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经典题集锦

合集下载

初二上物理经典例题[精华]

初二上物理经典例题[精华]

(莱芜)20.(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20.(1)探究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分)(2)探究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1分)(鸡西)2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图乙原放置 玻璃板处B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8、(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1分)(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1分),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1分)(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1分)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分))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出像与物位置关系不得分。

(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1分)(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50道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50道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50道1. 某物体在4秒内以恒定速度运动了20米的距离,求其速度。

答:速度为5米/秒。

2. 已知小明骑自行车从A点到B点需要20分钟,小华骑自行车从B点返回到A点需要30分钟,A点与B点的距离为5公里,求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

答:小明的平均速度为15公里/小时,小华的平均速度为10公里/小时。

3. 一张纸的质量为5克,将其从一个高度为10米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答:落地时的速度为14米/秒。

4. 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千米。

5. 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0牛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物体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6. 一台电梯以2米/秒的速度上升到10层需要多长时间?答:电梯上升到10层需要5秒钟。

7. 某人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家里到学校需要20分钟,回家需要30分钟,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答: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千米。

8. 一辆汽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70千米。

9. 一颗小行星以每小时5万公里的速度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得小行星加速度为0.5米/秒²,求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10分钟内将前进多远?答: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10分钟内将前进为300千米。

10. 某物体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多久它开始下落?答:物体开始下落的时间为2秒。

1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320千米。

12. 一位运动员以每秒10米的速度跑步,跑了30秒后停下来,此时他跑了多远?答:运动员跑了300米。

13. 一架飞机以250米/秒的速度飞行了4小时,此时飞机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答:飞机飞行的距离为3600000米。

14.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千米。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

一、选择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km/h B .12.5km/hC .13km/hD .13.5km/h A解析:A 【详解】总路程为2s ,前半程和后半程都为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11s t v =后半程的时间为22s 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1222210km/h 15km/h =12km/h 10km/h 15km/h s v v s v s s t v v v v ⨯⨯====+++总总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 A .3∶1 B .3∶2C .4∶3D .3∶4C解析:C 【详解】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23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2=1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224==313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s 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第2s 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C .0-4s 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D .0-4s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 B 解析:B 【详解】A .由图甲可知,甲在1-3s 内处于静止状态,故A 错误;B .由图甲可知,甲在1s 内的速度为4m/s ,1-2s 内静止,2s 内甲运动的路程s 甲=v 甲t 1=4m/s×1s=4m乙在2s 内的速度是2m/s ,2s 内乙运动的路程s 乙= v 乙t 2=2m/s×2s=4ms 甲=s 乙=4m所以第2s 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故B 正确; C .0-4s 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s 甲1=v 甲t 1+v 甲t 3=4m/s×1s+6m/s×1s=10m0-4s 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s 乙1=v 乙t 4=2m/s×4s=8m0-4s 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不相等,故C 错误; D .0-4s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110m=4ss v t '='甲甲=2.5m/s 故D 错误。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计算火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A. 240公里 B. 160公里 C. 2400公里 D. 1600公里答案:D2.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A. 20km B. 10km C. 20m D. 100km答案:A3.当物体的质量为10kg时,重力加速度为10m/s^2,计算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A. 1N B. 10N C. 100N D. 1000N答案:C4.一辆汽车以6m/s^2的加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A. 30m B. 15m C. 25m D. 10m答案:A5.物体在1秒内从静止加速到10m/s,计算物体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A. 5m/s^2B. 10m/s^2C. 20m/s^2D. 1m/s^2答案:B二、填空题1.根据力的定义,力的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牛顿(N)2.一辆车质量为1000kg,加速度为10m/s^2,求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是_________。

答案:1万牛顿(1万N)3.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答案:9.8m/s^24.一个物体抛出后达到最高点,速度为_________。

答案:05.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答案:9.8m/s^2三、简答题1.什么是力?答: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单位是牛顿(N)。

2.什么是速度?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量,用于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

3.什么是加速度?答: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考经典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考经典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习题精选作图光学作图作出下列反射光路。

在图中已画出了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方向,试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根据要求作图二.力学作图1.画出图中重为2N的紫砂茶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2.如下图所示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力示意图。

3.画出图中小明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4.如图所示,画出重为9N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5.在图中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6.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在图中画出球受到的重力G、悬绳对球的拉力F的示意图。

