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软件存货核算的6种计价方式
用友存货核算

按仓库核算:按仓库设置计价方式,按存货+仓库核算成本,即同一存货 如果存放的仓库不同可分别进行核算。
按部门核算: 按部门设置计价方式,按存货+部门核算成本,即同一存货 如果其所属的管理部门不同要分别核算成本。
应用举例
应用准备_应用选项_核算相关档案
仓库档案
计价方式 管理部门编码(当选择按照部门核算时此信息非常重要) 是否“记入成本”
存货档案
计价方式(只针对按照存货计价时) 计划价/售价 参考成本
应用准备_应用选项_暂估处理方式
针对采购业务过程的货到票未到的暂估业务,系 统提供了三种处理方式,包括:
月初回冲:即传统手工帐务处理方式,月末暂估,月初冲回。 单到回冲:发票收到后冲回暂估成本,以实际成本入帐。 单到补差:对差异进行调整,无差异则不处理。
针对不同的计价方式和业务形态,需要进一步设 置如下科目:
用友存货核算
产品概述_产品接口关系图
主要内容
• 产品概述 • 产品模型 • 应用准备 • 主要功能 • 产品演示 • Q&A
产品模型
期初余额
其它入库单
采购入库单
其它出库单
销售出库单
期初记账
对账
入库调整单
材料出库单
单据记账
存货明细账
生成凭证
总账
出库调整单 计划价调整单 系统调整单
假退料单 产成品入库单
目前用友系统支持六种计价方式,分别是:
移动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全月平均法; 后进先出法; 个别计价法; 计划价法(工业企业) /售价法(商业企业)。
企业要根据政策法规和具体核算的要求,选择合 适的计价方式,同一企业对不同的仓库或存货可 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式。(如材料选择移动平均, 成品选择全月平均等)
用友NC5存货核算-存货核算参数及使用概述.

NC57存货核算参数及使用概述一、存货核算应用流程 (1)1、总体应用流程 (1)2、期初数据 (1)3、日常业务流程及与其他系统关系 (2)二、NC存货核算的解决方案 (2)1、NC存货核算解决方案 (2)2、存货核算与外系统关系 (3)三、存货核算参数说明 (4)1、IA0001出库单是否允许自定义单价 (4)2、IA0033库存同一成本域出入库仓库单据是否传入存货核算 53、IA0003明细账是否允许出现负单价 (5)4、IA0305零成本出库选择 (5)5、IA0306退库(红字出库)成本 (6)6、IA0307报废出库成本选择 (7)7、IA0015差异明细账是否根据差异结转单形成 (8)8、IA0016异常结存选择 (8)9、IA0022异常结存处理方式 (9)10、IA0032异常结存时出库调整单复制来源单据选择 (9)11、IA0018个别计价指定方法 (10)12、IA0023单据保存时自动成本计算选择 (11)13、IA0028是否合并生成实时凭证 (11)14、IA0034外模块取存货成本 (12)15、IA0035其他入库单(非转库)单价的取价规则 (12)16、IA0037是否根据入库调整单调整出库成本 (13)一、存货核算应用流程1、总体应用流程2、期初数据存货核算期初数据录入是以单据的形式进行录入的,包括期初入库单和期初差异两部分。
确定期初录入没有问题以后,可以通过期初记账确认期初。
期初记账后,可以开始使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各种操作。
如果没有启用库存系统,则所有单据都要在存货核算模块手工录入;如果启用了库存系统,除了个别特殊单据外,其他单据都不允许手工在存货核算模块增加。
存货核算的期初数据可以从库存系统中导入。
3、日常业务流程及与其他系统关系对于已有成本的采购入库单据,可以不经过成本计算直接生成实时凭证。
二、NC存货核算的解决方案1、NC存货核算解决方案NC系统为集团管控,分级分层控制。
用友存货核算

仓库 乙
所属部门 二部
存货 001
数量 100
金额 100*0.9=90
PPT文档演模板
用友存货核算
按部门核算
001存货一部的全月平均单价=(001存货一部的期初余额 +001存货一部的本月入库金额)/(001存货一部的期初余 额+001存货一部的本月入库金额) 001存货二部的全月平均单价=(001存货二部的期初余额 +001存货二部的本月入库金额)/(001存货二部的期初余 额+001存货二部的本月入库金额) 001存货一部的全月平均单价=100/100=1 001存货二部的全月平均单价=(90+110)/(100+100)=1 001存货的出库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用友存货核算
应用准备_应用选项_核算相关档案
•仓库档案
• 计价方式 • 管理部门编码(当选择按照部门核算时此信息非常重要) • 是否“记入成本”
•存货档案
• 计价方式(只针对按照存货计价时) • 计划价/售价 • 参考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用友存货核算
应用准备_应用选项_暂估处理方式
仓库
所属部门
存货
数量
金额
乙
二部
001
100
100*1=100
PPT文档演模板
用友存货核算
应用准备_应用选项_核算方式
•例外情况:如果针对个别业务如客供料、代管库
等不想进行核算,只想进行实物的管理,如何处 理?
• 系统支持只处理实物进出而不进行核算的模式:
l 只要设置相应的仓库,不选择“记入成本”即可。
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恢复记帐则必须按照
反向时序全部恢复记帐,即不可以选择式恢复记
非常全面的存货计价方法整理

