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合集下载

第十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十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七章第10节1.下列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B.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不可能制成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停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解析:能量可以转化或转移,但总量不变,A、B、C对;D中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D 错.答案:D2.石块自由下落过程中,由A点到B点重力做的功是10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到B,石块的势能减少了10 JB.由A到B,功减少了10 JC.由A到B,10 J的功转化为石块的动能D.由A到B,10 J的势能转化为石块的动能解析: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和其他形式的能转化对应.答案:AD3.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秋千由最高点荡向最低点B.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C.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D.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解析:秋千由最高点荡向最低点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是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只有D正确.答案:D4.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她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她的动能减少了FhB.她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解析:运动员下降高度h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mgh,B错误;除重力做功以外,只有水对她的阻力F做负功,因此机械能减少了Fh,C错误,D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减少了(F-mg)h,故A错误.答案:D5.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固定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功的大小为A(绝对值),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大小为B,重力做功大小为C,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解析: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合力的功故ΔE k=A-B+C-D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等于克服重力的功故ΔE p=-C机械能改变量等于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故ΔE机=A-B-D.答案:A-B+C-D-C A-B-D(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滚摆上下摆动,而高度越来越低,说明()A.滚摆的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C.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D.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解析:高度越来越低,说明机械能不守恒,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B、C错.答案:D2.有人设想在夏天用电冰箱来降低房间的温度.他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门窗然后打开冰箱的所有门让冰箱运转,且不考虑房间内外热量的传递,则开机后,室内的温度将() A.逐渐有所升高B.保持不变C.开机时降低,停机时又升高D.开机时升高,停机时降低解析:冰箱工作,会产生热量,即消耗电能,产生了内能,且房间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所以房内温度会升高,A正确.答案:A3.物体只在重力和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做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种运动.在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C.由于该拉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D.三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解析:无论物体怎样向上运动,拉力都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故选D.答案:D4.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粗糙的滑梯上自由加速滑下,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是()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总能量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总能量不变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总能量增加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总能量不变解析: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小孩在下滑过程中总能量守恒,故A 、C 均错;由于摩擦力要做负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 错;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向动能和内能转化,故只有B 正确.答案:B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处,将小球拉至A 处,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它运动到O 点正下方B 点时速度为v ,与A 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 ,则( )A .由A 至B 重力做功为mgh B .由A 至B 重力势能减少12m v 2C .由A 至B 小球克服弹力做功为mghD .小球到达位置B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12m v 2)解析:由A 至B 重力做功为mgh ,A 正确;但此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有一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mgh -W 弹=12m v 2,故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也即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12m v 2,C 错误,D 正确.答案:AD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长为L ,竖直固定在地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在离地面高度为H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正好落在弹簧上,使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在下落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阻,则弹簧在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A .(mg -F 阻)(H -L +x )B .mg (H -L +x )-F 阻(H -L )C .mgH -F 阻(H -L )D .mg (L -x )+F 阻(H -L +x )解析:设物体克服弹力做功为W 弹,则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得(mg -F 阻)(H -L +x )-W 弹=ΔE k =0,所以,W 弹=(mg -F 阻)(H -L +x ),即为弹簧在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答案:A7.如图所示,在抗洪救灾中,一架直升机通过绳索用恒力F 竖直向上拉起一个漂在水面上的木箱,使其由水面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力F 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重力势能的增量B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重力势能的增量C .力F 、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动能的增量D .力F 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机械能的增量解析:木箱运动过程中,有力F 、重力、阻力三个力对木箱做功,合力做功决定着物体动能的改变量,C 正确;重力做功决定着重力势能的改变量,B 正确,A 错误;除重力做功以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改变量,D 正确.