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D.课桌的高度约为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s B. s C. s D. 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 B、 C、 D、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则它的速度是_____ m/s;14.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 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 _m/s,所用的时间是 ____ __s.17.单位换算:54 km/h=______m/s 5 m/s= ______km/h18..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9.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二: ;18题 19题三.实验题每空2分,18分20.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21.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20题 21 题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 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四.简答与计算22题4分,各6分,共16分2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24.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25.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静止 20014. 每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15.静止运动长途汽车16. 4 2517. 15 1818.路程时间速度19. 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15分钟运动200米;跑步者25分钟运动200米;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等等三.实验题20.1毫米21.322. 刻度尺停表 , v=s/t,变速,v3>v1>v2.四.计算题23. 1标志牌的含义:12km代表从此地到莆田的路程是12km;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2根据 v= s/t得 t=s/v=12km/40km/h==18min24.已知:V1=8m/s,t1=500s,V2=20m/s,t2=100s,1根据速度公式得S1=V1tl=8m/s×500s=4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答: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0m/s.25.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S/t=50km/=100km/h;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t′=S/V=70km/100km/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1.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B.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8km/h左右D.一辆小汽车的宽度大约为1000cm2.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D.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二、多选题3.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正确的是()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不敢高声语”——说话声音响度大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时氮呈固态C.灯丝用钨丝材料是因为钨的熔点高D.金是晶体,固态水银不是晶体三.填空题5.小明用塑料软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91cm,则小明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mm,若小明在测量的过程中将塑料软刻度尺拉长,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7.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若琴弦在2s内振动了49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Hz;美妙的歌声是通过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8.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可提取氧气、氮气和氦气,使空气液化的方法是和压缩体积;当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空气变成气态,该物态变化叫,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2.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u>2f B.f<u<2f C.u=f D.u<f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5.2021 年12 月9 日,“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水球光学实验,她在水球里注入一个气泡,产生了双重成像,我们能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和一个倒立的像,如图所示。

其中水球的外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该水球外部成所的倒立的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如果向水球继续注水,外部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长C.当王亚平向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小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球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当在天平的左盘放2个甲球,右盘放3个乙球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球()A、质量之比2:3B、 B.体积之比2:3C、密度之比2:3D、密度之比3:2正确答案: D2、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正确答案: D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讨论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D.音调、响度和音色正确答案: C4、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正确答案: B5、甲、乙两同学沿平面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正确答案: D6、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正确答案: D7、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正确答案: B8、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正确答案: B9、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正确答案: C10、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停表svt小长 0.29 变速【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20.8m===0.29m/s2.8ssvt(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3.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如图所示,斜面长,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s1=1.6t1=5v1=0.32s2=0.8t2=2.8v2=____(3)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五四运动B. 火箭升上天空C. 心情激动D. 小明长高了2.小明同学在乘坐过山车时,感觉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过山车B. 轨道C. 地面上的树D. 地面上的建筑物3.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A. 地面上的灌木丛B. 返回舱的降落伞C. 太空中的空间站D. 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4.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A. 旗杆B. 天安门C. 升旗手D. 五星红旗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月亮在云中穿行,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②人站立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③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 ④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A. ① ②B. ② ③C. ① ④D. ③ ④6.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所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过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A. B.C. D.二、填空题7.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人不觉”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8.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9.两个小球沿着东西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碰撞。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第一课时: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 v = 340 米/秒).()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 . —声B .最多声C . 3声D . 4声3、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大于17mB .大于34m4、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8、 ( 10 •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9、 ( 10 •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 .不变B .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10、 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发生—.11、 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 ________ 秒以上. 12、 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 _________秒.13、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 ______ .14、 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 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 向四周传播开来.15、 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 1 . 2s 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________ m .("自=刃0 m/s )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A . 1025 米,175 米B . 600 米,600 米 C. 1000 米,200 米 D . 850 米,350 米0 . 1s ,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C .小于17mD .小于34mA .电磁波B .真空C .空气D .耳朵的鼓膜5、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________ 而产生的. A .运动B .振动 C6、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 .快B . 慢 C() .温度升高D .体积膨胀.一样快D .无法比较,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B . 0 . 1 秒C . 0 . 01 秒D . 0. 001 秒明.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 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 中传播.(1、A 2、C 3、A. 4、C 5、B 6、A 7、B 8、D 9、C 10、空气,振动.11、0. 1. 12、9. 13、s= —= —x = 204m快.14、填“振动”,“空气” .15、 1 116、液体(水)也能传声.17、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___________ 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 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 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 , ________ 或________ 生了障碍.3.声音通过___________ 、_________ 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__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 耳聋和—聋两种;前者—治愈,后者___________ 治愈•6.实验表明骨—(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二、选择题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可以、可以6.能7. D 8.C )第二课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关.当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 艮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艮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 同.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5. 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 关系,________ 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 __________ 关.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 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E,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口音色.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 ________ ,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 ____________ 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的________ 同.一、填空题1.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 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________ ■勺声音,都属于噪声.3.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___________ dB~ _________ dB.4.长期生活在_________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街道上的汽车声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6.经过实验,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声音强度为A.40 dB 以下B. 40 dB~70 dBC.70 dB 以上D.90 dB7.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要求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A.70 dBB.50 dBC.90 dBD. 30 dB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强度不能超过A.90 dBB.70 dBC.110 dBD. 30 dB9.(多选)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阻断噪声的传播C.减小噪声的振动频率D.防止噪声的产生10.(多选)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 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B. 在耳朵里塞棉花团C. 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D. 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凡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凡是敲鼓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 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12.当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你认为它是乐声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13.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一、填空题(35分)1.物理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
命题人:彭明华 时间:2015-10-28
一、填空题
1.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发生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 。

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这里充分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 。

3.(如图1)甲、乙两图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拍下的频闪照片
图说明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某同 学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25s 内
匀速行驶了100m ,则他的速度为 m/s 。

4.双休日小明全家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
(如图2
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

5.运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 。

(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
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
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用手蘸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7.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 “自己” ,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 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3所示),墙壁上的“大雁”
图1
图2

3
图3
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8.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
上时,发生了的缘故。

二、选择题
9.(如图4)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图4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0.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1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
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1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乙、丁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13.酒精的沸点是78℃,当酒精的温度为78℃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在沸腾 B.一定不沸腾 C.可能在沸腾 D.不会发生汽化现象
14.炎热的夏天,人们在吹电风扇时身上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风降低了人周围空气的温度 B.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吹风加快了汗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 D.电风扇有制造冷气的功能
15.下列现象中,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的是【】
A.冬天,水结成冰 B.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C.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了
16.一个人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左侧,此时的时间大约是
【】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D.无法判断
1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8.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7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作图题图6
19.在图7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图7 图8
20.(如图8)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
光路图。

21.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利用光路图在(图9)中确定青蛙视野
的大致范围。

图9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a)所示,(1)体温计的示数为。

写出以下二种仪器的读数。

(2)图(b)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3)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a) (b) (c)
23.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图10
(1)(如图10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10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3)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
(“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除图丙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5)冰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6)图10甲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

24.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测温物质凝固点/ 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1)由上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2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如图13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
水的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5.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 30°30°
2 40°40°
3 60°60°
(图14)
(1)(如图14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

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
反射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3)在(图14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
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