非常全面的存货计价方法整理标题:存货计价方法整理:全面解析简介:存货计价方法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计算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本文将全面解析各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正文:一、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首先被出售或消耗。
根据这种方法,企业会将最早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成本销售,而将最近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库存。
这样可以确保库存的估值更加接近实际成本,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情况。
二、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的核心思想是最近进入库存的存货首先被出售或消耗。
根据这种方法,企业会将最近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成本销售,而将最早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库存。
后进先出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但也可能造成存货估值不准确的问题。
三、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将期初库存和期间进货的存货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平均成本计算期末库存和成本销售。
加权平均法相对简单易用,适用于较为稳定的存货价格和成本。
四、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事先预设的标准成本为基础,根据实际产出和消耗情况进行调整的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会事先设定标准成本,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偏差,并将偏差计入成本销售或库存。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控制和管理成本,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监控,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五、特定成本法特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存货计价方法,它根据每个存货单元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
企业会为每个存货单元单独记录其成本,并根据实际出售或消耗情况计算成本销售。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存货成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但也需要较为精细的成本记录和管理。
综上所述,存货计价方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价。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最早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后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先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早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早购进的存货数量×最早购进的存货单价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最后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早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后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后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后购进的存货数量×最后购进的存货单价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所有购进的存货按照其数量加权平均计算成本。
这种方法将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存货的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购进存货1的数量×单价1+购进存货2的数量×单价2+...)/总数量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计价,将实际存货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并将其记录为存货跌价准备。
标准成本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标准成本×实际销售数量5.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购进的成本计价,将实际购进的存货成本作为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没有特定的公式,而是根据实际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来计算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存货金额,影响负债表上的存货值和损益表上的成本费用。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务报告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
同时,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明确说明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对存货进行成本计量的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先购入的存货先出售,后购入的存货后出售。
这种方法假设最先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先被售出,因此计算成本时采用最早购入的存货成本。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缺点是在通货膨胀时会低估成本,导致利润过高。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后购入的存货先出售,先购入的存货后出售。
这种方法假设最后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先被售出,因此计算成本时采用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
LIFO法的优点是在通货膨胀时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缺点是会导致存货价值低估,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利影响。
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存货的数量和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平均成本,然后将这个平均成本应用于售出的存货。
这种方法能够平均分摊成本,反映存货的平均成本水平,但在通货膨胀时可能会导
致存货价值高估或低估。
除了上述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外,还有特殊情况下的其他计价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实际情况、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计价方法。
综上所述,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存货计价方法,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最新公司培训课件(完美版)存货核算五种计价方式介绍