7.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计算速度的相关计算 主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推导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 ) 时间=路程÷速度(t =S/V ) V 表示速度,单位是:m/s (或km/h)1m/s=1×3.6 km/h=3.6km/h 1km/h=1÷3.6 m/s=5/18 m/s S 表示路程,单位是:m (或km ) t 表示时间,单位是:s (或h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2分钟内通过了300米的路程,它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答案:2.5m/s一人骑车以3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5分钟内他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若通过16.2km 的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合多少秒?答案:270 1.5 54003.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2.4m/s一列火车在40分钟内匀速前进了48km ,它的速度是多少m/s ?合多少km/h ? 答案:20m/s 72km/h5.一列火车长200m ,以40m/s 的速度穿过一3800m 的隧道要用多少时间?答案:1min40s6.某人坐公交车所得的发票如图所示,请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7.(1).若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 ,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这段路程最快要几分钟? 密度相关计算 借瓶、水测液[例1] 一瓶0.3Kg ,装满水后为0.8Kg ,装满某液后为0.9 Kg ,求所装液体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 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 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

故选B。

2、在水平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光滑无摩擦的水平车厢表面,相对卡车静止。

卡车突然减速时(不考虑空气作用力),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小球相对轿车静止B.小球相对轿车向西运动C.卡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D.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AB.卡车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于水平车厢表面光滑无摩擦,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因此,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又因为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相对于轿车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小球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卡车减速,但仍在运动,因此,卡车相对地面仍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

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

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A.0.5mB.1mC.2mD.3m答案:C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

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大题例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根据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B.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相同体积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质量大D.相同质量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体积大答案:C解析: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无关,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也无关,AB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体积相同均为20cm3时,蜡块的质量为20g,干松木的质量为10g,所以蜡块的质量较大,C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相同均为20g时,蜡块的体积为20cm3,干松木的体积为40cm3,所以蜡块的体积较小,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结合图像,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m分析计算。

V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手影B.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C.利用太阳灶烧水D.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的障碍物后被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形成影子;手影就是利用手挡住光线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A符合题意;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从上面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且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B不符合题意;太阳灶是凹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会聚光线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不合题意;光的色散是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C.体温计内有一段弯曲的细管,防止水银流回玻璃泡D.体温计,酒精温度计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答案:C解析:A.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B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的直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段缩口,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膨胀,当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体积缩小,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C符合题意;D.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酒精温度计不能,D不符合题意。

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

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

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经典习题及答案。

一、力和压力1. 一辆汽车质量为1000千克,加速度为5米/秒²,求所受的力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所以力=1000千克× 5米/秒² = 5000牛顿。

2. 一个体重为600牛顿的人站在一个面积为0.5平方米的地板上,求地板对他的压力是多少?答案: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所以压力=600牛顿÷ 0.5平方米= 1200帕斯卡。

二、机械能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高度为10米,求它的重力势能是多少?答案:重力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所以重力势能=2千克×9.8米/秒² × 10米 = 196焦耳。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速度为10米/秒,求它的动能是多少?答案: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所以动能=5千克× (10米/秒)² ÷2 = 250焦耳。

三、声音1. 一个声音的频率为1000赫兹,求它的周期是多少?答案:周期等于1除以频率,所以周期=1秒÷ 1000赫兹 = 0.001秒。

2. 光速为3×10⁸米/秒,求声速为340米/秒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声音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乘以介质的折射率,所以传播速度=3×10⁸米/秒× 340米/秒= 1.02×10¹¹米/秒。

四、光学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离镜子的距离为30厘米,求成像的位置是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答案: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这一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上经典题集锦
1. 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A. 1mm
B. 1cm
2.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 v的大小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3. 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 10m/s C. 9m/s D. 9.2 m /s
4.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次响声。

5. 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有()
A、这首歌声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B、引吭高歌
C、她是唱女高音的
D、高声喧哗
6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D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会改变
7、试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
A. 电池和萤火虫
B. 电池和烛焰
C. 萤火虫和月亮
D. 萤火虫和烛焰
8、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9、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
A像距变小,像变小B像距不变,像不变C像距变大,像变大D像距变大,像不变10、近视镜为什么用()透镜?而远视镜为什么用()透镜?(填凹或凸)
例4. 小明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了(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小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他看见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1. 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12.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是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可能是固态
D. 可能是液态
E. 也可能是固态、液态共存
13. 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14.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5.小红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错了(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

若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计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
A. 124g
B. 122g
C. 118g
D. 116g
16. 对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7. 关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与密度均不变
C. 把铁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18、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解法:设铁路长为s,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
19、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20、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选题角度: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分析与计算回声问题.
分析: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借助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与声音传播的过程,如图3-1-4所示,汽车在A鸣笛,经过4s听到回声,声音从A B C B,传播距离为:
在声音传播的同时,汽车从A点向前行驶4s到B点,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为
21、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
解析:画出温度计示意图,则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原理,得
,解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