答案:BCD8.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L ,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 f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 .木块的机械能增量为F f LB .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f (L +d )C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f dD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f (L +d )解析:木块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F f 做的功F f L ,A 对.子弹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减少量,即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F f (L +d ),B 对.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力F f 做的总功,即ΔE =F f L -F f (L +d )=-F f d ,故机械能减少量为F f d ,C 对,D 错.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9.质量为m 的钢球以速度v 落入沙坑,钢球在沙坑中下陷的深度为d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钢球在沙坑中受到的阻力大小F f ; (2)钢球下陷过程中产生的内能.解析:(1)钢球在沙坑中下陷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d -F f d =0-12m v 2解得:F f =mg +m v 22d.(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内能的增量等于钢球机械能的减少量, 故ΔE 内=mgd +12m v 2.答案:(1)mg +m v 22d (2)mgd +12m v 210.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v =4 m/s 的速度水平匀速运动,将质量为1 kg 的物块无初速地放在A 端,若物块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2,A 、B 两端相距6 m ,则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皮带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多少?产生的摩擦热又是多少?(g 取10 m/s 2)解析:木块与皮带间的摩擦力 F f =μF N =μmg =0.2×1×10 N =2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加速度 a =F f m =21m/s 2=2 m/s 2.木块速度达到4 m/s 时需发生位移 l =v 22a =422×2m =4 m<6 m , 即木块在到达B 端之前就已达到最大速度4 m/s ,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不再发生滑动.皮带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即 W =ΔE k =12m v 2=12×1×42 J =8 J.木块滑动过程中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l 相=v v a -l =(4×42-4) m =4 m.所以产生的摩擦热为Q =μmgl 相=0.2×1×10×4 J =8 J. 答案:8 J 8 J。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四个阶段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b阶段:加速助跑,人和杆的总机械能增加
B.b—c阶段:杆弯曲、人上升,系统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增加
C.c—d阶段:杆伸直、人上升,人的动能减少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
D. d—e阶段:人过横杆后下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机械能的增加量
拓展:拉维勒尼的体重约为70k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第七章
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能量守恒定律内容
表述一: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二: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环境,即不可能 有能量或质量传入或传出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表 述为:“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B
A
c
运用步骤
1.需要选择孤立系统为研究对象 2.分清共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电能、 内能等)在变化.(可以根据受力情况来看) 3.明确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 4.列表达式:(a)根据某一状态的能量等于另一 状态的能量,列出方程:E1=E2. (b)根据减少的总能量一定等于增加的总能量, 列出方程:ΔE减=ΔE增.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是利用跳台进行的一种滑雪比赛。跳台 根椐自然山形建成。比赛时滑雪者两脚各绑一块专用 的滑雪板,不用雪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自身体重 从起滑台起滑。经助滑道获得很大的速度,于助滑道 末端飞出,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 ,在着陆坡着陆。裁 判员根椐飞行距离和动作姿势评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共15张PP 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共15张PP T)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能量耗散
由于取暖和使用电器,室内温度比室外高。热 量散失到室外后,不能回收重新利用。
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能量耗散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
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从便于 利用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 这是能源危机更深层次的含义,也是 “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 源”的根本原因。
内 容
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 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 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 相等。
永动机
蒸汽机消耗煤炭,内燃机消耗汽油或柴油,电 动机消耗电力,有没有一种机器,它不消耗任 何燃料或动力,却可以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 的对外做功呢?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能源
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统称为 能源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 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 其总量不变 。
我们要节约的是什么能源?
环境污染
小结
一、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3.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6、一个物体沿粗糙斜面匀速滑下,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物体机械能不变,内能也不变 B、物体机械能减小,内能不变 C、物体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机械能与内 能总量减小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学案)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学习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学习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主要内容:一、能量守恒定律(阅读课本第75页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阅读材料: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00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亥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亥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亥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

