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练习题1.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 kg和2 kg,它们的速度分别为5 m/s和3 m/s,求它们的动量。
解析:动量为质量乘以速度,公式为p = mv。
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分别计算甲、乙两个物体的动量。
甲物体的动量为:p1 = m1 * v1 = 1 kg * 5 m/s = 5 kg·m/s乙物体的动量为:p2 = m2 * v2 = 2 kg * 3 m/s = 6 kg·m/s因此,甲物体的动量为5 kg·m/s,乙物体的动量为6 kg·m/s。
2. 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它的动能是多少?解析:动能的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汽车的质量为1000 kg,速度为20 m/s。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计算:K = 1/2 * 1000 kg * (20 m/s)^2 = 20000 J因此,汽车的动能为20000 J(焦耳)。
3. 一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高15 m处自由落下,求它落地时的动能。
解析: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球的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落地时,小球的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小球的势能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公式求得,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小球的质量为2 kg,高度为15 m。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计算:Ep = 2 kg * 9.8 m/s^2 * 15 m = 294 J因此,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294 J(焦耳)。
4. 下图是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滚下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图略)(1) 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落到底端的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发生了转化?(2) 在转化的能量过程中,哪些能量发生了增加,哪些能量发生了减少?解析:(1) 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落到底端的过程中,发生了机械能的转化。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练习题1】1. 题目:某物体的质量为2kg,速度为4m/s,求其动能。
解析:动能公式为 K = 1/2 * m * v^2,其中 K 表示动能,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代入公式,得到 K = 1/2 * 2 * (4^2) = 16J。
答案:该物体的动能为16J。
2. 题目:某物体的质量为3kg,动能为36J,求其速度。
解析:动能公式为 K = 1/2 * m * v^2,其中 K 表示动能,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代入公式,得到 36J = 1/2 * 3 * v^2,整理得 v^2 = 24,再开方得到v ≈ 4.9m/s。
答案:该物体的速度约为4.9m/s。
【练习题2】1. 题目:某物体以恒定速度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N,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N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率,由于物体速度不变,则加速度为0。
答案:物体的加速度为0。
2. 题目:某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直线运动,速度从5m/s增加到13m/s,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利用速度变化率与加速度的关系,即 v = a * t,其中 v 表示速度变化量,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代入公式,得到 (13-5) = a * t,整理得 8= a * t。
如果题目未给出加速度的数值,无法计算所用的时间。
答案:无法计算所用的时间,需要给出加速度的数值。
【练习题3】1. 题目:某物体受到30N的力,物体的质量是6kg,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 F = m * 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代入公式,得到 30N = 6kg * a,整理得 a = 5m/s^2。
答案: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
物理初二练习题带答案

物理初二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A. 石墨B. 橡胶C. 木材D. 玻璃答案:A2. 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A. 从正极到负极B. 从负极到正极C. 由电源决定D. 无固定方向答案:B3. 下列哪个物理量不属于标量:A. 质量B. 速度C. 面积D. 力答案:D4. 下面哪个现象与“物理学中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有关:A. 太阳每天自东向西升起和落下B. 高空跳伞的时候感觉到风的刺骨寒冷 C. 吃饭时能感觉到食物的味道 D. 发现草地上自然长出的小草答案:A5. 一个人捡起了一根木块,随后再将其放下,下列哪个物理量不变:A. 木块的质量B. 木块的体积C. 木块的重量D. 族内的距离答案:A二、填空题1. 高压线输送的是_____________电。
答案:直流或交流2. 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物理量。
答案:标量3. 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方向。
答案:相等;反向4. 加速度的计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
答案:米/秒²5. 物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_____。
答案:气态三、解答题1. 假设小明用力拉住一个静止的木块,木块没有发生移动,请解释为什么?答案:木块没有发生移动是因为外力和物体的摩擦力相互抵消,木块受到的外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没有发生移动。
2. 如果将一根塑料棒擦拭之后再将它悬挂在空气中,为什么它会被吸引到灯泡上?答案:这是因为塑料棒在擦拭的过程中带有了静电,使得塑料棒变为带正电,而灯泡带有负电。
根据电荷之间的引力作用,带正电的物体会被带负电的物体所吸引。
3.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需要行驶10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
所以,汽车行驶100公里需要的时间为100公里除以72公里/小时,约等于1.389小时,或者约等于1小时23分钟。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50道

初二上册物理练习题50道1. 某物体在4秒内以恒定速度运动了20米的距离,求其速度。
答:速度为5米/秒。
2. 已知小明骑自行车从A点到B点需要20分钟,小华骑自行车从B点返回到A点需要30分钟,A点与B点的距离为5公里,求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
答:小明的平均速度为15公里/小时,小华的平均速度为10公里/小时。
3. 一张纸的质量为5克,将其从一个高度为10米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答:落地时的速度为14米/秒。
4. 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千米。
5. 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0牛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物体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6. 一台电梯以2米/秒的速度上升到10层需要多长时间?答:电梯上升到10层需要5秒钟。
