现状。

3. 古长城的环境特点:分析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对长城建造和保存的影响。

4. 保护文化遗产:讨论保护长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保护工作。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收集古长城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和分析。

2.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

3. 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材料:提供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古长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长城的建造原因和历史变迁。

3. 分析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建筑结构、防御系统和保存现状。

4. 探讨环境特点:分析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对长城建造和保存的影响。

5. 保护文化遗产:讨论保护长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保护工作。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实地考察后的绘画和写作作品,了解他们对古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以及改进建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观察:展示不同地区的古长城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建筑特点和环境特点。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通过观察和分析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图片,学生能够识别长城的结构和构造;(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戈壁滩上古长城的特点和价值;(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能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戈壁滩上古长城的结构和构造;(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城的建筑技术和构造特点;(2)戈壁滩上古长城的保存状况和保护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戈壁滩上古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3)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讨长城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3)关注长城保护的媒体报道,了解长城的现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城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学生分析戈壁滩上古长城的结构和构造,总结长城的特点。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戈壁滩上古长城的价值和保护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长城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城保护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学生发表自己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戈壁滩上古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历史悠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熟练掌握“城、戈”的写法。

3、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达到背诵的程度。

4、激发学生对长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长城的伟大。

教学准备:
与长城相关的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读课文,认生字。

一、谈话导入
1、出示“长cheng”,教学生字“城”,强调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师问:你们见过真正的长城吗?长城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没有长城,它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3、欣赏“长城”的图片,感受长城的雄伟,完成句式练习“长城真----------啊!”
4、这些长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又称它们为“古长城”,补充板书“古”。

5、展示“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图片,师问“你见过这样的古长城吗?”,补充板书“ge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生字“戈”,强调横的斜度。

完成句式练习“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真-----------啊!”。

(矮、小)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是啊!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矮矮的,可是刚建造时它可一点都不矮,只是经历的时间太长,才变成这样的。

(2)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就是描写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把它找出来,为我们读一读。

(3)指名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戈壁滩上的古长城还是什么样子的。

强调把话说完整。

相机点拨“断断续续”(画图法)和“一长串”(行为示范法)。

(5)结合板书背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叙述: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古长城,早在两千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存在了。

(2)师配乐朗读。

(3)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写出像“丁丁当当”、“又高又长”、“走来走去”这样的词。

讨论:士兵的脸上为什么一点笑容都没有?
(4)师总结长城的伟大意义。

(5)你想对这古老的长城说些什么?写在我们的小本本上。

四、小结
经历了两千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古长城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
宣化区大洪寺街小学
陈晓芳
《戈壁滩上古长城》说课
我所执教的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十八课《戈壁滩上古长城》。

这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既突出了古长城的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凝聚着上下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又采用对比的手法,是两千年前的古长城和现在的古长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和平年代的和美安宁。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节课当中除了要读文识字,还要理解上面两方面与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内容着实有些困难。

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只选取了一、二自然段作为第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以体味传统文化,知道古长城,了解古长城,热爱古长城为着眼。

一、重视低年级识字教学,从生字入手。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学生书写规则,间架结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前谈话中,我就运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方式,自然地考察了他们对本课二类生字的掌握情况,并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多方面识字认字,用多种方法巧妙记字。

如:联系“喊叫、嘶鸣”这两个词积累与口字旁相关的字。

另外,“城”和“戈”是我本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

我从拼音到写字,都进行了严格的示范,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戈”字的一横斜度很关键,“城”字的提土旁和它的意思有关。

二、借助图片,拉近“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本课内容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距离,学生年龄又小,很难将
抽象的文字形成明确的形象,所以,我在课前准备时搜集了大量长城的图片,既有雄伟壮丽的八达岭长城,又有课文所描述的戈壁滩上古长城。

当两种图片出示给学生时,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感觉到课文中的古长城真难看。

这样就达到了我要欲扬先抑的效果,然后通过深入地分析文章,体会到古长城不但不丑,而且还真伟大。

而且,图片的出现,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戈壁滩上古长城的样子,对于理解,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都很有用。

三、搭建想象的平台,拓展学生思维,丰富文本内容。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战云密布,刀光血影的战场。

我采用音乐《十面埋伏》作辅助,绘声绘色地背诵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情绪中的古战场,马上提问,听了老师刚才的描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因为没有画面的束缚,孩子们想到的内容很生动,他们形象地描绘了古长城上残酷的战争场面,体会了战士的英勇杀敌。

我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每一次发言,启发他们在那个武器简单的战争年代古长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把敌人挡在了外面,保卫了自己国家的安宁,使学生体会到这不起眼的古长城真得很了不起。

四、抓住契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相关的训练。

比如,我运用两次出示图片的契机,加入了把句子补充完整的句式练习,“长城真-----啊”和“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真-----啊”。

在进行两个一类生字教学时,
我把组词造句练习贯穿其中,把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

当然,我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我过度强化了长城的历史作用,在最后一个环节“请你对古长城说说心里话”中,感情色彩太浓。

请大家不吝赐教。

《戈壁滩上古长城》说课
宣化区大洪寺街小学
陈晓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