高中物理 第七章 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含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七章 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含解析)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能量守恒定律┄┄┄┄┄┄┄┄①1.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两类重要事实(1)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2)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2.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

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①[填一填]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情况:(1)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天时出现雷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在跑步时,身体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手摇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风吹动帆船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化学合成,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出现雷电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耀眼的强光并放出热量,是电能变为声波能、内能和光能;(3)人跑步时身体发热,是身体剧烈运动时,加速人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机能,是人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4)发电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使灯泡发光,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灯丝的光能和内能;(5)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具有机械能,帆船前进具有的仍是机械能,是风的机械能转移给帆船,是机械能的转移。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件(人教版必修2)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件(人教版必修2)

核心要点突破
一、对功与能关系的理解 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 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 化(或转移 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 或转移 的过程 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 因此, 或转移), 少能量发生转化 或转移 ,因此,功是能量 转化的量度. 转化的量认识
例1 (2011年浙江宁波高一检测 试说明下列 年浙江宁波高一检测)试说明下列 年浙江宁波高一检测
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熄火之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 后,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 (2)电风扇通电后开始转动,断电后转动着的 电风扇通电后开始转动, 电风扇通电后开始转动 风扇又慢慢停下来. 风扇又慢慢停下来. (3)火药爆炸产生燃气,子弹在燃气的推动下 火药爆炸产生燃气, 火药爆炸产生燃气 从枪膛发射出去,射穿一块钢板, 从枪膛发射出去,射穿一块钢板,速度减小 . (4)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供给电动水泵 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抽水,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抽水,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2.不同形式的能量变化与不同的功对应 . 能量的转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 能量的转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某种力 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形式的能量变化相联系 即功能关系. ,即功能关系. 常见的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如下( 常见的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如下 即功能关系) 即功能关系
即时突破, 即时应用 (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即时突破 小试牛刀) 1.一质量为 kg的物体被人用手以 m/s .一质量为1 的物体被人用手以2 的物体被人用手以 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 , 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升 m,则下列说法 ) 正确的是(g取 正确的是 取10 m/s2)( A.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B.物体的机械能增加10 J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2 J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师备用) 例2-1:(多选)下列设想中,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是( BD ) A.利用永磁铁和软铁的相互作用,做成一架机器,永远地转动下去 B.制造一架飞机,不携带燃料,只需利用太阳能就能飞行 C.做成一只船,利用流水的能量,逆水行驶,不用其他动力 D.利用核动力使地球离开太阳系
解析:选项A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利用永磁铁和软铁的相互作用,做一 架永远转动下去的机器是不可能的;太阳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选项B中 所述情景中的飞机是可行的;核动力是非常大的,若大于地球和太阳系之 间的引力,则可使地球离开太阳系,该过程中核能转化为地球的机械能, 则选项B,D正确;逆水行船,不用其他动力是不可行的,选项C错误.
解析:力 F 做的功等于物块的机械能增加量,即 W=Fh=mgh+ 1 mv2,选项 A 错误;根 2
据重力做功公式可知 WG=-mgh,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mgh,选项 B,D 正确;根 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对应着动能转化,物块动能变化为ΔEk= 1 mv2,所以物块
2 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为 1 mv2,选项 C 正确.
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其加速度大小为 3 g.
4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ACD )
A.重力势能增加了 mgh C.动能损失了 3mgh
2
B.动能损失了 mgh D.机械能损失了 mgh
2
解析: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选项 A 正确;合力做的功等
于动能的减少量ΔEk=mal=ma
(2)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思考判断】 1.世界上总能量虽然不变,但我们仍需要有节能意识.( √ ) 2.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 ) 3.水果电池可以使灯泡发光消耗的是水果内的化学能.( √ )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新课导入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能源危机?如何应对? 【导入二】 新华社2000年12月31日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日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几 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 球馆诞生.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 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 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作了一组骨 牌,共13张,第1张最
学习互动
考点一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想一想]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 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其原因就 是存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阻力后这 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 [要点总结]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2.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确立了能量守恒定律的两类重要事实: (1)确认了永动机的_不__可___能__性____; (2)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_联___系____与_转__化_____.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221.9.1213:26:1713:26:17September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下午1时26分17秒13:26:1721.9.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下午1时26分21.9.1213:26September 12,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1时26分17秒13:26:1712 September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26分17秒下午1时26分13:26:1721.9.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能量守恒定律
我们可以从千差万别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一个贯穿其中的量——能量,这说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在相互转化中有数量上的确定关系。