7. 某人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家里到学校需要20分钟,回家需要30分钟,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答: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千米。
8. 一辆汽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70千米。
9. 一颗小行星以每小时5万公里的速度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得小行星加速度为0.5米/秒²,求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10分钟内将前进多远?答: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10分钟内将前进为300千米。
10. 某物体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多久它开始下落?答:物体开始下落的时间为2秒。
1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320千米。
12. 一位运动员以每秒10米的速度跑步,跑了30秒后停下来,此时他跑了多远?答:运动员跑了300米。
13. 一架飞机以250米/秒的速度飞行了4小时,此时飞机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答:飞机飞行的距离为3600000米。
14.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此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千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1.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B.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8km/h左右D.一辆小汽车的宽度大约为1000cm2.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D.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二、多选题3.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正确的是()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不敢高声语”——说话声音响度大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时氮呈固态C.灯丝用钨丝材料是因为钨的熔点高D.金是晶体,固态水银不是晶体三.填空题5.小明用塑料软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91cm,则小明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mm,若小明在测量的过程中将塑料软刻度尺拉长,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7.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若琴弦在2s内振动了49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Hz;美妙的歌声是通过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8.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可提取氧气、氮气和氦气,使空气液化的方法是和压缩体积;当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空气变成气态,该物态变化叫,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练习题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A. 固体传播B. 液体传播C. 气体传播D. 波动传播2. 下列物体中,最容易传播声音的是:A. 石头B. 水C. 空气D. 木头3. 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固体中B. 液体中C. 气体中D. 均相介质中4. 下列人体部位中,可以发出声音的是:A. 肺部B. 腿部C. 肠部D. 脑部5.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多少?A. 约340米/秒B. 约340千米/小时C. 约34千米/秒D. 约34米/小时二、判断题1. 声音无需媒质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正确 / 错误2.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大小无关。
正确 / 错误3.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正确 / 错误4. 高音调对应的声音频率较低。
正确 / 错误5. 人耳可以听到的最高频率是20,000 Hz。
正确 / 错误三、填空题1. 声音的单位是________。
2. 振动物体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3. 人耳可以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 Hz到________ Hz。
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有关。
5. 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会越________。
四、解答题1. 什么是共鸣?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释。
2. 请解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
3. 什么是回声?回声是如何产生的?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并介绍它们的单位。
五、计算题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一个人在距离墙壁20米的地方发出声音后,听到它的回声需要多长时间?2. 声音的频率为200 Hz,求它的周期。
3. 声音频率为440 Hz,求它的周期。
六、应用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场模拟飞行考试。
试飞站的声音系统发生故障,导致你无法听到考官的指令。
你决定利用物理知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请说明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并解释其原理。
(文章结束)。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易错题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易错题一、选择题1. 在对两个相同的石块施加相同的力后,两个石块的加速度之比等于A. 2:1B. 1:2C. 1:1D. 1:4答案:C2. 同一个石头被不同大小的外力推动,力越大,石头的加速度就越大,这是由于A.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 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无关C. 物体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答案:B3. 平抛运动的物体,从质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是从最高点到达质点需要的时间的B. 一半C. 相等D. 三倍答案:C4. 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同样的力作用下,上坡比下坡运动所需的时间A. 多B. 少C. 相等D. 不确定答案:B5. 学生根据实验测得两个相同物体从高度为h的斜面上滑下时用时t1,从高度为2h的斜面上滑下时用时t2,则A. t1 > t2B. t1 = t2C. t1 < t2D. 无法确定答案:B1. 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受到20N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为_______。
答案:40 m/s²2. 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 m/s²,质量为2 kg,则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为 _______。
答案:10 N3. 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下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4 m/s²,经过5秒后的速度为 _______。
答案:20 m/s4. 一个物体质量为10 kg,受到的力为30 N,求该物体的加速度_______。