移动平均
存货明细账(批次2):
6.6出库单单价=20000/100=200,金额=200*10=2000 6.15出库单单价=(18000+3000+100000)/(90+200+200)=302.04 金额=302.04*150=45306
移动平均
2.先计算全部入库单,再计算全部出库单
移动平均
未成本计算前的出入库单据(其中包含一行已指定单价的出库
记录):
移动平均
1.一次性全部成本计算
移动平均
存货明细账(批次1):
6.6出库单单价=10000/100=100,金额=100*10=1000 6.14出库单单价=50(指定单价) 6.15出库单单价=(9000+16000+80000-500)/(90+200+200-10)=217.71 金额=217.71*150=32656.5 一次性全部计算所有出入库单据时,则执行了移动平均标准计算规则,按日期 先后计算移动平均单价
移动平均
存货明细账(批次1):
6.6出库单单价=(10000+16000+80000)/(100+200+200)=212 金额=212*10=2120 6.14出库单单价=50(指定单价) 6.15出库单单价=(103880-500)/(490-10)=215.38 金额=215.38*150=32307
移动平均
3.先计算全部入库单,再计算未指定单价的出库单,最后计算
指定单价的出库单
移动平均
存货明细账(批次1):
6.6出库单单价=(10000+16000+80000)/(100+200+200)=212 金额=212*10=2120 6.15出库单单价=103880/490=212 金额=212*150=31800 6.14出库单单价=50(指定单价) 先计算全部入库单,再计算未指定单价的出库单,最后计算指定单价的出库单, 此种方法计算出的所有出库单单价都相同(除指定单价的出库单外)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按照存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近似于最新的市场价格。
2. 移动平均法(AVCO法):计算出一个移动平均成本,每次计价时使用移动平均成本乘以存货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3. 后进先出法(LIFO法):按照存货后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应纳税收入。
4. 标准成本法:根据管理层设定的标准成本计价,即根据预先确定的价格标准和成本标准计算存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规范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定价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存货的成本、利润和纳税影响不同,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同时,在采用不同计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月平均法
是指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存货进行计价。
本系统默认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入库金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全月平均法实例:
数量单价金额
某企业期初结存10 10 100
1.1购入10 8 80
1.2发出 5 9.67 48.35
1.3购入10 11 110
1.4发出 3 9.67 39.01
则全月平均单价=(10*10+10*8+10*11)/(10+10+10)=9.67
移动平均法
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总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对于出库业务,取当前的结存单价作为出库单价,并自动计算出库成本。
移动平均法算法实例
数量单价金额
某企业期初结存10 10 100
1.1购入10 8 80
1.2发出 5 9 45
1.3购入10 11 110
1.4发出3 9.8 29.4
发出成本单价=(10*10+10*8)/20=9
发出成本= 9 * 5 =45
发出成本单价=(10*10+10*8-5*9+10*11)/25=9.8
发出成本=9.8*3=29.4
先进先出法
进行成本计算时,按照单据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出库成本计算。
先进先出法实例:
数量单价金额
某企业期初结存10 10 100
1.1购入 5 11 55
1.2发出11
则发出成本=10*10+1*11=111
后进先出法
个别计价法
又称分批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
哪批或哪几批收入,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收入的实际成本确定每次领用或发出存货的
实际成本。
这种计价方式适用于体积大,或成本较高,数量较少的存货。
个别计价算法实例:
数量单价金额
某企业期初结存10 10 100
3.1购入 5 11 55
3.2购入20 12 240
3.3发出11
如果用户选择先发出3.1日购入的存货,再选择发出3.2日购入的存货
则发出成本 5 * 11 = 55
发出成本 6 * 12 = 72
计划价/售价法
工业企业用户可以用计划价法来核算存货成本,计划价法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
的企业,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当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单独
进行核算。
平时发出存货时,一律按照计划成本核算,月末计算出各类发出存货应分担
的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摊。
系统在计算存货的差异率时,自动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期初结存差异金额+本期入库差异金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初结存计划金额+本期入库计划金额)
本月出库存货应分摊的差异=存货出库计划成本*综合差价率
数量计划单价计划金额实际单价实际金额差异某企业期初结存10 50 500 52 520 节约20(+)
1.1购入 5 50 250 54 270 超支20(-)
1.2购入20 50 1000 49 980 节约40(+)
1.3发出11 50 550
差异率/差价率= (20-20+40)/(500+250+1000)= 0.01142857
出库差异= 550* 0.01142857=6.
本功能提供按售价(计划价)结转销售成本或调整月末成本。
用鼠标单击系统主菜单【期末】下的【转账定义】,再选择其下级菜单中的【售价(计划价)销售
成本结转设置】,屏幕显示销售成本设置窗。
【项目说明】
差异额计算方法:分为售价法/计划价法。
售价法:差异额=收入余额*差异率(商业企业多用此法);
计划价法:差异额=成本余额*差异率(工业企业多用此法)。
·凭证类别:所生成凭证的类别。
·计算科目:由用户指定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进销差价科目四个科目。
用户可输入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但输入要求这三个科目具有相同结构的明细科目,即要求库存商品科目和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下的所有明细科目必须都有数量核算,且这三个科目的下级必须一一对
应。
·结转方式:提供两种转账生成分录的方式:月末结转成本方式/月末调整成本方式。
·月末结转成本:有些商业企业月中发生销售业务时不计算成本,在月末按当月销售情况结转成本。
生成凭证分录为:
借:成本库存-差异
差异差异额
贷:库存收入余额(售价法)/成本借方发生额(计划价法)
·月末调整成本:有些工业企业平时在发生销售业务时即结转成本,到月末对成本及差异科目进行调
整。
生成凭证分录为:
借:差异差异额
贷:成本差异
差异率:分为综合差异率/个别差异率。
(注:综合差异率即按当前结转科目的上一级科目取数进行计算出当前科目的差异率,若当前结转科目为一级科目,则按该科目本身取数计算差异率。
若当前结转的是项目,则按其隶属的科目进行计算。
个别差异率即按当前结转科目或项目本身取数计算差异率。
)
·差异公式:提供[A+(-)B]/[C+(-)D]形式的计算公式。
其中A、B、C、D由用户指定,运算符为"+"或"-"。
A、B按差异科目取数,C、D按库存科目取数。
A、B、C、D为取数内容,预置为[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净发生额]。
初始预置一个常用差异公式。
提示
计算科目必须同构。
允许有辅助核算,但只能是部门、项目。
库存商品科目与销售收入科目的末级
科目必须有数量核算。
若差异额计算方法为[计划价法],则[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与[月末结转成本]置灰。
差异公式中的分子、分母至少各定义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