初中学过的声、光、热、电、磁、力等各种现象,都与能量有着密切联系。

本章描述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包括机械能守恒在内的能量守恒思想的萌芽,尽管出现时都是十分模糊的,却是后人总结和概括出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依据。

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不仅各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流也可以产生化学效应,电现象和磁现象可以相互转化,热和电也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把分立的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刻已经到来,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地提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

其中,迈尔1、焦耳2、亥姆霍兹3的工作最有成效。

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
……
1801年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
1821年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热和电的联系)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
1840年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
1842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
1843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
1847年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
在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后,曾有人怀疑某种过程“能量不守恒”。

但是,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原来是漏掉了人类尚不认识的一种新形式的能量。

如果把这种新形式的能量计算在内,总能量依然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经受住了新的检验。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问题与讨论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失,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1迈尔(Julius Robert Mayer,1814~1878),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

2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

3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

能源和能量耗散
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超过了煤炭。

然而,
煤炭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以今天的开采和消耗速度,石油储藏将在百年内用尽,煤炭资源也不可能永续利用。

与此同时,大量煤炭和石油产品在燃烧时排出的气体改变了大气的成分,甚至加剧了气候的变化。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煤炭和石油是古代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在地层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生成的,与古生物化石有些相似,所以也叫做化石能源。

另一方面,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

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

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急剧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过多地接收了耗散的能量,使城市环境的温度升高。

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虽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

这是能源危机的深层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

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能源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问题与练习
1.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可以看做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请观察你家中的各种生活用品,分别指出它们工作时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图7.10-1 一座房屋的红外照片(红外照片是不能分辨颜色的,
图中的颜色是为区分不同的温度而在照片处理时加上的)。


以看出,由于取暖和使用电器,室内温度比室外高。

热量散失
到室外后,不能回收重新利用。

2.三峡水力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平均水位落差约100 m,水的流量约1.35×104 m3/s。

船只通航需要约3 500 m3/s的流量,其余流量全部用来发电。

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机械能有20%转化为电能。

(1)按照以上数据估算,三峡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最大是多少?
(2)根据你对家庭生活用电量的调查,如果三峡电站全部用于城市生活用电,它可以满足多少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用电?
3.为了节约能源,从个人的角度讲,你能做些什么?从社会的角度讲,你能为决策者提出什么建议?
第七章课题研究
潮汐现象
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大海有节律的潮涨潮落,并把这一现象称为潮汐。

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描绘了这一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一部分潮汐的形成
在大部分地区,潮汐一天涨落两次,称为半日潮。

也有的地区一天涨落一次,称为全日潮。

半日潮的两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

(根据这个数据猜测:潮汐现象可能与什么有关?)高潮时的最大高度减去低潮时的最小高度称为潮差。

世界各地的平均潮差为1~3 m。

但有些地方,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潮差可高达20 m。

图课1 潮汐现象
图课2 半日潮与全日潮示意图
很早人们就开始寻找潮汐节律性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到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但不能做出深入的解释。

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解释了潮汐现象。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中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潮汐理论。

目前,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潮汐预报技术,但仍没有全面了解潮汐的过程。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并查阅资料,初步解释潮汐形成的原因。

2.除了每日发生的潮汐之外,每月还会出现两次潮差最大(称为大潮)和潮差最小(称为小潮)的现象。

请尝试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大潮或小潮。

3.如果你生活在海边,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潮汐表。

把一根直杆固定在海滩,每天记录海水最高和最低时的高度以及发生的时间。

你的数据能够说明你的理论吗?
第二部分潮汐发电
古人曾用“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来形容钱塘大潮这一奇观。

在这壮丽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可以被开发的能量。

在古代,我国和西方的沿海居民都有用潮汐力碾磨谷物、切割木材的记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潮汐能已经用来发电。

图课-3简单说明了利用潮汐发电的过程。

请结合这幅图,并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以下问题。

图课3 潮汐发电的原理
1.潮汐发电涉及哪些能量转化的过程?
2.要建造一个潮汐电站,需要具备哪些自然条件?我国哪些地区适合建造潮汐电站?3.讨论潮汐电站的优点和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