答案:3 m/s²5.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 N,则该物体的加速度 _______。
答案:0 m/s²三、简答题1. 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而做的垂直下落运动。
其特点是加速度恒定,大小为9.8 m/s²,方向向下。
一个例子是扔出窗外的物体。
2. 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形状变化、速度变化或者产生加速度的作用。
初二物理上册各单元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各单元练习题第一单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速度的计算1. 某人从家里步行到学校,全程为600米,用了15分钟。
请计算他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平均速度 = 600米 / 15分钟答案:平均速度 = 40米/分钟2. 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多少距离?解析:距离 = 速度 ×时间距离 = 60公里/小时 × 1小时答案:距离 = 60公里3. 小明用自行车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骑行了3小时,求他骑行的总路程。
解析:距离 = 速度 ×时间距离 = 15千米/小时 × 3小时答案:距离 = 45千米第二单元:平抛运动1. 一个小球从离地面56米的高度自由落下,求它落地所需的时间。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时间= √(2 × 距离 / 重力加速度)时间= √(2 × 56米 / 9.8米/秒²)答案:时间≈ 3.00秒(保留两位小数)2. 一架飞机在平地上以18米/秒的速度水平飞行,从飞机上向下抛一颗石子,即使不考虑阻力,求该石子以多大的速度与方向接触地面。
解析:由于飞机是以水平速度飞行,所以石子的水平速度与飞机的水平速度相等。
即,石子与地面的接触速度是18米/秒。
答案:石子以18米/秒的速度与地面接触。
第三单元:压强和浮力1. 某个物体质量为100克,占据体积为500立方厘米的空间,求该物体的密度。
解析:密度 = 质量 / 体积密度 = 100克 / 500立方厘米答案:密度 = 0.2克/立方厘米2.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牛,放入水中后的重量为4牛,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多少?解析:浮力 = 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 物体在水中的重量浮力 = 6牛 - 4牛答案:浮力 = 2牛第四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1. 当一束光以45度角入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时,求光的反射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10
物态变化【考纲要求】
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
【知识结构】
【精品演练】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是。
图1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时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热,
温度。
如右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右图中可知,它的熔点
是℃;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6、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
7、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
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
8、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从而(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从而(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9、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时要热,后者是酒精时要热。
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0、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
A.水好
B.冰好
C.一样好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6、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上升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7、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10、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12、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13、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4、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
到42℃
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 D 、体温计比较短
15、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
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
D、38℃和38.5℃
16、如图3,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
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17、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
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4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
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图4
18、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5所示。
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
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图5
三、实验题:
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6中A 、B 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 、B 装置)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
腾图像如图C 所示:a 、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 ,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 ;
②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
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 是操作过程,
B 是读数过程,
C 是读取的温度。
①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
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8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四、综合应用
1、李明同学认真观察烧开水的过程,初步发现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发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两个现象。
2、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
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⑴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⑵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图6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